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長徵是一段艱苦的歷程,紅軍也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1935年中央紅軍到達陝北時已不足萬人,而且是部隊疲憊不堪,物資經費緊缺,幸虧有徐海東支援的5000大洋,才解決了不少困難,要知道中央紅軍剛出發時有8.6萬人,為何損失如此慘重?這主要因為一個人,那就是李德。
唯一走完長徵的西方人
在第五次反「圍剿」開始時,李德已經掌握軍事指揮權,由於他不了解中國國情,瞎指揮,中央紅軍苦戰一年都沒有粉碎這次「圍剿」,才被迫長徵,因為直到遵義會議才解除指揮權,所以造成湘江之戰的慘重損失,全軍銳減至不足三萬人。
遵義會議後,李德跟隨紅軍完成長徵,成為唯一一位走完長徵的西方人,來到陝北後,李德一直在延安抗大執教,也曾幫助紅軍訓練騎兵,直到1939年接到回蘇聯的調令離開中國,他曾在中國有兩次婚姻,但因為一些原因,只有他自己回到蘇聯,那麼他留在中國的兩任妻子後來怎麼樣了?
第一任妻子蕭月華
李德當初以共產國際軍事顧問的身份來到中央蘇區,所以組織上給予他很高的待遇,給他獨立的住所,配備翻譯和警衛員,在物資緊缺的情況下,供給足夠的牛奶和肉類。
不過作為西方人的李德,他的生活作風比東方要開放,他曾希望有個中國女戰士陪他睡覺,這在德國、奧地利不算什麼,但在中國卻是匪夷所思,後來又因為他公開追求一位已結婚的女幹部(李德不知道對方已婚)鬧得滿城風雨,最終博古指示婦女主任李堅貞給李德找個生活伴侶。
李堅貞思前想後,最終想到同鄉蕭月華,蕭月華是1926年的老革命,政治態度絕對端正,而且人長得也漂亮,還能歌善舞,但動員蕭月華時,她卻不同意。
她認為李德是外國人,兩人語言、生活習慣不一樣,婚後很難交流,生活融洽。而且兩人年齡還差十歲,最重要的是,此前李德的示愛風波眾人皆知。
不過李堅貞最後說這是組織派給她的任務,這樣一來蕭月華也只能答應嫁給李德了。
這對沒有感情基礎的婚姻,在最初並不幸福,由於兩人語言不通,兩人很難交流,李德對妻子也不好,時常打罵她,後來直到長徵中,蕭月華有了身孕,李德的態度也開始轉變了,他把自己的馬讓給蕭月華騎,讓警衛員騎著馬,他跟在後面照看。
到了延安蕭月華生下一子,取名「寧寧」,在延安兩人生活很和諧,後來蕭月華進入延安抗大學習,每周只有周六回家,倍感孤獨的李德要求妻子每天回家,兩人因為這事經常爭吵,感情很快破裂,最終在1937年兩人解除婚姻,寧寧由蕭月華撫養,李德交給蕭月華600元的撫養費。
建國後蕭月華跟隨南下工作團來到湖南,歷任養路處副處長,交通廳辦公室主任,1960年她調回部隊安置離休,並按正師級授予大校軍銜,1982年初,又由正師級調整為副軍級安置離休。1983年11月3日,蕭月華病逝於廣州,享年73歲。
第二任妻子李麗蓮
離婚後的李德很沉悶,不過他很快在一場舞會中認識李麗蓮,當時一位漂亮的姑娘向他走來,還用熟練的英語與他打招呼,這樣李德很吃驚,兩人聊了很多,並在一起跳了一段舞,原來這個姑娘就是從上海來的影視演員李麗蓮。
後來李麗蓮又邀請他觀看了自己的幾場演出,慢慢兩人墜入愛河,很快申請結婚,並得到批准。
不過這段婚姻並沒有維持多長時間,1939年8月的一天,李德接到通知要他回蘇聯述職,他本要求帶妻子一起走,但因李麗蓮沒有護照籤證未得到批准,最後兩人在機場吻別。
李德離開後,李麗蓮將精力全部放在藝術實踐中,她出演的話劇《雷雨》、《日出》在延安獲得很大的反響,也成為抗戰時期延安文藝的美好回憶。抗戰後她回到上海,後與劇作家歐陽山尊結婚。建國後李麗蓮擔任全國婦聯對外聯絡部副部長,致力於統一戰線和婦幼工作。1965年4月,李麗蓮病逝於北京,享年5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