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資訊】作為漢族人,你可能都沒見過這些漢族的傳統服飾!

2021-02-23 漢服同袍

引導語:如果這樣問身邊的漢族人:漢服有哪些?應該怎麼穿?幾乎所有人都答不上來。1月11日起,中國溼地博物館新年有場「華夏有衣·襟帶天下——漢服文化展」,集結了杭城史上最全的漢服款式和飾品孤品,非常有看頭。


【漢服資訊】作為漢族人,你可能都沒見過這些漢族的傳統服飾!


來源:中國溼地博物館

如果這樣問身邊的漢族人:漢服有哪些?應該怎麼穿?幾乎所有人都答不上來。1月11日起,中國溼地博物館新年有場「華夏有衣·襟帶天下——漢服文化展」,集結了杭城史上最全的漢服款式和飾品孤品,非常有看頭。

 

「華夏有衣·襟帶天下——漢服文化展」預告片(片長2'16")

近幾年掀起的「漢服熱」,不止有《琅琊榜》、《女醫明妃傳》等熱播劇中的精美華服,漢元素深受中外設計師的喜愛,新人們也喜歡選擇中式婚禮,日常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嘗試身著漢服走上街頭,許多傳統文化愛好者每逢傳統節日身著漢服,結社雅集,倡導學習傳統禮儀,重拾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了4000多年的漢服,究竟有什麼魅力?看完這場展覽,相信你也會喜歡上它。

 

本次展覽薈萃根據歷史記載和出土文物,利用現代面料和工藝復原製作而成的歷朝歷代常服、發冠、配飾等150餘件,細述漢服這一穿在身上的歷史,展示博大精深的漢家文化,其中包括三件馬王堆復原品、唐代婚禮服等不少讓漢服收藏圈都垂涎不已的漢服。

 

漢服種類繁多,歷史上各個朝代的漢服特徵都有所不同,相比我們現在說的「T恤、衛衣」,漢服的名字格外美,比如襦裙、深衣、曲裾、大氅、訶子、曳撒……光看名字,還真猜不出來是男士還是女士的、究竟是什麼樣的衣服。最近很火的《妖貓傳》中,超高還原度的仕女圖,就是身著訶子裙和大袖衫。展覽對歷代漢服的特徵、制式等都有全面的圖文和實物介紹,學完了這些科普知識,不妨去熱播影視劇作品中找找服飾搭配的錯誤。

 

不僅名字有意思,漢服的穿著搭配還十分繁雜考究,展覽看完,你可能要感嘆,古代的女子才是真正精緻的女孩。每一套漢服從內搭到外穿,都有固定的講究,想要玩「混搭」,很容易就鬧笑話了。比如我們常說的「衣裳」二字,就來源於漢服中的「上衣下裳制」,是漢服最基本、最原始、最有代表性的制式,上下分裁,代表天地兩極。「衣」指上衣,包括襦、衫、襖、半臂等,「裳」指下衣,包括下裙、脛衣、帷裳等。現在小嬰兒穿的和尚服也是漢服的改良,它繼承了漢服交領右衽、無扣系帶的特徵,舒適易穿脫,特別適合新生兒。

 

展覽中還有不少髮型與配飾介紹。不同朝代流行什麼樣的髮型,髮簪、髮釵、瓔珞、步搖、禁步、團扇、荷包……展出的配飾中,有不少是手工匠人專門為這場展覽定製的孤品。

 

漢服的傳承,離不開漢文化禮儀,成年、入學、婚嫁,人生禮儀無一不與漢服穿著相關聯,除此之外,傳統節慶、成語典故,漢服背後的故事還有很多,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漢服復興運動,最有名的恐怕要數周杰倫在西塘發起的「漢服文化周」活動。

 

另外,1月13日下午13:30,中國溼地博物館中庭還有一場開放的漢服情景式講座——《漢服:穿在身上的歷史》,除了聽專家講一講漢服的正確穿搭,還能有機會試穿漢服,學一學揖禮、萬福禮等漢文化禮儀,家有小朋友的,春節拜年就能用上。


展覽時間:2018年1月11日——2018年3月2日

展覽地點:杭州市西湖區天目山路402號——中國溼地博物館三樓專題展廳

展覽費用:免費

開放時間:每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後停止入館)

諮詢電話:0571-88872933

文章來自杭州@中國溼地博物館,如有侵權必刪

- 漢服同袍網 -

「漢服同袍網(www.hanfutongpao.com)」以漢服為基點,包含了視頻,圖片,音樂,資訊,活動等資源為一體的漢文化社區,將始終以弘揚漢服,傳播和分享漢文化知識,為漢服的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官方QQ群:343279260   新浪官博:@漢服同袍網

請把「漢服同袍」公眾號推薦給周圍的同袍

投稿郵箱:hanfutp@126.com

相關焦點

  • 漢族為什何叫「漢族」?漢族的衣服為何叫「漢服」?多年徵戰有原因
    就是說華夏族有非常華美漂亮的服飾,也就是漢服,同時又是非常講究禮儀的民族,這也是是為什麼有人說,明亡以後無華夏,是因為在明朝滅亡之後,清朝建立,強迫中國的老百姓剃頭結辮改易胡服,所以中國人就失去了華美的漢服。華夏族又叫漢族,是因為漢高祖劉邦建立了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朝代,非常強大的漢朝,同時漢朝延續的時間長達400年。
  • 漢服中的3個日語詞,把日本文化標榜為漢族傳統,令人憤怒
    漢服圈子最近不太平,仙漢分家鬧成了最大的笑話,穿仙女服的人不願意承認自己穿的不是漢服,甚至要打倒漢服形制,認為沒人有資格來規定什麼是漢服,同時又穿著各種漢元素,非漢服,標榜自己是漢族傳統服飾的復興者。如果說這些人是被商家們誤導,那麼這次小編就和大家討論一下,商家到底誤導過多少內容。
  • 東亞五國女性傳統服飾:除了漢服全都流傳下來,你最欣賞哪個?
    中國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很多少數民族的傳統服飾都得到了良好的保護,流傳了下來。但是因為種種原因,佔比人數最大的漢族人民的傳統服飾——漢服卻沒能成為漢族人的傳統服飾,只能說是一大憾事!可是幾年來志願者「同袍」開展的漢服復興運動,以及三月三上巳節「華服節」對漢服的支持也讓我們看到了希望!朝鮮和韓國的傳統服飾——韓服,和和服一樣,早已經成為本國的名片、代表詞,甚至很多中國人將身穿漢服的中國人誤認為韓服、和服,足見日韓文化輸出力的強大。
  • 中國傳統服飾的多彩文化-漢服
    聖者曾說,「一朝文化,一朝服飾」,中國古代服飾一直都隨著朝代的更換而不停改變,這體現不同時代的人們的智慧,我們不能以一概全,應當全面地了解每個朝代的服裝,這樣也有利於我們對於歷史的全面認知。不忘初心,追求本源,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中國傳統服飾中的漢服,它所呈現的更是不同朝代的多彩文化風貌。
  • 漢服是我國古代的傳統服飾
    漢服是我國古代的傳統服飾。與日本和服相比,漢服歷史悠久。與和服的寬敞典雅相比,穿著漢服的女性更加優雅、典雅,展現了中國禮儀之鄉的魅力。那麼,漢服在不同朝代之間有什麼區別? 漢服的歷史發展 《史記》認為,「華夏衣裳為黃帝所制」、「黃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
  • 漢族、漢語、漢字、漢服、漢朝,這個「漢」到底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無論是中原地區的民族,還是邊遠地區的民族,都歸順於周武王。古代中原地區自稱為華夏,稱四方為東夷、南蠻、西戎、北狄,其實就是在強調自己的正統地位。(漢服之美)再說說華夏族後來為什麼改稱為漢族。秦朝短命,漢朝才是中國第一個建立起民族自信的大一統王朝,享國407年,共歷29帝,一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道出了大漢王朝的霸氣與強盛。國人以漢朝為傲,故自稱為漢人。
  • 【漢服資訊】"正裝不止西裝領帶"——香港前特首梁振英著漢服參加華服節
    看到在場這麼多人穿著有不同華夏風韻的服裝,令人深深體會到中華文明的廣博。「中華民族有不間斷的悠久歷史。作為人類文明的組成部分,中華文明為人類留下了很多瑰寶,其中之一是華夏服飾。我們的祖先最早發明養蠶取絲和紡織絲綢,而由於絲綢做的服裝可以長期保存下來,為我們提供了許多中華民族古代服裝的實物憑據。
  • 漢族風情
    各地移民湧入無人區之初,因為空地很多,基本上都在埋頭圈地,相互之間沒有衝突。這就像圍棋開局之初,雙方各自搶佔實地。隨著移民的增加,無主的空地越來越少,各族群的居地也開始相互接壤,甚至交錯,造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複雜局面,為了鞏固地盤和擴大生存空間,各族群之間展開了包圍與反包圍、吞併與反吞併的實力對實力、智力對智力的長期較量,較量的基本原則是以多勝少,靠局部的人數優勢,靠圍毆來決定人地的歸屬。
  • 你是漢族人 但是漢族人的這些特點 你未必知道
    漢族特點在經過不斷融合,進步的現代漢族,逐步的形成了新的民族特點。最初,漢族的姓、氏是有區別的。原始的姓是母系氏族公社的族號。「姓」字就是由「女」和「生」字合成。許多古姓都有「女」旁,如姜、姚、姬等。氏是姓的分支。由於子孫繁衍,一族分成若干支,散居各地,每一支都有一個特殊的記號作為標誌,這就是氏。後來,姓和氏就沒有多少差別了。
  • 都說要復興漢服!到底復興的是「當代網紅」,還是「傳統文化」?
    在網絡中,有一些人群在提倡「復興漢服」。他們說漢服是我們民族的傳統服飾,不該隨著時代的發展,就被完全的丟棄掉。可走在人群裡,我們也發現身邊真正穿著漢服的人,實在太少了。好像這種服飾,只存在於網絡中,存在於一群人的聚會中。他們身著華麗的服飾,走在街頭會引起人們的矚目。
  • 2018第四屆《中華漢服春節聯歡晚會中國漢族春節聯歡晚會》策劃草案
    策劃招商草案  八千年來第一家漢民族電視實體本民族晚會中華民族第一家全民族漢服晚會十三億漢族人的春節聯歡晚會 發起單位:世界漢服協會世界漢文化協會世界漢民族組織 世界漢服漢文化漢民族國際合作組織          中國漢族集團
  • 看看他們是怎麼看漢服的:當代漢服復興運動的文化反思!
    狹義的漢服,本來專指漢朝時的服飾,是繼承著深衣的最根本特徵,同時又款式多樣的服飾,現在我們可以用來作為56民族之一的漢族的服飾。漢服推廣者主張,把深衣作為華夏民族的代表性服飾,把漢服作為漢族的代表性服飾。漢服與唐裝、旗袍、馬褂。
  • 漢服——祖先的服飾
    現如今的人們似乎總將漢服與日本的和服等混淆。下面通過幾張圖片來大致了解漢服。              「漢服」雖因「漢朝」而得名,但它是從黃帝「垂衣裳而治開始,最晚在商朝就已經確定,一直到清以前,都是我們的服裝主流。中間儘管歷經變化,但其最主要的形制「交領右衽,上衣下裳」的特點卻始終沒有改變。
  • 漢服款式,你知道有多少?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襲漢服,牽動著每個漢族人的心!漢服,是漢民族的傳統服飾,傳承了幾千年,只是在甲申之年失去了蹤影,而今也有四百載!如今,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漢族竟然沒有自己的傳統服飾,可嘆可悲……自「皇帝垂衣裳而天下治」,漢服就確定了基本形制:交領右衽、中縫、繩系、接袖等。
  • 漢服回歸的意義
    漢服回歸的意義近些年來,隨著「國學熱」的不斷升溫,作為傳統文化主體的漢文化復興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了解,漢服作為漢文化的載體,是否應該回歸也成了一個備受爭議的話題。有人認為漢服回歸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傳播,也有人認為漢服回歸僅僅是在作秀而已。
  • 你不得不知道的傳統文化知識——服飾文化,你了解多少呢?
    北方少數民族服裝「胡服」,與中原人寬衣大帶相異,其主要特徵是短衣,長褲,革靴或者裹腿,衣袖偏窄,便於各種活動。趙國軍隊的武器雖比胡人優良,但是官兵都是身穿長袍,甲靠笨重,靈活迅速的騎兵很少,於是,趙國國君趙武靈王改革士兵們的服裝為「胡服」令其學騎射。果然使趙國很快強大起來。胡服的款式以及穿著方式對漢族兵服產生巨大影響。
  • 中國古代服飾之美:漢族中最高等級的禮服——冕服
    意思是無論是中原地區的民族,或者說邊遠地區的民族都對周武王表示順從。夏,大也。中國講究傳統禮儀之大,所以被稱為夏;而同時有著服飾之美,故稱華。而衣服最初的意義就是在於遮羞,是文明之始,也是「禮儀」的最初的產生。在中國古代的服飾中漢服應該是現在大街小巷上經常能見到的一種,而在漢服中有一種最高等級的禮服——冕服。
  • 當你穿著漢服該如何向外國友人介紹?這些英文句子你值得擁有!
    近年來漢服文化的熱潮席捲全國,得到了人們的積極響應,一家家漢服店鋪也如雨後春筍般一茬接一茬地在網絡與現實中湧現。不僅在我國許多城市的街上可以見到許多穿著漢服的小哥哥、小姐姐們,更有一些同袍堅持穿著漢服出國旅遊或留學。親愛的同袍,若是你穿著漢服在街上遇到了外國友人前來詢問,你該怎樣向他們介紹呢?
  • 為什麼漢服到明朝末年就沒了?從《輿服制》和「薙髮易服令」看清代漢服體系的中斷
    易服則因為涉及到了全民換裝,並沒有一蹴而就,從《春耕圖》上來看,江南人民的服飾與明末並沒有很大的變化,再加「十從十不從」的野史傳說,以及「滿漢二班」的實際情況,所以有觀點認為,清朝漢人女子、出家人、戲子穿的都是漢服,屬於漢族服飾的正常演化邏輯。但真的是這樣嘛?並不是。
  • 不識漢服美?一文教你讀懂漢服之美
    漢服不是指「漢朝服飾」,而是泛指中國漢族的傳統民族服飾,也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民族服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