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出上聯嘲笑黃月英長得醜,諸葛亮的下聯讓周瑜尷尬無比

2020-12-14 三瓶雞蛋的日常

三國歷史紛繁複雜,多變多變,很多有心的導演、編劇都會選擇這個時期的題材來創作。人物形象生動,大文豪蘇東坡曾為周瑜、孫權等寫過詩。今日要說的人物,就是那個羽扇綸巾、水戰超人的吳國大將軍周瑜,以及被人們神化的諸葛亮。二人雖是敵手,卻是心相惜的朋友,況且周瑜並非羅貫中塑造的小肚雞腸,斤斤計較,尚不氣餒的偽君子。

雖然羅貫中處理人物不恰當,但是這部小說中一些有趣的關於二人的故事還是別出心裁。兩個人的對聯就是故事的開端,在古代寫對聯作詩等等,都是非常有趣的事情,周瑜肚子裡的墨水和諸葛亮一樣多。而羅貫中為了將周瑜的形象設置得前後貼切,竟為周瑜設定了這樣一個鮮明的情節,它顯示出他嫉妒諸葛亮不去挖苦他。蘇東坡也提到了周瑜與美女小喬的故事,總之,兩人就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的一對,而諸葛亮與小喬卻正好相反,因為他的妻子名叫黃月英,在大多數人的記憶中,她與齊國王后鍾無豔相貌相當,顯然比不上小喬這樣的大美人。這樣,就成了周瑜唯一得意敢大張旗鼓的地方。

周瑜當場作對:有目也是瞅,無目也是醜,把瞅邊目拿去,加女即是妞,隆中女生醜,百裡難挑一個妞。這段話的潛臺詞諸葛亮不用苦思冥想都知道什麼意思,諸葛亮靈機一動,我老婆也只能醜我說,別人也只能醜。諸葛亮的回答是:有木也是橋,沒有木也是喬,走到橋邊,加女成嬌;江東美女數二喬,難守銅雀不鎖喬。

由於把眼字去掉了「瞅」字就是「秋」字,加上了「女」字就不是「妞」字啊!有必要解釋一下,在古漢語裡,瞅字的寫法是左一「目」,右一「醜」。這是個好辦法。劉備的下聯首先肯定了江東二喬的美貌,但又藉助於曹操《銅雀臺賦》中的「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等詩句,暗諷周瑜的愛妻小喬雖美,卻因逃亡而淪為曹操玩物。諸葛亮的意旨更為明顯,在稱讚小喬時還順帶罵周瑜可能被戴綠帽子,不愧是三國第一人。必須說,文化人寫對聯,還是很有意思的。

相關焦點

  • 周瑜出對聯嘲笑黃月英醜,諸葛亮笑對江東美女數二喬,氣壞周瑜!
    歷史上周瑜和諸葛亮交集不大,周瑜在前線練兵備戰,劉備派去協同作戰的往往是將領,諸葛亮這樣的外交官,和孫權、魯肅等溝通頻繁,不太會和周瑜深交,論起熟悉劉備可能比諸葛亮更了解周瑜。但是在野史以及各種演義中,周瑜因為死得早,成了諸葛亮出山的墊腳石,周瑜的存在襯託出諸葛亮的無盡智慧,也因此留下了很多名人秩事。
  • 其實周瑜比諸葛亮更成功,年少成名更有個漂亮老婆
    (圖片來自網絡)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簡直就是一代智聖的化身,未出茅廬便三分天下,扶劉備於微末之間。赤壁之戰中,諸葛亮先是舌戰群儒,而後智激周瑜和孫權。最後更是有草船借箭,借東風之舉,從而奠定了赤壁之戰的成功。
  • 諸葛亮三氣周瑜是哪三氣?諸葛亮哭周瑜又是為何?
    我們通過影視劇、小說、戲劇等方式充分的了解到諸葛亮與周瑜是長期處在一個對比的狀態下。 周瑜,自公瑾,是東漢末年著名的將軍,周瑜也是年輕氣盛,胸懷大志,並且在與諸葛亮交手之前一直是優秀的代表,但是總是周瑜萬般厲害,終究抵不住諸葛亮的深謀遠慮。並且,周瑜雖是年輕人,他擁有年輕人的熱血激情,但是他確實一個心眼很小的將軍。
  • 揭秘三國演義:周瑜是被諸葛亮氣死的,還是病死的?
    周瑜為了殺掉諸葛亮先是派諸葛亮去聚鐵山劫曹操的糧草,結果諸葛亮說了一句話「伏路把關饒子敬,臨江水戰有周郎」,這句話傳到周瑜耳朵裡把他給氣壞了,不要諸葛亮去了,要自己去,這說明周瑜一生氣什麼都忘了,連自己派諸葛亮去劫曹操糧草的目的都忘了。還是諸葛亮說破了周瑜的用心,他才打消了劫曹操糧草的想法。
  • 諸葛亮三氣周瑜是假的?那周瑜是怎麼死的?專家:讓人敬佩!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想必都會對「諸葛亮三氣周瑜」的事情印象深刻,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利用周瑜嫉妒心強、氣量狹小的弱點,用計策活活將周瑜給氣死了。最後周瑜死前的一句「既生瑜,何生亮」也是膾炙人口。不過,有歷史專家站出來,卻要為周瑜鳴不平了,因為他根本就不是被氣死的,且諸葛亮三氣周瑜只是小說裡才有的橋段,那麼歷史上周瑜真正的死因是什麼呢?專家表示:讓人很敬佩!原來,歷史上的周瑜很大度,根本就不是什麼愛嫉妒別人的小人,他戰略眼光之精準,甚至在諸葛亮之上。而且,周瑜成名之時,諸葛亮剛剛走入仕途,二人一生幾乎沒打過什麼交道。所以根本談不上誰氣誰的說法。
  • 劉家人出一上聯「劉邦劉備劉德華」,周家人對的下聯很是經典
    偶然間看見一條黃狗正在啃骨頭,蘇東坡便來了一句上聯:「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聽了之後,心中自然明白。他隨手將自己手中題有蘇東坡詩句的扇子拋入水中,下聯也就出來了:「水流東坡屍(東坡詩)。」
  • 《三國演義》故事中諸葛亮三氣周瑜,歷史上真正的周瑜,是什麼樣的人?
    我覺得《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氣死周瑜這段最精彩!特別是在周瑜嘔血而亡,臨終之前大叫道:「既生瑜,何生亮?」這段情節更讓整個故事,轉入高潮! 從而想扣留劉備,威逼諸葛亮以荊州換劉備。 不料周瑜的計謀,被深謀遠慮的諸葛亮一下識破。反而讓劉備娶到,孫權之妹孫尚香為妻,致使周瑜落得個「賠了夫人又折兵」名聲,心中充滿怨氣與怒火,久久不能釋懷。
  • 上聯「一日為日,二日為昌,三日為晶」,下聯一出,成為經典佳對
    這個上聯巧妙在既是姓氏聯,又是拆字聯,將張字拆開成「弓」和「長」兩個字,而且又將「弓」字賦予了新的意義。看來這個上聯非常有趣,李姓開始躍躍欲試了,那麼他對得下聯是什麼呢? 「木子李李木,李木匠李木雕弓,弓弓難開。」
  • 赤壁之戰後,諸葛亮是否有三氣周瑜?周瑜又真的是氣量狹隘嗎?
    《三國演義》有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情節,表現了諸葛亮和周瑜之間鬥智的過程,說是周瑜氣量狹隘,肝火太旺,三次輸在諸葛亮之手,最後落了個活活被氣死的下場。曹仁偽裝退走,周瑜命眾軍搶城,不料中了埋伏,吳兵被殺得大敗,周瑜也中了箭,射中左脅(腋下),翻身落馬,被救回營。曹軍聽說周瑜受傷,乘機挑戰,周瑜轉生一計,詐稱箭瘡大發而死,各寨盡皆掛孝。曹仁前來劫寨,周瑜設下伏兵,戰敗了曹兵。曹仁不敢回南郡,只好退走。
  • 諸葛亮看破周瑜每個計謀,三氣周瑜都有哪些呢?
    周瑜,自公瑾,是東漢末年著名的將軍,輔助孫策與其一起發展江東,在世時掌管江東所有兵馬,可以說是意氣風發,在赤壁之戰時以少勝多大敗號稱擁有百萬雄師的曹操,一時名聲大作,但是周瑜總是喜歡拿自己與諸葛亮去想比,可見他的心氣非常狹隘,將諸葛亮視為自己的頭號大敵,每次想要陷害於諸葛亮時卻總被諸葛亮輕鬆化解,也因此在諸葛亮面前更容易氣著,最終也是因諸葛亮而去世,可惜可嘆。
  • 智多近妖的諸葛亮娶的竟然是個醜女,黃月英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
    我國歷史悠久,其中的朝代眾多,最讓人想起戰場鐵馬爭山河之感的當屬是三國,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時期,在這個時候出盡了人才梟雄,有曹操、周瑜、白起等等驚才絕豔的人物,而裡面最不會讓人忽視應該是諸葛亮了吧,他簡直是智囊的代表,聰明的人不少,可是聰明的這麼有代表性的可能就幾個,他絕對是其中之一
  • 周瑜就不如諸葛亮?事實並非如此
    我們先不說兩人的性格,單從外表形象來看,諸葛亮和周瑜的角色就顛倒了,周瑜出生於公元175年,諸葛亮出生於公元181年,赤壁之戰發生的時候,周瑜是33歲,諸葛亮是27歲。難道20多歲的諸葛亮要比30多歲的周瑜面相老嗎?我們總不能說諸葛亮少年老成,整天操勞國家大事,以至於皺紋橫生吧?誤會最深的是,民間流傳的版本裡,諸葛亮三氣周瑜,致使周瑜被活活氣死。
  • 赤壁大戰首功到底是諸葛亮還是周瑜?總算有了客觀評價
    ,和周瑜諸葛亮都沒有關係。孫權和周瑜在決定抗曹開始,周瑜領兵駐紮於三江口,先和曹操打了一場遭遇戰,周瑜勝利。 曹操仗著自己兵多,打了敗仗,公然還派蔣幹去說服周瑜投降,這也是沒誰了,打敗了的一方要求打勝利的一方投降,只有曹操想得出來。周瑜首戰告捷,開始摸清曹操的實際情況,用計除掉了曹操的水軍都督蔡瑁,又計劃使用火攻。
  • 《三國演義》赤壁之戰周瑜和諸葛亮誰的功勞更大?
    要說赤壁之戰能夠勝利,功臣不只一個,以諸葛亮和周瑜為代表,在這些功臣中,誰的功勞最大呢?受到電視劇的影響,許多人覺得諸葛亮的功勞最大,因為他借來東風,而周瑜卻沒有肚量。諸葛亮在赤壁大戰前後做的事情主要是:舌戰群儒、智激孫權和周瑜、草船借箭、借東風。
  • 《三國演義》中,周瑜經常氣得吐血,正史中的周瑜是什麼樣子的?
    在《三國演義》中,為了凸顯諸葛亮的才華,才會有「一時瑜亮」一說法,最終周瑜被諸葛亮氣得吐血身亡。而歷史上真正的周瑜卻並非如此。周瑜十六歲的時候,便帶著自己的部下投靠孫策,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二十六歲的時候,已經是江東的一大名將,比孫策軍中的老將更勝一籌,所以孫策很看好周瑜。三十三歲的周瑜,帶著自己的將領,火燒赤壁,把曹操一行人都給擊退。最後為了保證江東的安危,於是就親臨戰爭,不幸中箭,但是他沒有好好靜養,在受傷後,又再次的扛起了重擔,最終不堪重負,在三十六歲時病重去世。由此可見,周瑜是個非常優秀的人了。
  • 被《三國演義》嚴重黑,真實歷史的周瑜,從沒想過要害諸葛亮
    我們看《三國演義》,每當看到周瑜,總是不太喜歡,甚至有點討厭的感覺。因為在《三國演義》裡的周瑜,是一個嫉賢妒能,度量非常狹小的人。看到諸葛亮比他聰明,便總是設法想要殺死諸葛亮。而《三國演義》裡的諸葛亮,既能呼風喚雨,又能草船借箭。讓周瑜羨慕嫉妒恨到向天怨嘆:「既生瑜,何生亮!」最後吐血而死。
  • 「草船借箭」借的是別人故事,周瑜也不是被諸葛亮氣死的
    魯迅先生曾說,《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足智多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謂是有呼風喚雨之能,神機妙算之智。而事實上那些傳奇的功績大都是作者虛構,只因作者偏向於蜀國,因而過大的誇大的諸葛亮的神,劉備的賢和關羽的勇。這裡我不是想要貶低任何一個古之聖賢,只是還原歷史。您看著喜歡可以點個讚,不喜歡也可以去評論區噴我。
  • 三國爭議:「既生瑜何生亮」,周瑜真的比不上諸葛亮?
    還有諸葛亮和司馬懿,他們兩人一個是蜀漢的丞相一個是曹魏的權臣,他們的勝負也將決定三國後期的走勢。還有諸葛亮和周瑜,他們各自是集團內的軍師立場不同,但曾經曾經合作打出了赤壁之戰,也傳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無奈,但很多朋友指出這不過是貶低諸葛亮刻意抬高周瑜的行為。到底是不是這樣呢,我們一看究竟。
  • 三國演義41:周瑜打黃蓋乃是一出苦肉計,諸葛亮作法引來東南風
    在上一集中我們主要講述了曹操因中了周瑜的計,錯殺蔡瑁大將軍,而後的諸葛亮聽從軍令草船借箭了十萬支弓箭,本來周瑜想對諸葛亮羞辱一番,卻沒曾想諸葛亮把事情辦得漂漂亮亮。這一面蔡瑁的兄弟們前來投靠周瑜,表面上是投靠於他,而實際上是借著投靠的名義為兄長蔡瑁報仇的。
  • 「羽扇綸巾」一詞,到底是說的諸葛亮還是周瑜?
    「羽扇綸巾」一詞,到底是說的諸葛亮還是周瑜?說古論今三國事,拍案奇書小蟲子眾人皆知,蘇東坡的這首《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其中人物寫的是周公瑾,其中故事寫的是三國赤壁之戰,毫無疑問,其中的「羽扇綸巾」說的自然也是指周郎,表示周瑜裝束儒雅,風度翩翩,羽扇指的是羽毛製成的扇子,綸巾,指的是青絲所製成的頭巾。正是這千古名句,使得人們一提「羽扇綸巾」便想到周公瑾,而非諸葛亮可蘇軾說得對?這「羽扇綸巾」當真原本就代指周公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