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百川
巫鹹,男,漢族,約公元前1500年生,壽命96歲。屬相雞,星座約為天蠍座,山西安邑人。古代巫術有多神奇?帝王宰相全都聽命他,結果還真能如願。
《史記·殷本紀》記載「伊陟贊言於巫鹹。巫鹹治王家有成,作鹹艾,作太戊。帝太戊贊伊陟於廟,言弗臣,伊陟讓,作原命。殷復興,諸侯歸之,故稱中宗。」
宰相伊陟向用筮佔卜的創始者巫鹹,匯報了朝廷發生的一些事情。代表神權統治的巫鹹,治理朝政有成績,寫下《鹹艾》、《太戊》,記載了巫鹹治理朝政的功績,頌揚了商朝太戊帝的從諫修德。
太戊帝在太廟中稱讚伊陟,說不能像對待其他臣下一樣對待他。伊陟謙讓不從,寫下《原命》,為的是重新解釋太戊之命。就這樣,商朝的國勢再度興盛,諸侯又來歸服。因此,稱太戊帝為中宗。
「帝雍己崩,弟太戊立,是為帝太戊。帝太戊立伊陟為相。亳有祥桑谷共生於朝,一暮大拱。帝太戊懼,問伊陟。」
商朝的第九位帝王雍己,在位期間定都於亳,即河南商丘。他昏庸無能,荒廢政事,導致商朝衰落,各諸侯的勢力日趨膨脹,以致很多諸侯故意不來朝貢。雍己在位12年去世,其弟太戊即位。
帝太戊任命伊陟為宰相。伊陟是商朝開國第一功臣伊尹之子。當年,伊尹輔助商湯打敗夏桀,建立了商朝。伊尹還是中國廚師之祖,《道德經》中的「治大國若烹小鮮」,即出自於他。
伊陟出任宰相時,商朝都城亳出現怪異現象:桑樹和楮樹合生在朝堂上,而且在一夜之間,突然長得有一人合抱那麼粗。帝太戊害怕了,詢問伊陟。
「伊陟曰:臣聞妖不勝德,帝之政其有闕與?帝其修德。太戊從之,而祥桑枯死而去。」
伊陟說:「我聽說過,妖魔鬼怪不能戰勝有德行的人。君王的政令難道有過失嗎?你注意修養德行吧。」帝太戊聽從他的話,德建名立,形端表正,果然,怪桑樹很快就枯死了。
伊陟怎麼會預測的這麼準呢?其實,伊陟並沒有能掐會算的本領。他是向巫鹹請教得來的。巫鹹是會巫術的,這在古代意味著可以直接與上天的神靈對話,是天神與人不可或缺的中介。
莊子的《外篇·天運》曰:「巫鹹袑曰:來,吾語女。天有六極五常,帝王順之則治,逆之則兇。九洛之事,治成德備,臨照下土,天下戴之,此謂上皇。」
巫鹹通過佔卜,得到上天的詔示說:「來!我告訴你。大自然本身就存在兇短折、疾、憂、貧、惡、弱這六極,還有仁、義、禮、智、信這五常。帝王順應它便能治理好國家,違背它就會招來災禍。
歷代帝王,只有順應九州聚居之人的各種事務,致使天下治理政通人和,成就顯著,而且道德完備,人們安居樂業,就像上天的光輝照臨人間,天下人們都擁戴他,這就叫做『上皇』。」
「天其運乎?地其處乎?日月其爭於所乎?孰主張是?孰維綱是?孰居無事推而行是?意者其有機緘而不得已乎?意者其運轉而不能自止邪?」
天在自然運轉嗎?地在靜止嗎?日月交替出沒,是在爭奪居所嗎?是誰在主張這些現象呢?誰在維繫這種綱領呢?是誰閒瑕無事推動運行,而形成這些現象呢?
揣測它們有什麼主宰的機關,而出於不得已呢?還是揣測它們運轉,而不能自己停下來呢?
「雲者為雨乎?雨者為云乎?孰隆施是?孰居無事淫樂而勸是?」
烏雲是雨水蒸騰而成呢?還是雨水由烏雲降落而成呢?是誰隆重地施展法術,行雲布雨?是誰閒居無事,貪求歡樂,而促成了這種雲騰致雨的現象?
「風起北方,一西一東,有上仿徨。孰噓吸是?孰居無事而披拂是?敢問何故?」
風起於北方,一會兒西一會兒東,在天空中來回遊動,是誰吐氣或吸氣造成了雲彩的飄動?還是誰閒居無事,煽動而造成這樣的現象?我鬥膽地請教是些什麼緣故?
《韓非子·說林下》記載「故諺曰:巫鹹雖善祝,不能自祓也;秦醫雖善除,不能自彈也。」
春秋時,管仲隨從公子糾,鮑叔牙隨從小白。小白先回齊國做了新君,即為齊桓公。魯國人把管仲拘禁起來獻給小白,在鮑叔牙的推薦下,管仲做了齊相。
所以俗話說:「巫鹹雖然善於禱告,卻不能拔除自己的災禍;秦醫雖然善於治病,卻不能針灸好自己的病。」憑管仲的英明,還要等待鮑叔牙的幫助。
國學名篇《千字文》有言「海鹹河淡」,直譯為海水苦鹹河水淡。巫鹹的結局,在史書中並沒有記載,而從韓非子的話中,可以得出他並沒有好下場。就像海水和河水,若不先嘗,巫術再高也分辨不出啊!
水調歌頭·遊泳
(現代)毛澤東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
萬裡長江橫渡, 極目楚天舒。
不管風吹浪打, 勝似閒庭信步,
今日得寬餘。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 龜蛇靜, 起宏圖。
一橋飛架南北, 天塹變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斷巫山雲雨,
高峽出平湖。
神女應無恙, 當驚世界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