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赫赫有名的北平四大名校,如今只剩下北大清華

2020-12-12 勇哥讀史

清末民初,隨著科舉考試的日漸式微,一批新式學堂在全國如雨後春筍一般出現。其中,不乏辦學質量很高、社會影響很大的高等院校。當時,在北平(今北京市)出現了4所頂級水平的大學,被稱為「北平四大名校」。

它們分別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燕京大學、輔仁大學。

北京大學的前身是創辦於1898年的京師大學堂,清華大學的前身是創建於1911年的清華學堂,燕京大學創建於1919年,輔仁大學創建於1925年,前身是北京公教大學附屬輔仁社。

在這四大名校裡,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都屬於國立大學,燕京大學是教會大學,輔仁大學是一所私立大學,創辦人有兩人,分別是英斂之、馬相伯。英斂之是《大公報》的主要創辦人;馬相伯是著名近代教育家,創辦了復旦大學、震旦大學、復旦中學、向明中學等名校。

北京大學的成名,蔡元培居功至偉。

在1916年蔡元培擔任北京大學之前,北京大學還帶著舊式學校的影子。蔡元培按照「思想自由,兼容並包」,對北京大學進行了一系列的整頓、改革,聘請了一批優秀的中青年俊傑,如胡適、魯迅、劉半農、梁漱溟等人到學校任教,實施「教授治校」的原則,促進了北京大學向現代大學轉變,不但使之變成中國頂尖級的大學,還對中國教育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清華大學由美國「庚子賠款」創辦,最初的目的是培養赴美留學生,並非嚴格意義上的綜合大學。

不知道是歷史的偶然,還是命運的安排,1931年,第一批庚款留美生梅貽琦成為了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有一句名言是:「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為了將清華大學辦成一所現代大學,梅貽琦聘請了一批國內外知名學者,前來清華大學任教。沒過幾年,清華大學已經成為與北京大學並駕齊驅的名校。

燕京大學是由司徒雷登辦成第一流大學的。

受各種因素影響,教會大學很難成為真正的現代大學。司徒雷登在擔任燕京大學期間,儘量淡化教會大學的色彩。司徒雷登規定,所有教授、講師都可以不信教,並給予他們很大的教學自主權。經過10年發展,燕京大學終於成為了北平頂尖級的大學,許多教育方法與課程設置還得到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學習和借鑑。

輔仁大學的成果與陳垣密切相關。

陳垣是中國傑出的歷史學家、教育家。1929年,陳垣出任輔仁大學校長。此後,在長達20多年時間裡,陳垣一直擔任輔仁大學校長。他嘔心瀝血,苦心經營,將默默無聞的輔仁大學變成「北平四大名校」之一。

「北平四大名校」後來怎麼樣了?

眾所周知,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在新中國成立後繼續保存下來。如今,這兩所大學是中國最知名的重點大學之一,是無數學子夢寐以求的目標。

燕京大學在1952年的全國高等院校的院系調整中,被分拆給5所大學,從此銷聲匿跡了。燕京大學的校園「燕園」則為北京大學所用。

輔仁大學在1952年的全國高等院校的院系調整中,併入北京師範大學,從此不復存在。輔仁大學的校區成為了北京師範大學的北校區。

順便一說,1956年,一部分在臺灣的輔仁大學校友成立了「校友會」,呼籲在臺灣恢復輔仁大學。1961年,隨著輔仁大學文學院哲學研究所,招收第一屆研究生8名,標誌著輔仁大學在臺灣復校。如今,臺灣輔仁大學是臺灣四大名校之一,位居中國港澳臺大學第8名。

相關焦點

  • 民國北平四大名校,除了現在的北大清華,剩下的是哪2所學校
    社會各階層對教育的投資力度也加大了,不少現代化的大學在這個時期誕生了,民國時期的北平四大名校,就是在這個背景下建立的,但這4大明名校,現在只有北大清華了,其他兩所去哪了?1、清華大學美國布希總統在清華演講時說,清華大學是美國人捐建的,但他的這種說法,隨即遭到了作家李敖的反駁。
  • 北京輔仁大學,曾與20世紀初的北大、清華、燕京並稱北平四大名校
    私立北京輔仁大學是民國時期高校,這所學校曾經是教會學校,創始人之一同為震旦大學、復旦大學的創始人馬相伯先生。創辦於1927年的輔仁大學曾與北大、清華、燕京並稱北平四大名校,是一所由羅馬公教創辦的天主教大學,前身是北京公教大學附屬輔仁社。校址原為濤貝勒府,以府邸為校舍。後在府邸花園南部和馬圈舊址建造輔仁大學新樓,漢白玉拱門、綠琉璃屋頂、灰磚石外立面,中西合璧式風格。
  • 「北平四大名校」之一輔仁大學擬在杭州重建
    曾與北大、清華、燕京並稱「北平四大名校」的輔仁大學,舊時馳名於海內外,當代亦桃李遍布全球。
  • 民國北平四大名校,如今只剩清華和北京,另外兩所消失的叫什麼?
    北平四大名校"便是典型。"北平四大名校",即如今依舊揚名海內外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幾乎"銷聲匿跡"的北京輔仁大學和燕京大學。這四所高校,可謂是二十世紀初中國高等教育的代表,也是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主力軍。北大和清華,如今國人們都十分熟悉。但輔仁大學和燕京大學的知名度要低得多。我們會對他們感到陌生,和他們的"出身"有著很大的關係。
  • 民國五大名校:國立中央大學領銜,清華、北大均入選
    民國的高校一直是我們津津樂道的一個話題,而在民國高校中,名校也是最引人注意的一個方面,關於民國時期的高校,有「四大名校」和「五大名校」的說法。其實,無論是民國五大名校,還是民國四大名校,它們的成員都基本是固定的,主要差別就是在抗日戰爭期間,國立清華大學,國立北京大學和私立南開大學城聯合組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而稱之為四大名校,就是將原本五大名校中的國立清華大學和國立北京大學當作一所來看待了,但是由於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存在的時間不算太長,而且當時的私立南開大學實力並不是特別頂尖,所以我們今天還是按照民國五大名校來介紹。
  • 北京四大名校,除了清華北大還有誰
    北京高校雲集,清華北大自然是最負盛名的大學了,在北京流傳著四大名校的說法,正統點的是清華北大人大師大,師大是指北京師範大學。這也是社會上比較公認的一旦說法,但今天帶給大家卻是來自民間的段子說法,清華北大海跑聯大,這個說法現在的年輕人已經很多不知道了,不過這也是屬於一批人的專有段子呀,懂行的人聽了就微微一笑。
  • 湖南最好的縣級中學,數百名學生考入清華北大,比肩長沙四大名校
    因此,就讀一所升學率高的高中就成了考上名校的關鍵。說到湖南的中學,不少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長沙四大名校,不僅教學設完善,而且還擁有一大批優秀教師,教育資源豐富。然而,在湖南還有一所縣級中學,正在強勢崛起,已有數百名學生考入清華北大,被譽為三楚名校。
  • 中國大學四大名校除了清華和北大外,還有哪兩個?有什麼依據?
    至於說中國四大名校,清華、北大無疑是佔用了前兩個名額,能爭奪第三和第四的高校有復旦大學、上海交大、浙江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和中科大、南京大學。那到底誰更適合排中國大學第三第四名呢?我個人覺得復旦大學和上海交大更有資格。
  • 民國的北大和清華,「破格錄取」了零分考生,這是怎麼回事?
    民國的北大和清華,「破格錄取」了零分考生,這是怎麼回事?文|草莓很暖北京大學一直都很是人人嚮往的學府,齊名的清華大學也是如此,不過可能大家不相信的是,在民國時期,北大和清華,都曾經「破格錄取」了零分考生,這是怎麼回事?
  • 民國年間,名動天下的清華國學院「四大導師」都是誰?
    1911年4月,清政府設立留美預備學校,因校址是在幾處清代皇家園林遺址上的「清華園」,而得名清華學堂,建校的資金源於1908年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1912年更名為清華學校。1925年設立大學部,開始招收四年制大學生。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
  • 為什麼很多高考考了普通本科,考研卻能考上清華北大這樣的名校?
    為什麼很多高考考了普通本科,考研卻能考上清華北大這樣的名校?這樣的現象在生活中是很常見的事情,有的學生高考只勉強考上了普通二本或者是三本院校,可是,在考研的時候卻是一鳴驚人,直接逆襲考上了清華北大這樣的名校,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跨越呢?
  • 安徽6名高中生提前保送清華北大等名校!
    安徽這幾位同學 提前拿到北大、清華等名校錄取名額 太厲害了 近日 教育部陽光高考信息公開平臺
  • 清華北大「真兄弟情深」?上外東華「曖昧關係」
    文/俠客談教育(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清華和北大作為我國的所有大學中「絕頂」的存在,簡直是無可挑剔!清華北大「真兄弟情深」?上外東華「曖昧關係」?統統都在畫師筆下「飛速飛舞」。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對於我們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兩所大學了,對於很多人來說不雖然是在大學的關係上「比較鐵」,但是很多層面上,清華和北大兩所大學的關係又不是那麼鐵,反而是類似於「凡爾賽式的互黑」,這就不僅讓不少的人對於它倆的關係有所猜疑:是兄弟?
  • 綠茵往事|民國時期名震北平的輔仁大學足球隊
    筆者最近在翻閱一冊民國時期輔仁大學年刊時,發現其中有一張30年代輔仁足球隊的老照片,作為20年的老球迷,筆者立即對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遺憾的是,由於當時球隊和比賽的組織,並沒有如今嚴密的體系,也缺乏系統的記載。筆者只能根據一些碎片化的史料,大致勾勒出當年輔仁足球的輪廓,卻很難寫出它的神髓。本文亦有拋磚引玉之意,望廣大知情的朋友指正、補充。
  • 80年前中國四大名校今安在?武漢大學牌坊被撞文物局發聲,系標誌
    1937年以及抗日期間的民國時期,武漢大學非但已經存在,而且還是民國四大名校之一。那麼,1937年以後的民國時期,我國的四大名校,究竟是哪四大呢?國立中央大學首屈一指,也是排名第一位的,便是民國時期公認的首都南京城內的一所大學——國立中央大學。
  • 世界頂級名校,排名超清華北大,卻極其「開放」!
    說到名校,大家可能會想到清華和北大,畢竟這兩所學校在國內是數一數二的名校,這是很多家長和學生的夢想,學習的動力,而這兩所學校之間也是相互競爭,比拼的是誰的師資力量更強,學術知識更深,教學是否更嚴謹,你可能會覺得,在這樣的名校學習一定很壓抑,畢竟學術的東西,還是要嚴謹一些,更實在一些
  • 這個城市把全國一流名校盡攬懷中,清華北大國科大等12所名校入駐
    從1980年深圳被批准建立經濟特區,到如今的2018年,在這短短的不足40年的時間裡,深圳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漁村,到擁有2000萬人口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它奇蹟般地崛起,就如同被施了魔法,換句話講,深圳這座城市高度濃縮了一個時代的精華。
  • 清華、北大名聲和影響力超過復旦、上交大,有4個原因
    歷史的原因北大在歷史上是非常特殊的存在,它是第一所官辦大學,有一段時間,北大還等同於教育部。北大也是第一所國立大學。清華是留美預備學校起家,清華辦學要比北大晚,但一開始就財大氣粗,起點很高,招的老師好,學生業好。在民國時期,清華的國文、理科等專業都非常有名。
  • 考上清華北大有多難?小縣城20年才出一個,背後的心酸讓人淚目
    從本科率上而言,如今已經容易很多,但是從名校的錄取情況來看,依然十分的困難。比如從985的考取率來看,在很多省份難以達到百分之二的比例,而對於考上清華北大這樣名校的考生而言就更難了,萬分之一二的比例,和中大獎有的一拼。 每每我們都可以聽到哪所學校哪所高中在高考後傳來捷報,清華北大錄取人數突破多少人,比如大名鼎鼎的衡水中學近些年來每年的高考清華北大上線人數都突破了200人大關。
  • 高考前,這批學生被「保送」清華北大,名額及就讀專業公布!
    兩天高考如期結束,雖然成績還沒有公布,但其中有367名考生早就知道自己即將入讀的學校——國內名校清華和北大!這三百多位同學屬於考生群體中的神秘者,也是這次高考的幸運兒,7月7號進行的高考對於他們來說只是一場體驗考試罷了,你好奇他們的身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