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友·說書匯】路遙《人生》

2020-12-23 澎湃新聞

【書友·說書匯】路遙《人生》

2020-12-21 15: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鬥;而不論其結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總不枉在這世界上活了一場。有了這樣的認識,你就會珍重生活,而不會玩世不恭;同時,也會給人自身注入一種強大的內在力量。

—— 路遙

第18期

2020 12 27

尊敬的書友:

第18期書友•說書匯活動開展領讀(書友現場互動說書)、默讀(15分鐘共讀一章文字)、朗讀(讀者上臺朗誦書中5段摘選文本,下文滑動可選)等閱讀形式共讀《人生》,以此領略書中所展示的豐厚內涵。

活動時間:12月27日(周日)晚七點

活動地點:金山區圖書館三樓報告廳

參與方式:自由參與

《人生》是作家路遙創作的小說,也是其成名作。原載《收穫》1982年第三期,獲1981——1982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2018年9月27日,路遙的《人生》 入選「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最有影響力小說」。

小說以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為時空背景,描寫了高中畢業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這樣人生的變化過程,構成了其故事構架。高加林同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葛構成了故事發展的矛盾,也正是體現那種艱難選擇的悲劇。

朗讀片段 / 滑動選擇

朗讀片段·1

農曆六月初十,一個陰雲密布的傍晚,盛夏熱鬧紛繁的大地突然沉寂下來;連一些最愛叫喚的蟲子也都悄沒聲響了,似乎處在一種急躁不安的等待中。地上沒一絲風塵,河裡的青蛙紛紛跳上岸,沒命地向兩岸的莊稼地和公路上蹦竄著。天悶熱提像一口大蒸籠,黑沉沉的烏雲正從西邊的老牛山那邊鋪過來。地平線上,已經有一些零碎而短促的閃電,但還沒有打雷。只聽見那低沉的、連續不斷的嗡嗡聲從遠方的天空傳來,帶給人一種恐怖的信息——一場大雷雨就要到來了。

······

朗讀片段·2

高加林家在前村一組。川道裡現時正鋤玉米,他不太會鋤地,就跟山上翻麥田的人去挖地畔。他的勞動立刻震驚了莊稼人。第一天上地畔,他就把上身脫了個精光,也不和其他個說話,沒命地挖起了地畔。沒有一頓飯的功夫,兩隻手便打滿了泡。他也不管這些,仍然拼命挖。泡擰破了。手上很快出了血,把钁把都染紅了;但他還是那般瘋狂地幹著。大家紛紛勸他慢一點,或者休息一下再幹,他搖搖頭,誰的話也不聽,只是沒命地掄钁頭。

······

朗讀片段·3

高加林半開玩笑地說:「我上了兩天學,現在要文文不上,要武武不下,當個農民,勞動又不好,將來還不把老婆娃娃餓死呀!」他說完,自己先嘿嘿地笑了。巧珍猛地停住腳步,揚起頭,看著加林說:「加林哥!你如果不嫌我,咱們兩個一搭裡過!你在家裡盛著,我給咱上山勞動!不會叫你受苦的。」

······

朗讀片段·4

高加林伏在橋欄杆上,反覆考慮他怎樣給巧珍說這件事。開頭的話就想了好多種,但又覺得都不行。他索性覺得還是直截了當一點更好。彎拐來拐去,歸根結底說的還不就是要和她分手嗎?在他這樣想的時候,聽見背後突然有人喊:「加林哥……」一聲喊叫,像尖刀在他心上捅了一下! 他轉過身,見巧珍推著車子,已經站在他面前了。她來得真快!是的,對於他要求的事,她總是儘量做得讓他滿意。

······

朗讀片段·5

他坐在一塊石頭上,身上像火燒著一般燙熱。他用兩隻手蒙住眼睛,頭無力地垂在胸前。他真不知道往後的日子怎麼過呀?他嘴裡喃喃地說:「親愛的人!我要是不失去你就好了……」淚水立刻像湧泉一般地從指縫裡淌出來了……

好久,高加林才抬起頭。他猛然發現,德順爺爺正蹲在他面前。他不知道德順爺爺是什麼時候蹲在他面前的,他只是靜靜地蹲著,抽著旱菸鍋。

······

上期·活

動·回顧

邀您

再聚首

第18期

說書匯

END

來源丨上海市金山區圖書館

責編丨王茜

文旅金山

感謝您關注文旅金山

原標題:《【書友·說書匯】路遙《人生》》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書友·說書匯」路遙《人生》
    —— 路遙第18期2020 12 27尊敬的書友:第18期書友說書匯活動開展領讀(書友現場互動說書)、默讀(15分鐘共讀一章文字)、朗讀(讀者上臺朗誦書中5段摘選文本,下文滑動可選)等閱讀形式共讀《人生
  • 讀過《人生》,讀過路遙的人生嗎?
    作為路遙的同鄉、後輩和深受影響的讀者,王剛耗費了近十年時間,遍訪路遙生前好友,收集大量一手資料,以編著《路遙年譜》的方式,為這個黃土地上迎風而立的人,留下了一本詳實、豐滿、全面的人生實錄。在每一年每一月每一日的生活記錄中, 看到平凡的世界裡路遙的人生。
  • 人生路遙,必讀路遙《人生》|為每個在人生路口徘徊的人指明方向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 路遙的《人生》,他自己的人生,寫出了我們所有人的生活
    路遙先生提起路遙先生我想說的並不是被人熟知的那本《平凡的世界》,而是一部篇幅較短的名叫《人生》的小說。《人生》給我一種感覺,它是《平凡的世界》的精華版,對於讀者的激勵作用完全不輸於長篇著作《平凡的世界》。馬雲也直言過,路遙的《人生》是改變他人生的一部作品,帶給了他無限的激勵和力量。
  • 路遙: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
    這是路遙的經典語錄。對於路遙,很多人都不會感到陌生,一部《平凡的世界》造就了他的文學地位,也影響了無數的人。他說過:「只有不喪失普通勞動者的感覺, 我們才有可能把握社會的歷史性進程的主流 ,才能創造出有價值的東西。」
  • 懷念路遙:真實的路遙與真實的《平凡的世界》
    可路遙的一生經歷了許多常人難以想像的鬱悶、痛苦和煎熬,以至於他不惜以生命為代價去完成《平凡的世界》這部長篇小說。今天,是路遙逝世28周年紀念日,讓我們走近路遙,一起去感悟他平凡而又悲壯的人生旅程、透視其鮮為人知而又跌蕩起伏的內心世界。
  • 路遙:走了一圈,回到起點,《人生》中《平凡的世界》值得被尊重
    我們生活在萬千世界中,總是會遇到各種事情,當遇到一些挫折時,你或許會抱怨「為什麼我的人生是這樣的」。提及人生不免想到路遙所寫的《人生》與《平凡的世界》。路遙的《人生》在豆瓣的評分高達8.4,同時這部書也成為了他的成名作。
  • 路遙,最後一位文學殉道者,《平凡的世界》活出了《人生》的高度
    距離路遙離開塵世,轉眼已過28年。1992年11月17日,年僅42歲的路遙帶著他的不甘離開了人世。所幸,路遙留給了世人寶貴的精神財富,其中尤以《平凡的世界》、《人生》最為耀眼。雖然近年來,關於《平凡的世界》的負面評價越來越多。
  • 讀書筆記:路遙《人生》
    讀路遙的《人生》,書裡這幾段話印象深刻。同學們可以作為寫作素材積累起來1、令人遺憾的是,我們當今的現實生活中有馬佔勝、高明樓這樣的人。
  • 路遙《平凡的世界》訴說人生真諦:平凡是常態,但我們可以不平庸
    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一生——路遙當路遙的《人生》轟動整個中國文壇時,有人說《人生》是不可逾越的高峰,一個作家有一個作品是其人生的最高度。路遙非常不認可這種說法,為此他在人生的最後階段投入到長篇巨著《平凡的世界》創作中。
  • 讀《人生》路遙有感
    企業家馬雲:18歲時,我是蹬三輪車的零工,是《人生》改變了我的人生。路遙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話,這段話是給年輕人的人生警句。人生有理想,有抱負,有追求是好事,但要切合實際。腳踏實地的去規劃人生的方向,畢竟一個錯誤的拐歪可能會影響整個人生!除此之外,一個人的心應是不變的,在如今的名利社會,有多少人為名利這兩字丟了本心,不再是原來的自我。加林的故事讓我們借鑑,使我們警醒。本心不可丟。
  • 用生命寫作的路遙,改變了多少人的人生?馬雲說:我也得努力一下
    在中國文學史上,路遙的作品《平凡的世界》影響力極大。從1984年開始寫《平凡的世界》第一部,一直寫到1988年把第三部寫完,路遙可以說是窮盡心血。在《平凡的世界》之前,路遙已經創作出了反響極大的小說作品《人生》。
  • 路遙短短42年的人生,嘗盡人間苦難,留下《平凡的世界》影響數人
    七歲的路遙跟著父親走了很遠的山路,終於來到了大伯家,路上母親給他做的鞋子磨腳,只能光著腳走。半路上父親用僅有的兩角錢給路遙買了一碗油茶,但是路遙卻沒有吃。到了大伯家以後,父親說要去趕集,讓路遙在大伯家等他,其實路遙知道,這個「趕集」就是跟父親永遠說再見的時候。
  • 路遙用生命創作的《平凡的世界》!細讀後就像完成人生的救贖
    看到這一點,我遇到了在許多文章中提到的王天樂,他是路遙的弟弟。路遙對他表示最感謝。路遙7歲那年,父親帶路遙到延川縣的叔叔家中探親。父親說我明天要出去趕,下午再回來。年輕的路遙知道,一旦父親把他從叔叔的家中帶走,他就不會再回來了。
  • 路遙《人生》:在「愛你的」與「你愛的」之間感受人生的變遷
    路遙的成名作《人生》,也沒有脫離這構思,其原載《收穫》1982年第三期,獲1981--1982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小說以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為背景,描寫了男主人公高加林,從民辦教師到農民,又從農民到縣委幹部,最後又回歸農民的坎坷經歷。
  • 路遙追悼會上,陳忠實念「路遙遺訓」,道盡無數心酸
    陳忠實在路遙追悼會上講道:「路遙是無愧於他的整個人生的,無愧於哺育他的土地和人民的。以路遙的名義,陝西作協寄望於這個群體的每一個年輕或年長的弟兄,努力創造,為中國文學的全面繁榮而奮爭。只是在奮爭的同時,千萬不可太馬虎了自己,這肯定是路遙的遺訓。」
  • 路遙《人生》:兜兜轉轉回到原點,才是大多數人的「人生」!
    高一時候我就讀完了路遙的《人生》,當時的自己只能膚淺地為書中的高加林、巧珍惋惜,外加為扭轉高加林人生軌跡的張克南母親送上厭惡罷了。時到今天再來看《人生》,我才發現路遙想要給普通大眾講述的是一個社會現象,也是一個真理。
  • 路遙《人生》:我們都想活成馬雲,但現實中,多少人活成高家林?
    曾經揮汗如雨蹬三輪的馬雲,後來一躍成為以373億美元排名2019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第21位的富豪,一念起,人生巨變。01這本馬雲曾多次推薦的書,是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作家路遙所寫的《人生》。讀者更熟悉的可能是他的《平凡的世界》,事實上《人生》影響了一大批八九十年代的有志青年。
  • 路遙《人生》:特定視角下的夢想與現實僅一步之遙
    (路遙)《人生》是路遙的第一部成熟的作品,發表於1982年。小說以主人公高加林對夢想和愛情的追求為主線,以他與農村姑娘劉巧珍和城市姑娘黃亞萍的情感糾葛為矛盾衝突,把改革開放時期黃土高原上像高加林這樣的年輕人的人生用藝術的方式表達了出來。
  • 路遙《人生》:40歲以前有三道坎兒,大部分人輸在第三,很現實
    《人生》作為路遙成名作,於1982年發表。曾入選「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最有影響力小說」。《人生》值得我們細細品讀著名電影導演賈樟柯高度評價路遙,稱自己的許多靈感,取自路遙的文字和精神。賈樟柯曾說:"對我幫助最大反而是這本《人生》,它讓我開始對社會有了新的認識,開始思考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