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美國媒體《航空周報》網站報導稱,美國已經和澳大利亞籤署了一份關於升級E/A-18G電子戰飛機的合作協議,兩國將共同分擔研發成本和風險,並確保共同性。其中升級的重點就是就是對E/A-18G戰機目前安裝的電子戰系統和機載航電系統進行全方位的升級,NGJ-LB是美國海軍正在研發的一款新型電子幹擾設備,完成研製計劃之後將會取代目前E/A-18G戰機上的ALQ-99戰術幹擾系統。美國航空航天高層表示,研發新一代機載電子攻擊幹擾能力,這表明兩國致力於確保電磁頻譜的持續優勢的水平。據了解,NGJ-LB將利用最新的數字信息和軟體技術,這些技術將幫助E/A-18G戰機在低頻段擁有更強的幹擾能力。
E/A-18G戰機代號「咆哮者」,是美國海軍基於F/A-18E/F艦載戰鬥機研發的一款新型電子戰飛機,主要負責對敵方的水面艦艇、空中飛行目標和地面雷達系統等多目標進行電磁幹擾和電子壓制,徹底掌握該區域的電磁環境優勢。與之前美國海軍裝備的E/A-6B「徘徊者」電子戰飛機不同,E/A-18G戰機除了擁有不俗的電子戰能力以外,還擁有較強的制空和對海攻擊的能力。無需向之前那樣需要大量戰機進行護航,自己一人既可以完成作戰任務。且安裝了兩臺通用電氣的F-414-400E渦扇發動機之後,速度更快機動性更強,能夠跟上大部隊的行動。在美軍的舉行的紅旗軍演中,利用電磁幹擾能力成功發射一枚AIM-120C空空飛彈擊落F/A-22戰機,一舉成名天下知。
除了美國海軍以外,澳大利亞空軍也是該機型的裝備者。憑藉「五代機剋星」的稱號,在很長一段時間這款戰機都被視為我國殲-20隱形戰機的「有力對手」,畢竟它的作戰能力不是一般的強。除了對電子戰系統升級以外,航電系統的升級將會讓其具備更大的空中優勢。據美國海軍介紹,新型E/A-18G戰機擁有同時控制兩架E/A-18G戰機的能力,也就是說一名飛行員可以同時操縱3架E/A-18G戰機,一架為有人駕駛,另外兩架則採用無人自動飛行的模式。而製造公司波音表示,從2019年開始就已經進行了21次的試驗,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如果美軍和澳大利亞空軍採用該技術的話,那麼將會絕對是「質」的改變。
波音公司高層在前不久表示,新型控制系統使海軍能夠擴大戰機的作戰半徑,且可以有效降低飛行員的損傷。一般情況下,E/A-18G戰機可以搭載2枚AIM-120 C中程空空飛彈和兩枚AGM-88反輻射飛彈,這些飛彈主要是用於自衛防禦。但是如果是在進攻模式下,E/A-18G戰機可以攜帶至少8枚各類型飛彈,在進行主動發射幹擾時,/EA-18G戰機會首先通過電磁幹擾和電子壓制的方式讓敵方戰機的機載航電系統全部失靈或者是性能受限。當初美軍F-22A戰機的機載APG-77有源相控陣就是遭到了強烈電磁幹擾導致探測距離急劇下降,最終被靠近的E/A-18G戰機利用空空飛彈擊落。當然,也不能因為這個單一的事件就認為電子戰飛機擁有同五代隱形戰機正面對抗的能力。
按照澳大利亞空軍的計劃,未來的E/A-18G電子戰飛機將會配合預警機和F-35A隱形戰機一同進行行動。在預警機探測到敵方隱形戰機之後,E/A-18G戰機以三機編隊的形式首先對目標區域展開電磁幹擾,兩架無人駕駛的E/A-18G戰機會作為誘餌前往目標區域繼續執行電子壓制任務,一旦敵方的五代隱形戰機發動攻擊,那麼將會暴露自己的位置,無論是F-35A還是有人駕駛的E/A-18G戰機都可以通過預警機的聯合制導對隱形戰機發射AIM-120D空空飛彈,成功將目標擊落。因為在澳大利亞空軍看來,目前全球還沒有任何一款飛機可以同E/A-18G戰機進行比較,其擁有強大的電子戰能力,無論是預警機還是四代戰機均會被其牢牢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