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人生》:我們都想活成馬雲,但現實中,多少人活成高家林?

2020-12-23 沁說

1982年,18歲的馬雲第一次參加高考,他在志願表上意氣風發地填上:北京大學。結果那次他數學就考了1分。落榜後馬雲找到一份日薪1元、蹬三輪給雜誌社送書的工作。有次因工作去金華,在金華火車站的候車大廳裡他撿到了一本書,從此改變了他的人生。

馬雲一口氣看完後陷入了沉思,主人公那種執著追求的精神和永不放棄的鬥志打動了他,激起他改變人生的勇氣。第二次高考數學19分,再次落榜。在第三次高考時,馬雲短板的數學考出了79分,是他考得最好的一門科目。

雖然低於本科線5分,但運氣眷顧努力的人,那年杭州師範學院的本科專業招生計劃未滿,馬雲得以破格錄取。曾經揮汗如雨蹬三輪的馬雲,後來一躍成為以373億美元排名2019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第21位的富豪,一念起,人生巨變。

01

這本馬雲曾多次推薦的書,是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作家路遙所寫的《人生》。讀者更熟悉的可能是他的《平凡的世界》,事實上《人生》影響了一大批八九十年代的有志青年。

主人公高加林和孫少平的經歷非常相似。在城市和農村對立的時代背景下,一個接受過教育的現代農村青年的思想掙扎。拼命地想融入城市卻不斷地受挫,在每次接近改變人生的時候,都會被現實生活橫插一槓,永遠鬥志昂揚卻永遠受制於命運。

高中畢業後的高加林回村考上了民辦教師,卻被村支書高明樓的兒子三星走後門所頂替,高加林只能回家種地。高加林的苦悶在於他的思想,在土地上耕種勞累的只是身體上的疲乏,他更痛苦的是書籍賦予他的對人生意義的叩問!農村戶口和理想的不可調和,是高加林命運的悲劇的預示。

高加林痛恨三星走後門,自己卻不得不通過叔父的關係,到縣城當了一個文化幹事。他無比珍惜這次得來不易的機會,用踏實勤奮的工作感謝命運的饋贈。路遙對愛情的表達也是矛盾且沉重的,牽扯著並不浪漫的現實。

高加林在農村姑娘巧珍和城裡女孩黃亞萍之間搖擺,他和黃亞萍在一起討論的是書籍、人生、家國理想,當巧珍去城裡看他,講的都是鄉下的家長裡短使,高加林的內心陷入了煎熬。巧珍淳樸善良,黃亞萍有城裡姑娘的小驕縱,卻有知識文化,在現實的權衡下,高加林選擇了黃亞萍。不純粹的愛情背後,何嘗不是對現實的折射?

高加林的人生在短短幾個月裡大起大落,想紮根城市遠離貧瘠的土地,工作上拼命,生活裡謹慎,然而農村戶口把他打回原形,黃亞萍前男友的媽媽舉報高加林走後門,他丟了工作,又返回了農村,曾經情投意合的姑娘巧珍被他拒絕後憤然嫁了人。

02

小說最後並沒有寫明高加林的未來會怎樣,只意味深長地寫他「已經泣不成聲,趴在熱情的鄉土上大聲痛哭……」路遙致力於表現鄉村的質樸和人性美好,城市帶給農村青年的,是磨礪、是嚮往也是傷痛。即便鄉村在路遙的筆下是美好的,但他筆下的高加林、孫少平,卻披荊斬棘的想融入城市,被現實打倒、爬起來、再打倒,再爬起來,這種奮鬥不屈的背後,有一種強大的生命力和頑強意志,撞擊在現實壁壘上的疼痛才具有了強烈的悲壯的意味。

作家的作品離不開生活的滋養,路遙寫高加林、孫少平,何嘗不是寫自己?幼年家貧,9歲時被送往大伯家養活。《平凡的世界》裡寫到孫少平在學校沒錢只能吃「黑饃」,那種既自卑又飢餓的心態,其實就是路遙的真實經歷。

大媽為了讓讀書的路遙吃上飯,又怕被路遙撞見傷自尊,每天去別的村裡乞討。天熱時換來的糠菜糰子都發黴,他梗著脖子咽下去,夜裡還是餓到睡不著,飢餓的感覺如影隨行。多年以後,路遙講起童年,依舊忍不住熱淚滾滾:「我小時把罪受盡了。」

所以路遙一直想改變命運,離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到城裡紮根工作。他也做過像高家林一樣的選擇:只跟城裡的女孩戀愛結婚。第一段愛情讓他深受打擊,他把自己的工作機會讓給了城裡的女孩,結果那個女知青一去無回。後來的婚姻也因為路遙不斷找上門要幫忙的鄉下親戚,加上長期寫作難分擔家庭事務,妻子因此對他感情疏離。在融入城市改變命運的過程中,路遙吃過了太多的苦,體會到太多的艱難,他筆下的人物,都是用生命的體驗嘔心瀝血傾吐出來的。

路遙患肝病時間,用生命寫成了《平凡的世界》,然而領茅盾文學獎的路費都是跟弟弟借的,死後留給妻女的只有一沓欠條。路遙去世前,朋友前去探望他,路遙緊緊抓住朋友的手嘆息道:"我這一生,吃的是豬狗食,幹的是牛馬活,生活太殘酷了,我一定要站起來!」

03

可能現代年輕人無法理解路遙筆下的高加林,為了留在城市經歷如此多的挫折,甚至覺得他虛榮,然而,在那種幾乎不可逆的、城鄉二元對立背景下,很多的選擇都是無奈之舉。有多少有理想和抱負的鄉村青年,最後一生都在土地上消磨掉熱血和激情。

路遙表達的不是一個人的好與壞,而是一種對命運徒然的反抗,不屈的奮鬥,雖然有痛苦、有煎熬,但還是有勇氣坦然面對自己所經歷和遇到的一切,這樣的格局,簡單卻意義宏大,它表達了很多平凡人普遍的生存狀態,在漫長坎坷的人生道路上,總要有勇氣一直堅定地往前走。

說一句題外話了,我姨父當年家窮,讀到高中畢業。小時候我記得他愛看書,會各種樂器,二胡拉得特別好。年輕時候寫了幾大本日記,偷偷看過,有思想有抱負的熱血青年。那時候留給農村青年的路太窄了,姨父寫在日記裡的種種抱負終究沒有實現,種了一輩子地,中間在鄉裡收過蒜苗,販過化肥,開過軋米的作坊,現在跟普通的農村老大叔沒什麼兩樣。

路遙致力於在作品中表達農村青年的苦悶與奮鬥,從1979年動筆,到1981年寫成,14餘萬字寫了三年,因為不太滿意他幾經刪改,高加林這個角色,注入了路遙太多的個人情感。他曾說:「細細想想,迄今為止,我一生中度過最美好的日子,是寫《人生》初稿的二十多天。」那時候的路遙,面對他寫作的人生,也是意氣風發。

這本書於2018年入選了「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最有影響力小說」,可能我們看完了《人生》,同樣像馬雲當初看完時那般備受鼓舞、心潮澎湃,但是最終無法成為像他一樣掌控命運的人。但是我們可以像《人生》中的高加林,化苦難為動力,在人生每一個艱難的時刻,有向前走一步的勇氣。無力改變人生,就學會與生活和解。

讀書是對自己最好的文化投資,相遇一本好書,就是遇到更好的自己。《人生》推薦給愛讀書的你。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了解書籍詳情。

相關焦點

  • 路遙的《人生》,他自己的人生,寫出了我們所有人的生活
    路遙先生提起路遙先生我想說的並不是被人熟知的那本《平凡的世界》,而是一部篇幅較短的名叫《人生》的小說。高家林的迷茫不僅路遙先生那個年代青年的心理,更是我們這個年代青年人心理的體現,渴望外面大城市的生活,那些去往北上廣深的年輕人,不正是跟《人生》中高家林一樣的心理嗎?期盼從小城市走進大城市,通過自己的勞動為我們這個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也為我們自己獲得更多的收益。
  • 《平凡的世界》|人啊都想活成孫少安,但活著活著卻活成了孫玉亭
    疫情當前,我們正經歷苦難。在苦難面前,我常常想起《平凡的世界》,想起孫少安,想起孫玉亭,想起那些生活在黃土坡,卻能戰勝貧窮,戰勝苦難活下來的人。第一次了解路遙,是從路遙的一篇創作手記《早晨從中午開始》的。接著,我就去找來《平凡的世界》,找來《人生》讀,慢慢地,越來越心疼路遙。
  • 現實中有多少男人活成了餘歡水的樣子
    最近一部《我是餘歡水》刷爆了全網 相信大家都有看過或者是了解。可重要的是生活中有多少人活成了餘歡水的樣子 一個男人被自己的老婆看不起 被親戚朋友看不起 遭受了無數的白眼 也經歷了許多的劫難 在這部電視劇中主角餘歡水一集就被虐了無數次,他活成了中年危機的活化石。冷酷現實的妻子、蠻不講理的街坊鄰居、不留情面的領導、勾心鬥角的同事、哪一個是你正在遭遇的「中年危機呢」。
  • 路遙,最後一位文學殉道者,《平凡的世界》活出了《人生》的高度
    「人的一生中關鍵的就那麼幾步,特別是年輕的時候」!相信不少人都聽過路遙這句名言。距離路遙離開塵世,轉眼已過28年。1992年11月17日,年僅42歲的路遙帶著他的不甘離開了人世。所幸,路遙留給了世人寶貴的精神財富,其中尤以《平凡的世界》、《人生》最為耀眼。
  • 巨大利益面前,多數人想活成許靈均,卻都成了高加林!
    在許靈均與高加林的身上,都折射出同一個現象:特定政治時代背景下的年輕人,由於社會框架的束縛和捆綁, 造成他們人生道路上的局限性。有的人從困難中得到重生,而有的人則被利益和虛榮遮住了雙眼,身體和思想所承受的磨難,恰好變成了促進他們成長的源在動力。
  • 用生命寫作的路遙,改變了多少人的人生?馬雲說:我也得努力一下
    但是在這個青年人的身上,絕不是一切都應該否定的。我自己當民這個人物時,心理狀態是這樣的,我抱著一種兄長般的感情來寫這個人物。因為我比高加林大幾歲,我比他走的路稍微長一點,對這個人物身上的一些優點,或者不好的東西,我都想完整地描寫出來。我希望這樣的人物在我們這個社會裡最終能夠成為一個優秀的青年。
  • 路遙《人生》:高加林看似悲劇的命運,卻活出令人敬佩的英雄色彩
    一個人的生活越坎坷,遭遇越慘痛,他的內心世界就越豐富,他對人生和社會的感悟就越深刻。陝北作家路遙就是這樣一個歷經苦難的人兒。1949年,他出生在一個極度貧困的農村家庭,家裡十幾口人只蓋一條被子。7歲時,他被過繼給伯父,天天衣衫襤褸遭同學無盡恥笑。上中學時,每天吃飯都是靠同學接濟。
  • 路遙把田曉霞寫死是在暗示什麼,我們難道只能向悲慘的現實妥協?
    每每閱讀《平凡的世界》總會讓人心底意難平,全書除了妹妹孫蘭香有一個圓滿的結局,愛情事業雙豐收,前途坦蕩。其他所有人,要麼失去生命,要麼失去家庭,否則就是失去事業。尤其是田曉霞的死和賀秀連的肺癌,路遙究竟想暗示什麼?我們難道只能向悲慘的現實妥協?
  • 我們都該為自己而活
    現在我們大部分人都愛面子,甚至連小孩兒都是,覺得什麼都是要做給別人看的。我總是見母親身心疲憊,還有她五十歲的年齡,七十歲的面容 ,都說母女連心 ,我實在不忍,多少次勸她離婚,可是她總說,別人要笑話她,一大把年紀了還離婚,可明明她這一輩子都沒有真正開心過。而只要我哪兒不好,她就說咱家窮,底子不好,你要是再不爭氣,鄰居就在看笑話,在她眼裡仿佛一切都是為別人而活。
  • 路遙《人生》:40歲以前有三道坎兒,大部分人輸在第三,很現實
    40歲以前有三道坎兒,大部分人輸在第三,很現實無關乎時代背景,在我看來,《人生》是藉助高加林的一生來告誡我們,四十歲之前會遇到「三道坎」:對於人際交往的認知高度、面對低谷的耐挫能力,以及對於愛情的拿得起和放得下。
  • 《裝臺》:多少人想當疤叔,最後卻活成了刁大順
    名叫大順,可他的人生別說是「大順」,就連「小順」也是一點沾不上邊的,生活坎坎坷坷,感情波波折折,從開始到最後,他都一直活在一件又一件,每件都甩不掉躲不開的糟心事裡。順子家住城中村裡的土樓,從地域上講,也算是城裡人,但從收入上看,就差得遠了。
  • 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想做卡拉斯,卻都活成了王彩玲
    當我們走進社會的洪流,現實的大浪向我們一陣陣的拍打過來,有的孤島就被這陣陣的大浪衝到了岸邊,這就如同夢想。我們都幻想能到達它的彼岸,卻只能和其他孤島一起隨波逐流,淪為平庸。《立春》就是一部講述夢想與現實的電影,它上映於2008年,由著名導演顧長衛執導,顧長衛的夫人蔣雯麗主演,講述了文藝青年王彩玲對於歌唱夢想的追逐和落敗。
  • 讀《人生》路遙有感
    企業家馬雲:18歲時,我是蹬三輪車的零工,是《人生》改變了我的人生。路遙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話,這段話是給年輕人的人生警句。高加林身為農民子弟,在學有所成歸來之日,不肯認清現實,自命不凡,想脫離農民身份。但現實終歸是現實,正如書中所說,「是的,現實是不能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誰如果要離開自己的現實,就等於要離開地球。一個人應該有理想,甚至應該有幻想,但千萬不要拋開現實生活,去盲目追求實際上還不能得到的東西。
  • 路遙《人生》:特定視角下的夢想與現實僅一步之遙
    高加林的人生,是黃土高原農村年輕人的人生,也是當時社會主流青年人的人生,他的思想代表了這個時代農村青年的主流思想。他們有主見、果敢、堅毅、不安於現狀,想通過努力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奈何人生雖然短暫,卻到處充滿了抉擇和變數,一不小心,剛剛編織的五彩斑斕的夢想就被現實撕得粉碎,人生重新歸零,一切又回到原點。
  • 《抓落葉》:人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文/墨然我們一生下來就對這個世界抱有埋怨,所以我們大聲啼哭,然而我們越活越對這個世界產生迷戀,一生都在努力填滿心上的那個洞,一生都在尋找與這個世界相處的方式。人生其實就是一個過程,一個找到自我的過程。其實不光是艾略特,我們更多的人都是這個狀態,因為現實,不得不說放棄一些自我,最後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忘了真實的自己。01、故事的開頭,是艾略特和哥哥在抓落葉。當然,樹葉不是直線平緩墜落,落葉不可預測,充滿活力,不循規蹈矩,不時懸空。
  • 宮崎駿:你要為了你想要活成的人而努力
    作者:歌 編輯:北樓8層女同事 期盼已久宮崎駿最新同名小說電影《你想活出怎麼樣的人生》,近期終於有了新消息。 這部從2017年開始製作的動畫,現在已經完成了36分鐘。
  • 「光頭強」成過氣網紅,遭漂亮妻子拋棄,如今活成這副模樣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有許多普通人撞臉的明星,如前大火的南寧羅志祥、競技霍建華、受馬雲資助上學的小馬雲等,簡直就是一種複製粘貼的感覺,而他們也因此走紅了網絡,而有一位撞臉的熊出沒裡面光頭強,從而爆紅了網絡,如今52歲的「光頭強」成了過氣網紅,被美麗的妻子拋棄,如今活成了這樣。
  • 什麼樣人生不值得活?柏拉圖的名言,讓人醍醐灌頂,茅塞頓開!
    人只有一輩子,一輩子不過百年,有的人一輩子活得很精彩,有的人一輩子活得很落魄。有的人感覺自己人生不值得活,所以輕生了。那麼什麼樣的人生不值得活呢?那些輕生的人,都遇到了什麼呢?可以說活在我們這個光怪陸離的社會中人,多少人都見過,或是聽聞過很多人輕生的原因。
  • 路遙《平凡的世界》訴說人生真諦:平凡是常態,但我們可以不平庸
    路遙非常不認可這種說法,為此他在人生的最後階段投入到長篇巨著《平凡的世界》創作中。為了這部作品,路遙給自己設定通讀100部長篇的計劃,那時候路遙家裡到處都是書,有的都讀了七、八遍。而這部作品的時間跨度超過10個年頭,力求全景式反映中國近十年間城鄉社會生活的巨大歷史性變遷。
  • 圍城的警醒:成年後的我們都活成了方鴻漸
    方鴻漸可說又是一個幸運的人,因為父母包辦婚姻下的女方不幸去世,方鴻漸有了自由選擇伴侶的機會,而且方鴻漸回國後所做的每一份工作都得益於他人的安排。他自覺人生困惑,恍如被圍城施了魘力。「你不討厭,但毫無用處」是他唯一的好友對他最中肯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