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賈詡,一個真正的聰明人,永遠不說正確的廢話

2020-12-23 茶馬古道之德拉姆

《三國》中最不缺的就是謀士了,周瑜、諸葛亮、司馬懿、郭嘉……無論單獨提到哪一個,幾乎都足夠後人寫一本書了,但這幾個謀士究竟誰最聰明呢?這麼多年來,關於這問題人們的爭論一直都沒有停止過,有人說周瑜在這裡面是最差的,最聰明的當屬郭嘉,但在筆者看來,賈詡才是最聰明的人。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賈詡是《三國》中不多的位於幕後的謀士,無論是周瑜還是郭嘉,他們都是榜上有名的人物,於他們相比,賈詡自然是「無名」的多了,但賈詡卻是這幾個人裡面最為識時務的,他總是能抓到進退的最佳時機,最後獨善其身,這才是高明的聰明之人,而且他從來不說廢話。

賈詡是涼州武威人,因為受到漢陽郡閻忠的賞識,所以做過一段時間的小官,後來因為身體有恙,返回武威,在此途中遇到了一夥馬賊,當時的賈詡身上錢財並不多,但是他卻並不慌亂,只用了三句話就嚇退了馬賊,可見他的話要不然就不說,說出口的話基本沒有廢話,關鍵時刻保命有奇效。

後來,賈詡一路效忠於董卓,當初董卓攻打進入洛陽之後,他被提拔成平津都尉,在眾人對王允誅殺董卓之事爭論不休的時候,賈詡又輕輕甩出四個字「殺回長安」,至此再無過多的解釋,直到所有人都沒有反對,他才進一步對這個想法進行解釋,否則他是不會與旁人爭辯的。

賈詡也是識時務地,從他投靠張繡一事就能看出來。當初局勢的發展並不利於西涼軍,他們在長安的處境也十分的艱難,賈詡看清了此種形勢,不聲不響的就投靠了張繡。後來面對曹操的攻打,他曾向張繡建議「不可追,追必敗」六個字,奈何張繡沒有聽,結果果然失敗了。

後來,在賈詡的建議之下,張繡歸順與曹操,賈詡自然變為為曹操效力,只不過依然保持著他自己的簡練風格,不多說一個字,而且賈詡基本不會伴隨在主帥身邊,而是多半留在後方,不到關鍵時刻,自己絕對不出場,這也正是他的機智之處,畢竟伴君如伴虎,少說才會少錯啊。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賈詡從不為君主做事。當初西涼軍聯合韓遂一起攻打曹操的時候,正是賈詡給出了關鍵的四個字——「離間他們」,才讓曹操有了轉危為安的轉機,並成功地利用此計消解了西涼軍的聯合兵力,可見關鍵時刻,賈詡是不會掉鏈子的。

由此可見,雖然賈詡在世人的眼中不如諸葛亮、郭嘉等人出名,但是這顯然是他自己不想出名,他並不希望自己過多的被人所熟知,他只是一心在幕後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然後審時度勢,一旦發現有不利於自己的情形出現,便會立即做出決定,一刻不容耽誤。

但這並不說賈詡是自私的,相反他是《三國》眾多謀士中,最沒有私心的一個人,無論他效忠於哪個君主,總是盡心盡力的為君主出力,他只是明白一個道理——言多必失。

相關焦點

  • 張辰昔|評說《三國》人物 賈詡
    今天,我講的三國人物是賈詡。我認為的,三國第一謀士。賈詡字文和,涼州武威郡人。從身世來看,絕非名門望族出身。他自稱:名不素重。他早年被舉孝廉,入朝為郎官。公元189年,董卓入朝時,因為是同鄉,賈詡自然而然被提拔。三年後,192年,董卓在長安遇害,涼州集團群龍無首。更糟糕的是,把持朝政的還是自己的死對頭,以王允為代表的并州集團。
  • 三國時期賈詡,智計無雙才能不輸諸葛亮,三國時期最長壽謀士之一
    三國時期是我們多數人較為熟悉的一段歷史時期,因為它被編成演義,拍成電視劇反覆的呈現在我們面前,三國時期有很多出色的謀士,但是達到臥龍鳳雛司馬懿這個等級僅寥寥幾人,就比如賈詡,一位被歷史淹沒的謀士奇才。不過不得不說的是,雖然賈詡聰明異常,但是看人的眼光卻不怎麼樣,同時運氣也是不怎麼樣的,賈詡入仕為官,第一次當官沒當多久就因為自己的身體原因只能回家養病,而在回家途中還險些被殺掉,一群人一起回家,回去的卻只有賈詡一個人,這種事情放在現在,我們讚嘆賈詡是真的命大,但是放在古代,古人就會認為賈詡的命格是真的毒!
  • 三國殺賈詡知人心善離間,荀攸判局勢有謀略,他們最具智慧?
    三國殺的戰場上除了眾多武藝高強的武將,還有無數在幕後出謀劃策的謀士。作為智慧的代表,官方設計了很多體現他們智慧的臺詞,臺詞的背後也暗藏著他們人生的感悟,非常值得大家鑑賞。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些充滿智慧的臺詞以及背後的故事。
  • 哈佛碩士許吉如:正確的廢話說不得!
    而真正做到身體力行的人才值得珍惜。1.正確的廢話浪費彼此的時間剛剛認識的人,第一天,第二天說早安、晚安的時候我們或許會驚喜,但是持續一段時間誰都會覺得虛偽,沒有人會喜歡這樣走流程般的聯繫。早安晚安便是正確的廢話,文字本身沒錯,只是無關痛癢。除了浪費時間和讓對方無休止的生氣之外沒有其他用處可言。
  • 諸葛亮是三國第一謀士?賈詡站出來第一個表示不服
    《三國演義》中神一般存在的諸葛亮,成了眾多三國迷們爭相研究的對象,當然,最後大家的結論是,在當時比諸葛亮聰明有才的人還是很多的,但諸葛亮遇到了真正的好老闆,給了他足夠的空間去發揮。很多人猜測,如果諸葛亮投靠的是曹操,那麼或許三國史上就少了這樣一個神奇人物,但是多疑的曹操手下真的沒有人才脫穎而出嗎?低調的賈詡,是如何在曹操強大的疑心病下成功活到76歲高齡的呢?
  • 三國殺:典韋賈詡張繡三人的恩怨情仇
    仍然是以遊戲內容做關聯來分享~ 在三國殺移動版官方出的典韋中來看,可以知道典韋是一個性格剛烈,簡單粗暴的人。陣亡後會說:「主公快走—!」。 這個主公自然就是曹操了,感覺三國故事沒幾個不和曹操有聯繫。 而事實上也確實是這樣。 當時,曹操被圍攻,曹操被護送逃跑,典韋則留下擋住這群敵人。最後被射成刺蝟而死。 因為這裡我們提一個民間擴展包「惡」,裡面有神典韋
  • 「溯源甘肅」賈詡:出自隴上的漢末三國謀士
    【溯源甘肅】賈詡:出自隴上的漢末三國謀士賈詡效力涼州兵團,為李傕、郭汜謀士連環畫。本文特約撰稿人 李元輝他是東漢末年至三國曹魏初年的著名謀士,智謀超群,「算無遺策」,名聞天下;他獻計涼州兵團反攻長安,東漢王朝從此走向衰亡,吹響了三國時代的前奏;他半世飄零,幾易其主,遊走於兵荒馬亂的時代,周旋於群雄之間,工於戰略,出謀則轉變戰局,精於謀身,遇險則逢兇化吉;他輔佐曹操平定北方,暗助曹丕,影響了整個三國時期的局勢走向,成為曹魏開國功臣,位列三公之首;他洞悉人性
  • 曾國藩:真正的聰明人,有「三不說」,別等中年以後才明白
    而曾國藩就秉持著這樣一個原則,他被後人譽為「立功立德立言」的完人,他和他的家族可以用「福報深厚」來形容。但是曾國藩並非一開始就是清朝的高官,他之前也只不過是一個資質平平的書生,光科舉就考了七次,本以為他的一生要碌碌無為了,但是他卻不是一個輕言放棄的人,十年連跳十級,官升二品。
  • 「家風故事」韜光養晦——三國名臣賈詡的家風故事
    家風故事「韜光養晦」是一個組合成語,由「韜光」與「養晦」兩詞構成,正式出現是在一部明朝小說《蕩寇志》中,分別出現則要早得多,先秦時代的《詩經》中就有了「養晦」之說,南北朝時期則出現了「韜光」一詞。有「韜光養晦」之家風的人物,也早在明朝之前就有出現,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一個,當屬賈詡。
  • 三國故事館丨毒士亂國驚天下,明哲保身第一人——賈詡
    這段話的意思是:「我聽說長安中的王公大臣都在商量著怎麼把我們涼州人全部殺光,而大家如果丟下手下自己逃走,到時候一個小小的亭長(類似縣公安局長)就可以把你們抓起來,不如我們收攏敗兵去攻打長安,為董卓報仇,如果能僥倖成功,那就打著國家的名號徵討天下,如果失敗,到時候再跑也來得及。」賈詡的這一計策被李傕郭汜所採納,而其所造成的後果也是震驚天下。
  • 真正聰明的人,不說這5種話,遠離是非與禍患
    真正聰明的人,應該是情商高,他們說話的時候不只是圖自己快活,從不說以下這5種話,繼而遠離是非與禍患。1、落魄時,不說訴苦話。從前,有隻小猴子,不小心被樹枝劃破了肚皮,流了很多血,它每見到一個猴子朋友就扒開傷口說「你看我的傷口,好痛」。它的朋友看見傷口後,都同情它、安慰它。
  • 三國第一毒士賈詡的4點職場法則!
    看看賈詡先生在其中一個人生重要關頭,他是怎麼選擇。建安五年,曹操袁紹兩雄逐鹿中原。袁本初公司實力雄厚,人才眾多;曹阿瞞公司體量較小,但管理嚴格,令行禁止。雙方都派出使者,對周圍的小規模企業進行收購,這個可是你們進入國家決策層的最後機會!賈詡和張繡駐紮在宛城觀望成敗。袁、曹雙方的使者都來了。
  • 賈詡:中原人死不死關我屁事——三國探微之不一樣的賈詡|文史宴
    另外,在長期的漢羌戰爭中,羌人投漢、漢人投羌的都大有人在,羌族漢化的同時,涼州的漢族也開始羌化,變得崇尚暴力、殘忍嗜血,董卓就是其中典型,所謂的民族融合從來都是雙向的。這樣,他們更加跟關東的文化豪族尿不到一個壺裡去。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羌人趁東漢集中全力平定黃巾,再度起事。
  • 賈詡:一句話能讓數百萬人喪命的三國第一毒士
    漢獻帝的詔書中,對賈詡肯定中有批評。因為賈詡在之前的表現中,還算是公忠體國,能夠為朝廷,為皇帝著想,於是,依然升了賈詡的官。但是「仍升」就意味著本可以不升。漢獻帝在指責,賈詡曾經對朝廷,對漢室犯下了許多罪過,不過考慮到賈詡還算不壞,和李漼郭汜等人不完全相同,尤其是當前羌人胡人亂國的非常時期,就允許賈詡戴罪立功了。  聰明的賈詡,自然是明白漢獻帝的意思的。
  • 三國殺卡片之——賈詡,楊修,袁術,陳琳,神呂布
    三國殺賈詡 賈詡,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三國時期魏國著名謀士。曾先後擔任三國軍閥李傕、張繡、曹操的謀士。官至魏國太尉,諡曰肅侯。
  • 2020改動SP賈詡魏版《三國殺》武將技能資料庫匯總身份局
    《三國殺》武將技能資料庫匯總 【SP賈詡 魏 版】 本匯總更新於2020年01月11日 廣州 番禺 市橋
  • 廢話定律:多數「正確的廢話」,是源於自己的能力不足
    同樣的問題我換一個人再去問,得到的答案會基本相似,如果不相同自己可能會在進行補充式探討。那麼反過來思考對於這兩人我說了什麼?我只不過是提了一個相似的問題,並沒有說什麼答案,但是我得到了什麼?然後你就會慢慢廢掉,廢掉的不是「那些說出去的廢話」,而是無知,對自己無知的見解還感覺很對。2.說正確的話,不說正確的廢話。
  • 三國殺中壽命最長的幾個武將,賈詡第四,第一非常冷門
    #三國殺移動版#三國時期在我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顯得極為短暫。如果以曹丕稱帝為始,孫皓投降為終,前後也不過六十年。在這六十年間,戰亂頻繁,以至於人均壽命不超過三十歲。但這不過是基於大部分百姓所得出的數值,實際上鐘鳴鼎食之家、肉食於朝堂者,他們的壽命堪稱長壽。
  • 三國殺:賈詡完殺真就神仙難救?這幾個武將完全可以逆天改命!
    #三國殺擊敗對手的手段有很多種,有直接用殺砍死對方的物理打法;有用錦囊噁心死對方的魔法攻擊;有用強命技能的不講道理式進攻等等,除了這些還有幾種神仙都難救的方法,如神關羽的直接鎖定死亡、王朗的自殺式死亡,同樣還包括了賈詡的逆天技能【完殺】!
  • 三國第一攪屎棍,無理想無抱負,卻被譽為超越諸葛郭嘉的智謀之士
    結果,這把賭贏了,形勢驚天逆轉,王允被殺,呂布逃亡,李傕郭汜控制了朝廷,兩個原本的通緝犯,一個當了大司馬,一個當了大將軍。這起事件的核心人物就是賈詡,沒有他,李傕郭汜等人早就作鳥獸散,長安也免遭又一輪戰火。易中天品評賈詡為三國第一聰明人,甚至超越了諸葛亮和郭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