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全民過春節:購年貨、貼春聯、吃年飯,習俗和中國最相似

2020-12-14 藍天視界

越南是中南半島上漢化程度最高的國家,其文化習俗深受中國影響。對越南人來說,春節是一年中最具意義的節日。除了中國過春節,越南是唯一一個全國慶賀春節的國家。大年前夕,從城市到農村,家家戶戶打掃房屋,掛燈籠貼對聯,辦年貨,吃年飯,拜神祭祖,春遊玩樂,家庭團圓過新年。

越南是少數幾個使用農曆、慶祝春節的國家之一。春節是越南一年中最盛大、最隆重的節日。過年了,越南人會不遠萬裡回家和家人團聚,吃上一餐豐盛的團圓飯,祝願來年財源茂盛、萬事如意。

與中國一樣,除夕前越南人也會集中置辦年貨。春節包粽子已經成為越南民族從古至今的傳統文化,每年春節到來,家家戶戶都包粽子過年,並擺上祖先祭臺。傳統的越南年貨必須要有方形年粽和圓形糯米糕,取「天圓地方」之意,象徵五穀豐登。對每一個越南人來說,粽子在心中都佔有特別的位置。圖為越南傳統年糕。

越南人也有貼春聯習慣,春聯也是必不可少的年貨,是越南傳統春節中的重要元素。以前春聯用漢字書寫,文字拼音化以後,書寫春聯時仍按照方塊字的格式,從上往下書寫,每個拼音字是一個方塊,自成風格。此外,越南人也愛在家裡貼上「福」等字樣和福、祿、壽星的畫像。

桃花、金桔、五果盤,是越南過年不可缺少的物品。臨近春節,大街上到處都是賣花的人,在越南人的心目中,桃花是避邪之物,也是幸運的象徵。桃花幾乎家家必備,「五果盤」即是有五種水果的果盤,其作用是供奉祖先,象徵年年有餘。金桔被修剪得如同金山,象徵財富。

越南春節也會燃放炮竹,從除夕午夜開始,繽紛滿天的煙花爆竹就籠罩了越南的多個城市,等到午夜的鐘聲一響,所有的鞭炮一齊燃放,頓時鞭炮聲震耳欲聾。越南各族人民在春節期間,無論錢多錢少,都感覺喜氣洋洋。大年初一家裡小孩要向長輩拜年,大人則給孩子發紅包。早餐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吃用葦葉包的糯米粽子。圖為圖為舞獅表演。

越南人過春節最開心的時候是大年初一、初二、初三這3天,這3天人們互相拜訪慶祝新年和祭拜祖先。越南人很看重祭祖活動,春節祭祖遠比清明濃重。除夕之夜越南人在家祭拜之後仍要去寺廟祭祀神佛。從寺廟祭祀返回時,會隨手採摘帶綠的枝條回家供奉於神龕直至枯萎,稱為「採綠」。

越南人重視大年初一第一個到自己家拜年的人。這個人被稱作「衝年喜」之人。許多家庭年前都會從家中挑出一個忠厚善良、有福分的人來「衝年喜」,在廟中祭祀完畢後,手持「採綠」第一個踏進家門,以求新年的大吉大利、萬事如意。

相關焦點

  • 閩南春節習俗貼春聯 貼春聯的由來和門神的來歷
    貼春聯:春聯也叫「門聯」,過年的門聯都是紅色的(除了有喪事的家庭頭年貼綠色春聯,第二年貼水紅色春聯,第三年貼紅色春聯),貼上了春聯意味著來年春意盎然,紅紅火火。古詩云「爆竹聲中除舊歲,總把新桃換舊符」,說的就是燃放鞭炮告別舊年,貼上門聯喜迎新春。據說,除夕貼春聯的習俗始自明代的南京。
  • 除了中國,世界上還有哪些國家也過春節呢?
    春節是中國最重要、最隆重、最富特色的傳統節日,中國人過春節已經有4000多年的歷史。春節不僅是中國的傳統佳節,也是同屬漢字文化圈的蒙古、朝鮮、韓國、日本、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等國家的重要節日之一。
  • 貼春聯最佳時間,你家的春聯貼對了嗎?
    眼看就要過年了,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但是,貼春聯可是有很多講究的,亂貼可是會不吉利。
  • 春節起源傳說 春節習俗與春聯
    需用鞭炮轟 ,於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這其實也是烘託熱鬧場面的又一種方式。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過年的前一夜,就是舊年的臘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團圓夜,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北方地區在除夕有吃餃子的習俗,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歲交子之意。在南方有過年吃年糕的習慣,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徵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 春聯一般在什麼時候貼?關於春節貼春聯的來源介紹
    馬上到新年了,人們會有一系列的準備活動,如祭灶、掃塵、置辦年貨以及掛燈籠、貼春聯、窗花等。貼上春聯和掛上燈籠就增添了幾絲過年的氣氛。那麼,春聯一般在什麼時候貼呢?一起來看看吧!春聯什麼時候貼春聯又叫「春貼」「門對」「對聯」,其和、門神、橫批、年畫、「福」字等一起統稱為「年紅」。在春節期間,貼年紅也是很重要的過年習俗之一。一般來說,家家戶戶「貼年紅」是在農曆臘月廿八、廿九或三十日。在門窗上貼上年紅,不僅可以增添了喜慶的節日氣氛,還表示著人們對新年和新生活的美好期望。
  • 春節的來歷、傳說和習俗
    春節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文化支柱。明天就是春節了,我們來聊一聊春節的起源、春節的傳說和春節的習俗。這就是農曆新年——春節的由來,因此中華民族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春節,就是農曆的歲首,是中華民族最為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古代過「年」不是從除夕(臘月二十九日或三十日)開始,而是在「臘祭」,即後來的「臘八節」開始。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小年節(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開始,一般到元宵節(正月十五上元節)結束,也有到燕九節(正月十九)結束的。
  • 越南「廢除漢字」75年,寫春聯改用拉丁文,唯獨這個字沿用到今天
    越南陳朝時的阮詮第一次用喃字書寫《祭鱷魚文》,並得到了皇帝的賞識,喃字得到了推廣,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喃字版的長詩《金雲翹傳》,此後越南很多文人都使用喃字創作詩文來推動喃字的發展。有幾個短暫時期喃字成為了正式文字,和漢字並用,但也僅限於民間,正式文字仍是漢字。然而無論他們怎麼努力還是敗給了現實。
  • 柳格鎮第一幼兒園——話春節習俗
    春節是中國及一些亞洲民族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那麼我們中國🇨🇳的習俗有哪些呢?
  • 春節買什麼年貨最適合?摩都年貨節清單來了
    全國人民都在喜迎鼠年春節的到來那麼春節買什麼年貨最適合小編都為大家準備好了摩都娛購公園年貨狂歡節清單快來收藏哦摩都娛購公園年貨狂歡節特色:逛市集、淘年貨、品美食、堅果炒貨堅果炒貨和過年氣氛總相宜,從小吃到大的瓜子花生,還有巴旦木、夏威夷果等酥脆可口的堅果,是吃了會讓人從頭到腳趾都快樂的味道!
  • 海外過春節得照常上班?其實,除了中國,這些地方春節也是法定節假日!
    朝鮮韓國:春節是重要傳統節日在朝鮮和韓國,過春節的傳統至少可追溯到相當於中國隋唐的新羅時代。春節被稱為「歲首」或「新元」。20世紀引入公曆後,習慣上將公曆元旦稱「新元」,大年初一叫「舊正」或「舊元」。和中國一樣,傳統上新年是從除夕算起,一直算到元宵節為止。風俗和中國很相似,也有回門、祭祖、吃團圓飯、相互拜年、給小輩壓歲錢等元素,只是傳統的年夜飯必不可少的是米糕,稱作「年糕」,而不是中國北方常見的餃子。在韓國江原道旌善的阿里郎市場,人們在春節期間採購年貨。
  • 世界有哪些國家同中國一起過春節?
    春節,起源於中國,也是由中國人傳播到全世界。春節是中國傳統四大節日之一,不僅我們中國人過春節,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賀新春的習俗,現在就讓我盤點一下世界上都有哪些國家和中國一樣過春節。東亞,東亞的朝鮮、韓國和日本自古以來都深受漢文化影響,春節,這個中國最盛大隆重的傳統節日,這些國家的人同樣也過春節。
  • 春節將至昆明市民手寫春聯福氣滿滿
    春節臨近,各類年貨琳琅滿目,種類繁多;購年貨,寫對聯,年節越近年味越濃。「總把新桃換舊符」,在中國傳統文化當中寫春聯、貼對聯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每年如此。接下來,記者就帶網友們去看看昆明市民的手寫春聯。手寫春聯 張顯紅 攝春節將至,大紅春聯翰墨飄香。市民張先生早已買好了書寫春聯所用的紅紙和筆墨,準備書寫春聯。
  • 春節為什麼要貼春聯?貼門神與貼春聯是怎麼來的
    中國人貼春聯、貼門神習俗歷史悠久,是不可或缺一種習俗。過春節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這種習俗既展現了高貴典雅的書畫詩詞藝術,又彰顯節日喜慶吉祥的人文習俗。那麼你知道是怎麼來的?這種門神,本應貼在新結婚的屋門上,以取吉利,後來也就做普通街門的新年點綴品了。每一次貼門神都啟示著新的一年新的開始,在門神的守衛下,家和萬事興。唐代以後,又有畫猛將秦瓊、尉遲敬德二人像為門神的,還有畫關羽、張飛像為門神的。門神像左右戶各一張,後代常把一對門神畫成一文一武。
  • 從春聯習俗的發展,談春節的文化意義
    前言春節是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我們一年中最喜慶的日子,而貼春聯的習俗,又是春節文化中重要的一環。春節的發展滋生了春聯習俗的產生,而春聯習俗的發展又進一步豐富了春節文化。今天,我們借著「春聯」這個話題,聊一聊我們每年都在過的春節,具有哪些有意思的文化意義。【新年快樂】1、春節是怎麼來的提到「年」這個概念,要追溯到商周時期。
  • 貼春聯的最佳時間是什麼時候 2021年春節哪天貼對聯
    貼春聯是漢族傳統年俗,是千古不變的習俗,眼看就要到春節了,有些人還是沒搞清楚春聯要怎麼貼,春聯是家家戶戶對美好生活的願望。
  • 中國春節習俗的年前習俗小知識
    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是集祈福攘災、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新春賀歲活動圍繞祭祝祈年為中心,以除舊布新、拜神祭祖、驅邪攘災、祈求豐年等形式展開,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年味濃鬱,凝聚著中華文明的傳統文化精華。
  • 那些春節習俗 你保留了多少?
    於是,有一種快遞叫「兒子給媽媽的年貨」;還有一種快遞叫「媽媽給兒子的土味」。於是就有了一種祝福叫「雲祝福」,通過視頻和直播來拜年。不論你是否異地過年,辰悅世家在這裡都要誠摯恭祝大家:闔家團圓過新年,牛氣沖天行大運。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傳說這日是「灶王爺上天」之日,要供祭灶君。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因「塵」與「陳」諧音,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 宋代人怎樣過春節?年貨清單裡都有些什麼
    自打有春節開始,辦年貨就成了春節前的必須。雖然,那些年貨在古籍上的名字看了是非常陌生,但翻譯一下,就會發現,原來這些陌生的名詞對應的東西還是很熟悉的。有不少東西依然在我們今天的年貨清單裡。
  • 【濱小·美文分享】「我們的年味 別樣的春節」師生美文分享專欄(四)
    新春賀歲圍繞祭祝祈年為中心,以除舊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豐年等活動形式展開,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年味濃鬱,凝聚著中華文明的傳統文化精華。春節,狹義上是指農曆正月初一,廣義上是指農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傳統節日,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
  • 春節習俗與禁忌
    臘月二十八除了要發麵以外,還要」貼花花「也就是貼年畫、貼春聯和貼窗花。其中貼春聯的習俗源於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為闢邪之木,《典術》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壓伏邪氣者也。「到了五代時,後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學,他每年都命人題寫桃符,成為後世春聯之濫觴,而題寫於桃符上的」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便成為有記載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副」春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