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商王后婦好到滿清乾隆,為何王公貴族都偏愛玉扳指?

2021-01-07 熙鈺珠寶

「官罷囊空兩袖寒,聊憑賣畫佐朝餐。

最慚吳隱奩錢薄,贈爾春風幾筆蘭。」

這是世稱「詩書畫」三絕的鄭板橋在女兒出嫁時所作《為二女適袁氏者作》之詩。

不做官後,身為父親的鄭燮甚至連女兒的嫁妝都沒辦法厚贈,只能畫幾幅《春蘭圖》以壓箱底,為女兒留下一份書畫珍品。也算儘自己之所能,饋兒女之豐產。

官身背景、技藝傲人的大才子尚能憑一技之長為女兒留下稀世墨寶,而我們又能憑何物為子女親人留下一筆珍藏呢?

▲ 清翠鑲金裡扳指

從史料記載裡可以發現,親人饋贈,於女子而言多為玉鐲,而男子則多為玉扳指,這是因為玉石珠寶易於保藏又價值穩定,且手鐲和扳指在我國文化中都有著非常美好的寓意。

本期文章,熙鈺就先為大家介紹一下「玉扳指」這一物件(手鐲敬請期待)。

 玉扳指的演變與盛行

扳指古稱「韘」(shè),《說文》曰「韘,射也」,說明此物為騎射之具。韘最早見於商代,在春秋、戰國時期已十分流行。我國已知最早的一件玉韘是出自商代王后婦好墓中。

▲ 商王后婦好玉韘

早期的韘是一種護手之具,佩戴在勾弦的手指上,以便扣住弓弦。同時,在放箭中也可防止急速回抽的弓弦擦傷手指。在春秋、戰國時期之前,玉韘的形制一般都會有走弦的槽、拴繩的眼,是實用性射箭之器。

及至漢代,隨著戰爭規模和作戰方式的變化,射箭狩獵活動減少,玉禮制觀念的逐漸滲透等,玉韘實用性漸弱,而裝飾性日強。其器身更扁薄,雕工精美,中有一孔,孔周似雞心狀,雕刻各種紋飾,即今文物考古界俗稱的「雞心珮」。

這時的玉韘已走向裝飾主義,脫離器具之用了。而有宋之後數朝,此風愈演愈烈,到清代更是登上頂峰。

▲漢玉螭紋韘形佩

宋代在漢制玉韘的基礎上,發展出了片狀、矮筒狀的玉扳指。而清代,玉扳指已失槽口和厚度,是八旗子弟人手一枚的賞玩物件,裝飾意味被大大增強。北京民間有句老話:貝勒手上有三寶,扳指、核桃、籠中鳥。說得就是玉扳指流行這一盛況。

在清代貴族階級間之所以出現戴玉扳指這一風尚,實在是離不開兩位愛玉的「時尚推手」。

第一位是乾隆皇帝,作為九五之尊的他對玉扳指可謂是情有獨鍾。有史記載,乾隆皇帝一生為玉扳指所作詩作便有50餘首。而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乾隆大閱圖》,放大細節亦可發現其大拇指上佩戴著一隻白玉扳指。

▲乾隆大閱圖-右手拇指白玉扳指

2007年,蘇富比春季拍賣會上就曾拍出過一套盒裝7枚清乾隆御用玉扳指,以其制式、品相、年代為底,拍賣價最終高達4736萬港元。

▲清乾隆御用玉扳指

第二位便是慈禧太后,作為晚清的實際掌控人,慈禧以一己之力將翡翠文化帶上了巔峰。其墓葬陪葬品更是有著數不勝數的翡翠玉石製品,翠玉白菜、翡翠西瓜、翡翠夜明珠……各個都是價值連城。目前收藏於首都博物館的翡翠扳指,就是慈禧從恭親王手裡搶來送給其寵幸的大太監李蓮英的,估價高達2億。

▲李蓮英翡翠扳指

上有所好,下必從之。隨著滿清多位皇帝及實權貴人對於玉扳指的推崇和喜愛,最終形成了上至王公貴族,下至普通滿蒙旗人,以及附庸風雅的富商巨賈,雖尊卑不同而皆喜佩戴的風氣。

 為何權貴多愛玉扳指?

這是因為玉扳指在我國文化裡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

▌是權勢的象徵,身份地位的體現

扳指本身是戎馬射箭所用,是用於徵服天下的武器器具之一。在文化發展中,扳指融合其武力象徵的意味,延伸出「為具有強大能力和決斷權之人所用」之意象,是強大權勢的表達。

同時,玉質材質在古代又是貴族階級才能使用的上等材料,加之滿清多位皇帝為之增彩,使得玉扳指又有了佩戴之人身份地位的代表之意。

▌是富貴的展現

在古代,根據階層財富的不同,扳指所使用的材質也各有差異。平民多為骨質、皮質,而普通旗人多以白玉磨製,以其價低易得之故。貴族扳指則以翡翠質者為上選,其色渾澄不一且花斑各異,碧綠而清澈如水者價值連城,非大富大貴者不敢輕易佩戴。

▌是文武兼備,君子修德的表達

玉扳指本身是武事之器,後來又象徵著儒家君子六藝之「射」,融文合武。同時,根據所雕玉面的不同,又分為文武扳指。武扳指多為素麵,略重實用,是提醒不忘武功。而文扳指多於外壁精鑄詩句或花紋,是君子之「戒」,既能時時賞玩於手,又能刻刻警戒於心,提醒著所配之人修養君子之德。

▲清乾隆碧玉刻詩扳指

 玉扳指的幾種講究

發展到現代,玉扳指已是部分追求風雅的男性和女性喜愛之物。但是,挑選玉扳指,卻需要注意以下幾種講究:

▌看材質

玉扳指的顏色很豐富,材料跨度也大。但真正有品質的玉扳指,一般都是用上等青玉或翡翠製成。這樣的扳指才有更好的增值潛力。

且開扳指往往是成套成件出現,制扳指剩下的石料,一般都會雕刻成勒子、墜子或珠子等,可與扳指組合在一起,既可摩挲把玩,又能佩戴養護。

▌看工藝

除了看質地,扳指的造型紋飾也非常講究,如瑞獸紋、花草紋、山水、人物、詩詞等。在不盈數寸的面積上將人物、動物等形象與自然景觀或文字融為一體,更能增添玉扳指之格調。如清福祿壽白玉扳指,即在戒面上雕刻蝠(福)、鹿(祿)、鶴(長壽之靈禽)三種動物,寄託美好寓意。

此外,上等玉扳指一般都會保留一層石料皮色用以俏雕,使構圖和工藝更加出彩,為扳指價值加量。故宮收藏的《情殷鑑古圖》中,道光皇帝即佩戴了一隻半紅半白的玉扳指,十分亮眼。

▲情殷鑑古圖

▌看佩戴手法

玉扳指的佩戴手法也有講究,正確的佩戴方式是:

凸面向虎口、凹面向指尖,拇指根部留空隙,不要一戴到底,下部不超過第二個指節的一半。同時要避免磕碰和保養,以達到「人養玉、玉養人」的功效。

我們常說,玉手鐲是愛玉之人為女兒所傳的貼心嫁妝,而玉扳指則是傳給兒子的精神寄託。古往今來的父母舐犢之情,皆是如此。

相關焦點

  • 指上乾坤,由玉韘到扳指,從商代拉弓實用物到清代把玩物的演變
    「玉韘」是商代射箭時保護拇指的實用器具,最早見於婦好墓出土文物,而這類物件到清代時才廣為人知,它的名字變成了「玉扳指」,八旗子弟人手一枚
  • 王后 母親 女將——殷墟婦好
    婦好的死也給了武丁沉重的打擊,給他帶來了深深的遺憾,甲骨文裡經常會有詢問婦好在另一個世界的狀況的卜辭,並在每次大的國事或軍事行動前都要對婦好進行祭祀。 婦好死時三十三歲,在那個是時代不算是短壽,但對於活到五十多歲的武丁來說,就算不上長壽了。
  • 扳指不僅是帝王將相佩戴的首飾,更是神箭手中的扳機
    扳指光色潤澤,質地透亮,如果說珠翠是女人的首飾,那麼扳指就是男人的首飾。從商周到滿清整個封建王朝中,都可以看到扳指的身影。無論是在《甄嬛傳》等宮鬥劇中,還是在《封神演義》等神話劇中,都能看到帝王、大將戴扳指的照片,翻開歷代帝王掛像圖、出獵圖,特別是《乾隆戎裝大閱圖》中,皇帝乾隆盛裝出場的時候,大拇指上戴著扳指。在幾千的中華文明史上,扳指芳蹤頻現,難道只是首飾嗎?
  • 從價值四千萬的乾隆玉扳指談古代扳指的發展演變
    清乾隆御製玉扳指及剔紅紫檀蓋盒在2007年4月8日的香港蘇富比「乾隆宮廷藝術品拍賣專場」,一套清乾隆御製玉扳指連同乾隆御製詩剔紅紫檀三魚朵梅海水紋蓋盒,以4736萬港元的成交價創下了扳指拍賣的世界紀錄。
  • 【鑑賞】玉扳指的全面解析!
    ,上自皇帝與王公大臣,下至滿漢各旗子弟及富商巨賈,雖尊卑不同但皆喜佩戴。《詩經•衛風》「芄蘭」篇中有「芄蘭之葉,童子佩韘」之句,說明商周時期一個能射箭、會駕車的普通少年都可佩戴韘,可見韘在那時是一種使用非常廣泛的器物。追溯歷史當時普通人所用的韘都是用皮革製作的,留存至今非常不易,只有極少數軍事統帥使用的代表其權力和地位的玉韘在考古中才偶有發現。商朝目前,韘以河南殷墟婦好墓出土的玉韘為最早。
  • 扳指另一個功能是闢邪
    前不久剛寫完乾隆皇帝的玉緣情節連載和明清玉器的投資分析,今天還是延續我的闢邪文字,說說明清時期的闢邪神器吧。婦好墓出土的商代扳指扳指的前身叫做韘(shè音:射)。《說文》曰「韘,射也」,說明此器為騎射之具。韘初見於商代,在春秋、戰國的時候就十分流行使用扳指了。
  • 乾隆玉扳指被一醫生戴在手上,專家勸其上交,此人亮出身份拒絕
    乾隆愛寫詩,也愛玉扳指,他光寫玉扳指的詩就有50首。在皇帝的引領下,清朝的皇室、貴胄都以戴玉扳指為榮,可以說玉扳指已經成為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徵。那麼玉扳指究竟是什麼東東?又為何戴在大拇指上?當然玉扳指不是誰想戴就能戴的,不同的身份等級,所佩戴扳指的材料和樣式都是有限制的。一般的王公貴族只能佩戴翡翠、瑪瑙、珊瑚等材料的,而普通老百姓則只能佩戴象牙、瓷質材料的。如果想超越身份佩戴也不是不可以,除非是御賜扳指。皇帝常常會將地方官員進貢的玉扳指,或者專門讓造辦處製作一些,用來賞賜給高官、寵臣以及皇室宗親等。
  • 清代帝王為何偏愛玉扳指,扳指價值真的很不菲
    滿族人他們精通於騎射,扳指最早的時候就是戴在手上防止拉弓射箭的時候拉傷手指。而到了後來他們成功建立了清朝,扳指就成為了一種地位的象徵。到了後來,皇帝也會把它給獎賞給有功的大臣們。經常武將所帶的都是比較素的,文臣由於他們都比較精緻所以一般也是帶的比較精美的一類。一、扳指佩戴的意義。
  • 玉扳指的前世今生
    玉扳指又叫玉韘(音同射),《說文·韋部》:「韘,射決也。所以拘弦。以象骨。韋系,箸右巨指。」本意是拉弓射箭時扣弦用的一種工具,套在射手右手拇指上,以保護射手右拇指不被弓弦勒傷的專用器物。後來引申為能夠決斷事務,具有身份和能力的象徵。
  • 此人自稱清皇室後裔,還拿出乾隆玉扳指為證,專家:無償上交吧!
    乾隆愛詩,更愛玉扳指,這是後人一直都知道的事情,乾隆為了因為喜歡扳指還專門寫了50多首詩,可以說玉扳指就是乾隆的代名詞。在乾陵的帶領之下,清朝的其他皇帝也變得開始喜歡玉扳指起來,他們以此為榮,將其代表為一種身份、地位和高貴的象徵。
  • 玉扳指的戴法及意義
    在春秋戰國時期,玉扳指就流行於貴族,成為尊貴身份的象徵。隨著時代的變遷,玉扳指成為一種飾品。那麼扳指的戴法及意義有哪些?
  • 這才是古代貴族男人的標誌物——玉扳指
    古代的時候,玉扳指代表的是一種尊貴的身份 平民百姓是不能佩戴的,只有皇家貴族才能佩戴和擁有 如今,社會在發展,人們的觀念也漸漸改變 佩戴玉扳指也成為一種潮流 不過佩戴玉扳指的大多數是男性
  • 為什麼男人都喜歡扳指?
    今天打個醬油,很多朋友私下聊天,比較想知道為什麼自古以來,帝王將相、王公顯貴都喜歡佩戴一枚扳指?
  • 玉扳指——來龍去脈
    清朝八旗子弟爭相以貴重材質製作扳指,相互攀比炫耀。最終,形成了上自皇帝與王公大臣,下至滿蒙各旗子弟,以及附庸風雅的富商巨賈,雖尊卑不同而皆喜佩戴的風氣。商周時期和田獸面紋玉韘幾千年來,扳指的形制,出現過很多種樣式。最為主要的,是坡形扳指和桶形扳指。坡形扳指出現較早,最早還有弦槽,後來取消。在我國,坡形扳指一直使用到明代。國外則突厥-土耳其、韓國至今仍在使用。
  • 解密:商天子武丁的王后婦好「入相出將」的原因——大祭司
    商天子武丁的王后婦好智慧超常、才能卓越;既是諸侯,又是大臣。入相出將,變換自如。她的獨特,千古僅有。這很可能跟她的另一個特別身份有關。為了探尋這個身份的真相,先讓我們來看看商朝的社會文化。商朝的文化精神商代人非常崇尚神,重視祭祀。
  • 古代玉扳指的鑑定要點
    清乾隆御製白玉刻詩文扳指昨天我們談了玉扳指的歷史和發展演變過程,但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任何文物理論知識如果不能轉化到收藏實踐中去,那無異於坐而論道、紙上談兵,並不具備太大的現實意義。
  • 和田玉玉扳指賞析
    和田玉手飾在國內比較流行,中國人從古代已經配戴和田玉手飾,尤其是在清代時期,無論從皇室貴族到王公大臣,還是從風流雅士到商賈走卒,只要是有條件的,都喜歡佩戴和田玉手飾,古人經常以玉比君子,因為玉是高尚和名貴的,是身份的象徵。和田玉扳指的款式主要分為兩類,素扳指和雕件扳指。
  • 玉石扳指的正確戴法及寓意!
    其實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扳指就已經十分盛行,但是直到清朝,在滿清貴族的手上,扳指才真正的開始大放光彩,盛極一時。
  • 小眼兒說和田玉|扳指的來歷
    和田玉扳指的前世今生:扳指以前竟是做這個的?玉扳指又叫玉韘(音同射),《說文·韋部》:「韘,射決也。所以拘弦。以象骨。韋系,箸右巨指。」本意是拉弓射箭時扣弦用的一種工具,套在射手右手拇指上,以保護射手右拇指不被弓弦勒傷的專用器物。後來引申為能夠決斷事務,具有身份和能力的象徵。
  • 和田玉扳指,套在拇指上的貴族珍寶
    最早的扳指,來源於商代,稱為「韘」。目前發現的最早的玉韘,出土於婦好墓中。戰國時期,韘已經非常普及。扳指的作用,是為輔助射箭,套在左手拇指上,可防止拉弓射箭時,箭擦傷手指。扳指在滿清時候,被大家熟知,滿族人最早的扳指是用鹿骨而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