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為啥能創造開元盛世?他的兩個優點,超過了大部分帝王

2020-12-15 正史漫談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開元盛世,是中國封建社會當之無愧的頂峰;但這並不是由於唐玄宗有多麼的卓越。如果就個人綜合能力而言,他可能比不上很多帝王,與曾祖父李世民相比更是差得遠。開元盛世的實現,一方面得益於李世民至武則天前期打下的基礎,另一方面,與李隆基在執政前期的兩個優點密不可分:知人善任、不徇私廢公。

但僅僅這兩點,就讓很多傑出帝王甘拜下風,下面結合兩個例子,讓我們有更直觀的理解。

「吾貌雖瘦,天下必肥」

唐朝施行的是群相制,即同時存在多個宰相,各人負責不同的工作。公元733年,宰相裴光庭去世,位置產生了空缺,於是李隆基讓宰相蕭嵩推薦人選。

蕭嵩曾擔任河西節度使,他的代表作是以反間計除掉吐蕃大將悉諾邏恭祿,並且起用名將張守珪等人,數次大敗當時的勁敵吐蕃,其後他因功入朝為相。但在宰相位置上,他表現的就不怎麼樣,時常揣度上意、毫無主見。

當李隆基向他徵詢人選時,他本來想舉薦自己的老友王丘,但後者把這個機會讓給了韓休。在蕭嵩的印象中,韓休一向以性格淡然,應該很容易控制,於是就聽從了王丘的意見。

然而他看走了眼。韓休之前淡然,那是因為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實際上他為人正直剛烈,向來有一說一、有二說二,從不趨炎附勢;為了一件工作,他時常懟得蕭嵩灰頭土臉,甚至皇帝李隆基本人也時常被噴得下不了臺;

另一位名相宋璟就時常感嘆:「不意韓休乃能如是!」沒想到韓休能夠如此正直,我宋璟自愧不如啊。

而李隆基對這樣的臣子也是相當忌憚。平日裡他在宮裡或者後花園遊玩,每逢言行上有一絲過失,他立即緊張地問身邊人:「這事韓休還不知道吧?」然而讓他鬱悶的是,每每話剛說完,韓休的諫表就遞上來了。

天天這樣被人找茬,別說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就算尋常人也受不了。有一天,李隆基對著鏡子悶悶不樂,身邊人當然明白咋回事,於是就就跟他建議:「陛下啊,自從韓休當宰相後,您是日漸消瘦了,為何不乾脆把他免了?」

李隆基嘆道:

吾貌雖瘦,天下必肥。蕭嵩奏事常順指,既退,吾寢不安。韓休常力爭,既退,吾寢乃安。吾用韓休,為社稷耳,非為身也。

我雖然瘦了,但大唐天下的百姓一定會變肥。蕭嵩時常奉承我的意思,但每次跟他聊完政事,我心裡都不踏實,甚至寢食難安;韓休則不一樣,雖然他每次都跟我爭得臉紅脖子粗,但當晚我一定睡得很踏實。我起用韓休為相,不是為了我自己,而是為了大唐江山社稷。

所謂「諂諛易合,正直難親」,從古到今,愛聽好話、討厭不同意見,是我們人類的本性;歷朝歷代的君主,即使個人能力再卓越,也對抗不了這個人性的缺點,這也是大部分時期正直的臣子難以被重用、溜須拍馬之徒飛黃騰達的原因。但那時的李隆基不僅明白手下誰對誰錯,更能壓抑自己的喜好,重用讓自己極為不愉快的臣子,就憑這一點,他就堪稱一位了不起的君主。

為護國法,毫不猶豫殺掉自己的寵臣

當時的宮裡有個名叫「黃瓜」的侏儒,身份是「供奉侏儒」,即可以理解為專門逗皇帝開心的弄臣。此人性格機靈、反應極快,而且油嘴滑舌、多才多藝,深得李隆基的喜愛;由於身高剛剛合適,李隆基時常把他當成拐杖一樣杵著,走到哪帶到哪,並且戲稱其為「肉幾」。平日裡,李隆基還動不動對其大加賞賜,手筆之大讓很多人眼紅不已。用通常的概念來說,黃瓜就是李隆基的寵臣;在很多朝代,這種人往往會恃寵而驕,並且會得到皇帝的無底線庇護。

有一天,黃瓜進宮比平時晚了許多,李隆基感到奇怪,就問他怎麼回事。黃瓜說:「臣剛才進宮時,在路上跟抓捕盜賊的官員迎面相遇,為了爭道,我把他掀下馬來,所以才來晚了。」說完趴下磕頭謝罪。

依仗皇帝的寵愛橫行霸道、衝撞執法人員,這樣的場景在古代很常見,往往被大部分帝王視為小事,頂多罵幾句,和和稀泥了事。當時的李隆基是這麼說的:「只要沒人上奏章說這事,你就不用怕,我就當它沒發生過。」

然而黃瓜很不走運,過了一會,京兆官員的匯報就遞上來了。李隆基當即翻臉,把黃瓜痛斥而出,交付有關部門按律亂杖打死。

無論在任何時代,人才都是第一位的生產力;而在我國封建社會,從來都不缺少人才,缺的是親賢臣遠小人的帝王;那些盛世的開啟,無一不與執政帝王知人善用、任人以才有關;而朝代的滅亡,首先也是從用人失道、朝政混亂而起。

李隆基前期,能夠很好的壓抑自己的喜好,打造了名臣滿朝、人人各展所能的清明政壇,為創造開元盛世奠定了牢固的組織基礎;但在後期,隨著他日漸自得意滿,失去了進取心,口蜜腹劍的李林甫等人掌控朝政十餘年,朝綱逐漸腐敗,大唐繁華的外表下暗流湧動,最終以安史之亂為爆發點,徹底打斷了之前百餘年的發展勢頭。這也體現出,在高度人治的封建社會,王朝的發展興衰與君主個人密切相關,這也是中國古代兩千年走不出「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怪圈的主要原因。

相關焦點

  • 荒誕不經的李隆基,從開元盛世到安史之亂,因為什麼走了下坡路?
    歷朝歷代有一個「怪圈」,無論哪一個皇帝,無論他一開始多麼「聖明」,以後一定以「昏聵」而終。這個原因也導致了歷史的不斷更替。 我們來了解一下唐玄宗李隆基,一個從開元盛世到安史之亂的荒唐帝王怎樣一步步走向衰落的。
  • 「名人百科」「開元盛世」的開創與葬送者——唐玄宗李隆基
    從「開元盛世」到「天寶之亂」,唐玄宗走了一條由盛而衰的道路。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他走過的一生,正是這樣的一個過程。【名言名文】益重青青志,風霜恆不渝。當年,唐玄宗把年號改為開元,表明了自己勵精圖治,再創唐朝偉業的決心。「開元盛世」流芳百世作為當朝皇帝,重要的是管好自己的國家,一旦皇帝繼位,都會出臺自己新的措施,李隆基也是如此,但是他的一些舉措卻非同一般,值得後代皇帝的效仿。
  • 開元盛世王皇后 ║王文超
    開元盛世王皇后 唐玄宗開元年間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盛世時期。而這一時期的開創,卻是經歷了數次血雨腥風才得以實現的。這期間,唐玄宗李隆基的皇后王菱發揮了重要作用。 王皇后是唐代下邽縣人,今屬渭南市臨渭區渭河以北。王皇后的先祖本是太原王氏。
  • 唐玄宗開創了「開元盛世」,為何後期判若兩人,變得昏庸無能?
    我國歷史上,先明君後昏君的典型代表有兩個,漢武帝和唐玄宗。(被武則天篡權這事他第一鍋,還在李顯李旦還算爭氣)李隆基所處的時期,有點類似漢武帝,比開疆拓土,李隆基看似還比劉徹強一些,但制度改革方面,李隆基要遜色太多。客觀上來說,我認為李隆基面臨的問題難度更大,因為彼時唐朝的體量遠超西漢,周邊國家的數量、兵力也遠強於西漢時期。但評價帝王就是這樣很無情的標準,何況他前面有太宗這樣的標杆(李世民的面對局面比李隆基更難)。
  • 李隆基為何在位前期和後期差別巨大,他到底是明君還是昏君呢?
    開元盛世是唐朝的頂峰,嘉靖初年糾正了一系列正德朝的弊政;沒有人相食和民變流寇揭竿而起。人老了,就會變得任性,一切事情都會隨心所欲,何況是皇帝。嘉靖開始一心修道,李隆基開始寵愛楊貴妃;都是他們老了的表現。不過李隆基的墮落和蛻變更讓人心寒。 少年時期有勇有謀,發動先天變法成為皇帝,在即位初期勵精圖治,締造了大唐開元盛世。
  • 福禍盛唐(五章)姚崇為開元盛世奠定基礎,為何只當了四年宰相?
    開元盛世是唐朝的巔峰時代,也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最為繁榮的時期。治理這個時期的帝王將相都名垂青史,其中唐玄宗李隆基的宰相姚崇、宋璟便被認為是成就開元盛世的最大功臣。因此姚崇和宋璟也被並列如唐朝四大名相之中,與唐太宗年間的房玄齡和杜如晦並稱。可是與幾乎貫穿整個開元年間的宋璟相比,姚崇在朝廷為相的時間卻非常短暫。
  • 李隆基是位怎麼樣的皇帝呢?他是一代明君還是昏君呢?
    李隆基是位怎麼樣的皇帝呢?他是一代明君還是昏君呢?李隆基是位怎麼樣的皇帝呢?唐朝貞觀之治後的是一個盛世,也是大唐最後一個繁華的時代。白居易曾寫道,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來形容楊貴妃的絕世容顏,這位大唐的君主被迷得無法自拔,開始寵信楊國忠等人,為了抵禦邊患,他又把全國大部分兵力交給了節度使,導致了安祿山叛亂,大唐由盛轉衰。李隆基和楊廣是比較類似的人物,爭議比較大,愛得愛死,恨得恨死 能力突出,唐朝軍政大權能夠重回李氏家族,李隆基功不可沒。在二十五歲的時候,帝位穩固之後,野心勃勃的李隆基開始了自己的改革。
  • 扛過亂世苦,卻抵不住盛世的「欲」,失去玉環後李隆基過得如何?
    他作為君主,也有一段輝煌時光,大唐在元氣大傷的情況下,他能翻手為雲覆手為雨,開創開元盛世,這種成就,在君王中屬少見。但是遇到楊玉環以後,便趨於為了「愛情」背離百姓,再之後又為了自己的安危,放棄了「楊玉環」。 縱使他是風光無限、高高在上的君王,但是在「事業」上,他有善始,沒有善終;在愛情上,他同樣有善始,沒有善終。
  • 「三年一上計,萬國趨河洛」,唐玄宗是如何造就開元盛世的?
    在唐朝時期,出現了多個盛世局面,開元盛世便是發生在唐玄宗統治時期的又一盛世現象。在唐玄宗李隆基初步穩定政權之後,便奉行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積極治理國家。經過他的勵精圖治,唐朝的國力達到鼎盛,出現了「三年一上計,萬國趨河洛」的盛世局面。
  • 開元盛世,一個如夢似幻的時代!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這是唐朝詩人杜甫對開元盛世的描繪。確實,在唐玄宗李隆基統治的四十多年的時間裡,無論是從政治、經濟、軍事還是文化,中國歷史都進入了一個巔峰的時代。
  • 縱觀歷史,唐玄宗李隆基開元盛世,後期為何朝政混亂以至滅國?
    開元盛世是繼貞觀之治唐朝的一個盛旺時期,唐玄宗開創盛世後,被偉業衝昏了頭腦,這時已忘初心,開始做起荒唐事:妄殺儲君和二皇子;霸佔兒媳楊玉環,唐玄宗驕淫無度,大權旁落,輕信楊貴妃和李林甫,楊國忠之讒言。
  • 大唐名臣:打造「開元盛世」的宰相到底是哪幾位?
    大唐名臣:打造「開元盛世」的宰相到底是哪幾位?姚崇,本名元崇,字元之,為避「開元」年號之諱,改名姚崇,此人少年時耽於遊樂,最終卻大器晚成。他歷任武則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曾在扶立李唐歸位,除滅武則天男寵張氏兄弟中立下大功。
  • 揭秘唐玄宗「開元盛世」後,大唐國勢迅速衰落的客觀原因
    開元盛世,是指唐朝在唐玄宗治理下出現的盛世。 唐玄宗李隆基登基以後,以道家清靜無為思想為宗旨,提倡文教,任用賢能姚崇,宋璟等,改革官職,整頓吏治,勵精圖治。開元年間唐朝進入全盛時期,中國封建社會達到頂峰階段。
  • 古代12星座最有代表性的帝王、你的星座代表帝王是誰呢?
    白羊座—宋太祖 趙匡胤趙匡胤出生於927年3月21日,屬於白羊座的帝王,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是一位軍事家,武術家,趙匡胤能徵善戰,雖說在位時間短,最後神秘去世,但是一生徵戰對於白羊座趙匡胤來說正好是發揮了自己的優勢。
  • 唐朝歷經「開元盛世」後為何迅速衰落?這三點原因才是最關鍵的
    唐玄宗李隆基在唐朝歷史上是個特殊的存在,一方面唐王朝歷經前期發展,到其在位前期國力達到巔峰,另一方面唐王朝又在其手中迅速由盛轉衰。唐朝如此迅速的由盛轉衰,自然不會是楊貴妃一個女人導致的,而是與李隆基本人息息相關,至少有以下幾點原因。
  • 還是維持開元盛世的能臣?
    提起李林甫,可謂是家喻戶曉,他常年霸佔「中國奸臣榜」,是人們口誅筆伐的重點對象。如果說「指鹿為馬」是趙高的專屬代名詞,「口腹蜜劍」就是李林甫的專屬代名詞了。一般情況下,人們會把姚崇視為唐玄宗「開元盛世」的開創者,而把李林甫視為「開元盛世」的終結者。故而,姚崇往往是「賢臣」的典範,李林甫往往是「奸臣」的代表。
  • 李隆基打造大唐盛世,為何死後,僅有一老奴陪葬呢?
    唐朝有一個皇帝前期注意撥亂反正,任用賢臣,並打造了唐朝的開元盛世,可在後期,卻因寵愛愛妃,寵信了奸臣,最後導致爆發了安史之亂,他就是唐玄宗李隆基。所以有不少的網友,認為其是一位明君,也是一位昏君。在他的死後,陪葬他的並沒有什麼妃子,而只有一名太監高力士陪葬。
  • 初唐五大帝王實力排位如何?
    但對於一位君主的評價不應該局限於他的私德,更應該注重應該說,李世民是一個英明之主。受到指責的是李世民的私事,但就治國能力而言。李世民絕對是最偉大的君主。一生文治武功。法國大歷史學家勒內·格魯塞曾經說過由於唐太宗的豐功偉績,一個不可預知的中國,一個英雄史詩的中國,並改寫了幾千年來一直延續著的文明史。毛澤東對李世民評價是:「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 他走後,李隆基只剩一首涼涼
    公元733年,張九齡被唐玄宗李隆基任命為新一任宰相。此前,大唐在姚崇、宋璟、張說等幾位著名宰相的相繼輔佐下,正走向盛世輝煌的巔峰。張九齡才華橫溢,他的詩文膾炙人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武則天時期,時任宰相張說曾誇他的文章「有如輕縑素練」,能「濟時適用」。公元707年,張九齡赴京應試,榜上有名,被授與秘書省校書郎,從此步入仕途。
  • 紅豆生南國:李龜年,你活在多少人的盛世之夢中?
    李隆基在位時,有先天、開元、天寶三個年號,開元共計29載,這個時期是最昌盛的,李隆基勵精圖治,任用賢能,提倡文教,天下大治,開啟了讓人津津樂道的開元盛世。而李龜年,正是開元初年的樂工,吹篳篥、奏羯鼓、作曲唱歌,李龜年無一不精通,他是天生的歌唱家,傑出的藝術家,在盛唐之下,沒有一人不知曉他的名字。在藝術方面,李隆基是個很好的領導,他精通音律,酷愛聲樂,一手創辦了「梨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