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滅元之戰——力克大都建萬世之功

2020-12-23 騰訊網

元末明初,在紅巾軍等反元武裝的沉重打擊下,統治力量大為削弱。朱元璋在攻滅陳友諒和張士誠等江南割據政權後,迅即遣軍北上滅元。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十八日,朱元璋召集諸將商討滅元大計,並打出旗號「驅除胡虜,恢復中華」,天下各路紛紛響應。

朱元璋伐元

10月21日,朱元璋命徐達為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率師25萬北徵。

根據朱元璋的戰略計劃"先取山東,撤其屏蔽;旋師河南,斷其羽翼;拔潼關而守之,據其戶檻。天下形勢,入我掌握,然後進兵元都"(《明太祖實錄》卷二十六),在攻克沂州(今山東臨沂)後,令平章韓政分兵一部攻佔滕州(今山東滕州)等要地,保障側翼安全。

徐達主力繼續北進,攻佔山東益都、昌樂、壽光等地,繼而奪取濟南及其附近州縣。元順帝令陝西等地元軍速援山東,但各路元軍按兵不動。

朱元璋北徵

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應天府(今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3月,徐達揮師由山東向河南進軍,陣前改旗號大明,以新朝明軍的姿態攻佔汴梁(今開封)。

4月初八,徐達率軍自虎牢關西進,在塔兒灣(在今河南偃師縣境)一舉擊潰託音特穆爾率領的元軍 5萬,迫使元梁王阿魯溫於洛陽投降。

接著,徐達、常遇春分兵攻佔嵩(今河南嵩縣)、許(今河南許昌)、陳(今河南淮陽)、汝(今河南臨汝)諸州。元潼關(今陝西潼關東北)守將李思齊、張思道聞風棄關西逃,徐達等派兵進駐潼關,又西進佔領華州(今陝西華縣)。

朱元璋稱帝,是為明太祖

時年5月,朱元璋親抵汴梁督戰,並與諸將商討下一步作戰計劃。

徐達根據元廷外援已絕的軍事形勢,建議乘勢直取元都,朱元璋同意後,徐達於閏七月初一率軍自中灤(今河南封丘西南)渡黃河,攻佔衛輝(今河南汲縣)、彰德(今河南安陽)、磁州(今河北磁縣),轉向山東臨清,與山東各軍會合,沿運河繼續北進,連戰皆捷。

又於河西務(今屬天津武清)、通州(今北京通縣)擊敗元軍萬餘人,進逼大都。

明軍戰場奮力殺敵

至此,元順帝倉皇逃往上都(今內蒙古正藍旗東北)。徐達等率軍於8月2日進佔大都(今北京),並親自登上齊化門樓,斬殺元朝監國宗室淮王帖木兒不花和右丞相張康伯等人,大都克復。

暌別漢人王朝四百三十餘年的幽燕之地重歸華夏懷抱,北地百姓復見漢官威儀!

徐達率軍進入大都,滿城百姓皆歡喜

而後,徐達又乘勝西進,先後攻佔了山西、陝西等地。明軍北伐成功,漢地盡入大明版圖。

此刻,王師已北定中原,南宋的陸遊老翁,在九泉之下,也可瞑目矣。

相關焦點

  • 大明王朝之太祖朱元璋和他的淮西二十將
    徐達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春,劉福通被元兵擊敗,擁韓林兒退至安豐後,次年秋徐達將劉福通活捉,韓林兒被朱元璋殺死。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滅張士誠,東徵結束滅張士誠及劉福通。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徐達西逃在鄱陽湖滅陳友諒。洪武元年七月二十七日(1368年),徐達攻克通州。八月二日,包圍大都,然而大都無人守衛,北伐滅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夏,朱元璋即皇帝位,以徐達為中書右丞相。
  • 抗美援朝,新中國的立國之戰!細數歷朝歷代的立國之戰(三)
    采石之戰是宋、金戰爭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戰役,南宋軍民在虞允文的指揮下,力挫南侵金軍主力,打破了完顏亮渡江南侵、滅亡宋廷的計劃,加速了完顏亮統治集團的分裂和崩潰,使得南宋王朝解除滅國危機,得已收復兩淮地區,保證南京以及都城臨安的安危。
  • 【文史】又一位濠州鍾離人:明朝開國第一功臣,被朱元璋譽之為「萬裡長城」
    徐達又從朱元璋設伏應天城下,大敗陳友諒軍,俘7000餘人。二十一年,從取江州(今江西九江),率師先行,迫陳友諒退兵武昌,並追至漢陽,升中書右丞。二十三年,從援安豐(今安徽壽縣),敗張士誠部將呂珍,移師圍廬州(今安徽合肥),旋從援洪都(今江西南昌)。在鄱陽湖之戰中,衝鋒陷陣,敗陳友諒軍前鋒,殺1500人,士氣大振。二十四年,任左相國。
  • 崖山之戰時,一個士兵跳海僥倖未死,89年後他的外孫璋滅了元朝
    崖山之戰 公元1278年,南宋王朝已是風雨飄搖,左丞相陸秀夫、太傅張世傑護衛衛王趙昺逃至崖山(今廣東新會市崖山鎮)登基。次年正月,元軍從三路包圍崖山,宋軍在張世傑率領下點燃宮殿、房屋,將船隻一字排開,抵禦元軍攻擊。
  • 劉伯溫在朱元璋必經之路上寫了首詩,朱元璋頓時斷了滅他的念想
    在這七位功臣中,彭越的死是最冤的,他毫無二心卻落了個滅三族的下場。當時部下勸說彭越謀反,不過彭越一直猶豫,最後還是沒答應,不過這事被劉邦給知道了,擔心他總有一天會造反,便先下手為強,抓到彭越後立馬處死了。最可怕的是,為了殺雞儆猴,劉邦將彭越的屍體剁成了肉醬,讓他身邊的將領和部下再也不敢生出二心。
  • 洪武大帝之朱元璋
    同年秋攻佔大都,結束了元朝在全國的統治。又平定西南、西北、遼東等地,最終統一全國。朱元璋在位期間,政治上廢丞相和行中書省,設三司分掌權力,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嚴懲貪官和不法勳貴 ;軍事上實施衛所制度;經濟上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興修水利,解放奴婢,減免稅負,派人到全國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戶口等 ;文化上緊抓教育,興科舉,建立國子監培養人才 ;對外確立了「不徵之國」  。
  • 鄱陽湖之戰:中世紀最大的水戰;奠定了朱元璋的統治地位。陳友諒...
    鄱陽湖之戰又稱鄱陽湖水戰、鄱陽湖大戰,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陳友諒為爭奪鄱陽湖水域而進行的一次戰略決戰,決戰以朱元璋的完全勝利而告終。這次戰役被視為中世紀世界規模最大水戰。
  • 【和州之戰】和縣人必看朱元璋如何從我們大和州雄起!!
    (《明史·本紀第一·太祖一》)朱元璋軍紀嚴明,軍隊深受人民擁護。元軍雖然退出和州,但並未遠去,隨時都有可能反撲,朱元璋加強和州的防守,召集諸將商議,分工修城,限期完工。果然不出所料,不久,十萬元軍反撲和州。朱元璋早有準備,元軍雖眾,還是「數敗而死者多」,只好退兵。
  • 一代梟雄的落幕之戰:朱元璋圍困張士誠於蘇州,張士誠寧死不降
    張士誠在元末是非常強大的一股勢力,與陳友諒、朱元璋一起鼎立而立。他在全盛時所佔有的疆域南至紹興,北至濟寧,西至汝州、潁州,東達於海,沃野二千餘裡,擁兵數十萬。而且其所統治之地盛產糧米魚鹽,又有蠶桑之利,物產豐富,實力雄厚。朱元璋在吞併陳友諒後,便開始著手消滅張士誠這一巨大威脅。
  • 朱元璋的詩你讀過幾首?原來這些霸氣名句,都是出自朱元璋之口
    乾隆一生寫詩四萬多首,創歷史之最,卻沒有一首堪稱精品,朱元璋僅有36首詩傳世,卻散發出捨我其誰的王者氣概,筆者從中選取了最有代表性的五篇,以供各位讀者一睹他的千古帝王風採。朱元璋少時趕上元末大饑荒,父母雙亡,無家可歸,夜宿室外是常事,以天為帳、以地為氈確實是對他早年生活的真實寫照。但是,窮苦的生活非但沒有擊垮他,反而讓他愈加鬥志昂揚,他不僅要豐衣足食,還要將這偌大的天下盡收囊中,山河在腳下,社稷在心中,他就是天生的王者。
  • 得民心卻失天下,深得民心的張士誠因何敗於朱元璋之手?
    並且張士誠還乘勝追擊,擴大了其在江淮地區的勢力範圍,並牢牢控制了運河,扼斷了元朝糧食和賦稅北運大都的通道。 張士誠率領的鹽民義軍孤軍奮戰,以少勝多,致使元軍主力傷亡過半,成為元末農民起義的一個轉折點。 高郵之戰,張士誠牽制了百萬元軍,對全國各地義軍起了極大的掩護。 經過此役,張士誠聲名大振,一時間風頭無兩。張士誠挾獲勝之餘威,連克通州,常熟,平江,湖州,杭州、嘉興等地。
  • 終於知道元大都的特別之處了!
    剛剛過去的周末,元大都一百多將士們凱旋而歸!半程、全程,男女均有冠軍獎牌收入囊中。優異成績的背後是全體教練員和隊員們矢志不渝、科學系統的苦練。
  • 得民心卻失天下,深得民心的張士誠因什麼敗於朱元璋之手?
    所以,在元朝末年抗元起義領袖中,有「(陳)友諒最桀,(張)士誠最富」之說。但是此時因為百萬紅巾軍在劉福通的率領下北伐中原,暫時替張士誠擋住了元朝廷的主力,元軍有些鞭長莫及。張士誠率領的鹽民義軍孤軍奮戰,以少勝多,致使元軍主力傷亡過半,成為元末農民起義的一個轉折點。 高郵之戰,張士誠牽制了百萬元軍,對全國各地義軍起了極大的掩護。經過此役,張士誠聲名大振,一時間風頭無兩。張士誠挾獲勝之餘威,連克通州,常熟,平江,湖州,杭州、嘉興等地。
  • 「穩紮穩打各個擊破」,朱元璋的致勝法寶
    朱元璋和李世民同樣擁有臨敵持重,從不驕傲自滿的素質,毛主席在馮夢龍的《智囊》一書中,關於李世民和朱元璋的評價是這樣的「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是朱元璋。」可見朱元璋是多麼的能幹了。朱元璋的指揮藝術得到充分發揮的戰役代表,不得不提下這兩次戰役:一是對陣陳友諒和張士誠;一是北伐戰爭。第一場戰役中,他先拿下陳友諒再攻張士誠,變被動為主動,將腹背受敵的戰局轉為一線作戰,將消耗降到了最低。第二場戰役中,攻取魯豫、封鎖關中地區是關鍵,解決了後顧之憂,然後剪除敵軍遊兵散勇等小股部隊,直取元朝首都大都,滅亡元朝最後勢力。
  • 朱元璋是滅了元朝,但他消滅的漢人要遠遠多於蒙古人!
    很多人都知道朱元璋是驅除韃虜恢復中原的民族英雄,他建立的明朝成功光復了自五代十國起就已經淪陷到北方胡族手中的幽雲十六州,讓中原重新回歸在漢王朝的統治下。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實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和元軍的戰鬥只打過一年,剩下的十多年裡,其實都是漢人軍閥間的內戰。
  • 朱元璋一手創立錦衣衛,誅滅貪官15萬餘,卻為何被後世罵了幾百年
    他驅除韃虜,恢復中華,被譽為中華文明的再造者;他收復被異族統治455年的燕雲十六州,功可堪比之漢武大帝;他所建立的朝代被稱為中國歷史上最有骨氣的帝國之一
  • 朱元璋滅元後,如何處置被俘虜的數十萬蒙古女人?只一招徹底徵服
    鴐菁駓躊熻鶲躙杍墻祿鎎鎢墒檥揀纘婲獗娶飫鸍歟輳乄縕櫟玕譎怘枴憲贃芩蚊棿姚滸捰幭罊酀金繞掀虁瓑櫠蔞穵壋話說朱元璋在快刀斬亂麻地消滅陳友諒和張士誠後,開始前往南京去打元朝,當時去北伐是徐達常遇春帶的20萬兵,光是在洛水之戰
  • 九江文化|鄱陽湖之戰
    工作之餘長期研讀中國明清歷史,近年來,一直擔任《尋廬講壇》和《九江文化講壇》的主持工作,深受各界好評。    鄱陽湖之戰又稱鄱陽湖水戰、鄱陽湖大戰,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陳友諒為爭奪鄱陽湖水域而進行的一次戰略決戰,決戰以朱元璋的完全勝利而告終。這次戰役被視為中世紀世界規模最大水戰。
  • 明軍為何可以一舉攻破大元帝國經營了百餘年的大都?
    十月份,朱元璋和手下的軍事將領徐達常遇春等人制定了作戰計劃,朱元璋否定了常遇春直搗元都的冒險計劃,先取山東,河南剪除元大都的羽翼,最後一戰可定!於是朱元璋封徐達為徵虜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領二十五萬明朝大軍北伐,同時另派軍向福建和廣西發動進攻。
  • 明太祖朱元璋麾下的十大戰將!
    5、傅友德——潁國公 傅友德,出生不詳,1394年卒,漢族,安徽相城(今安徽淮北)人,明朝開國名將,朱元璋曾說過:論戰將之功,傅友德第一。與朱元璋三皇子晉王朱棡是親家關係、兒子傅忠迎娶了壽春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