說到中國的經濟強村,相信不少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有著「天下第一村」之稱的華西村。實際上,在全國範圍內,經濟實力與華西村不相上下的村並不算少。比如永聯村、長江村、南山村、沈泉莊村、九星村、東嶺村、紅嘴村、西王村、康博村等,都與華西村一同登上過「中國經濟十強村」。而如果我們從這些「十強村」的地理位置分布來看的話,中國經濟十強村中大部分都來自於江浙滬以及山東等沿海地區,而來自中國西部地區的僅有一家——陝西寶雞的東嶺村。因此,東嶺村也被稱之為「中國西部第一村」。
在每一個「中國經濟十強村」的背後,不是發展出了一個獨特的產業,就是有著一定規模的村辦企業或者說民營企業。比如說永聯村的鋼鐵產業與永剛集團,西王村的葡萄糖產業、食用油產業與西王集團,南山村的南山集團。而在陝西東嶺村的背後,則同樣有著一家大型民企——東嶺集團。根據全國工商聯發布的「2019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東嶺集團以1096億元的營收額排在榜單第47位,同時也是陝西目前規模最大的民營企業。
就像華西村有著知名村書記吳仁寶一樣,在陝西東嶺村的背後同樣有一位傑出的村書記,他就是東嶺集團的創始人李黑記。李黑記出生於1958年,1975年從當地的鬥雞中學畢業後,便回到了東嶺村,並憑藉自己的見識鼓動了村裡辦起了鐵皮加工部,專門生產鐵桶、灰鬥等鐵製品,李黑記自己則擔任加工部的保管員。
由於村辦鐵皮加工部前期生意紅火,不久便更名為東嶺鉚焊機械廠,而李黑記也在1978年便被提拔為廠長。東嶺鉚焊機械廠在李黑記的帶領下,穩定發展了10年。到1988年,廠裡由於一場安全事故,傷亡了好幾個工人,工廠不僅面臨著資金賠償,而且村裡的工人也紛紛離去,瀕臨倒閉。
而在東嶺鉚焊機械廠工作了十多年的李黑記,不願意看到工廠就這樣倒下,於是便與村裡籤訂了一份承包合同,由他個人來承包東嶺鉚焊機械廠,每年付給村裡5000元的承包費用。而為了把東嶺鉚焊機械廠重新做起來,李黑記又聯合家裡四個兄弟,拿出全部家產,並從銀行貸款10萬元,從外面購買機械設備,開始生產起了圓釘等產品。
1995年,隨著東嶺鉚焊機械廠越做越好,東嶺村的村民便提出了把工廠的資產分到村裡的每家每戶。最終,作為東嶺鉚焊機械廠的承包人以及廠長,李黑記決定拿出自己承包企業所賺到的6000萬元利潤全部捐贈給村裡,作為村集體資產。也是這一年,東嶺鉚焊機械廠正式改名為寶雞東嶺集團。
此後,在全國國企改制浪潮中,東嶺集團又先後參與陝西10多家瀕臨破產的國企改制工作,集團的規模也不斷的擴大。到目前,東嶺集團的產業覆蓋了金屬冶煉、礦產資源、供應鏈服務、金融投資、地產商業等諸多領域,一舉成為了陝西省最大的民營企業。在2018年,東嶺集團全年實現營收1096億元,位居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47位。
而隨著東嶺集團越做越好,東嶺村也早已改變了最開始的貧窮面貌,村民人均純收入超過10萬元,戶均資產超過300萬元。先後被評為「中國西部第一村」、「中國幸福村」、「中國十佳小康村」,在「中國十大國際名村」中位居第三位。
而東嶺村村民的收入,也主要來自於東嶺集團。目前,東嶺村95%以上的勞動力都在東嶺集團工作,而且村裡每家每戶在集團改制都分到了一定的股份,每年都能獲取公司分紅。除此之外,還有村集體的共同分紅。而東嶺村的老人,東嶺集團每個月還會發500元的退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