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明初,在紅巾軍等反元武裝的沉重打擊下,統治力量大為削弱。朱元璋在攻滅陳友諒和張士誠等江南割據政權後,迅即遣軍北上滅元。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十八日,朱元璋召集諸將商討滅元大計,並打出旗號「驅除胡虜,恢復中華」,天下各路紛紛響應。
朱元璋伐元
10月21日,朱元璋命徐達為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率師25萬北徵。
根據朱元璋的戰略計劃"先取山東,撤其屏蔽;旋師河南,斷其羽翼;拔潼關而守之,據其戶檻。天下形勢,入我掌握,然後進兵元都"(《明太祖實錄》卷二十六),在攻克沂州(今山東臨沂)後,令平章韓政分兵一部攻佔滕州(今山東滕州)等要地,保障側翼安全。
徐達主力繼續北進,攻佔山東益都、昌樂、壽光等地,繼而奪取濟南及其附近州縣。元順帝令陝西等地元軍速援山東,但各路元軍按兵不動。
朱元璋北徵
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應天府(今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3月,徐達揮師由山東向河南進軍,陣前改旗號大明,以新朝明軍的姿態攻佔汴梁(今開封)。
4月初八,徐達率軍自虎牢關西進,在塔兒灣(在今河南偃師縣境)一舉擊潰託音特穆爾率領的元軍 5萬,迫使元梁王阿魯溫於洛陽投降。
接著,徐達、常遇春分兵攻佔嵩(今河南嵩縣)、許(今河南許昌)、陳(今河南淮陽)、汝(今河南臨汝)諸州。元潼關(今陝西潼關東北)守將李思齊、張思道聞風棄關西逃,徐達等派兵進駐潼關,又西進佔領華州(今陝西華縣)。
朱元璋稱帝,是為明太祖
時年5月,朱元璋親抵汴梁督戰,並與諸將商討下一步作戰計劃。
徐達根據元廷外援已絕的軍事形勢,建議乘勢直取元都,朱元璋同意後,徐達於閏七月初一率軍自中灤(今河南封丘西南)渡黃河,攻佔衛輝(今河南汲縣)、彰德(今河南安陽)、磁州(今河北磁縣),轉向山東臨清,與山東各軍會合,沿運河繼續北進,連戰皆捷。
又於河西務(今屬天津武清)、通州(今北京通縣)擊敗元軍萬餘人,進逼大都。
明軍戰場奮力殺敵
至此,元順帝倉皇逃往上都(今內蒙古正藍旗東北)。徐達等率軍於8月2日進佔大都(今北京),並親自登上齊化門樓,斬殺元朝監國宗室淮王帖木兒不花和右丞相張康伯等人,大都克復。
暌別漢人王朝四百三十餘年的幽燕之地重歸華夏懷抱,北地百姓復見漢官威儀!
徐達率軍進入大都,滿城百姓皆歡喜
而後,徐達又乘勝西進,先後攻佔了山西、陝西等地。明軍北伐成功,漢地盡入大明版圖。
此刻,王師已北定中原,南宋的陸遊老翁,在九泉之下,也可瞑目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