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潮流#說起先賢經典著作就不得不說到《道德經》和《論語》了,它們的作者分別是老子(李耳字聃)和孔子(孔丘字仲尼),玩過王者榮耀的朋友們在老夫子時就會聽到這麼一句臺詞「天不生夫子,萬古如長夜」由這句話就可以看出後人對孔子的評價相當之高,但是孔子比起老子我個人覺得兩人差別還是挺大的。
首先,孔子幾次三番求教於老子,第一次孔子赴周問禮於老子,老子不吝受之,之後幾日孔子又向老子請教了許多問題,老子也都悉數解答,又過了幾日孔子便向老子辭行了,臨別之際老子說:「吾聞之,富貴者送人以財,仁義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貴,無財以送汝;願以數言相送。當今之世,聰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難而幾至於死,在於好譏人之非也;善辯而通達者,其所以招禍而屢至於身,在於好揚人之惡也。為人之子,勿以己為高;為人之臣,勿以己為上,望汝切記。」孔丘頓首道:「弟子一定謹記在心!」
回到魯國,眾弟子問道:「先生拜訪老子,可得見乎?」孔子道:「見之!」弟子問。「老子何樣?」孔子道:「鳥,我知它能飛;魚,吾知它能遊;獸,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網縛之,遊者可用鉤釣之,飛者可用箭取之,至於龍,吾不知其何以?龍乘風雲而上九天也!吾所見老子也,其猶龍乎?學識淵深而莫測,志趣高邈而難知;如蛇之隨時屈伸,如龍之應時變化。老聃,真吾師也!」
之後又再受道於孔子,不過已經是十七八年之後了,這時的孔子五十一歲已然聲名大噪,老子見孔丘來訪,讓於正房之中,問道:「一別十數載,聞說你已成北方大賢才。此次光臨,有何指教?」孔丘拜道:「弟子不才,雖精思勤習,然空遊十數載,未入大道之門。故特來求教。」老子曰:「欲觀大道,須先遊心於物之初。天地之內,環宇之外。天地人物,日月山河,形性不同。所同者,皆順自然而生滅也,皆隨自然而行止也。知其不同,是見其表也;知其皆同,是知其本也。舍不同而觀其同,則可遊心於物之初也。物之初,混而為一,無形無性,無異也。」
孔丘問:「觀其同,有何樂哉?」老子道:「觀其同,則齊萬物也。齊物我也,齊是非也。故可視生死為晝夜,禍與福同,吉與兇等,無貴無賤,無榮無辱,心如古井,我行我素,自得其樂,何處而不樂哉?」
孔丘聞之,觀己形體似無用物,察已榮名類同糞土。想己來世之前,有何形體,有何榮名。思己去世之後,有何肌膚,有何貴賤。於是乎求仁義、傳禮儀之心頓消,如釋重負,無憂無慮,悠閒自在。
老子接著說:「道深沉矣似海,高大矣似山,遍布環宇矣而無處不在,周流不息矣而無物不至,求之而不可得,論之而不可及也!道者,生育天地而不衰敗、資助萬物而不匱乏者也;天得之而高,地得之而厚,日月得之而行,四時得之而序,萬物得之而形。」
孔丘聞之,如騰雲中,如潛海底,如入山林,如沁物體,天我合為一體,己皆萬物,萬物皆己,心曠而神怡,不禁讚嘆道:「闊矣!廣矣!無邊無際!吾在世五十一載,只知仁義禮儀。豈知環宇如此空曠廣大矣!
胡適曾評論老子說:」老子的最大功勞,在於超出天地之外,假設出一個『道』。」
美國《紐約時報》曾把老子列為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倫敦的大英圖書館廣場有世界十大思想家塑像,老子為其中之一。老子思想早已突破國界,成為全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
老子於孔子雖然並列於東方三大聖人,但是我個人還是認為老子更高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