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節日」農曆七月十四紀念松江府城隍李待問

2020-12-22 湘湘愛旅行

9月1日(農曆七月十四)上午,上海方塔園按照松江地區的傳統,早上八點開始為園內的市民遊客發放豆漿油條500份,方塔園舉辦此項傳承民俗文化的活動已是第十五個年頭。

李待問後裔代表、李氏26代後人、奉賢竹岡李氏宗親會秘書長李林松先生一行3人,今天也來到現場,和方塔園的工作人員、志願者們一起分發豆漿油條,共同緬懷先人,並向方塔園贈送《明末抗清英雄李待問》一書,書中介紹了李待問生平、李待問家譜、《李忠節公集》介紹、李待問書法手跡等等內容。

明末清初,李待問及他的將領們守護松江四城門抗擊清兵,長年累月堅守戰鬥,十分辛苦。作為將領,他將家中僅有的幾鬥黃豆磨成豆漿,分發給守城軍民以示犒勞。後因戰敗,松江城門失守,李待問被俘,臨刑前寫下「勿殺我民」四個大字。松江人民為紀念這位民族英雄,在松江府城隍廟建造了李待問塑像,並在農曆七月十四舉行廟會時,又以喝豆漿、吃油條來紀念他,這也逐漸成為松江民間的一個習俗。

上海方塔園表示,李待問的凜然正氣令後世千古銘記。舊時松江人民不僅喝豆漿來紀念李待問,還為其建李公寺,尊其為府城隍,每逢他的誕辰,府城隍廟都會舉辦盛大的廟會。方塔照壁前原是松江三公街,「三公」指松江歷史上有名的文化名人董其昌、沈荃和李待問。「三公」中,李待問文武兼備,既握筆又拿槍,也被松江百姓尊稱為「李老爺」。

現在,在原三公街的舊址上,方塔園堅持舉辦這樣的活動,通過文化展板介紹松江地區農曆七月十四喝豆漿吃油條的習俗的由來,讓遊客了解、感受李待問的人格魅力,達到對歷史人物的景仰、對傳統民俗尊重的目的,讓市民汲取傳統文化的精髓、好的價值觀,推動精神文明建設。

【來源:上海方塔園】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七月(農曆)到鬼報告!鬼門已開..
    現在已經進入農曆七月,從農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廿九,是傳統祭祀鬼魂的「鬼月」。中國傳統認為每年農曆七月是「鬼月」。
  • 你知道為什麼農曆七月十四才是過節的日子嗎?
    今天是農曆七月十四,在我們老家,今天是「鬼節」。今天大家有沒有在家吃大餐啊?而在北方地區的鬼節一般是農曆七月十五。這是為什麼呢?小時候,聽老人家們說,農曆七月是一年中陰氣最重的月份。每年從七月初一起,閻王就下令打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遊蕩,享受人間血食。
  • 【農曆七月】諸事不宜的日子與「轉運法」
    明天就是農曆七月初一了,這個月也稱作「慈悲月」,是改運丶祈福丶消災丶續功德最好的日子!老師明天會到廟裡為艾粉祈福丶還願,求菩薩保佑!今天艾菲爾老師就要特別提醒你,農曆七月諸事不宜的日子丶以及轉運方法,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記得提醒朋友丶閨蜜,晚上少些出門,經常念「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保平安!
  • 農曆七月鬼月來臨,這些風俗禁忌你一定要知道!
    七月十四,是鬼月中陰氣最重的一天。傳說這一天的子夜時分,停留於荒郊野外會看到百鬼夜行的奇觀。七月十五是中元節,本是祭祀祖先超度亡地官赦罪之節日。但民間有言:七月初一鬼門開,七月十四鬼亂竄,認為七月是鬼月。夜晚、野外陰氣重,中元節前後更甚,尤其是七月十四的晚上。
  • 中國農曆七月十四中元節的文化你了解多少呢?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的文化可以說真的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國有很多民間的習俗和節日,每個節日代表的意義都有很大的挖掘價值,今天是一年一度的農曆七月十四,在這一天是祭奠先祖的,來了解一下中國的文化吧!中元節,中國傳統節日,別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節、盂蘭盆節、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中元節」是道教的叫法,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節期與古老文化中的陰陽消長循環之理有關,在《易經》中,「七」是一個變化的數字,是復生之數。
  • 火裡蓮花水中開,中元夜美麗的蓮花燈,讓我們來聊聊中元節的祈福與禁忌!
    那麼中元節是什麼節日由來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老黃曆一起來看看吧!2019年中元節時間是8月15日,星期四,農曆七月十五。正月十五日漢族稱上元佳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漢族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漢族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
  • 【農曆七月,保持清淨心、慈悲心,和諸佛菩薩相應】
    備註(網路分享)【鬼月的由來...可能是一場騙局】其實農曆七月為大吉祥月,明太祖朱元璋為了霸佔農曆七月的福分,故以謠言混淆視聽,世間流傳七月為鬼月的說法,實際上這是沒有根據的說法。「古來天子七月葬,士庶踰月禮不曠」這是說,古代帝王往生後,常延後至七月才下葬,這是因為七月為「申月」,申字中間有個「田字」,故引申為~「田地中,上得天時,下得地利」。所以七月是大吉祥月,與鬼根本毫無關係?
  • 農曆七月二十二【財神節】
    農曆七月二十二,是財帛星君李詭祖的祭祀紀念日。山東地區民間習俗是正月初五拜財神,七月二十二祭祀財神生日,又叫財神節。農曆七月二十二    財神節,中國傳統節日,農曆七月二十二,是財神趙公明的祭祀紀念日。中國的民間習俗是正月初五拜財神,七月二十二祭祀財神生日,又叫財神節。該習俗遍及整個中國大陸,港澳臺,南亞國家及華人聚居之地。據國學大師唐德剛介紹,財神爺趙公明乃家喻戶曉之神,逢年農曆正月初五及七月二十二全世界約有四分之一之人要祭祀財神爺。
  • 【謎材】農曆傳統節日
    四月十四,道教中神仙生日(呂洞賓誕辰)    四月十八,神醫華佗誕辰    四月二十八,藥王(神農)誕辰農曆五月    五月初五, 端午節    五月十三,雨節農曆六月    六月初一,半年節(過半年)
  • 在廣昌,有一個節日叫:七月節
    七月節即中元節,俗稱鬼節、施孤、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祀大節我們廣昌人習慣稱為「七月節」這個節日在我們廣昌農村還是比較重視的但是對於漂泊在外年輕人來說已經沒有什麼概念了農曆七月十四這天家家戶戶都要準備好黃餈去祠堂祭祀燃燭點香燒金元寶或紙錢並且這天不能燃放鞭炮(有些地方不一樣)
  • (視頻)燒街衣後又「唔執嘢」 七月十四祭祀「鬼咁亂」?
    滿地祭品、冥鏹火種、煙霧瀰漫,是農曆七月鬼節「盂蘭節」澳門的街頭「奇景」。
  • 消除陰債,廣結冥福 | 農曆七月即將來臨,「鬼月」的禁忌不可不知
    就快要進入農曆七月了,民間有言:七月初一鬼門開,七月十四鬼亂竄,認為七月是「鬼月」,夜晚、野外陰氣重,中元節前後更甚,尤其是七月十四的晚上。為了讓大家平安度過「鬼月」,小編特意整理了以下禁忌,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農曆七月不可不知的禁忌…...
  • 蘭月(七月)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哪些?【節日】
    中國的傳統節日內容非常的豐富多樣,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 農曆七月(鬼月)不可不知的禁忌!
    熟悉中國黃曆的人都會知道,依中國傳統民間習俗,農曆七月是鬼門開的日子,農曆七月又稱「鬼月」,據說每年農曆六月三十日,掌管地獄的地藏王菩薩,便會打開鬼門,放出餓鬼,一直到七月三十日才關上鬼門。我國古時候多數人們相信有鬼神存在。傳說凡是正常死的人,都可以投胎轉世。農曆七月俗稱「鬼月」,忌諱也特別多,您知道哪些禁忌萬萬不能觸犯?
  • 七月初七的來歷與宜忌!
    在中國古代,農曆七月初七日夜晚,氣候溫暖,草木留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也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浪漫
  • 今日入七月,為何今年的農曆六月只有29天?七月後天氣會涼快嗎?
    這樣陰曆年只有354天,比陽曆整整少了11天,但是陰曆先於陽曆,在後期的更換升級,通過「十九年七閏」的算法,就成了現在的農曆,今年的閏四月就是多出來的天數,這樣既兼顧了兩者整體的時間誤差,又能符合農耕節日。所以現在農民朋友沒忘記陰曆,通常就將農曆說成陰曆,也無傷大雅,但記住實際上兩者是有些區別的。
  • 農曆七月不可不知的禁忌
    ◆新朋友點上方藍字「陽山金點子廣告」快速關注。資訊到了宋代的三教合流的中元節,祭拜期間已延長。《東京夢華錄》:「(中元)先數日,市井賣冥器靴鞋、金犀假帶、五彩衣服。……及印賣《尊勝目蓮經》...構肆樂人,自過七夕,便般目連救母雜劇,直至十五日止。」
  • 農曆七月半,中元節鬼節禁忌的七問七答,默默記住了
    農曆7月14或7月15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中元節,其實,「七月半」才是我們民間習慣的稱呼,源自上古時期,只是後來各大宗教為了順應民俗,紛紛創建了自己的說法,如道教把「七月半」說成是「中元節」,佛教把「七月半」說成是「盂蘭盆節」。當然,不同叫法就有不同做法,但都是針對去世的人。
  • 農曆七月拜拜習俗禁忌
    :農曆七月初一: 開鬼門、鬼門開 農曆七月初七: 七夕、七娘媽生、做十六歲、拜床母、魁鬼生 農曆七月十四: 放水燈 @農曆七月十五: 中元節、地官大帝生 農曆七月三十: 關鬼門、地藏王生 有了以上整個農曆七月重要日的觀念之後, 接下來了解農曆七月拜拜的習俗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