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的歷史文化中,儒家文化可以說影響深大,孔子作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以「仁」作為思想核心,還提出了克己復禮,孟子也提出擁有「大丈夫精神」的人,一定是可以將「義」和「利」的關係處理得比較好,如果必須要選擇一個的話,一定是舍利而取義。這樣寡慾養心的精神,在歷史上贏得了眾人的推崇,其孔孟之道也成為了很多人為人處世的理念,世人皆知道在山東曲阜有一個孔廟,相比之下,在山東鄒城的孟廟名氣就小了很多。
孟廟位於山東鄒城市亞聖府街,為五進院落,裡有亞聖殿、孟母殿等64間殿宇,大多都是宋元到明清時期遺留下來的古建築,在入口處便會看到有一個明代石坊,其雕刻精細,非常的精美,而後進入到裡面每個院落時,便會發現這裡每一個院落都是不同的景致。
第二院落中的鐵鐘當數孟廟當中最有看點的一個了,這個大鐵鐘鑄造於金大安三年時期,大約高2.5米,口徑有1.5米,在鐵鐘上還雕刻有幾個大字:重臣千秋,皇帝萬歲,其本來是存在於重興寺裡的,之後因為一些原因,才將它轉移到了孟廟進行收藏。如果仔細看的話,會發現這個大鐵鐘上面這個「臣」字是反的,至於為什麼反向鑄造,其原因一直是個謎,也有人說可能是有人故意為之,主要是為了諷刺當時的一個社會現象,也有人說這可能就是工匠做的時候不小心而已。
孟廟當中的亞聖殿是這裡的標誌性建築,其整個殿宇色彩鮮明,燦爛輝煌,門楣和幾個石柱上都雕刻有巨龍的浮雕和彩繪,其規制和規模以及雕刻技藝甚至可與故宮相媲美,在國內其他地方是很難見到的,殿內有孟子之像,身披九章服飾,手持鎮圭,還懸掛著一塊「守先待後」的金匾額,據說這是清朝雍正皇帝的真跡哦。
孟廟裡面還保留有很多古碑刻,大概有270塊,其各個朝代的都有,從秦、漢、晉到唐、宋、金、元明,而且這些石碑保存較為完好,無論是楷書、草書、隸書還是篆書應有盡有,其中最為著名的是《萊子侯刻石》,裡面還有一塊康熙皇帝親自御製並贈予的廟碑,在廟內還有100多塊漢代的畫像石,上有各種鳥獸、巨龍浮雕,規模宏大且罕見。
孟廟當中除了這些充滿歷史價值的古體建築外,這裡還有一個古樹奇觀,就在康熙碑亭的附近,其是一株大柏樹,樹幹上面長出了很多贅生物,其形狀有的像烏龜,有的像蛇,所以也被稱為「靈龜爬樹,靈蛇出洞」。明代的畫家董其昌曾在這裡題過一首詩,名為《題孟廟古檜一首》,其中專門說到古柏樹植根於此,靈氣十足。
孟子的故事大家都聽過很多,在《三字經》中講到:西孟母,擇鄰處。而孟母三遷的故事也影響了很多人,其母親為找到一個適合的地方,所以不斷搬離,最後落座於書院旁邊,經過不斷的學習,終於成為令人敬仰的聖人,所以這裡的孟母殿也是很受歡迎的一個景點。如果有機會,你想來孟廟裡遊玩嗎?期待大家在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