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詡:中原人死不死關我屁事——三國探微之不一樣的賈詡|文史宴

2021-02-07 文史宴


文史宴公眾號應用戶BASTヽ(o`皿′o)ノ💊鷗的訂製,由大司馬撰寫此文。有意訂製、投稿的朋友請移步此貼:

文史宴|歡迎大家訂製、投稿與參與


(闕裡書院系頭條號籤約作者)


毒士賈詡因為煽動西涼兵為董卓報仇,攻陷長安,導致漢朝中央的合法性徹底喪失,統治秩序崩潰,各地諸侯再無顧忌的割據混戰,可謂隻言片語就造成天下大亂,大伙兒對他往往欣賞與畏懼兼具,貌似還是欣賞居多。


不過,他為什麼要這樣幹呢?


是因為這個人生性兇險,好亂樂禍嗎?這樣解釋似乎太簡單化了。是因為鬧著玩嗎?這麼想估計是你在鬧著玩。是因為想保命嗎?確實跟保命有關,但遠不止保命而已。


事實上,賈詡之所以不把東漢朝廷當回事,甚至有可能蓄意搞得天下大亂,背後有極深的背景,那就是涼州豪族與東漢政府恩怨情仇。



獨特的涼州

賈詡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人,據後世宗譜記載,本出於洛陽賈氏,至其父賈龔時以武官遷居涼州,成為涼州豪族。就算這個宗譜是後代給祖宗貼金不太可靠,但賈詡年紀輕輕就獲舉孝廉,而且與涼州名流閻忠等多有交流,還是豪族的可能性較大。


涼州,大體上跟今天的甘肅省重合,又分為隴右、河西兩個區塊,隴右是今天甘肅省地圖下面那一坨,河西則是上面的長條部分。隴右開發較早,春秋時代以前就是秦人的農牧據點,是華夏與西戎交戰的前線,河西情況則比較特殊。



上為河西下為隴右


在漢代以前,河西是印歐人部族月氏、烏孫的角力場,月氏人曾經陣斬烏孫王難兜靡,獨霸河西,但好景不長,很快就被匈奴冒頓單于、老上單于趕走,月氏王的頭蓋骨也成了匈奴單于的酒器,河西走廊成為匈奴轄地。


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大漢名將霍去病收復河西。為了割斷祁連山南北的羌族與匈奴的聯繫,漢武帝將隴右、河西設置為涼州,大遷關東貧民、罪犯充實河西四郡,意圖將涼州打造成漢朝堅實的橋頭堡,進而經營西域。


涼州地域廣大,境內自然條件差別較大,農耕、畜牧等多種經濟並存。不論是隴右還是河西,涼州的漢人並不僅在狹小的綠洲和山間盆地裡農耕,還在廣大的草場上放牧,加上祁連山以南的羌族和大漠以北的匈奴的影響,以及當地本有眾多胡族如小月氏與漢人雜居,使漢代的涼州人形成了勇武善戰的傳統。


而涼州豪族也發揮所長,主要以軍功作為進身之階,西漢名將趙充國、辛慶忌等都是涼州人,飛將軍李廣的活躍時間雖然在設置涼州之前,但其家鄉隴西成紀也在涼州區域內。


兩漢之際,河西五郡豪族推舉在涼州根基深厚的關中豪族竇融為首,歸順漢光武帝劉秀,率涼州兵及羌、小月氏等數萬人,配合漢軍,在平定隴右隗囂的戰鬥中立下大功,地位進一步上升,在東漢政權中形成了西北功臣集團。


然而涼州豪族在地位上升的同時,也伴隨著危機的加劇,因為青海一帶的羌人趁新莽末年的混亂,已經侵入河西、隴右,與漢族的矛盾加劇,最終爆發了影響東漢國運的漢羌戰爭



仍保留著古風的羌寨


而東漢王朝定都洛陽,實行關東本位政策,西都長安地位下降,長安的屏障涼州更加顯得無足輕重。另外,關東豪族與西北豪族的長期競爭朝權,為了挖掘西北豪族的根基,以及避免因為平羌損耗關東的人力物力,在朝堂上屢次提出放棄涼州,將涼州人遷入內地州縣的建議。


搬家是打擊豪族勢力的妙法,一大家子人搬遷,到了新地盤又要被當地豪族排擠,往往搞得家道中落,一蹶不振,秦與西漢前中期就一直實行遷豪政策,把關東豪族遷往關中,避免其過分壯大,直到漢元帝時才因為豪族在朝堂不可遏制的壯大而停止。


現在關東豪族的政策正是西漢遷豪的翻版,只不過主客反過來了而已。西北豪族為了保衛鄉土和基業,在沙場上浴血奮戰的同時,還幾次三番在朝堂上與關東豪族勾心鬥角,針鋒相對。



保涼與棄涼

早在東漢初年,面對西羌翻過長城, 侵入涼州,朝堂上的南陽勳貴集團就建議放棄涼州,雖是關中人卻紮根於涼州的名將馬援上書堅決反對。好在此時尚處於東漢王朝的上升期,漢光武帝令馬援率兵平定羌亂。


漢安帝永初年間(107~113年),東漢國勢轉衰,隨著羌亂愈演愈烈,出身關東豪族的朝臣龐參屢次建議放棄西域,被西州士大夫恥笑。龐參以國用不足為由,說動出身關東的大將軍鄧騭鄧禹之孫)放棄涼州,仍被出身西北豪族的朝臣駁回。


永初五年(111年),先零羌自并州攻入河內,距首都洛陽僅一河之隔,東漢朝廷大震,決議放棄隴西、陝北諸郡,遷民入內地。涼州百姓安土重遷,不欲離鄉,當地官吏就毀壞他們的農田、房屋,逼他們走人,導致大批百姓死於道路,幾乎激起大規模民變,加上西北豪族強烈反對,不得不中止。



三國遊戲和影視裡的羌將


涼州名士王符對於關東豪族官僚鼠目寸光、以鄰為壑的行徑深惡痛絕,在其名著《潛夫論》中寫道:


往者羌虜背叛,……周回千裡,野無孑遺。寇鈔禍害,晝夜不止。百姓滅沒,日月焦盡,而內郡之士不被殃者,鹹雲當且放縱,以待天時。用意若此,豈人心也哉!


中央不可靠,涼州人只能靠自己,馳騁疆場,保衛家園。東漢後期漢順帝、漢桓帝時期,涼州豪族中同時出了三大名將,即皇甫規(字威明)、張奐(字然明)、段熲(字紀明),號稱涼州三明,在對羌戰爭中取得重大勝利,段熲甚至對羌人實行中國史上少有的種族滅絕政策,一時鎮壓了羌亂。


不過,隨著東漢政治在腐敗的道路上一路狂奔,漢靈帝時爆發了黃巾起義,雖然很快被鎮壓下去,但是人心思亂,邊疆不穩,涼州再度爆發羌亂,而且還有涼州漢人豪族參與。東漢政府派出善戰的皇甫嵩、孫堅、董卓,依然無法平定。


出身關東的司徒崔烈再次建議放棄涼州,涼州豪族傅燮怒不可遏,當場痛斥:


斬司徒,天下乃安!


最終,在傅燮的推動下,東漢組織涼州殘餘的政府力量,由涼州刺史耿鄙統帥平叛。耿鄙疑似關東巨鹿耿氏,任用奸吏荼毒涼州,出徵途中,擔任別駕從事的涼州豪族舉兵譁變,殺死耿鄙。


傅燮以寡兵死守漢陽(在涼州,不是武漢),壯烈戰死,東漢王朝對涼州的控制徹底失去。而這次他們的對手不再是先零羌或者燒當羌的野人酋長,而是涼州的漢人名士韓遂及其手下的漢羌聯軍。



曹操的老朋友

涼州名士、叛軍首領韓遂



涼州人的涼州

至此,涼州心向中央的豪族基本死絕或者客死他鄉,剩下的半因羌族脅迫,半對朝廷絕望,毅然決然的與叛羌合作,不但割據涼州,還進而率領他們攻擊長安,與漢朝為敵。涼州豪族之所以與東漢政府決裂,裡面有長期的積怨與複雜的原因。


兩漢為了防止地方官與當地勢力結合,形成割據,設計了任用外地人擔任地方官的制度。但在其他地區,有時還會選文化差別不大的鄰郡人為官,在涼州則為了防範武力強大的涼州豪族,有意使用關東地區的人當地方官。


這些人家業遠在千裡之外,面對羌族進逼,為了保自己安全,就建議放棄涼州,把居民內遷,施政時也往往貪殘不顧後果。涼州豪族對他們恨之入骨,對他們背後的東漢政府也頗多不滿。


東漢的選官制度對涼州也很不利,州郡按人口推舉孝廉。涼州因為衰落和長期戰亂,人口銳減,這條出路十分狹窄,只能靠軍功出頭,多在邊境擔任軍職,加上關東豪族的有意排擠,涼州豪族在朝堂上的發言權越來越小,離心力自然越來越大。


另外,在長期的漢羌戰爭中,羌人投漢、漢人投羌的都大有人在,羌族漢化的同時,涼州的漢族也開始羌化,變得崇尚暴力、殘忍嗜血,董卓就是其中典型,所謂的民族融合從來都是雙向的。這樣,他們更加跟關東的文化豪族尿不到一個壺裡去。


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羌人趁東漢集中全力平定黃巾,再度起事。此次的羌人首領北攻伯玉漢化頗深,尊崇當地大姓豪族,劫涼州漢人名士邊章、韓遂為首領。邊章、韓遂本身也已羌化,索性入夥,率軍攻打涼州和長安一帶。


同年,涼州名將皇甫規之侄皇甫嵩平定黃巾之亂,建立蓋世奇功,涼州豪族漢陽閻忠勸皇甫嵩興兵造反,消滅東漢,建立涼州人的政權。但皇甫嵩是涼州少有的向文化士族轉變的豪族,不從,閻忠逃走。



涼州三明的後繼者皇甫嵩


中平四年(187年),韓遂率漢羌聯軍大舉進攻隴右,涼州豪族漢陽王國起兵響應。涼州豪族又臨陣譁變,斬殺涼州刺史耿鄙,耿鄙的司馬馬騰、隴西太守李相如、酒泉太守黃衍等漢人實力派紛紛加入叛軍。


這一幕大戲的尾聲,就是出身涼州的政府軍軍官董卓入主朝堂,招安馬騰、韓遂,搖身一變,自己取代韓遂,成了涼州人的代表,賈詡就是在此時擔任了董卓的幕僚。不過,董卓羌胡化的野蠻作風不為關東那些文化發達的豪族所容,於是外有袁紹,內有王允,內外夾攻,取了他的狗命。


王允繼承了關東豪族對涼州人排擠、鄙視的一貫傳統,對董卓黨羽大搞清算,一代文豪蔡邕也因小過被弄死。王允又忌憚涼州的戰鬥力,命令董卓的軍隊就地解散。


當時政治氣氛空前緊張,王允的做派使得民間傳言朝廷要盡誅涼州人。就在董卓部將李傕、郭汜等人想要罷兵還鄉的時候,賈詡跳出來鼓動他們進攻長安,也董卓報仇。這既是為了保命,也是為了報復關東豪族對涼州人長期的歧視和羞辱。



涼州的褪色

雖然攻破長安,殺了不少關東豪族洩憤,但賈詡畢竟是涼州數得著的人物,深知這些羌化嚴重的涼州將官不可輔。不過東漢以來的鄉土社會又使他不得不跟這些人抱團,否則別的地方的人不會接受他。


於是賈詡一面堅決不對鼓動造反的事居功,推辭了李傕的封賞,消除影響,著意低調,跟他們保持距離,一面又努力維繫著這個集團,儘量阻止李傕他們發瘋幹非理性的事情。


但是李傕、郭汜野慣了的貨色,自相殘殺,劫持皇帝,凌辱公卿,往瘋狗的路上義無反顧的一路小跑了下去。眼見他們沒救了,賈詡只好挑中這個集團裡比較聽話的小字輩張繡來抱團,並且施展從涼州戰事中磨練出來的軍事奇謀,讓曹操吃了好幾個大虧。



賈文和算無遺策


後來在官渡之戰前棄袁投曹,除了賈詡對張繡說的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外,袁紹的政權關東豪族色彩比曹操濃厚得多也是一個原因,涼州人去了鐵定沒好果子吃。這一條對張繡也是一樣的,所以賈詡這番決斷其實很厚道,自己擇主的同時,確實也是為張繡著想。


此後,賈詡在曹操平定馬超、韓遂的戰爭中相當活躍,有意洗脫已經被妖魔化的涼州人的底色,除此之外又十分低調,最終在曹丕時擔任了太尉這樣非文化士族不能擔任的高官。但也正因為他涼州人的出身和武力豪族的底色,使得這個任命被孫權笑話。


沒錯,賈詡通常是給人以謀士的形象,但謀士不一定是精研儒家經學的文化士族,也可以是讀史書、兵法的事功家族。賈詡以奇謀見長,從未有過通經術的記載,明顯是後一種。


曹魏一代,涼州也並不太平。夏侯淵平定隴右後,河西豪族黃氏、麴氏及月氏遺種盧水胡連連造反,有賴曹魏名臣張既能謀善戰,河西方才收入曹魏囊中。


而賈詡雖然位居高官,其子孫並未像其他世家一樣,趁勢向文化士族轉變,佔據高位。武威賈氏因為涼州尚武傳統的影響,反而形成了能謀善戰的門風。


西晉末年,五胡亂華,匈奴漢國大將劉聰、劉曜率軍五萬圍攻首都洛陽,賈詡曾孫賈胤夜襲劉聰,陣斬匈奴貴戚呼延翼,一度擊潰劉聰。另一個曾孫賈龕則在涼州勢力龐大,一度企圖取代中風的涼州刺史張軌(即十六國中前涼的建立者),割據涼州。


不過最出彩的還是賈詡的第三個曾孫賈疋(yǎ),自幼就有勇有謀。其時,匈奴人的漢國已經攻破洛陽,進而遣劉曜等攻陷長安,賈疋與涼州豪族敦煌索氏、金城麴氏等合作,興兵數萬,大破劉曜,收復長安,擁立晉愍帝,延續晉祚。可惜不久後在與涼州胡人的戰鬥中意外身亡,世人無不痛惜。



漢趙國皇帝劉聰、劉曜

先後被賈詡的曾孫胖揍


賈詡以及身後的武威賈氏,名將輩出,與涼州的一貫氣質十分符合,同時,又作為涼州的代表人物參與到中央事務中,掀起了毀天滅地的巨大波瀾。他們對於文化發達的中原,有嚮往,有掙扎,有堅持,有付出,可以視為關西與關東數百年糾葛一個縮影。



PS:大司馬的三國探微系列,主要致力於解釋與三國人物、現象有關的前因後果,幫助大家更全面、宏觀的了解三國史,對於三國人物本身基本著墨不多,因為他們的事跡大家都已經很熟悉了,無須贅述。


下面是文史宴公眾號往期的三國探微,大家喜歡的可以看看:


文史宴|好人卡可不是我的標籤!——三國探微之不一樣的魯肅

文史宴|我不是娘炮!我只是邊緣人!——三國探微之不一樣的張郃

文史宴|誰再說黃巾是農民我跟誰急!——三國探微之不一樣的張角

「武神趙子龍」原來是文臣!驚到了有木有!|文史宴

獨目蒼狼夏侯惇不但是文官,還是個文化人——三國探微之五|文史宴


歡迎關注文史宴

長按二維碼關注

我們的宗旨是普及、趣味、新穎

熟悉歷史陌生化,陌生歷史普及化

相關焦點

  • 張辰昔|評說《三國》人物 賈詡
    今天,我講的三國人物是賈詡。我認為的,三國第一謀士。賈詡字文和,涼州武威郡人。從身世來看,絕非名門望族出身。他自稱:名不素重。他早年被舉孝廉,入朝為郎官。公元189年,董卓入朝時,因為是同鄉,賈詡自然而然被提拔。三年後,192年,董卓在長安遇害,涼州集團群龍無首。更糟糕的是,把持朝政的還是自己的死對頭,以王允為代表的并州集團。
  • 三國時期賈詡,智計無雙才能不輸諸葛亮,三國時期最長壽謀士之一
    三國時期是我們多數人較為熟悉的一段歷史時期,因為它被編成演義,拍成電視劇反覆的呈現在我們面前,三國時期有很多出色的謀士,但是達到臥龍鳳雛司馬懿這個等級僅寥寥幾人,就比如賈詡,一位被歷史淹沒的謀士奇才。而在回家養好病之後,賈詡再次去謀了一個都尉官職,不巧的是投到的是董卓門下,畢竟賈詡是涼州人,不投董卓反而說不過去,但是奈何董卓實在是太能造作,最後董卓被殺,涼州人人自危。
  • 賈詡兩次大敗曹操,曹操卻不計前嫌重用賈詡,讓他手下人才濟濟
    在三國那個群雄逐鹿的年代,人才之間的優勢是每一個軍事集團崛起所必備的條件。若是沒有人才,那麼就不可能在事業上成功。對此曹操就說一句話:「我從起兵平定暴亂,一直到今天,有了19年時間,每次徵戰必勝,難道只是我的功勞嗎?這其實都是賢能之士的力量。」
  • 三國殺:典韋賈詡張繡三人的恩怨情仇
    仍然是以遊戲內容做關聯來分享~ 在三國殺移動版官方出的典韋中來看,可以知道典韋是一個性格剛烈,簡單粗暴的人。陣亡後會說:「主公快走—!」。 這個主公自然就是曹操了,感覺三國故事沒幾個不和曹操有聯繫。 而事實上也確實是這樣。 當時,曹操被圍攻,曹操被護送逃跑,典韋則留下擋住這群敵人。最後被射成刺蝟而死。 因為這裡我們提一個民間擴展包「惡」,裡面有神典韋
  • 曹操臨死前,賈詡3年不出家門,女兒只嫁寒門,3年後發現真高明
    賈詡,涼州第一智者,同時也是三國最長壽的頂級謀士。他與郭嘉、荀彧不同,並非曹操的心腹知己。而且細說起來,曹操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典韋的死,賈詡也有一份責任。但就是這樣險惡的關係,聰明過人的賈詡,還是在生性多疑的曹操手下安穩度過了晚年。這種匪夷所思的結果,和賈詡自私自利、善於自保的性格脫不開關係。
  • 賈詡:一句話能讓數百萬人喪命的三國第一毒士
    形勢非常緊張,三方保持著微妙的平衡,誰也不敢搶先下手。  當時,有一位奇人,手無一兵一卒,只憑藉一句話,就改變了當時的局勢。這個人就是賈詡。因為賈詡在之前的表現中,還算是公忠體國,能夠為朝廷,為皇帝著想,於是,依然升了賈詡的官。但是「仍升」就意味著本可以不升。漢獻帝在指責,賈詡曾經對朝廷,對漢室犯下了許多罪過,不過考慮到賈詡還算不壞,和李漼郭汜等人不完全相同,尤其是當前羌人胡人亂國的非常時期,就允許賈詡戴罪立功了。  聰明的賈詡,自然是明白漢獻帝的意思的。
  • 三國故事館丨毒士亂國驚天下,明哲保身第一人——賈詡
    首先,長安城破,王允身死,漢室復興的最後希望徹底破滅;然後呂布倉皇出逃,從此失去了西涼鐵騎的加持,以至於天下第一武將一敗再敗;最終漢帝與大臣落入李傕郭汜手中,再次成為傀儡,漢室名存實亡;此外,長安城破也為曹操最終解救漢帝奠定了基礎,從而間接成就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孟德。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件事情以後,賈詡不但沒有居功,反而幾次三番的拒絕了李傕郭汜的封賞,只稱自己不敢居功。
  • 賈詡:聰明的活到了壽終正寢
    察孝廉為郎,疾病去官,西還至汧,道遇叛氐,同行數十人皆為所執。詡曰:「我段公外孫也,汝別埋我,我家必厚贖之。」時太尉段熲,昔久為邊將,威震西土,故詡假以懼氐。氐果不敢害,與盟而送之,其餘悉死。詡實非段甥,權以濟事,鹹此類也。  董卓之入洛陽,詡以太尉掾為平津都尉,遷討虜校尉。卓婿中郎將牛輔屯陝,詡在輔軍。卓敗,輔又死,眾恐懼,校尉李傕、郭汜、張濟等欲解散,間行歸鄉裡。
  • 三國殺最陰暗的臺詞?賈詡李儒陰險殘暴,伏完卻為國之大義
    三國殺中不同風格的臺詞代表著不同的武將風格,比如一些臺詞較為陰暗的武將,一般在正史以及三個演義中也是非常陰毒的角色。那麼在三國殺的眾多臺詞中,誰的臺詞最為陰暗呢?這些武將又都是反派嗎?一起來看看吧!
  • 諸葛亮是三國第一謀士?賈詡站出來第一個表示不服
    《三國演義》中神一般存在的諸葛亮,成了眾多三國迷們爭相研究的對象,當然,最後大家的結論是,在當時比諸葛亮聰明有才的人還是很多的,但諸葛亮遇到了真正的好老闆,給了他足夠的空間去發揮。很多人猜測,如果諸葛亮投靠的是曹操,那麼或許三國史上就少了這樣一個神奇人物,但是多疑的曹操手下真的沒有人才脫穎而出嗎?低調的賈詡,是如何在曹操強大的疑心病下成功活到76歲高齡的呢?
  • 三國殺:賈詡完殺真就神仙難救?這幾個武將完全可以逆天改命!
    大家好,歡迎來到新野遊戲小站,我是小野,每天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三國殺移動版資訊!#三國殺擊敗對手的手段有很多種,有直接用殺砍死對方的物理打法;有用錦囊噁心死對方的魔法攻擊;有用強命技能的不講道理式進攻等等,除了這些還有幾種神仙都難救的方法,如神關羽的直接鎖定死亡、王朗的自殺式死亡,同樣還包括了賈詡的逆天技能【完殺】!
  • 三國第一毒士賈詡的4點職場法則!
    嫁女兒娶媳婦,特意避開權貴之門,只和普通人作親戚。平常賈詡非常低調,上完班回到家,關上門不出去。其他同事或許一塊兒去喝點酒唱個歌什麼的,老賈一概不參與。應酬唱和,能推掉的就推掉,實再免不了的,參加宴會,基本不說話。像老賈這一類智者,非常崇信:言多必失。用我們老百姓的話就是:話多就是災。
  • 毒士賈詡的保命之道
    提起三國演義,不禁讓人想起武將間的金戈鐵馬,謀士中的爾虞我詐。三國裡的謀士很多,頂級謀士卻十分有限,如臥龍鳳雛,如無郭嘉便無曹魏,也有身材曹營心在漢的徐庶,更有曹操的張子房荀彧!小果今天說的,就是一位謀略不輸以上任何一人,但在「毒」之一字上無人可以超越的頂級謀士-賈詡!賈詡在三國演義裡,被羅貫中稱之為「毒士」,為了生存下去,不僅是對敵人,對自己同樣「毒」到了極致,拋卻了名聲,不顧一切保全自己的生命,直到77歲高齡逝世,死亡年齡普遍在30歲的東漢末年,賈詡的明哲保身,讓他實實在在的成為了「長壽翁」!
  • 三國:賈詡,一個真正的聰明人,永遠不說正確的廢話
    《三國》中最不缺的就是謀士了,周瑜、諸葛亮、司馬懿、郭嘉……無論單獨提到哪一個,幾乎都足夠後人寫一本書了,但這幾個謀士究竟誰最聰明呢?這麼多年來,關於這問題人們的爭論一直都沒有停止過,有人說周瑜在這裡面是最差的,最聰明的當屬郭嘉,但在筆者看來,賈詡才是最聰明的人。
  • 三國志-魏書-賈詡傳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當時曹操未立太子,曹丕為五官將,而臨菑侯曹植才名方盛,曹丕派人求計於賈詡,賈詡說:「但願將軍能夠弘揚道德,培養氣度,實踐士人的責任和義務,勤勤懇懇,孜孜不倦,不做違背孝道的事情,也就可以了。」曹丕聽從了他的建議,刻意磨練自己。後來,曹操私下問賈詡對立嗣的看法,賈詡閉口不答,曹操問他為何不答,賈詡說:「我在想袁紹和劉表啊。」曹操大笑,於是於該年立曹丕為太子。
  • 曹操的五大謀士——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
    熟讀三國的人應該知道,荀彧和賈詡,不僅智略過人,而且他們在為人處事上都有各自的獨到之處。而荀攸比之更是有過之無不及,他在品行和智略方面都得到過曹操最高的評價,因此在這段結語中,陳壽將荀攸作為標杆,讓程昱郭嘉等人與之比較,得出結論。綜上所述,荀彧、荀攸、賈詡,是屬於「德才兼備」,而程昱郭嘉,在品行方面,至少是在風評方面就不及那三人了。
  • 三國殺卡片之——賈詡,楊修,袁術,陳琳,神呂布
    三國殺賈詡 賈詡,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三國時期魏國著名謀士。曾先後擔任三國軍閥李傕、張繡、曹操的謀士。官至魏國太尉,諡曰肅侯。
  • 「溯源甘肅」賈詡:出自隴上的漢末三國謀士
    賈詡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能,整天悶悶不樂。有一年身體有病,於是就藉故辭去官職,向西返回家鄉,再圖發展。殊不知,危險正在前方等待著賈詡。賈詡一行到了汧縣這個地方,不期遇上反叛的氐人,同行之人都被氐人擒拿,那陣勢分明就是圖財害命。賈詡見狀,不慌不忙說:「我是段公的外孫,請勿害我,我家會拿好多錢財來贖我」。段公就是當時的太尉段熲,威震西疆,賈詡便以段熲的名號來震懾氐人,同時用錢財迷惑對方。
  • 「家風故事」韜光養晦——三國名臣賈詡的家風故事
    有「韜光養晦」之家風的人物,也早在明朝之前就有出現,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一個,當屬賈詡。圖為賈詡賈詡出生於東漢末年,遇上的是三國亂世,職業則是謀士。在《三國演義》中他的名氣不太大,比諸葛亮、周瑜等人差得多,也比不過郭嘉、荀彧等人。
  • 三國最令人惋惜的五位謀士,龐統僅排最後,第一比賈詡還毒
    三國最令人惋惜的五位謀士,龐統僅排最後,第一比賈詡還毒今天我們並不是以一個謀士的成就而排名的,單單是以才華來論。看看三國中誰才是最令人惋惜的五大謀臣,其中也有很多我們熟悉的,其中龐統僅排在最後,第一名比賈詡還要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