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殺賈詡知人心善離間,荀攸判局勢有謀略,他們最具智慧?

2020-12-16 蝗玩軍團

三國殺的戰場上除了眾多武藝高強的武將,還有無數在幕後出謀劃策的謀士。作為智慧的代表,官方設計了很多體現他們智慧的臺詞,臺詞的背後也暗藏著他們人生的感悟,非常值得大家鑑賞。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些充滿智慧的臺詞以及背後的故事。

「濁世風雲變幻,當以明眸洞察。」 這句臺詞來自於武將辛憲英,作為一個才女,她有著獨特的智慧,能夠分辨忠奸洞察人內心的想法,甚至有預知未來的能力。比如曾經勸誡自己的弟弟盡忠職守,從而讓他保全了性命;後來看出了鍾會的野心,教導鍾會的兒子要謹慎,也使其在亂世中全身而歸。辛憲英不僅能夠解讀人心,還能引導其他人,不得不說是擁有大智慧。

「縱有千軍萬馬,離心則難成大事。」這是SP賈詡發動技能間書技能的臺詞,該技能雖然是限定技能,但是收益相當可觀,只需要一張黑色牌,就可以讓兩個敵人相互拼點,贏的角色棄置兩張牌,沒贏的角色失去1點體力。如果兩個角色都沒有贏,那麼就會同時掉血,可以是很強的輸出技能,可以大大消耗敵人。

而賈詡的這條計謀,也是最為狠毒的計策——離間計,在三國中強大的聯盟往往會因為離間而分崩離析。從董卓到馬超馬騰,再到赤壁之戰,擅長運用這樣的計謀,賈詡一定是參透了人心。「傾力為國,算無遺策。」能夠根據戰場形勢作出最為正確的判斷才是謀略。荀攸的設計就非常契合他的背景,作為傑出的軍事家,荀攸有著多變的戰術和軍事策略。曾經獻計水淹下邳城,在官渡之戰獻計聲東擊西,還派徐晃燒袁紹糧草。不過雖然身懷大智慧,但荀攸為人低調,代表了一個謀士的最高境界。

小夥伴你們還覺得哪些臺詞充滿著武將的智慧?

相關焦點

  • 曹操的五大謀士——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
    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你認為曹操最厲害的謀士是誰?提到五大謀士,咱們一般是說「郭嘉、荀彧、荀攸、程昱、賈詡」,這個順序顯然是以曹操的心理親善度來排列的,沒什麼邏輯上的意義。在《三國志》中,陳壽將荀彧、荀攸、賈詡歸為一傳,而將程昱、郭嘉與董昭、劉曄、蔣濟、劉放孫資這些第二梯隊的謀士放在一起。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呢為什麼呢為什麼呢?
  • 三國故事館丨毒士亂國驚天下,明哲保身第一人——賈詡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件事情以後,賈詡不但沒有居功,反而幾次三番的拒絕了李傕郭汜的封賞,只稱自己不敢居功。我們來分析這前後賈詡的動機和心態可以發現,賈詡擁有最明顯的兩個特點:其一,就是「為了活命而不顧一切」。作為三國時代最為頂尖的謀臣賈詡,他是否知道自己的計策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
  • 「溯源甘肅」賈詡:出自隴上的漢末三國謀士
    本文特約撰稿人 李元輝他是東漢末年至三國曹魏初年的著名謀士,智謀超群,「算無遺策」,名聞天下;他獻計涼州兵團反攻長安,東漢王朝從此走向衰亡,吹響了三國時代的前奏;他半世飄零,幾易其主,遊走於兵荒馬亂的時代,周旋於群雄之間,工於戰略,出謀則轉變戰局,精於謀身,遇險則逢兇化吉;他輔佐曹操平定北方,暗助曹丕,影響了整個三國時期的局勢走向,成為曹魏開國功臣,位列三公之首;他洞悉人性
  • 賈詡認為有諸葛亮就不該發動戰爭,難道他自認不如他
    賈詡,字文和,是曹操著名的謀士,有「毒士」之名。《三國志》把他和荀彧、荀攸並為一傳,視為謀士中的翹楚,而五大謀士中的另外兩個程昱、郭嘉則與董昭、劉曄、蔣濟等人並為一傳,足以說明《三國志》對賈詡智謀的高度肯定。《三國志.魏書.荀彧荀攸賈詡傳》在結尾有個短評: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風,然機鑑先識,未能充其志也。
  • 三國志|《魏書十·荀彧荀攸賈詡傳》
    《荀彧荀攸賈詡》是《魏書》的第十卷,主要記載了荀彧、荀攸、賈詡,以及他們身邊的人的事跡。因為他們三位都是曹操最為重要的謀士,所以都被陳壽記在了同一卷中。荀彧,字文若,出身於官宦世家,是潁川郡穎陰縣人。他年輕的時候,南陽人何顒便認為他與眾不同,並評價他說:「王佐才也。」所謂的「王佐之才」,就是那種輔佐君王成就事業的人才。
  • 三國志-魏書-賈詡傳
    賈詡年少時,名士閻忠認為他與眾不同,說他有張良、陳平那樣的智慧。永漢元年(189年)九月,董卓廢漢少帝劉辯,改立陳留王劉協為帝。十一月,董卓自為相國,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賈詡在此時以太尉掾為平津都尉,後升討虜校尉。時董卓之婿中郎將牛輔屯兵於陝,賈詡便在牛輔軍中輔軍。不久,牛輔遣李傕、郭汜、賈詡等出兵攻打關東聯軍,先向孫堅,在梁東大破其軍。孫堅率千騎潰圍而去。
  • 三國時期:十大謀士排行榜(第6名到第10名)
    這篇介紹三國時期:十大謀士排行榜(第6-第10位)第10位:賈詡(147-223)善終洛陽,終年77歲。曾任董卓、張繡、曹操謀士。賈詡之所以能坐上:十大謀士末班車,其實智慧不容小覷,排位再升幾名亦不過份。
  • 三國:賈詡,一個真正的聰明人,永遠不說正確的廢話
    《三國》中最不缺的就是謀士了,周瑜、諸葛亮、司馬懿、郭嘉……無論單獨提到哪一個,幾乎都足夠後人寫一本書了,但這幾個謀士究竟誰最聰明呢?這麼多年來,關於這問題人們的爭論一直都沒有停止過,有人說周瑜在這裡面是最差的,最聰明的當屬郭嘉,但在筆者看來,賈詡才是最聰明的人。
  • 賈詡是第一「毒士」,他的計謀無不惡毒,為何活到77歲而善終?
    今天我們一起討論的是三國第一"毒士"賈詡,其謀略在歷史上的評價都可以同步到張良、陳平那種地位。,然而朝中的大臣便密謀殺掉董卓,為首的司徒王允利用美人計,離間董卓和呂布,最終除掉了董卓。可自從董卓被殺之後,王允開始清理董卓一黨,李淮、郭汜正打算逃跑的時候,被賈詡給攔下來,獻計說與其逃跑被殺不如我們現在率領部隊打回長安,為董卓報仇,如果成功我們可以藉助天子的號召去徵戰天下,就算那時候失敗了在逃跑也來得及的。郭李二人和賈詡一起殺回長安殺了司徒王允一家人,長安城裡鬧得雞犬不寧,人心惶惶。
  • 三國志戰略版荀攸詳情介紹 荀攸玩法攻略
    荀攸行事周密低調,計謀百出,深受曹操稱讚。建安十九年(214年),荀攸在曹操伐吳途中去世。諡曰敬侯。 荀攸被稱為曹操的「謀主」,擅長靈活多變的克敵戰術和軍事策略。他生前設奇策共十二計,只有鍾繇知道。鍾繇整理未全就去世了,故後世不得而知。另著有《魏官儀》,今已佚。
  • 三國殺最陰暗的臺詞?賈詡李儒陰險殘暴,伏完卻為國之大義
    三國殺中不同風格的臺詞代表著不同的武將風格,比如一些臺詞較為陰暗的武將,一般在正史以及三個演義中也是非常陰毒的角色。那麼在三國殺的眾多臺詞中,誰的臺詞最為陰暗呢?這些武將又都是反派嗎?一起來看看吧!
  • 張辰昔|評說《三國》人物 賈詡
    賈詡第一次登上了大舞臺,冷靜的提出對策,在董卓遇難僅僅兩個月後,涼州人重新攻回長安。當李、郭二人成功後欲封賈詡為"尚書僕射",他堅決推辭了。"此救命之計,何功之有?」賈詡頗有自知之明。冷酷的現實是,張繡的追兵就被曹操殿後部隊殺得狼狽逃回。張繡誠懇地向賈詡道歉。「不用公言,果有此敗。」詡曰:「今可整兵再往追之。」繡與表俱曰:「今已敗,奈何復追?」詡曰:「今番追去,必獲大勝;如其不然,請斬吾首。」繡信之。第二次追擊,張繡大有斬獲,把曹操殺得潰不成軍。不僅曹操對自己的失敗極為納悶,張繡和劉表也一臉懵逼的向賈詡請教為什麼得勝之兵失敗,而失敗後再追卻取得勝利。賈詡曰:「此易知耳。
  • 三國十大軍師排名:郭嘉第五,諸葛亮第八,前兩位分別是誰?
    幸虧楊洪看清了局勢,知道漢中一戰決定了蜀漢的前途,如果漢中之戰失敗,曹軍可以長驅直入,益州將會非常危險,於是力勸諸葛亮,一定要支援劉備。 從官渡之戰和漢中之戰這兩件事情來看,諸葛亮在遭到最大壓力時刻的表現是不如荀彧的,這很可能與諸葛亮的性格有關係,因為他行事非常謹慎,很少有破釜沉舟的勇氣。
  • 東漢末年這個人的一個建議,改變了東漢歷史,這才有了三國
    在追隨董卓期間,賈詡並未獻上任何一個計策。有朋友說,你這個說法不對,董卓死了以後,賈詡曾經建議李傕、郭汜殺回長安,為董卓報仇,而且他們真的這樣做了,開啟了三國的潘多拉盒子。其實這只是表面現象,如果賈詡真的是認可董卓的,不會不出一個計策的,只要有賈詡出謀劃策,董卓也不會死,賈詡之所以勸李傕、郭汜打回長安,主要是為了自保。
  • 三國殺:賈詡完殺真就神仙難救?這幾個武將完全可以逆天改命!
    #三國殺擊敗對手的手段有很多種,有直接用殺砍死對方的物理打法;有用錦囊噁心死對方的魔法攻擊;有用強命技能的不講道理式進攻等等,除了這些還有幾種神仙都難救的方法,如神關羽的直接鎖定死亡、王朗的自殺式死亡,同樣還包括了賈詡的逆天技能【完殺】!
  • 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哪個受到的禮遇最高?
    曹操手下有五大謀士,分別是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這五人為曹操徵戰天下,出謀劃策,立下了赫赫功勳,尤其是二荀和郭嘉,表現非常突出。那麼,這五人中,究竟誰受到的禮遇最高呢?荀攸是荀彧的侄子,比荀彧大六歲,荀攸多出奇謀,被稱為曹操的謀主,多次給曹操獻奇計取勝,比如,斬顏良、文丑,滅呂布等。荀攸行事周密低調,計謀百出,深受曹操稱讚。建安十九年(214年),荀攸在曹操徵伐孫權的路上去世。荀攸死後,被諡為敬侯。曹操每次提到荀攸,都會難過流淚。
  • 賈詡:聰明的活到了壽終正寢
    評曰: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風,然機鑑先識,未能充其志也。荀攸、賈詡,庶乎算無遺策,經達權變,其良、平之亞歟!---《三國志·魏書·賈詡傳》賈詡也是涼州人,當時做著一個不大不小的武官。眼見著人心散了,自己可能也會有殺身之禍,便跑過去向李傕進言,說不能散啊!現在朝廷對我們還沒有下手,就是因為部隊還在,吃不動我們。一旦散了,那到時候派個亭長就能來殺我們了!
  • 連朱靈、臧霸都配享太廟了,為何荀彧、許褚、賈詡、​于禁四人卻未入列?
    現在的太廟 而在三國時期,共有26人在曹操死後入列太廟,他們分別是:宗親:夏侯惇、曹仁、曹真、曹休、夏侯尚、曹洪、夏侯淵他一直是作為曹操的貼身保鏢出現在眾人視野之中:在官渡之戰時,擊殺準備行刺曹操的徐他等人。在潼關一戰時,許禇保護曹操渡河,自己幾乎被流矢所殺。其後馬超準備在單獨會面中刺殺曹操,卻被許禇的勇猛所嚇退。
  • 荀彧和荀攸是「曹魏五謀臣」,他們的奇謀妙計卻失傳,原因是什麼
    關於三國時期有一個"曹魏五謀臣"的說法,分別是荀彧、賈詡、荀攸、程昱、郭嘉。這個說法到底貼切不貼切呢?小編個人認為是不如"五虎上將"或者"五子良將"的,以荀彧為例。說荀彧是魏臣,倒不如說他是漢臣。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五個人對曹操創業過程中確實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荀彧和荀攸,對比蜀漢的話就是諸葛亮和法正,一內一外輔佐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