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是位怎麼樣的皇帝呢?他是一代明君還是昏君呢?

2020-12-22 博納時尚

李隆基是位怎麼樣的皇帝呢?他是一代明君還是昏君呢?

李隆基是位怎麼樣的皇帝呢?唐朝貞觀之治後的是一個盛世,也是大唐最後一個繁華的時代。白居易曾寫道,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來形容楊貴妃的絕世容顏,這位大唐的君主被迷得無法自拔,開始寵信楊國忠等人,為了抵禦邊患,他又把全國大部分兵力交給了節度使,導致了安祿山叛亂,大唐由盛轉衰。

李隆基和楊廣是比較類似的人物,爭議比較大,愛得愛死,恨得恨死 能力突出,唐朝軍政大權能夠重回李氏家族,李隆基功不可沒。在二十五歲的時候,帝位穩固之後,野心勃勃的李隆基開始了自己的改革。他先是廣開言路,重用姚崇、張九齡等賢能之人;後又改革軍事制度,將府兵制改為募兵制,軍隊實力大為增強,全面接受姚崇的十條建議,國家經濟社會全面發展,進入鼎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李隆基才華橫溢,被人稱讚的更多的不是其能力,而是才華。

經過幾代人的奮鬥,到李隆基時期,唐朝已經沒有什麼外部威脅。但李隆基本沒有滿足於此,而是調整軍隊部署,將主要的兵力放在四周,目的是打擊他國開疆拓土。這樣的部署,讓唐朝在此時期在對外戰爭中佔據了主動地位,但也造成了中原腹地兵力少,防守薄弱的局面,使得安祿山、史思明之類能夠長驅直入。

李隆基的疑心很重,李隆基目睹和參加的變法好幾個,這樣的經歷讓他的內心始終感到不安,對大臣進行猜忌。最為明顯的,就是安史之變時他對待高仙芝、哥舒翰、封常青等人的態度。客觀地講,如果李隆基能夠多一點信任,採取高仙芝他們堅守的策略,安史之亂很可能很快就結束,那給唐朝帶來的危害就不至於那麼大,唐玄宗本人也不至於從神壇跌落。無奈,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李隆基最終為自己的猜疑付出了沉重代價。

李隆基有情有義,李隆基與楊玉環的愛情故事,任誰聽了都感動不已。千裡之外運送荔枝,還開闢專門的道路,女人遇到這樣的男人,就是死也無悔。李隆基對楊玉環的愛有始有終,即便是從長安跑出來,楊玉環成為眾矢之的,李隆基還是想力保自己的女人,是一個看重感情的人。

李隆基他知音律,喜吹笛,善擊羯鼓,對演戲極有興趣,曾經親選子弟 人學戲,號稱「皇帝梨園弟子」。他初登帝位時的振作有為,勵精圖治,是被當時的處境所逼出來的。在他發動殺掉韋後的變法之前,他的父親李旦(睿宗)已無做帝王的指望。變法成功睿宗復闢之後,李隆基作為李旦的第三個兒子,也並沒有繼承帝位的充分理由。他之所以能夠迅速地登上帝位,也和李世民殺兄奪位一樣,是靠著變法成功僥倖得來的。

既然如此,當時反對他登位的就大有人在。就在誅韋變法的兩個月之後,宗室譙王李重福(李隆基的堂兄)起兵叛變,失敗後投水自盡。在宮廷內部,他的姑母太平公主因扶立睿宗,居功驕傲,幹預朝政,權傾內外。姑侄兩人明爭暗鬥,太平公主經常派人探聽他的過失,奏報睿宗。他的日子過得惶惶不安。朝中許多大臣都阿附太平公主,只有姚崇、宋璟這些賢臣堅決站在他這一方。他既登上政治舞臺,即成騎虎難下之勢,不得不時時警惕,處處收斂。但是一不小心,狐狸尾巴就會暴露出來。

公元713年2月,二十九歲的李隆基初登帝位,得意忘形,下令京城全城慶祝,開門燃燈,大合伎樂。他和上皇登樓觀賞,夜以繼日,歷時月餘之久,經左拾遺嚴挺之竭力勸阻,才不得已而作罷。在公元755年,李隆基破格提拔安祿山,並不是要故意製造天下大亂,和自己過不去;但他特別歡喜拍馬屁的佞臣,被小人所利用,因而自己釀成大禍,則是不爭的事實。從這一點看來,李隆基的能耐遠遠趕不上武則天。

李隆基是一個有才華,功大於過的人。李隆基小時侯的氣魄就被武則天賞識,曾怒罵武三思說這是李唐的天下。通過發動變法奪得皇位,執政早期重用賢臣開大唐之盛世開元之治,或許盛極而衰,後期重用佞臣李林甫之輩,安於享受,不居安思危,輕信安綠山而導致安史之亂,走向衰落。是個有功有過後世爭論不休的多情帝王。

相關焦點

  • 李隆基為何在位前期和後期差別巨大,他到底是明君還是昏君呢?
    李隆基為何在位前期和後期差別巨大,他到底是明君還是昏君呢?你印象中的李隆基是怎麼樣的呢?李隆基前期和後期完全判若兩人,這和明朝的嘉靖皇帝朱厚熜十分相似。人老了,就會變得任性,一切事情都會隨心所欲,何況是皇帝。嘉靖開始一心修道,李隆基開始寵愛楊貴妃;都是他們老了的表現。不過李隆基的墮落和蛻變更讓人心寒。 少年時期有勇有謀,發動先天變法成為皇帝,在即位初期勵精圖治,締造了大唐開元盛世。安史之亂不知道死了多少人,因為李林甫李亨之爭又死了多少人,因為楊國忠又不知道死了多少人。
  • 乾隆到底是明君還是昏君?安徽發現張廷玉墓,乾隆形象崩塌
    導讀:乾隆到底是明君還是昏君?安徽發現張廷玉墓,乾隆形象崩塌。在張廷玉的墓中,專家們又發現了什麼呢,乾隆的形象為什麼因此形象崩塌呢,讀了本文,大家或許能夠知道答案。 張廷玉想必大家應該有所耳聞,他是清朝時期的名臣,經歷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可以說他是生活在清朝最鼎盛的時候。
  • 古代上唯一沒有昏君的朝代,連續六代皇帝都是明君,被後人所稱讚
    中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在這裡面有著許許多多的朝代,在上學的時候甚至我們都有一個口訣去背誦那些朝代——『夏商周秦兩漢.....』但是每個朝代都有結束的時候,每次都是因為皇帝昏庸無道,有的大肆勞民傷財,及其享樂,最後導致民憤怨起,朝代顛覆,這才又開啟下一個朝代。
  • 史上唯一沒有昏君的朝代,連續六代皇帝都是明君,被後人所稱讚
    回顧中國數千年的封建王朝,每一個王朝的更替都有屬於它的獨一無二的緣由,究其原因無非是皇帝的暴政或者外來敵患的侵略等等。在新中國成立之日起,我們的國家領導人以史為鑑,更加注重政治工作,那麼今天就讓我們翻開歷史長卷,去領略歷史上那些為天下百姓的一代明君吧。
  • 李隆基打造大唐盛世,為何死後,僅有一老奴陪葬呢?
    唐朝有一個皇帝前期注意撥亂反正,任用賢臣,並打造了唐朝的開元盛世,可在後期,卻因寵愛愛妃,寵信了奸臣,最後導致爆發了安史之亂,他就是唐玄宗李隆基。所以有不少的網友,認為其是一位明君,也是一位昏君。在他的死後,陪葬他的並沒有什麼妃子,而只有一名太監高力士陪葬。
  • 三位被洗白的歷史人物,「昏君」變成明君,荒淫無道卻不被人知
    仔細品讀一下這句話,其實還是很有道理的。就拿一些歷史小說來說,曹操這個人被描繪的不像個人,但是事實情況是什麼呢?曹操能文能武,統一過北方,促進了中原地區的發展。小說都是這樣,一些影視作品就更不用多說,黑的東西能夠給你展現成白的。
  • 昏君暴君不可靠,為什麼明君也不可靠?
    隋煬帝楊廣劇照歷數中國歷史上的400來個皇帝,明君能數出幾個?差不多幾個巴掌即可覆蓋。明君稀缺至少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當皇帝是份專業性很強的技術工作,不僅需要培訓,也需要天份和主觀意願,不是光靠生就能生出合適的人來,選拔範圍太窄不利於合適人才的產生。明君不多,昏君暴君弱智君卻不少,一頓飯的時間都說不完。
  • 李世民到底是明君還是昏君?你看他晚年自己怎麼說!顛覆你的認識
    而朱元璋則如此評價李世民:惟唐太宗皇帝,英姿蓋世,武定四方。老人家評判歷史人物的標準非常高,連諸葛亮也沒少被他批評;而朱元璋開局一個碗,是一個無比雄才大略的帝王,連他們也對李世民予以如此高的評價,足見李世民絕非中人之才。
  • 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長的七位昏君,你還知道哪幾位?
    漢靈帝是漢朝著名的昏君,在位期間釀成嚴重的黨錮之禍,宦官集團強勢抬頭。黃巾起義席捲全國,一大批軍閥武裝在剿滅黃巾起義中崛起。賣官鬻爵之風盛行,只要肯花錢,三公都能買得到。設立州牧這樣封疆大吏的官職,為漢末軍閥割據提供了自治權。漢靈帝把漢王朝兩百年的基業全部敗光,留下一個爛攤子給後代。
  • 對金國俯首稱臣,殘害忠臣良將,宋高宗趙構是明君還是昏君?
    對於他的評價,歷來都是褒貶不一的。"昏耶?明耶?",關於宋高宗趙構的雙重面相,應當從他在位的種種行為來判斷。(一)、俯首稱臣,殘害忠臣良將"至於克復舊物,則晉元與宋高宗視四君者有餘責焉"。宋高宗的軟弱無能,那在歷史上都是遠近聞名的。早在南京應天府稱帝之時,高宗就一直以怯懦的態度示人。而且,一昧的啟用那些主和派,從未想過真的要為父兄報仇。
  • 漢朝一共24位皇帝,能夠稱得上是明君的僅這8位
    東漢的開國皇帝是漢光武帝劉秀,只不過到了劉秀這一代,與劉邦的血緣關係就非常遠了,不過劉秀仍然是劉氏宗親的後代。兩漢存在了四百多年,一共出現了24位皇帝。在這些皇帝中,僅僅8位是明君。那麼漢朝四百年中,出現的八位明君都是誰呢?排在第三位的就是漢章帝劉炟,他是漢光武帝劉秀的孫子。也是東漢的第3位皇帝,漢明帝劉莊的兒子。漢章帝在位期間,大力發展了漢朝的經濟、文化以及軍事。同時漢章帝是東漢難得的不是傀儡皇帝。
  • 康熙皇帝是千古的一帝嗎?他為大清帶來了鼎盛,是一代明君嗎?
    康熙皇帝是千古的一帝嗎?在歷史上康熙根本就不夠資格,華夏五千年,歷代皇帝,康熙前十都未必有他,更談不上千古的一帝。綜上所述,康熙是有功但是也有過,在當時所處的時代總體來說康熙是一代明君,但是如果說是千古的一帝,那就太過了,至少在我看來歷史前十沒有康熙。
  • 他是古代著名昏君,留下一句名言被後世追捧千年
    這種人就是皇帝。皇帝處在古代社會權力金字塔的頂端,手握天下大權,一言一行足以決定千千萬萬人的安危禍福。因此古代老百姓們,無不渴望能碰上一個有道明君,而對無道昏君則人人痛恨,避之唯恐不及。昏君和明君的出現,都有其相對固定的規律。一般而言,每當到了天下分崩、小國林立的亂世,比如魏晉南北朝時期,五代十國時期,就是昏君出現的高峰期。
  • 歷史上被老婆活活氣死的皇帝,一代明君徵戰四方,卻被老婆綠了
    從秦始皇首創「皇帝」這個頭銜開始,中國歷史自此2000年間,前前後後算起來差不多有將近五百人都做過皇帝,當然皇帝也並不都是像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明成祖那麼雄才大略,其中昏君和暴君也不在少數,當然皇帝多了有些奇葩事情發生也很正常。
  • 唐德宗李适,重用賢臣武力削藩,為什麼還會被稱為昏君呢?
    唐德宗李适是大唐的第九位皇帝。他十四歲的時候,安史之亂爆發了,雖然年紀不大,但是他也親身經歷了長安失守,唐玄宗攜太子等人倉皇出逃。可以說年紀輕輕的他就經歷了大唐戰火的洗禮和考驗。 李适的爺爺就是那位在馬嵬兵變後,北上自立為帝的唐肅宗李亨。
  • 漢靈帝是荒淫昏君,還是銳意改革的明君?
    後世有人說,漢靈帝是中國荒淫皇帝的鼻祖,那麼他到底有多荒淫?是真是假?背後又有哪些隱情呢?漢靈帝當上皇帝純屬偶然,他是解瀆亭侯劉萇的兒子,漢桓帝劉志的堂侄。東漢皇室絕嗣幾乎是常態,漢桓帝無後駕崩,當時掌權的太后竇妙,和大將軍竇武,選中了11歲的劉宏為嗣君,即漢靈帝。
  • 從明君到昏君,唐玄宗到底是經歷了什麼?
    提到唐玄宗李隆基我們就會想到他與楊貴妃的愛恨情仇,以致許多的人都認為唐朝的滅亡都是因為唐玄宗過度沉迷於美色不管國家內政,使得國家最終變的衰落,安史之亂成了壓死唐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我認為並不完全是這樣,唐玄宗在晚年即使是有些驕縱放肆,但是他的理性始終是存在的,他不可能只為了楊貴妃就放棄了自己親手打下的江山,愛情在皇帝的眼中並沒有那麼的重要,這其中定是有其他的緣由,今天我們就來簡單的分析一下。
  • 如果你穿越了,你會選擇做昏君還是明君,這款遊戲告訴你
    《皇帝成長計劃2》是一款模擬養成類休閒遊戲[ ,是皇帝成長計劃的續作。在遊戲中,由玩家扮演各個朝代不同的天子,治理自己的國家。尋找名妃,培養子女,爾虞我詐,各種電視中劇情應有盡有;發展國家,收錄奸臣,秣馬厲兵,最激烈的戰爭衝突強勢來襲。
  • 中國歷史上唯一沒有昏君的朝代,為何不到300年還是滅亡了?
    有一個名詞,每當出現在歷史書中,都會屢屢背上罵名,就是——昏君。 昏君固然是一個貶義詞,但聯想到一個人的生活環境,能夠將明君變成昏君的例子,歷史上也並不是沒有,因此每個朝代的末代皇帝,或多或少都沒背上昏庸無道的罵名,但事實真是如此嗎?並不一定。
  • 歷史上由昏君變為明君的典範 你知道是誰嗎
    都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由昏君變為明君更是難上加難,但是歷史上有三位君王做到了,我們來看一看這三位到底有誰呢?第一個:太甲商湯立國500餘年,前後相傳17世31王,有廟號者屈指可數(廟號制度始於商朝,和後世帝王幾乎有廟號不同,最初的廟號非對國家有大功者不能擁有),其中商朝第四位君王太宗太甲尤其值得一說,因為太甲是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由昏君變明君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