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刷讓你感覺更舒服,與其看懂《信條》,不如用心去感受

2021-01-14 辰辰媽媽的美食

《信條》正式發布的已經讓很多觀眾驚嘆不已。更多的觀眾是在整場50分鐘「時空穿梭之旅」中,不吃不喝,不說一句話,只是因為電影帶來的震撼太強烈。

震感不僅是視覺上的,而且是聽覺上的,心臟的震顫感會持續幾天。

無論提前預演劇情提示,還是不敢看懂這些提示,看完第一部電影後,都會大喊:不懂!

的確,這部電影是由太深拍攝的,尤其是貫穿全劇的時空穿梭機,讓人目不暇接,一時之間很難理解其中的原因和邏輯。

我在4的同一天做了第二次刷牙,當我完成第一次刷牙時,我感到頭暈,當我完成第二筆時,我對明朗的情節更感興趣。關鍵是在第二筆中,你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每句話的情感,尤其是那些穿越回來的人物,每句話都很有意義,這在第一筆感受到中是絕對不可能的。

畫筆前,我沒有研究所謂的劇透大牌,但我事先看了一個簡單的劇透,了解了以下單詞的一般含義:

歌劇院劫機,莫斯科,曼哈頓計劃,鉗形操作,祖父悖論,單個電子宇宙,熵增熵減。前三個都是事件,最後兩個和劇情有關,但他們太專業了,我們不能糾結太多,「祖父悖論」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我們想什麼就做什麼,根本不用糾結。

看《信條》最正確的方式是「感受他,不要試圖去理解他」,這是劇中的對話,也是看電影的「真相」。所謂燒腦,是指人們過於執著地試圖弄清楚電影中的內容,其實,生活並不輕鬆,現代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是亞歷山大,他們不得不給自己施加壓力去看電影,有什麼意義?

其實,看這部超級燒腦電影,我們應該從人物的情感出發,從畫面、音樂、事件背景到人物的行為、表情和對話,感受他們在做什麼,只要我們在情感上感覺清楚,我們就會對整個故事有更清晰的理解。

因此要看《信條》,一把刷子是不夠的,至少兩把刷子才能真正「感覺到」。

尤其是,尼爾,他總是能在電影的正確時間與主人公合作,他會知道他在最後帶著特殊任務來了。當我們刷牙時,我們會被英雄的光芒所折射,最終知道尼爾的重要性。在第二筆,尼爾的每一句話變得更有意義,主要原因是他的話不能直接說完,所以他要等到任務的節點說出相應的真相。所以,第二次聽他說的話,真的更有感覺,更有品位。

我真的很欣賞諾蘭導演為這部電影所做的辛勤工作,也許當你刷的時候,你會覺得情節有點亂,你不知道該說什麼。當談到第二個筆刷時,您將看到感受到控制器的真正優勢,電影的名字是TENET,單詞從左到右與從右到左相同。情節也一樣,我們所看到的和聽到的英雄是在積極的順序描述,把這部電影從結尾倒著拍還是可行的,如果我們把電影倒著拍,整個故事的邏輯是一樣的。

簡單的劇透:(如果你沒有讀過內容,請仔細閱讀)

故事開頭的背包和結尾的一樣;

故事的開頭是一個大規模的士兵行動,結局是一樣的;

故事開始於拯救一個男人,結束於一個女人。

在第二個畫筆認真看清楚中有更多的對應圖值得一讀。這部電影的亮點是同樣的動作,導演拍了兩次,從人物的不同角度拍攝,如果你想「糾結」,你可以分別認真看看這兩段之間有沒有不一致的地方!?沒有我相信,因為諾蘭是一個非常注重細節的導演。

第一個選擇是IMAX,畢竟諾蘭用IMAX70mm膠片拍攝了《信條》,製作非常視覺效果的成本很高。巨幕大廳也可以,只有當畫面很大的時候,我們才能感受到這部電影的意義。

此外,與杜比同堂也是不錯的選擇。只要在電影院裡體驗過的觀眾,就會一次次受到電影音效的刺激,甚至有的觀眾會吐槽「音效太嚇人了」!

實際上,《信條》採用了超高水平的視聽技術,這對電影放映系統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和考驗,雖然IMAX大廳的音效很強,接受起來也不會太苛刻,但可以使音效達到觀眾可以接受的極限。對於一些硬體不足的電影院,我們可能不得不忍受「噪音」。

其實音效也很特別,很多音效都可以用怪異來形容,為什麼?這在第二個畫筆中會有更多的感覺,也就是說,當角色經過一段時間後,音效開始變異,原來音效是把正常的音樂向後播放。這種效果相當於倒放視頻時的音效,所以會讓人覺得奇怪。

此外,在許多場景中,導演還特別增加了環境音效,例如,當火車、汽車、飛機等經過時,這些環境聲音效果特別重,加強了看電影的震撼力。

誠然《信條》是一部超級燒腦大片,但只要你不糾結太多,不糾結於理解科學本質,而只是感受角色的思想、導演的技巧、特效和音效的設置等等,不管是畫筆還是畫筆,你會有更好的觀看體驗。

相關焦點

  • 如何看懂信條這部電影?《信條》設定解析讓你一次看懂
    如何看懂信條這部電影?《信條》設定解析讓你一次看懂時間:2020-09-05 12:30   來源:521經驗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如何看懂信條這部電影?《信條》設定解析讓你一次看懂 諾蘭新作《信條》今日上映,聽看過朋友們說,電影主線劇情並不難看懂,但是想要一遍就把《信條》看通透就不簡單了。那麼如何看懂信條呢?下面小編帶來:電影信條解析。 如何看懂信條 《信條》的難懂,其實   原標題:如何看懂信條這部電影?
  • 《信條》:不要試圖去理解,感受它
    原標題:《信條》:一篇物理學論文的影像表演去看《信條》前,它的「難懂」已經聞名全球了。建議觀眾觀影可前先把電影中涉及到的物理學理論和假想了解一下(比如熵、祖父悖論、平行時空),對於看電影還是大有幫助。第一遍能夠大概看懂電影在講些什麼,第二遍就可以更認真地觀察電影中出現的種種的細節。
  • 電影《信條》TENET你看懂了嗎?諾蘭的,看不懂就對了
    花煜寒想起有次夜場看《霍比特人》,也差不多是這種狀態,本就犯困劇情沒有足夠吸引,自然而然就睡著,等快結局時被先生拍醒,看了一眼,第二天完全不知道自己看過了什麼,一臉懵逼。不是諾蘭高深,一刷看不懂,意思你需要二刷去了,再不行就三刷、四刷……小爺還不信邪了,不看懂誓不罷休,就算常駐電影院也要啃透BUG。好吧,如果你有這樣子的精神,相信你一定會看懂的,也倒是一種樂趣。
  • 《信條》:看不懂沒關係,不要試圖去理解,感受就好
    信條隨著觀影人次的增多,越來越多觀眾開始坦言看不懂,雖然嘗試著去整理並二刷了整個電影,但依舊有很多迷茫的地方。在二刷的時候,看到尼爾與男主的「初次見面」,我們才明白,這裡對於男主而言是剛剛認識,但對於尼爾而言他們已經認識了許久。
  • 草根評《信條》:燃爆腦洞 視聽盛宴
    已經買票要去看第二遍了,沒有給我感動是真的!值得看,但是記得降低期待值。@筱南 10分昨天看了@IMAX 版《信條》,畫面衝擊力確實很強。只有諾蘭這麼多年對70mm膠片的堅持,我們才能一飽眼福!從故事來講,第一遍看熱鬧,了解了故事。要二刷才能看懂故事吧。二刷前需要惡補物理知識。
  • 諾蘭《信條》沒看懂?看完這篇文章,解答你心中的所有疑問
    如果說《盜夢空間》是將多重夢境與個人內心情感巧妙結合,《星際穿越》是讓觀眾體會星際黑洞與時空的奇妙,那麼那麼《信條》則是通過正反同在的拍攝,詮釋了熵增熵減這一科學概念,用光影展現了時空的交替,當現在和未來的男主相遇在一起並肉搏,讓人不禁想起了《復仇者聯盟4》中美隊和過去的自己戰鬥的場景,不過《信條》中還加上了祖父悖論,更能引發觀眾的思考。
  • 《信條》豆瓣評分7.9分,影評過分精彩:最燒腦,最好的動作戲
    下面第一張、第二張照片是電影人的影評,在他們看來,諾蘭出品,必然是精品,因為諾蘭是實拍狂魔+膠片守護者+時間魔術師,在諾蘭的11部長片作品中,《信條》擁有最好的動作戲,帶來前所未有的逆向化奇觀顛覆感官,也是諾蘭迄今為止最「燒腦」的電影,前半段像諜戰動作片,後半段徹底進入另一種觀感,它涉及兩個維度和視覺的故事,一個是正常的時空,一個是完全相反的逆向時空,在逆向時空中,結果即原因,值得關注的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基普索恩曾通讀
  • 你二刷《信條》了嗎?_電影號圖文_電影網_1905.com
    看完電影之後,也許你看了十篇解析影評,但依然覺得非常費勁,甚至是越看越煩;你和朋友們討論這部電影,但是並沒有醍醐灌頂,反而卻覺得越說越雲裡霧裡。這很正常。因為這一切是無法用語言去「解釋」的。用諾蘭的話來說,這是一個只能用畫面去講述的故事。在《信條》裡,視覺取代了語言,變成了另一種「語言」。而這才是《信條》的魅力,或者說,是它的「魔力」所在。
  • 《信條》你看懂了嗎?這裡還有一堆燒腦片等著你
    而在這個驚人的票房背後,刷進朋友圈的還有一大片的「看不懂」。 諾蘭拍燒腦片,似乎已經變得不再稀奇,從《致命魔術》、《盜夢空間》,再到剛剛在國內重映的《星際穿越》,幾乎沒有一部是對觀眾友好的作品,不刷個兩三遍基本都很難看懂。
  • 諾蘭:一遍看懂《信條》算我輸!
    讓全世界粉絲們期待已久的《信條》終於今日上映,相信有不少小夥伴會選擇在第一時間走進電影院,去感受諾神帶來的極限挑戰。 如果你這個周末就打算帶上女朋友去電影院感受這部新片的話,倒是可以先去預習一下這個描述「混亂」的概念。 「熵」是一個物理學概念,以通俗的解釋就是「系統內部的混亂程度」,「熵」通常是只會增加(是不是更懵了)。
  • 上遊觀影|記者現場體驗《信條》零點場:時間線索燒腦,口碑呈兩極化
    觀眾甘先生在觀看電影後表示:「這部電影非常精彩,第一電影節奏很快,第二場面宏大,撞飛機、追車等幾個大場面在視覺上抓人眼球,第三確實比較燒腦,因為電影中的時間不斷在回到過去的時間點,如果沒有理解好時間的變化,可能就會覺得看不懂。最後,電影前半段埋下了各種伏筆,第一次看難免會忽略,看到後半段才驚覺導演的用心,覺得只看一遍是真的不夠,自己也會不由自主地去回想,有一種想再看一遍的衝動。
  • 《信條》單日票房位列第一,並不燒腦,還比《盜夢空間》略遜一籌
    如果你有集中注意力去看這部影片,你會發現諾蘭在影片一些情節中多演了一遍的戲份來解釋前面發生的事情,每一步的逆轉劇情都是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地講述,估計這麼做的原因就是給觀眾理清頭緒,所以才加入了不少劇情來解讀。
  • 諾蘭導演作品《信條》,你看懂了嗎?
    電影院看了一遍,B站看了一遍,各種解析看了個遍,明白了一個道理:果然《信條》不是那種多看幾遍就能懂的電影。相信還有很多和我一樣的朋友。看了很多遍,還是看不懂《信條》,但是仍舊覺得一定不是導演的問題,一定是我太笨太膚淺。畢竟導演是諾蘭。諾蘭是誰?《盜夢空間》《記憶碎片》《星際穿越》《致命魔術》《黑暗騎士》的導演啊。
  • 《信條》沒看懂?新寶駿E300讓你切身感受未來科幻_易車網
    初見E300,很少有人能對它的外觀無動於衷。當車內成員說出指令時,系統可以迅速響應並執行,操作便利性大大提升的同時,保證用戶開車時能夠全程注視前方道路情況,避免因操作其他功能而導致事故,這樣的場景是不是讓你想到了《美國隊長2》中弗瑞局長途中遇襲,在中槍受傷的情況下僅憑几句語音指令就指揮座駕啟動擺脫襲擊的場景?
  • 信條《Tenet》令人大惑不解:第二次去電影院會創造奇蹟
    信條《Tenet》把我搞糊塗了為了繼續觀賞克里斯多福·諾蘭那部電影,我第二次去了電影院「我一直認為我是很聰明的人,但是,……」這是上周從一個電影院離開的觀眾口中聽到的一句話。可能也是我口中的話,困惑持續了我很久。
  • 沒人能一遍看懂《信條》 這篇解答你的所有小問號
    另外,影片中一些重要信息都是後置的,先拍事件過程,而後在某個人物的一句臺詞中再提示你是怎麼回事,所以第一遍看很難把信息拼圖拼完整。觀影中但凡你走神幾秒,可能前後情節就連不起來了。  如果有人自稱一遍就看懂了,可以試試二刷三刷——會發現越看問題越多。這是一部整體故事脈絡清晰,但燒腦細節可無限回味的電影。筆者已經三刷,也不敢說百分百吃透了這部作品。
  • 沒人能一遍看懂?幫你解答《信條》裡所有的小問號
    >另外,影片中一些重要信息都是後置的,先拍事件過程,而後在某個人物的一句臺詞中再提示你是怎麼回事,所以第一遍看很難把信息拼圖拼完整。觀影中但凡你走神幾秒,可能前後情節就連不起來了。>如果有人自稱一遍就看懂了,可以試試二刷三刷——會發現越看問題越多。這是一部整體故事脈絡清晰,但燒腦細節可無限回味的電影。筆者已經三刷,也不敢說百分百吃透了這部作品。
  • 影評|諾蘭就是為了讓你去影院,才把《信條》拍得這麼難懂
    《信條》創新的敘事結構和時空概念,要一遍看懂顯然是有難度的。一直來,諾蘭都在努力顛覆類型片,《蝙蝠俠》、《盜夢空間》、《星際穿越》、《敦克爾克》都不是普通的超級英雄片、偷盜片、太空片和戰爭片。《信條》自然也不是普通的特工片。
  • 男人不能割捨的,就是讓他感覺舒服的女人,你是嗎?
    任何一段關係,舒服才是一個最重要的感覺。就像腳下的鞋子,你穿著舒服,才能走更長遠的路。其實人與人也一樣,兩個相處下來,能給彼此舒服的感覺,那才能長久的發展下去。如果男人開始躲避你,疏遠你,那說明你肯定有什麼地方讓他不舒服了。那怎麼做一個讓男人感覺到舒服的女人呢?
  • 《信條》可不是爛片,片中對婚姻關係的映射,看得我後脊背發涼
    老實說,感覺自己沒資格寫這篇影評,因為一直到現在,我也沒搞明白《信條》到底在講啥。不過,就我這個智商,看不懂某些燒腦電影也是常有的事。比如,當年我看《盜夢空間》時,就是靠著三刷和個別大神們的影評分析,勉強給看懂了。這次看完《信條》,我一樣故技重施,找了不下10篇影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