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先賢】中國橋梁之父茅以升

2021-03-05 團結報文史e家

茅以升

茅以升(1896-1989),字唐臣,江蘇丹徒人,土木工程學家、橋梁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理事長,歐美同學會會長,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名譽主席等職。曾參與錢塘江大橋、人民大會堂、武漢長江大橋的建設設計,被譽為「中國橋梁之父」。

2005年,在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世業鎮潤揚大橋公園內建立「茅以升紀念館」,館內展出茅以升遺物800餘件,生平事跡照片資料近200幅。2015年11月,九三學社中央授牌「全國傳統教育基地」。

1911年,茅以升考入唐山路礦學堂。1912年,孫中山在唐山路礦學堂講演時,指出開礦山、修鐵路的重要性,堅定了茅以升走「科學救國」「工程建國」的道路。

茅以升從唐山工業專門學校畢業後,赴美國康奈爾大學學習,獲碩士學位。經導師賈柯貝介紹,在匹茲堡橋梁公司實習,同時又利用業餘時間到卡利基理工學院夜校攻讀工學博士學位,1919年成為該校首名工學博士。博士論文《橋梁桁架次應力》的創見被稱為「茅式定律」。

1933年,茅以升任錢塘江橋工程處處長。從1935年4月正式開工至1937年9月大橋公路通車,茅以升用兩年多時間,在極其複雜的水文地質條件下,克服重重困難,建成了錢塘江大橋,打破了外國人壟斷中國近代化大橋設計和建造的局面。這是中國橋梁建設史上的一項重大成就,是中國橋梁史上的一個裡程碑。

錢塘江大橋緊張施工期間,也是淞滬抗戰之時,工程竣工後,對撤退物資、疏散人口起到一定作用。1937年12月23日,杭州淪陷,中國軍隊在茅以升的設計下炸毀大橋。茅以升揮淚作下《別錢塘》:「陡地風雲突變色,炸橋揮淚斷通途。五行缺火終來火,不復原橋不丈夫。」並慨然立誓:「抗戰必勝,此橋必獲重修。」

1946年,錢塘江橋工程處在杭州恢復,在茅以升的帶領下,開始了修復大橋的工作。1947年3月,錢塘江大橋鐵路、公路全部恢復通車。

1928年7月-1930年6月,茅以升任北洋工學院(今天津大學)院長。1929年3月31日,北洋大學主教學大樓突遭火災,損失甚巨,其竭盡全力籌募工款,親往南京爭取「中比庚款」,重建校舍。為解決學校經費困難,茅以升主持翻印教科書,既節約了成本又滿足教科書及時更新的需要。抗戰勝利後,茅以升被任命為國立北洋大學校長(任期1946年5月-1948年8月),因受命主持修複錢塘江大橋而未到校任職,校務由副校長主持代理。1915年,河海工程專門學校在南京創立,1924年與東南大學工科合併成立河海工科大學(今河海大學)。茅以升出任河海工科大學首任校長(任期1924年7月-1925年8月)。1921年4月,交通部轄屬的唐山、上海、北京三所高校合組為交通大學,羅忠忱教授任新大學主任,茅以升任副主任(任至1922年7月)。1926年1月—6月,茅以升任交通部唐山大學校長。1938年至1942年,茅以升任國立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學院院長。

1949年10月18日,中央人民政府鐵道部任命茅以升為中國交通大學校長。1950年8月27日,政務院第46次會議討論決定,將中國交通大學改名為北方交通大學,並通過了北方交通大學校長人選,呈請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經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九次會議通過,毛澤東主席於1950年9月5日籤發第2939號任命書:茅以升為北方交通大學校長。

1951年1月1日下午6時,在中南海勤政殿參加新年團拜聚餐時,茅以升將北方交通大學基本情況向毛澤東做了匯報,並表達了學校全體師生員工渴望毛主席為學校題寫校名的迫切希望。毛主席當場笑著點頭,表示許可。

1950年3月1日,鐵道部鐵道技術研究所在唐山正式成立,同年9月,更名為鐵道部鐵道研究所,並遷址北京。

經政務院第70次會議通過,周恩來總理於1951年2月2日籤發任命書:茅以升為中央人民政府鐵道部鐵道研究所所長。

茅以升是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的奠基人,也是中國鐵路科技事業的開拓者。茅以升主持鐵道科研工作長達31年,為鐵道科學研究院的創建和發展傾注了巨大熱忱,為中國鐵路科技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

作者:王榮 王抒灩

編輯:

鮑家樹 程子豪

文史e家原創內容,如需轉載,請聯絡我們獲取版權。

除了帶給您優質黔貨

更希望我們能帶您

去了解貴州深山裡的故事

敬請關注

博愛扶貧雲商城

那家網/蘇寧易購

黔貨出山,我們在努力

相關焦點

  • 「中國現代橋梁之父」茅以升...
    長江日報-長江網11月12日訊11月12日,時值「中國現代橋梁之父」茅以升逝世40周年。他曾主持修建中國人自己設計並建造的第一座現代化大型橋梁——錢塘江大橋,成為中國鐵路橋梁史上的一塊裡程碑。之後,他又參與設計武漢長江大橋、北京人民大會堂等。
  • 盤點中國十大之父,你知道幾位?
    ,詹天佑不僅是中國鐵路之父也是中國近代工程之父。 錢學森一個充滿傳奇的人物,他一生都致力於建設國家工程、發展國家工程,航天、飛彈、自動化、火箭等都有錢老的身影,他不僅僅是中國航天之父也是中國飛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中國火箭之王
  • 歷史人物: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的故事
    茅以升是我國著名的橋梁專家。我國第一座現代化大橋——錢塘江大橋,就是他設計的。  茅以升十一歲那年的端陽節,南京秦淮河上舉行熱鬧非凡的龍船比賽。他和小夥伴約好,一塊兒到河畔看個痛快。但不巧得很,頭天晚上,他突然病了,不得不憋在家裡。
  • 中交路達 為高品質橋梁支座生產而努力 為中國橋梁建設而奮鬥
    中國現代橋梁之父茅以升的這一名言,激勵了無數中國橋梁人為橋梁工程的建設而奮鬥終生,於是才有了今天中國傲然屹立於世界橋梁強國之首。而成立於世紀之初,見證了新時代中國橋梁人的努力、參與了新時代中國橋梁工程建設的中交路達,更是將產品品質視作根本,成為橋梁製造產業的中流砥柱,用性能優異的橋梁支座、橋梁伸縮縫產品,保橋梁工程的順利進行。
  • 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第29屆頒獎大會暨第十屆橋梁與隧道工程...
    2020年10月24日,由中國工程院、中國鐵道學會、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聯合主辦的「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第29屆頒獎大會暨第十屆橋梁與隧道工程技術論壇」在北京鐵道大廈舉行。原鐵道部常務副部長、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主任委員、 中國工程院院士孫永福;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科協副主席、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常務副主任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何華武;中國鐵道學會理事長、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特邀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盧春房;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聶建國;同濟大學教授、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特邀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盧耀如;廣西大學教授、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特邀專家
  • 【人物·1月9日】李富春、張愛萍、雷潔瓊、尼克森、茅以升...
    [生] 125年前,1896年1月9日:著名土木工程學家茅以升出生於江蘇丹徒。茅以升 著名土木工程學家茅以升,字唐臣,土木工程學家、橋梁專家、工程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
  • 雲南有座古橋比肩頤和園十七孔橋,連橋梁專家茅以升都為它點讚
    城內有保存完好的精美古建築50餘座,堪稱一座「古建築博物館」和「民居博物館」,1994年列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在這樣一個「古建築博物館」中除了大大小小的歷史民居之外,還有著很多古橋。古城附近形態各異的橋有幾十座,足以證明建水歷來方便的交通,是滇南重要的人員集散樞紐。其中一些橋,歷經重建、修葺,鄉民把它們雕鑿成集宏偉與景美於一體的藝術品,巧妙地將亭臺樓閣和橋梁結合在一起。
  • 交大人 茅以升老學長逝世25周年!緬懷,致敬!
    如果說,提起中國的鐵路事業,人們勢必會想起中國鐵路事業的巨擘——詹天佑。那麼說起中國的現代橋梁事業,中國現代橋梁事業的奠基人——茅以升必定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主角。茅以升是西南交通大學傑出校友。在西南交通大學,他的形象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在犀浦校區,圖書館巨大的壁畫上,有茅以升的浮雕像,他的目光閃爍著睿智,穿過厚重的歷史,射向明燦的未來。
  • 每一座茅以升公益橋都凝結了茅基會和鐵建人的拳拳愛心
    飛速發展的中國,道路四通八達,橋梁躍江跨海。然而,在貧困地區,還有這樣一些孩子:為了上學,他們或踩著水中的石頭,或溜著跨江的鋼索,或伏在老師或家長的背上,涉過一條條水流湍急的河。孩子們幼小的心靈經受著生死考驗,人身傷亡的悲劇時有發生。位於大別山深處的安徽金寨縣,有著「紅軍搖籃、將軍故鄉」的美譽。
  • 中國唯一的「橋都」,橋梁數多達4500座,還創下多個世界之最
    中國唯一的「橋都」,橋梁數多達4500座,還創下多個世界之最,俗稱「水生萬物」, 水是生命之源,綿延不絕,生生不息, 自古以來,水在人類社會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人類逐水而居,創造了無數古老的文明和燦爛的文化, 比如世界聞名的兩條河文明,神秘的尼羅河文明,還有我們熟悉的長江黃河文明,
  • 世界前500的大橋,中國佔80%,中國100萬座橋梁為誰而建?
    而1957年,中國的橋梁建設在世界上還不配擁有名字。今天的中國在橋梁建設方面,早已經一騎絕塵,和世界上其他國家完全不屬於一個等級。世界上最高的橋梁中,前10名中有8個屬於中國。但是中國的橋梁建設早已經不知不覺改變了每個人的生活,任何中國人都已經因為這些橋梁的建設,獲得了更美好的生活。中國目前的公路橋超過80萬座,鐵路橋超過20萬座,整個中國境內,有100多萬座橋梁跨過山澗,穿過隧道,越過河流與海峽,將遼闊的中國大地連接起來。
  • 十二位對近現代中國影響巨大的科學家
    茅以升茅以升(1896年-1989年),土木工程學家、橋梁專家、工程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茅以升主持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工作30餘年,為鐵道科學技術進步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積極倡導土力學學科在工程中應用的開拓者。茅以升曾主持修建了中國人自己設計並建造的第一座現代化大型橋梁——錢塘江大橋,成為中國鐵路橋梁史上的一塊裡程碑;新中國成立後,他又參與設計了武漢長江大橋。
  • 趙祖康畢業證書與茅以升林同炎通信等捐贈上海交通大學
    此外,橋梁大師茅以升、建築大師林同炎親筆書信等重要文獻實物也一同捐贈。底部刻有小篆體的「交通大學畢業文憑」,正文載有畢業生的籍貫、年齡、學科、學位等信息,落款赫然寫著茅以升、羅忠忱等民國工程教育巨擘的親筆籤名和印章。與晚清時期的畢業文憑相比,已經褪去了科舉的味道,比較接近於現代大學教育體系的畢業證書。中文畢業證書之外,還同時匹配一張英文畢業證書。
  • 趙祖康之子將趙祖康畢業證書、與茅以升等工程名人通信等捐給上海...
    趙祖康之子將趙祖康畢業證書、與茅以升等工程名人通信等捐給上海交大 發布時間:2021-01-14 09:56:20      來源:中國新聞網   (記者 許婧)2021年是「中國公路建設先驅
  • 重慶是橋都,但中國橋梁武漢造!武漢是建橋之都,可以一條龍服務
    重慶是茅以升橋梁委員會唯一認證了的橋都。重慶橋梁數量確實多,大大小小形形色色有一萬多座。重慶橋梁規模比較大,主橋長度500米以上的橋梁比比皆是。重慶橋梁技術水平高,朝天門大橋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鋼桁架拱橋,跨度達到了522米,通車11年來,依然沒有被超越。重慶橋梁樣式很多,梁橋、斜拉橋、懸索橋、鋼拱橋等常見類型,在重慶基本都可以找得到。除了水上的橋,還有陸地上的橋。重慶的一個立交橋,上上下下有30多條線,在別的城市不可想像。
  • 茅以升贊評僅次於趙州橋!
    沿著古絲綢之路西行,地處中國內陸腹地的定西絕對是古絲綢之路重要門戶。這裡風光綺麗,以夏季平均氣溫只有20°左右,適宜避暑度假而備受旅遊玩家推崇,尤其是2019年被評為全國避暑旅遊十強城市後,到定西過一個只有20°的夏天更是上了熱搜。
  • 童心創想沿江未來社區 茅以升實驗學校進行PBL-STEM+學習成果展示
    2020年11月25日下午,杭州市茅以升實驗學校開展「童心創想沿江未來社區——錢江文化的現代表達」 PBL-STEM+學習成果展示。這是學校項目化學習的第四季,圍繞「未來社區」主題,緊扣時代發展的命題,以跨學科整合、項目化學習等形式探索STEM+,為孩子們搭建一個探索未來、提升思維的平臺。
  • 【九三先賢】彭光欽:新中國橡膠之父
    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積弱積貧,日本帝國主義蠢蠢欲動,中國處於全面抗戰的前夜。面對這種情形,彭光欽毅然歸國,先後執教於清華、北大,抗戰期間歷任西南聯合大學、廣西大學、重慶大學等學校的教授。橡膠是現代工業的重要原料,是國防不可或缺的戰略物資。根據以往的認識,我國向來不生產橡膠,之前也沒有發現過橡膠植物。國防、民用橡膠及其製品完全依賴進口。
  • 中國橋梁小史|從梁橋、拱橋、斜拉橋、索橋、吊橋看中國跨度
    1874年的美國世界第一座以鋼為主體的橋梁落成而中國首座具有近代水平的鋼橋問世則是10多年以後的事兒瞭然而對於當時的中國而言鋼橋是如此先進、如此昂貴基本只能用於鐵路建設設計、建造、資金也只能依靠西方國家直到1937年杭州錢塘江大橋落成我國才有了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座公鐵兩用橋只是大橋通車後不到3個月日本便攻陷上海為了阻止敵軍經此渡江設計大橋的茅以升先生不得不親手將其炸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