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農曆七月十四)上午,上海方塔園按照松江地區的傳統,早上八點開始為園內的市民遊客發放豆漿油條500份,方塔園舉辦此項傳承民俗文化的活動已是第十五個年頭。
李待問後裔代表、李氏26代後人、奉賢竹岡李氏宗親會秘書長李林松先生一行3人,今天也來到現場,和方塔園的工作人員、志願者們一起分發豆漿油條,共同緬懷先人,並向方塔園贈送《明末抗清英雄李待問》一書,書中介紹了李待問生平、李待問家譜、《李忠節公集》介紹、李待問書法手跡等等內容。
明末清初,李待問及他的將領們守護松江四城門抗擊清兵,長年累月堅守戰鬥,十分辛苦。作為將領,他將家中僅有的幾鬥黃豆磨成豆漿,分發給守城軍民以示犒勞。後因戰敗,松江城門失守,李待問被俘,臨刑前寫下「勿殺我民」四個大字。松江人民為紀念這位民族英雄,在松江府城隍廟建造了李待問塑像,並在農曆七月十四舉行廟會時,又以喝豆漿、吃油條來紀念他,這也逐漸成為松江民間的一個習俗。
上海方塔園表示,李待問的凜然正氣令後世千古銘記。舊時松江人民不僅喝豆漿來紀念李待問,還為其建李公寺,尊其為府城隍,每逢他的誕辰,府城隍廟都會舉辦盛大的廟會。方塔照壁前原是松江三公街,「三公」指松江歷史上有名的文化名人董其昌、沈荃和李待問。「三公」中,李待問文武兼備,既握筆又拿槍,也被松江百姓尊稱為「李老爺」。
現在,在原三公街的舊址上,方塔園堅持舉辦這樣的活動,通過文化展板介紹松江地區農曆七月十四喝豆漿吃油條的習俗的由來,讓遊客了解、感受李待問的人格魅力,達到對歷史人物的景仰、對傳統民俗尊重的目的,讓市民汲取傳統文化的精髓、好的價值觀,推動精神文明建設。
【來源:上海方塔園】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