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期間,數以萬計的革命將士們在前線奮鬥,他們為國家大計奉獻出了自己的青春韶華,用本來應該陪伴妻子兒女的時間,換來了我們如今的和平穩定。尤其是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被迫開始長徵的時候,許多男同志無法顧及妻兒,所以當時的婦委主任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革命中,女性同志的力量是不容忽視的,今天要講的這個女性便是典型的代表。她本來是童養媳,後來又成為了「洋顧問」李德的妻子,雖然後來他們離婚,但解放後憑藉出色的表現,擔任了湖南交通廳辦公室的主任,最後被提升為了副軍級待遇。
李德是共產國際派來的軍事顧問,他是德國人,來中國後深得當時的負責人博古信任,指揮了第五次反「圍剿」戰鬥。在長徵時期有一個關於李德的笑料,因為李德是唯一一個西方人,所以他的思想觀念和中國軍隊的士兵們有所不同,他對待男女情感是很開放的,有一次他看上了一個女同志,就大膽求愛,結果沒想到人家已經結婚了,這件事後來傳為笑談。
當時李德笑料已經在組織裡傳開了,沒有人願意嫁給李德。博古就把這個任務交給了當時的婦委主任李堅貞,讓李堅貞給李德找一個媳婦。李堅貞思來想去,終於想到了一個合適的人選,她就是蕭月華。
蕭月華從小就在別人家當童養媳,後來又跟隨伯父去襪子廠做了童工,恰巧工廠有革命宣傳的活動,蕭月華便以此為契機,成為了工廠青年運動的積極分子,兩年後就加入了共青團。雖然蕭月華很年輕,但是她的工作態度認真,而且人緣極好。
當蕭月華聽到李堅貞讓自己嫁給李德的時候,蕭月華是很排斥的,畢竟結婚是終身大事,她不願意草草了事,更不想嫁給一個語言不通的西方人。另外李德的求愛事件傳得沸沸揚揚,已經成為了組織內的笑柄。不過李堅貞告訴蕭月華,李德在伏龍芝軍事學院進修過,能夠在軍事上輔佐博古,更好地開展革命任務,嫁給李德是革命任務。蕭月華一心為革命,為完成任務,她決定服從組織安排,嫁給李德。
這段感情並不順利,兩個人語言不通,很多時候無法溝通,而李德與博古兩個人做出了錯誤的決定,給組織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因此李德的心情一直不好,所以那段時間裡,蕭月華經常挨打挨罵。不過當李德知道妻子懷孕後,轉變了自己的態度,後來蕭月華生下了一個男孩,名為寧寧。
蕭月華並不是一個為了家庭完全犧牲自己的女性,她決定繼續進修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於是她決心去抗大學習。因為回家的次數越來越少,兩個人的矛盾便多了起來,後來李德在上海遇見了一名會英語的女青年,兩個人確立了戀人關係,蕭月華便與李德離婚了。
蕭月華與李德離婚後繼續生活在延安,之後她擔任了任陝甘寧地委婦女部長,後來擔任了承德市區委書記。新中國成立後,蕭月華被組織派到湖南,成為了湖南公路局的秘書科科長、省交通廳辦公室主任等。1960年,蕭月華調回部隊安置離職休養,享受正師級待遇,1982年的時候被提升為副軍級待遇。1983年,蕭月華因病去世,終年7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