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刻機大敗局-虎嗅網

2020-12-23 虎嗅APP


在晶片領域,有一樣叫光刻機的設備,不是印鈔機,但卻比印鈔機還金貴。


歷數全球,也只有荷蘭一家叫做阿斯麥的公司集全球高端製造業之大成,一年時間造得出二十臺高端設備,臺積電與三星每年為此搶破了頭,中芯國際足足等了三年,也沒能將中國的首臺EUV光刻機迎娶進門。


但其實,早在上世紀80年代,阿斯麥還只是飛利浦旗下的一家合資小公司。全司上下算上老闆31位員工,只能擠在飛利浦總部旁臨時搭起的板房裡辦公。一出門就能看到板房旁邊一隻巨大的垃圾桶。出門銷售,也只能頂著母公司的名義,在對手的映襯下,顯得弱小、可憐,又無助。



不過說起來,作為半導體行業「皇冠上的明珠」,光刻機的本質其實與投影儀+照相機差不多,以光為刀,將設計好的電路圖投射到矽片之上。在那個晶片製程還停留在微米的時代,能做光刻機的企業,少說也有數十家,而尼康憑藉著相機時代的積累,在那個日本半導體產業全面崛起的年代,正是當之無愧的巨頭。


短短四年,就將昔日光刻機大國美國拉下馬,與舊王者GCA平起平坐,拿下三成市場份額。手裡幾家大客戶英特爾、IBM、AMD、德州儀器,每天排隊堵在尼康門口等待最新產品下線的熱情,與我們如今眼巴巴等著阿斯麥EUV光刻機交貨的迫切並無二致。


但誰也不曾想,二十年不到,風光對調,作為美國忠實盟友的阿斯麥一躍翻身,執掌起代工廠的生殺大權,更成為大國博弈之間的關鍵殺招。「如果我們交不出EUV,摩爾定律就會從此停止」,阿斯麥如是說。


但這真的只是一個盛產風車、鬱金香的國家,憑藉一個三十多人的創始團隊,所誕生的一個製造業奇蹟,半導體明珠嗎?


其實,從那臺等了整整三年還未曾交付的EUV背後,我們不難看出背後真正的贏家。


灰姑娘翻身做王后背後,綿延十多年的,是封鎖與反抗,也是復仇與合作。


Part.1


從市場角度出發,作為上世紀九十年代最大的光刻機巨頭,尼康的衰落,始於那一回157nm光源幹刻法與193nm光源溼刻法的技術之爭。


背後起主導作用的,是由英特爾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提出的一個叫做摩爾定律的產業規範: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量每隔18至24個月就會增加一倍。而每一次製程前進,也會帶來一次晶片性能的飛躍。


這是對晶片設計的要求,但同時也在要求光刻機必須領先設計環節一步,交付出相應規格的設備來。


幾十納米時代的光刻機,門檻其實並不高,三十多人的阿斯麥能輕易入局這個行業,連設計晶片的英特爾也可以自己做出幾臺嘗嘗鮮,難度左右不過是把買回來的高價零件拼拼湊湊,堆出一臺難度比起照相機高深些許的設備。


尼康與他們不同的是,對手靠的是產業鏈一起發力,而尼康的零件技術全部自己搞定,就像如今的蘋果,晶片、作業系統大包大攬,隨便拿出幾塊鏡片,雖不見得能吊打蔡司,但應付當時的晶片製程卻是綽綽有餘的。


但造芯也好,造光刻機也好,關卡等級其實是指數級別增加的,上世紀90年代,光刻機的光源波長被卡死在193nm,成為了擺在全產業面前的一道難關。


雕刻東西,花樣要精細,刀尖就得鋒利,但是要如何把193nm的光波再「磨」細呢?大半個半導體業界都參與進來,分兩隊人馬躍躍欲試:


尼康等公司主張在前代技術的基礎上,採用157nm的 F2雷射,走穩健道路。


新生的EUV LLC聯盟則押注更激進的極紫外技術,用僅有十幾納米的極紫外光,刻十納米以下的晶片製程。


但技術都已經走到這地步,不管哪一種方法,做起來其實都不容易。


這時候臺積電一個叫做林本堅的鬼才工程師出現了:


降低光的波長,光源出發是根本方法,但高中學生都知道,水會改變光的折射率——在透鏡和矽片之間加一層水,原有的193nm雷射經過折射,不就直接越過了157nm的天塹,降低到132nm了嗎!



林本堅拿著這項「沉浸式光刻」方案,跑遍美國、德國、日本等國,遊說各家半導體巨頭,但都吃了閉門羹。甚至有某公司高層給臺積電COO蔣尚義捎了句狠話,讓林本堅「不要攪局」。


畢竟這只是理想情況,在精密的機器中加水構建浸潤環境,既要考慮實際性能,又要操心汙染。如果為了這一條短期替代方案,耽誤了光源研究,吃力不討好只是其次,被對手反超可就不好看了。


於是,尼康選擇了在157nm上一條道走到黑,卻沒意識到背後有位虎視眈眈的攪局者。


當時尚是小角色的阿斯麥決定賭一把,相比之前在傳統乾式微影上的投入,押注浸潤式技術更有可能以小博大。於是和林本堅一拍即合,僅用一年時間,就在2004年拼全力趕出了第一臺樣機,並先後奪下IBM和臺積電等大客戶的訂單。



尼康晚了半步,很快也就亮出了乾式微影157nm技術的成品,但畢竟被阿斯麥搶了頭陣,更何況波長還略落後於對手。等到一年後又完成了對浸潤式技術的追趕,客戶卻已經不承認「老情人」,畢竟光刻機又不是小朋友玩具,更替要錢,學習更要成本。


但這一切還只是個開始。


Part.2


兩千年初踏錯了幹刻溼刻的選擇之前,其實早於1997年,在美國政府一手幹預下,尼康被EUV LLC排擠在外時,就已經註定了如今光刻機市場一家獨大的結局。


前面提到,當年為了嘗試突破193nm,英特爾更傾向於激進的EUV方案,於是早在1997年,就攢起了一個叫EUV LLC的聯盟。


聯盟中的名字個個如雷貫耳:除了英特爾和牽頭的美國能源部以外,還有摩託羅拉、AMD、IBM,以及能源部下屬三大國家實驗室: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桑迪亞國家實驗室和勞倫斯伯克利實驗室。


這些實驗室是美國科技發展的幕後英雄,之前的研究成果覆蓋物理、化學、製造業、半導體產業的各種前沿方向,有核武器、超級計算機、國家點火裝置,甚至還有二十多種新發現的化學元素。


資金到位,技術入場,人才雲集,但偏偏聯盟中的美國光刻機企業SVG、Ultratech早在80年代就被尼康打得七零八落,根本爛泥扶不上牆。於是,英特爾想拉來尼康和阿斯麥一起入夥。但問題在於,這兩家公司,一個來自日本,一個來自荷蘭,都不是本土企業。


偏偏,美國政府又將EUV技術視為推動本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核心技術,並不太希望外國企業參與其中,更何況八十年代在半導體領域壓了美國風頭的日本。


但EUV光刻機又幾乎逼近物理學、材料學以及精密製造的極限。光源功率要求極高,透鏡和反射鏡系統也極致精密,還需要真空環境,配套的抗蝕劑和防護膜的良品率也不高。別說日本與荷蘭,就算是美國,想要一己之力自主突破這項技術,也是痴人說夢。


美國自然不會給日本投誠然後扼住美國半導體咽喉的機會。在一份提交給國會的報告之中,專家明確指出「尼康可能會將技術轉移回日本,從而徹底消滅美國光刻機產業」。


日本是敵人,但荷蘭還是有改造成「美利堅好同志」的機會的。


為了表現誠意,阿斯麥同意在美國建立一所工廠和一個研發中心,以此滿足所有美國本土的產能需求。另外,還保證55%的零部件均從美國供應商處採購,並接受定期審查。所以為什麼美國能禁止荷蘭的光刻機出口中國,一切的原因都始於此時。


但不管怎麼說,美國能源部還是和阿斯麥達成了協議,允許其加入EUV LLC,共同參與開發,共享研究成果。


6年時間裡,EUV LLC的研發人員發表了數百篇論文,大幅推進了EUV技術的研究進展,割地求和的阿斯麥雖然只是其中的小角色,但也有機會分得一杯羹。


分享技術只是一方面,收購走後門其實也是美國送給阿斯麥的一份大禮。2009年,美國的Cymer公司研發出EUV所需的大功率光源,成為阿斯麥的供應商,更在四年後以25億美元高價直接被併購。別忘了,這可是光刻機的核心零件,這樣頂尖的技術,全球範圍也不超過三家。


毫不誇張的說,阿斯麥雖然是一家荷蘭企業,但崛起的背後,其實是一場地地道道的美國式成功。


Part.3


錯失EUV關上了尼康光刻機的大門,而盟友的背叛則徹底焊死了尼康想要突圍的出路。


說實話,當年的英特爾為了防止核心設備供應商一家獨大,還是其實挺想帶著尼康一起玩的。


32nm工藝製程時甚至獨家採用尼康的光刻機,而之前的45nm,之後的22nm,也都是尼康和阿斯麥同時供貨。就連在2010年的LithoVision大會上,英特爾還宣布將一直沿用193nm沉浸式光刻至11nm節點。


但備胎終究是備胎,一轉身,英特爾就為了延續摩爾定律的節奏,巨資入股阿斯麥,順帶將EUV技術託付。


另一邊,相比一步步集成了全球製造業精華的阿斯麥,早年間就習慣單打獨鬥的尼康在遭遇美國封鎖後,更是一步步落後,先進設備技術跟不上且不提,就連落後設備的製造效率也遲遲提不上來。


當年,相同製程,阿斯麥宣稱「每小時可加工175~200片晶圓」,而尼康的數據是「每小時200片」。


但果真如此嗎?這背後涉及到了一個叫做稼動率的製造業名詞。簡單理解為一臺機器設備實際的生產數量與可能的生產數量的比值。


使用阿斯麥的設備,三星與臺積電的稼動率常年維持在95%上下,一個詞語概括,靠譜!


但反觀尼康,被迫自研,什麼零件都能做,但又總是差點意思。導致同一批次的相同設備,每一臺的性能都不盡相同。就像買了二十臺蘋果手機,這臺只能發微信,那臺只能刷視頻,剩下18臺還正送檢維修。


設備雖便宜,但稼動率最多只能達到50%左右,對晶元代工廠來說,實在不划算。


因此,英特爾新CEO上任後,立刻拋棄了尼康,甚至就連大陸的晶片代工廠都看不上尼康,只能退出IC光刻,生產出的設備,只能賣給三星、LG、京東方,用來生產面板。


這邊舊人哭,那邊新人笑:2012年,英特爾連同三星和臺積電,三家企業共計投資52.29億歐元,先後入股阿斯麥,以此獲得優先供貨權,結成緊密的利益共同體。


站在EUV LLC的肩膀上,背靠美國支持,又有客戶送錢,阿斯麥自此正式成為「全村的希望」,在摘取EUV光刻機這顆寶石的道路上,一路孤獨地狂奔。


終於,在2015年,第一臺可量產的EUV樣機正式發布。正所謂機器一響,黃金萬兩,當年只要能搶先拿到機器開工,就相當於直接開動了印鈔產線,EUV光刻機也因此被冠上了「印錢許可證」的名號。



而在這臺機器價值1.2億美元,重達180噸的巨無霸設備背後,實際上90%的部件均來自外部廠商,美國和歐洲的更是其中代表。


整個西方最先進的工業體系,託舉起了如今的阿斯麥。而一代霸主尼康,也自此徹底零落在歷史的塵埃之中。



相關焦點

  • 光刻機中國能造嗎_為什麼中國生產不了光刻機
    光刻機中國能造嗎_為什麼中國生產不了光刻機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03-18 10:52:11   光刻機中國能造嗎   光刻機被稱為「人類最精密複雜的機器
  • 國產光刻機背後的希望
    今年六月份有消息傳出,國產光刻機龍頭上海微電子將在一年內交付用於28nm製程生產的193nm ArF光刻機。另外,據方正證券今年發布的相關研報,國家02專項光刻機項目二期曾設定,擬於2020年12月驗收由上海微電子設計集成的193nm ArF浸沒式DUV光刻機。這一技術突破無疑極具重要意義。
  • 光刻機從荷蘭開始嗎?不僅是那麼簡單!詳解光刻機發展歷程
    最近,光刻機成了一個熱門的主題,在複雜的國際貿易戰中,業界仍不忘關注他國的光刻機設備。光刻機是通過光學系統將光掩模板上設計好的集成電路圖形印製到矽襯底的感光材料上,最終實現圖形轉移。光刻機因應用程式的不同,會分別用於集成電路的製造環節和封裝環節,但封裝環節的光刻機在技術門檻上會低於用於製造環節的光刻機。
  • 猛擎科普:晶片的核心是光刻機,但是光刻機的核心是什麼呢?
    之前我們周圍的大部分人一片叫好,自主研發晶片,但其結果就目前而言可以說暫無收穫,我們擁有的僅僅是上海家公司購買二手的一臺193nm光刻機,今天我們聊聊光刻機背後的故事。
  • 光刻機再出重大突破?阿斯麥爆出1nm光刻機設計完成,領跑光刻技術
    近年來,因為美國對於中國晶片的限制,晶片光刻技術越來越受到國內人們的關注,尤其在今年,美國不僅對華為進行更加嚴格的打壓,對於國內其他晶片需求商也做出限制,例如今年下半年前段時間高通剛推出驍龍865+的時候,就不給我國任何一家手機廠商供貨,限制我國手機的發展,這強烈催動我們研究晶片的欲望。
  • 一臺光刻機多少錢?我們沒有ASML光刻機是不是因價格太貴,買不起
    【一臺光刻機到底多少錢?我國沒有ASML光刻機是不是因為價格太貴,買不起?】我們今天探討一個有意思的話題,一臺光刻機多少錢呢?2018年時,ASML的14nm的光刻機,每年的產量只有24臺,單價高達1.5億美元。
  • 屢屢被荷蘭光刻機卡「脖子」?為什麼中國難以復刻世界頂級EUV光刻機?
    近日,受全球性新冠疫情影響,歐洲各國自顧不暇,先有義大利、西班牙相繼淪陷,後有英國、丹麥、瑞典「放棄治療」,如今,手握世界頂級晶片光刻機的荷蘭,在疫情面前也不得不低頭。要知道,中國向荷蘭申請高價進口光刻機已久,目前也只有中芯國際從荷蘭進口的一臺大型光刻機順利進入廠區,華為、中興等一些高科技研發企業始終沒能如願拿到這臺「神器」。
  • 我國的光刻機與光刻膠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期
    打開APP 我國的光刻機與光刻膠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期 科技風景線 發表於 2020-03-19 11:21:27 而超過兩千億的大基金投資所要瞄準的就是我們的半導體產業鏈中的「弱」的問題,比如高端光刻膠、光刻機!要集中資金進行這些技術短板的提升!相信大家看到大基金在高端光刻膠以及光刻機上的布局,就要激動一把了,畢竟,現在我們國家在這兩個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問題,兩者對於發展晶片先進工藝製程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缺一不可!
  • 最牛的國產光刻機巨頭誕生!全球排名第四:幾乎壟斷國內光刻機市場
    【6月2日訊】眾所周知,隨著越來越多中國高新科技企業被列入到美國「實體清單」之後,相對較為落後的國產晶片製造,也是再次引起了大家關注,其中在整個晶片製造過程中最重要的設備—光刻機,自然也就成為了大家最為關注的晶片製造設備之一,畢竟光刻機精密度直接影響著晶片性能、功耗、發熱等表現;
  • 上海微電子的光刻機誕生之路
    上海微電子裝備有限公司(SMEE)通過十七年的「臥薪嘗膽」,持續攻關,基本掌握了高端光刻機的集成技術,並部分掌握了核心部件的製造技術,實現了「用中國人的光刻機造中國芯」的夢想。其發展過程,為我國突破尖端科技並有效將研發與產業化結合提供了諸多可借鑑的經驗。
  • 專家:中國光刻機與荷蘭光刻機有15年差距!我們還追得上嗎?
    雖然現在華為有研發高端手機的晶片,但國內沒有高端的光刻機,沒有高端光刻機,就完成不了晶片製程,直白點說,如果說臺積電不給華為麒麟晶片代工之後,我們的晶片必然會倒退!下面開始回答問題!中國已研發出22nm光刻機?
  • 國產光刻機如何突破?中芯國際和華為與上海微電子合研光刻機!
    國產光刻機如何突破?中芯國際和華為與上海微電子合研光刻機!我國的晶片製造現在最關鍵的一個技術就是國產光刻機,如何突破?光刻機是製造晶片的一個機器樣式,沒有光刻機的話,製造晶片的速度和質量都會急劇壓縮,在這樣的一種發展情況之下,自然會有更多的一些投入。
  • 二手光刻機拉來漲停、板塊走高……光刻二字難道是「財富密碼」?
    這臺光刻機,不是直接搞晶片的要說買阿斯麥光刻機那可比買愛馬仕鉑金包難太多了,這臺阿斯麥光刻機是通過代理商,從韓國廠商SK海力士那裡買來了一臺ASML二手光刻機設備,而且還是經過了詢價、報價、投標等重重環節。
  • 阿斯麥在光刻機領域怎樣成長起來的
    對於晶片行業本身來說,有一個制約它發展的重要環節,相當於「命門」的「光刻機」生產設備。全球最高端的晶片製造設備供應商,幾乎被歐洲一家公司壟斷,它就是在晶片設備製造領域大名鼎鼎的公司,叫「阿斯麥」,總部在荷蘭。阿斯麥這家公司到底有多厲害呢?全球的光刻機市場中,阿斯麥佔據全球市場74%的份額,毫無疑問的巨無霸公司。
  • 不用口罩換光刻機!10億買荷蘭光刻機到貨,中芯彎道超車攻克7nm
    口罩和光刻機這兩個東西放在一起顯得有點格格不入,如果不是在今年這種特殊情況之下,應該沒有人會拿這兩種東西放在一起比較。口罩相對來說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技術含量,任何一家具有生產能力的車間只要稍加生產線改造,都可以生產口罩。
  • 中國晶片國產化道路上的「攔路虎」——光刻機
    光刻機製造企業霸主——ASML提到光刻機領域,大家會毫不猶豫地想到這個行業的絕對「霸主」,荷蘭阿斯麥爾(英文簡稱ASML)公司。而ASML在1991年就已推出了製程工藝90nm的「PASS500」光刻機。2010年,ASML更是推出EUV光刻機,百分之百壟斷高端光刻機市場。
  • 誰買走了荷蘭ASML的頂尖光刻機?
    其中,ASML(阿斯麥)公司是全球光刻機行業的龍頭,自2007年以後始終處於遙遙領先的位置,就連日本的尼康和佳能也要甘拜下風。實際上,全球可以製造光刻機的國家屈指可數,除了荷蘭、日本,我國也擁有製造光刻機的實力,但還存在不小的差距。
  • 中芯國際購買光刻機,中國神助攻,光刻機或有戲
    作為精密機械發展上的皇冠,光刻機是晶片製造必不可少的設備。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想要製造7nm以下的高端晶片,就離不開荷蘭的EUV光刻機,但是由於美國的從中作梗以及阿斯麥的的顧慮,導致中方企業一直無法獲取EUV光刻機。 但是最近事情似乎迎來轉機,在新任董事長蔣尚義的撮合下,中芯國際再次向阿斯麥尋求購買,目前正處於談判階段。
  • 中科院研發5納米光刻技術,能突破光刻機壟斷嗎?ASML:痴心妄想
    而晶片的製作需要光刻機,ASML可謂是壟斷了全球的大部分光刻機。而中國的晶片發展,當然離不開ASML光刻機的幫助,而中國科技實力雖說有所進步,但想要實現「彎道超車」依舊非常困難。但隨著最近中科院研發的5納米光刻技術曝光,引起了外界的一片沸騰,許多人都認為中國5納米光刻技術,能夠突破ASML光刻機的壟斷,是中國晶片歷史上的重大發展。
  • 就算買到了光刻機也不夠,還缺光刻膠、掩膜版等各種晶片生產材料
    #都說中國晶片業最缺的是光刻機,鬧了半天才發現,就算中國買到了光刻機也不夠,中國還缺光刻膠、掩膜版等各種晶片生產材料。1、近年來,因為華為被M國卡脖子,既買不到晶片,自己研發的晶片又沒人敢代工,後來,大家就開始對光刻機感興趣了,因為大家發現,光刻機是中國最缺的晶片核心設備之一,導致中芯國際無法更早上馬7納米晶片工藝,也無法給華為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