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哥》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由埃裡克松·科爾執導、湯姆·弗林為編劇,威廉·達福、朱麗安妮·尼科爾森等人主演的電影,於12月20日在迪士尼流媒體上線。
講述1925年為拯救阿拉斯加的孩子們的性命,20名雪橇手與150隻雪橇犬往返運送血清的故事。
1924年末,美國阿拉斯加地區的偏僻小鎮諾姆市爆發名為「白喉」的傳染病,這是一種極易傳染、致命的疾病,易受感染人群是10歲以下的孩子,會感染鼻子,喉嚨,皮膚和扁桃體,危險性極強。由於可以治療白喉的疫苗已經過期,新預訂的疫苗又因冬季港口關閉無法送達。衛生局決定使用兩組雪橇犬接力運輸血清,20個雪橇手和150隻狗必須日夜在風雪中趕路,才能將免疫血清送到小鎮,拯救孩子們的性命。
本片主角Togo是著名的挪威趕雪橇高手Leonhard Seppala使用的一隻領頭犬,因機智、卓越的領導力和敏銳的直覺備受愛戴。Seppala用了4天半的時間跑了260哩,成功將血清交給下一個雪橇手。
達福飾演的雪橇手Gunnar Kaasen,曾是Seppala比賽時的同伴,他的領頭犬叫Balto,雖然經驗不豐富,卻帶領著Kaasen領銜的其中一支隊伍成功走出暴風雪,最終帶著免疫血清抵達諾姆,孩子們得以獲救。
這部電影採用兩條故事線交叉敘述的手法,一是賽斐拉與多哥取血清之旅,二是多哥從小到大的成長故事。交叉敘事拍得比較笨拙,而且每次轉場看不出導演的意圖。但勝在兩條故事線都充滿看點。
第一條自然是驚險刺激,第二條則充滿喜感和溫馨元素。與任何能打動觀眾的動物題材電影一樣,《多哥》中的狗狗們「演技」也是清新自然,而扮演賽斐拉的老戲骨威廉·達福,也貢獻了精湛演技,將賽斐拉一開始只把狗狗當動物,不願對它們獻出感情的狀態,到後來將狗狗當家人的狀態,都演繹得很到位。而在賽斐拉在冰天雪地中靠著念《亨利五世》臺詞為狗狗和自己鼓勁的戲碼,更是充滿張力。
除此之外,《多哥》的高口碑也得益於內容和形式上的拓展。本片導演是執導過《極盜者》的埃裡克森·科爾,他從故事的取材,主要角色的刻畫,到流暢的剪輯和敘事方式,都為這樣一部動物題材電影的成功提供了保證。
本片並沒有像一些其他動物電影一樣刻意煽情,在主線和副線的交叉剪輯和劇情推進中,在對多哥細節刻畫中,觀眾的共情感自然產生。
為突出千裡運藥的艱難和兇險,驚心動魄充滿戲劇性的情節設計也必不可少。尤其翻越雪山和穿越冰湖的險境,緊張刺激感十足。
另外,本片呈現了極為壯美的阿拉斯加自然景觀。大量遠景和俯拍鏡頭,對準極地環境下的森林,峽谷,湖泊和河流,清冷的色調,宏大的視角,一股肅殺之美油然而生,更凸顯了人狗的渺小和自然的殘酷,以及這次任務的艱險和偉大。
令人印象最深的,是雪橇隊穿梭在森林裡的俯拍畫面:白雪覆蓋著森林大地,光禿的樹幹仿佛一條條緊湊雜亂的黑線。穿行蜿蜒於林中小路中雪橇隊,在這樣的上帝視角下,顯得渺小脆弱而又無助。
總之,《多哥》是那種你看了會深受震撼和感動的動物電影。迪士尼在自家的流媒體上奉獻了一部比它的很多院線片還更優秀的作品。或許唯一的遺憾,是在流媒體平臺所能播放的小屏幕上,那些壯麗的景色遠不如電影院的大銀幕所能呈現出更佳的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