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馬雲:18歲時,我是蹬三輪車的零工,是《人生》改變了我的人生。
路遙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話,這段話是給年輕人的人生警句。
高加林,巧珍,黃亞萍, 故事的主要人物便在這裡了。高加林被三星頂替了教師崗位,重新恢復農民身份,他怨,亦恨,那高明樓借幹部身份行方便,自
己家中無權無勢,只好忍氣吞聲。在這段艱難歲月,幸有巧珍暖心陪伴,讓高加林接受農民身份,心甘情願回歸山野。
二爸的歸來,讓加林有了再次擔任公職的機會,身為新聞記者,他展現了敬業的精神與絕倫的文筆,一時之間,名傳小鎮。與當時的農民打扮不同,此時的高加林有勇氣去面見曾經的戀人黃亞萍,一番高談闊論,加林越發覺得與巧珍的交談瞭然無趣。在亞萍對加林表達愛慕之意時,幸福的生活即將戛然而止。 亞萍原與張克南談戀愛,可加林的出現打破這原本的寧靜,克南媽討厭加林毀了亞萍與克南的愛情,將加林的任職之事一舉揭發。自此,加林重回農民身份。重回故土,思緒萬千,不再擁有城裡戶口的加林又如何與即將遠赴南京的亞萍相守?亞萍的任性與巧珍的溫婉順從形成強烈反差,加林越發想念巧珍的好,察覺到自己的真愛其實是巧珍,卻等到了巧珍嫁人的消息。兜兜轉轉,黃粱一夢,物是人非,終是一人,一無所有。
高加林身為農民子弟,在學有所成歸來之日,不肯認清現實,自命不凡,想脫離農民身份。但現實終歸是現實,正如書中所說,「是的,現實是不能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誰如果要離開自己的現實,就等於要離開地球。一個人應該有理想,甚至應該有幻想,但千萬不要拋開現實生活,去盲目追求實際上還不能得到的東西。尤其是對於剛踏入生活道路的年輕人來說,這應該是一個最重要的認識。」人生有理想,有抱負,有追求是好事,但要切合實際。腳踏實地的去規劃人生的方向,畢竟一個錯誤的拐歪可能會影響整個人生!除此之外,一個人的心應是不變的,在如今的名利社會,有多少人為名利這兩字丟了本心,不再是原來的自我。加林的故事讓我們借鑑,使我們警醒。本心不可丟。
高加林的人生並未寫完,作者在書的最後寫下並非結局的結局,重回農村的加林丟了他一生的珍寶,之後的生活誰又能猜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