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評論:體測不應成為比賽攔路虎

2020-10-03 絳縣資訊

王簡嘉禾在1500米自由式預賽中以15分45秒59打破亞洲紀錄,但因體能測試成績不佳而無緣決賽。圖片來源@新華社

運動員在預賽中創造新的紀錄是令人欣喜的事,但最近,這種驚喜在泳池裡卻有些變味。正在青島舉行的全國遊泳冠軍賽競賽規程規定,預賽前16名的運動員要根據體能得分排序,只有體能排名前8名的運動員方能進入決賽。由此,在預賽中打破女子1500米自由式亞洲紀錄的王簡嘉禾、打破男子50米自由式全國紀錄的餘賀新等選手沒能走得更遠。一石激起千層浪,引來各方關注和熱議。

對運動員來說,紮實的體能是保障技術發揮的前提。在奧運會、世錦賽等大賽中,密集的賽程和多槍比拼都會讓運動員產生巨大的體能消耗,如果沒有充足的體能儲備,很容易後程乏力,在最後關頭動作變形,喪失對頂尖選手的競爭力。2018年的杭州短池遊泳世錦賽和去年的光州遊泳世錦賽上,一些中國選手就出現後半程體能不足的問題,甚至在出水後感到強烈體力不支,難以多項目兼顧。因此,重視體能、強化體能,這點毋庸置疑。

也要看到,不同項目之間存在顯而易見的差異,有各自不同的專項體能要求。據了解,國家體育總局所強調的,是更為底層的「基礎體能」。在今年2月份出臺的一份國家隊體能達標測試評分標準中,涵蓋了BMI(身體質量指數)、坐位體前屈、垂直縱跳、3000米跑等10項內容,成為此後包括遊泳、田徑、羽毛球、體操等項目進行體能測試的主要依據。

從強化體能的角度看,推動弱勢項目補強,讓一些多年徘徊不前的項目有所突破,基礎體能的提升也是勢在必行。但是,把體能測試結果與比賽晉級掛鈎,甚至有的項目在1/4決賽階段不比專項只比體能,也讓不少體育迷直呼「看不懂比賽」。拿全國遊泳冠軍賽來說,如果選手抱著只遊一槍的心態,或許能在預賽中創造成績,但無法檢測連續作戰的能力,起不到模擬大賽的作用。對這種比賽槓桿帶來的「副作用」,不可不察。

加快體育強國建設,需要以改革創新的勇氣和智慧去更新體育理念,借鑑國外有益經驗,為我國體育事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強化體能的初衷有積極的針對性,但在具體操作層面暴露出來的問題更需要審慎對待。如何保證體能測試的項目選擇、評價體系科學有效;如何讓運動員、教練員對體能的認識真正貫穿在訓練的日常環節中,需要體育主管部門和相關專家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給出權威解答,回應公眾關切。

與此同時,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如何嚴格執行標準,確保公平公正,也需要強化組織管理。改革之路難免有這樣那樣的挑戰,面對改革中新出現的問題,需要及時研判,科學應對,實事求是,方能行穩致遠。

(來源:人民日報評論微信公號)

相關焦點

  • 每經8點丨人民日報評論:體能要補強,但體測不應成為比賽攔路虎...
    3丨人民日報評論:體能要補強,但體測不應成為比賽攔路虎人民日報9月29日發表評論稱,對運動員來說,紮實的體能是保障技術發揮的前提。重視體能、強化體能,這點毋庸置疑。但體測不應成為比賽攔路虎,不同項目之間存在顯而易見的差異,有各自不同的專項體能要求。
  • 人民日報評論:體能要補強,但體測不應成為比賽攔路虎
    遊泳比賽不看遊泳成績看體測成績?在各大社交媒體上,網友對此展開了激烈討論。不少網友表示難以理解這樣的規則,認為這好比是「讓一條魚去跑步」:雖然我國有較多運動員可以在冠軍賽暨奧運會達標賽上達到奧運A標,但難的是在比賽中出現在奧運會上獲得獎牌或至少進入決賽的成績。」對於高水平的專業運動員來說,運動員的體能水平與專項成績之間的平衡點如何掌握,成為此番輿論對「體能測試」的討論焦點。正如王簡嘉禾在賽後接受採訪時所說——「 體能我們也不是不重視。我們畢竟是水上項目,大家對陸上項目不是很擅長。
  • 盤點體壇敗給體測的運動員,連續上熱搜,體測不應成為攔路虎
    這次比賽可以幫助運動員找到比賽的感覺,也是對前一段時間的檢驗,畢竟很長一段時間的休賽期對運動員的狀態會有所影響!有一個話題,多次登上熱搜,那就是體測!體測究竟是不是運動員的「攔路虎」?人民日報評論:體測不應成為比賽攔路虎!連續登上熱搜,中國體壇近期敗給體測的究竟有哪些球員?先來說說受體測成績影響較大的遊泳比賽,本屆全國冠軍賽將體能測試和競技成績相結合,規定遊泳預賽進入前十六,同時體能測試進入前八才可以進入決賽。
  • 人民日報稱體測不應成比賽攔路虎,要看到不同項目之間存在顯而易見的差異
    在今年2月份出臺的一份國家隊體能達標測試評分標準中,涵蓋了BMI(身體質量指數)、坐位體前屈、垂直縱跳、3000米跑等10項內容,成為此後包括遊泳、田徑、羽毛球、體操等項目進行體能測試的主要依據。但是,把體能測試結果與比賽晉級掛鈎,甚至有的項目在1/4決賽階段不比專項只比體能,也讓不少體育迷直呼「看不懂比賽」。拿全國遊泳冠軍賽來說,如果選手抱著只遊一槍的心態,或許能在預賽中創造成績,但無法檢測連續作戰的能力,起不到模擬大賽的作用。對這種比賽槓桿帶來的「副作用」,不可不察。
  • 人民日報評論:體能要補強,但體測不應成為比賽攔路虎
    王簡嘉禾在1500米自由式預賽中以15分45秒59打破亞洲紀錄,但因體能測試成績不佳而無緣決賽。圖片來源@新華社運動員在預賽中創造新的紀錄是令人欣喜的事,但最近,這種驚喜在泳池裡卻有些變味。2018年的杭州短池遊泳世錦賽和去年的光州遊泳世錦賽上,一些中國選手就出現後半程體能不足的問題,甚至在出水後感到強烈體力不支,難以多項目兼顧。因此,重視體能、強化體能,這點毋庸置疑。也要看到,不同項目之間存在顯而易見的差異,有各自不同的專項體能要求。據了解,國家體育總局所強調的,是更為底層的「基礎體能」。
  • 人民日報稱體測不應成比賽攔路虎
    所以在體測規則發布並執行前,能否先確定規則的利弊和可行性?奧運會是國家榮譽和整體國民精神面貌的象徵。體測規則關乎哪位運動員最後能代表國家和人民去爭得榮譽。這麼重要的規則不是一拍腦門就制定規則,然後讓所有運動員按規定進行選拔和參賽。揚長避短,拔得頭籌不才應該是運動員參加比賽最後的終極目標麼。
  • 姚明致信女籃揭幕,人民日報熱議體測,小丁單獨訓練
    消息2:人民日報熱議體測不應成為比賽攔路虎>目前CBA大多數球隊都已經進行了體測,但是卻有很多球員都沒有通過,再加上之前的遊泳比賽,多名球員也因為體測原因未能晉級,也是引起不少網友的吐槽。今日,人民日報也是針對近期運動員體測問題發表了評論。
  • 媒體:體測不能成為攔路虎,拳擊首先行動,取消體測3000米
    ,但是這些人卻因為體測不達標而無緣晉級決賽的資格。擊劍比賽,最近進行的全國冠軍賽中,同樣要求運動員來進行體測,運動員比拼的不是擊劍項目而是體測,只有體測前八名才能進入八強,請問這到底是擊劍比賽還是體測比賽?
  • 人民日報終回應體測大鬧劇,17字標題犀利表態,網友喝彩幹得好
    北京時間9月30日,中國體壇的又一大爭議事件,現在已經傳來了一個全新消息,之前備受關注的體測事件,現在收穫了《人民日報》評論的關注。遊泳運動員比遊泳排在第一,卻進不了決賽,還要去比3000、比長跑,更不要說另外一邊的擊劍比賽也是如此,拿到過擊劍世界冠軍的兩位知名選手孫一文和林聲,因為體能測試的成績,最終止步16強,甚至無緣決賽圈。
  • 奧運雙冠王因體測無緣決賽!人民日報緊急喊話,糾正中國體壇亂象
    北京時間9月30日,近來中國體育進行的部分項目體測工作,引發了巨大的爭議,很多志在東京奧運會上為中國隊贏取重要榮譽甚至金牌的選手,在比賽當中表現出色,但是卻因為體測成績差無緣決賽。這樣荒唐的做法,引發了網友們的集體炮轟。
  • 暫停體測,完善後再推如何?
    隨後的象棋聯賽,棋手也要先通過1000米跑、立定跳遠的體測,才有參賽的資格,更讓習慣將象棋視為智力體操的人們目瞪口呆。當然,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圍繞體測,也不乏正面的看法。體能很重要,但是把體測的成績置於比賽成績之上,把體能測試結果與比賽晉級掛鈎,甚至有的項目在1/4決賽階段不比專項只比體能,類似措施是否合理值得商榷。另外,體測一刀切,也顯然忽略了不同體育項目的差異性。相關爭議值得主管部門重視,而後續的可能影響更不容低估。競技體育,重點在一個「競」字。假若不少優秀的運動員被體測擋在了國際賽場之外,拿什麼去和他國運動員競爭?
  • 體測成攔路虎,這是遊泳還是鐵人三項
    然而,今年正在進行的多項比賽都增加了體測環節。正在江門舉行的全國女排錦標賽,雖然袁心玥、朱婷缺席,但還是有大批國手雲集,這讓女排的球迷非常興奮。然而女排球員們對體測是箇中滋味只有自己慢慢體會了。王簡嘉禾打破亞洲紀錄昨天王簡嘉禾預賽中打破女子1500米自由式亞洲紀錄,然而她沒有進入決賽,就因為3000米體測成績拖了後腿
  • 冠軍紛紛折在體測!事出反常必有妖,讓子彈再飛一陣吧
    體能測試不過關不能參加比賽、體能測試不過關不能進決賽,在近期的田徑、遊泳等全國比賽引發不少關於體測的爭議之後,人民日報發表評論稱,體測不應成為比賽攔路虎。正在南京進行的全國擊劍冠軍賽16進8比賽中,索性不比擊劍了,直接按照體能測試成績取前8名。2019年世錦賽女重團體冠軍成員無人入圍8強,其中孫一文、林聲因體能測試成績止步16強。
  • 人民日報終於發聲
    體能測試不過關不能參加比賽、體能測試不過關不能進決賽,在近期的田徑、遊泳等全國比賽引發不少關於體測的爭議之後,人民日報發表評論稱,體測不應成為比賽攔路虎。 正在南京進行的全國擊劍冠軍賽16進8比賽中,索性不比擊劍了,直接按照體能測試成績取前8名。
  • 體能測試成比賽「攔路虎」,科學決策應貫穿每一步
    但比賽結束後,王簡嘉禾透露自己的體能測試分數不高,預計進不去決賽。在此之前,已有餘賀新、傅園慧、於靜瑤、方喆四位預賽排名第一的遊泳運動員因為同樣的理由無緣決賽。為何會接連出現「預賽第一被淘汰」的尷尬?正式比賽中,預賽成績前16名的運動員根據體能得分進行排序,前8名進入決賽。
  • 中國新聞周刊:體測替代競技非壞即蠢!人民日報:副作用不可不察
    而《人民日報》也發表專門評論,在肯定體能測試本身並無問題後,其則稱:「把體能測試結果與比賽晉級掛鈎,甚至有的項目在1/4決賽階段不比專項只比體能,也讓不少體育迷直呼『看不懂比賽』」。對這種比賽槓桿帶來的『副作用』,不可不察!」。從這兩大官方媒體的發聲中,不難看出:其一,媒體也都肯定了「體能測試」本身並非不可取,但要講究方式、方法。
  • 人民日報犀利發聲?
    最近,關於體能測試的熱度絲毫不減,衝上熱搜並擴大到體育界之外,質疑聲也越來越大,倒在體測關的名將也越來越多,王簡嘉禾、傅園慧、餘賀新、於靜瑤、葉詩文、孫一文、林聲等,哪怕世界冠軍、奧運冠軍體測不行照樣出局。
  • 有比「體測」不過還崩潰的事情嗎?
    在28日結束的全國體操錦標賽女子跳馬決賽中,不少運動員由於體測不過關無緣此次比賽,使得原本8人參加的決賽,最終僅有5名運動員入圍。多年來一直處在風口浪尖處的「國足」,從94年職業聯賽成立至今便深受「體測」折磨,甚至就有不少前國腳表示體測害了一代人。
  • 鬧大了,18歲天才3次因體測出局,人民日報質疑,國外網友熱議
    後續在女子800米自由式,她又排在了第一,卻又一次由於體測不達標無緣決賽,而在昨晚進行的女子200米自由式預賽當中,王簡嘉禾的成績還是能夠排在所有人的第3位,卻又因為體測的問題無緣決賽。這個中國的泳壇希望之星,三次因為體測無緣決賽,鬧出了巨大的笑話,甚至都被外國媒體嘲笑了。
  • CBA體測數據引熱議!新疆高塔多項數據霸榜,徐傑真實身高曝光
    沒有比賽可以供大家觀看,今日CBA官方在社交媒體上公布了本賽季開始前各球員的體測數據,其中亮點非常多也是引發了球迷朋友們的熱議。體測近幾年成為了國內各大體育項目的頭等大事,CBA很多職業球員也是被這項逃不過的檢測折磨得夠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