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能訓練的階段計劃
按照年度計劃,可分為間歇期、準備期前期、準備期後期以及賽季中,這樣的劃分可幫助你制定更加有效的階段訓練計劃。無論制定計劃與否,可能總訓練次數相同,但完善的訓練計劃可以讓隊員的體能達到更高水平。下面為不同階段訓練綱要:
表1 體能訓練階段與內容綱要
體能訓練的階段
間歇期
準備期早期
準備期後期
賽季中
耐力
交叉訓練
低強度
一般有氧耐力
專項有氧耐力
保持專項有氧耐力
力量
基礎力量
一般力量
最大力量
力量耐力&爆發力
保持力量耐力與爆發力
速度/靈敏
無
無
專項速度與靈敏
保持專項速度與靈敏
柔韌性
保持/提高
保持/提高
保持/提高
保持
體能測試
無
早期的體能初始診斷
後期的體能水平評估
賽季中間測試
註:交叉訓練是指用另一種活動代替專項活動,例如遊泳、爬山、跑步等。
表2 年度體能訓練計劃
12個月的體能訓練計劃
月份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4月
階段
間歇期
準備期早期
準備期後期
賽季中
耐力
交叉訓練
積極性恢復
持續性/間歇訓練
耐酸訓練/速度耐力
保持耐酸能力&速度耐力
力量
基礎力量
一般力量
力量耐力
保持一般力量/力量耐力
爆發力
無
無-低強度
高(SSC)
保持
速度/靈敏
無
無-低強度
高
保持
柔韌
提高/保持
提高/保持
提高/保持
提高/保持
體能測試
無
起始評估
末期評估
賽季中評估1-2次
強度
下面為不同階段的訓練計劃示例:
表3 間歇期周訓練計劃(3天)
內容
強度
周一
力量(基礎力量、身體體重、核心);30-45min交叉訓練(自行車、遊泳、網球等);10-15min靜態牽拉(所有主要大肌群)
輕-中
周二
休息
周三
30-45min交叉訓練或跑步,約為70-75%最大心率;10-15min靜態牽拉(所有主要大肌群)
輕-中
周四
休息
周五
力量(基礎力量、身體體重、核心);30-45min交叉訓練(自行車、遊泳、網球等);10-15min靜態牽拉(所有主要大肌群)
輕-中
周六
休息
周日
休息
表4 間歇期周訓練計劃(5天)
內容
強度
周一
力量(基礎力量、身體體重、強調核心);
中
周二
30-45min交叉訓練(自行車、遊泳、網球等);10-15min靜態牽拉(所有主要大肌群)
輕-中
周三
30-45min交叉訓練或跑步;10-15min靜態牽拉(所有主要大肌群)
輕-中
周四
力量(基礎力量、身體體重、強調核心);
中
周五
30-45min交叉訓練或跑步;10-15min靜態牽拉(所有主要大肌群)
輕-中
周六
休息
周日
休息
表5 準備期早期周訓練計劃(4天)
內容
強度
周一
力量(最大力量,上肢),休息。持續性練習(如法特萊特跑)。10-15min大肌群的靜態牽拉
大
周二
休息
周三
團隊訓練(持續性/間歇性訓練,有球訓練)。10-15min大肌群的靜態牽拉
中
周四
30-45min間歇訓練(HOFF 循環、罰球區跑動等);10-15min大肌群的靜態牽拉
大
周五
力量(最大力量,下肢)
大
周六
休息
周日
休息
表6 準備期早期周訓練計劃(5天)
內容
強度
周一
力量(最大力量)
大
周二
團隊訓練(持續性/間歇訓練,有球訓練);10-15min主要肌群靜態牽拉
中
周三
30-45min間歇訓練(HOFF 循環、罰球區跑動等);10-15min大肌群的靜態牽拉
大
周四
團隊訓練(持續性/間歇訓練,有球訓練);10-15min主要肌群靜態牽拉
中
周五
力量(最大力量)
大
周六
休息
周日
休息
表7 準備期後期周訓練計劃(4天+1天練習賽)
內容
強度
周一
速度(5組*10次,不同出發姿態),休息。30-45min間歇訓練(HOFF測試,罰球區跑動等);10-15min主要大肌群的牽拉
大
周二
SSC訓練(Plyometrics或者「拉長-縮短」練習)
中
周三
團隊訓練(無氧耐力訓練,如折返跑,有球訓練);10-15min主要大肌群的牽拉
大
周四
力量(力量耐力循環練習);10-15min主要大肌群的牽拉
中
周五
休息
周六
練習賽
大
周日
恢復性慢跑
輕
表8 準備期後期周訓練計劃(5天+1天練習賽)
內容
強度
周一
SSC訓練,休息。30-45min間歇訓練(HOFF測試,罰球區跑動等);10-15min主要大肌群的牽拉
大
周二
靈敏性訓練(3-5組*10次,如繩梯);速度訓練(5組*10次,不同啟動姿勢)
輕
周三
力量(力量耐力循環訓練);10-15min主要大肌群的牽拉
中
周四
SSC訓練,休息。30-45min無氧耐力訓練;10-15min主要大肌群的牽拉
大
周五
休息
周六
練習賽
大
周日
休息或恢復跑
輕
表9 準備期後期周訓練計劃(3天+2天練習賽)
內容
強度
周一
SSC訓練,休息。30-45min間歇訓練(HOFF測試,罰球區跑動等);10-15min主要大肌群的牽拉
大
周二
休息
周三
練習賽
大
周四
休息
周五
靈敏性訓練(3-5組*10次,如繩梯);速度訓練(5組*10次,不同啟動姿勢
周六
練習賽
大
周日
休息或恢復跑
輕
表10 賽季中周訓練計劃(3天+1天比賽日)
內容
強度
周一
SSC訓練,休息。30-45min間歇訓練(HOFF測試,罰球區跑動等);10-15min主要大肌群的牽拉
大
周二
休息
周三
團隊訓練(速度、靈敏訓練,無氧耐力訓練);
大
周四
力量(力量耐力循環訓練);10-15min主要肌群牽拉
中
周五
休息
周六
比賽日
大
周日
休息或恢復跑
輕
表11 賽季中周訓練計劃(4天+1天比賽日)
內容
強度
周一
SSC訓練,休息。30-45min間歇訓練(HOFF測試,罰球區跑動等);10-15min主要大肌群的牽拉
大
周二
力量(最大力量,重複次數和組數少)
中
周三
團隊訓練(速度、靈敏訓練,無氧耐力訓練);10-15min主要大肌群的牽拉
大
周四
力量(力量耐力循環訓練);10-15min主要肌群牽拉
中
周五
休息
周六
比賽日
大
周日
休息或恢復跑
輕
表12 賽季中周訓練計劃(3天+2天比賽日)
內容
強度
周一
SSC訓練,休息。30-45min間歇訓練(HOFF測試,罰球區跑動等);10-15min主要大肌群的牽拉
大
周二
休息
周三
比賽
大
周四
力量(最大力量,重複次數與組數少)
中
周五
靈敏練習(3-5組*10次)。速度訓練(5組*10次)
周六
比賽日
大
周日
休息或恢復跑
輕
表13 準備期為8周的體能訓練計劃示例
耐力
力量
速度/靈敏
柔韌
第1周
3次耐力跑
2次最大力量
無
3次牽拉課
第2周
2次耐力跑,1次間歇訓練
2次最大力量
無
3次牽拉課
第3周
1次耐力跑;2次間歇訓練
2次最大力量
無
3次牽拉課
第4周
2次間歇訓練;1次無氧耐力
2次最大力量
無
3次牽拉課
第5周
2次間歇訓練;1次無氧耐力
1次循環力量;2次SSC訓練
1次速度/靈敏訓練
3次牽拉課
第6周
1次間歇訓練;1次無氧耐力;1次練習賽
1次循環力量;
2次SSC訓練
1次速度/靈敏訓練
3次牽拉課
第7周
1次間歇訓練;1次無氧耐力;1次練習賽
1次循環力量;2次SSC訓練
1次速度/靈敏訓練
3次牽拉課
第8周
1次無氧耐力;2次訓練賽
1次SSC訓練
1次速度/靈敏訓練
3次牽拉課
註:由於時間較短,應該在該階段前完成最少2周最大力量訓練
附上幾個訓練方法
Hoff Shuttle R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