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後廚,一根根羊棒骨被砸出小孔,先放到水池中泡去血水,再焯水去掉雜質,撈出之後以涼水浸泡、二次清洗,才能正式下鍋。據單縣三義春羊肉湯第四代傳承人周通介紹,原材料是兩年以上的當地青山羊和當地的水質,這樣熬製出的湯汁才能醇香、濃厚。
接著,廚師將處理好的羊棒骨悉數取出,一個個排在鍋旁,像是在「挑肥揀瘦」。在排骨環節,每一樣都有各自的位置:長短不一的羊棒骨、羊肉、羊排上下重疊,擺成「一」字,將鍋中的羊油、大料與舀湯區域隔開,湯湯肉肉、涇渭分明。
待到沸騰,廚師更是不得閒,不停舀起湯汁燙肉,並用密漏撇去浮沫,經過半小時左右的熬煮,湯汁的濃度、色澤逐漸飽滿,這才開始出鍋。食用時取湯中熟羊肉切碎,放入碗中,再盛上色白似奶的羊湯,加上精鹽、蒜苗末等,趁熱食用,湯味鮮美、肥而不膩、不腥不羶,可謂一絕。
單縣人文薈萃,歷史文化悠久,羊肉湯烹飪技法或逾千年。民國版《單縣誌》記載: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年初,單縣人徐桂立、曹西勝、朱克勳開設「三義和湯館」,1935年春,單縣羊肉湯的正宗傳人周永歧、竇寶德和呂運法聯手興辦羊肉湯館,因當時地暖花開,取字號「三義春」。
時至今日,單縣三義春羊肉湯在傳承中不斷創新,把幾十種大料簡化為四種,根據時令,分冬、夏兩種配方,又根據現代人的身體狀況,調整了湯的濃度。
© 圖蟲創意
但羊肉湯還是原來的風味,中午時分,顧客開始「想念」這口湯,湯味醇厚,男女老少皆愛食用,羊肉湯配白餅或燒餅同食,可謂絕配。
對於單縣人來說
回家第一頓飯肯定要喝羊肉湯
離家時一定也要喝上一頓
這是一種生活的「儀式感」
單縣羊肉湯製作工藝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入選《中華名食譜》的唯一湯食。羊肉湯以肉為主料,最為講究的是吃法和食道。單縣羊肉湯經過代代傳承,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獨特文化。泉城有72名泉,單縣羊肉湯就有72種湯;梁山有108將,單縣羊肉湯就有108種味道。
紀先生從黑龍江來菏澤出差,多次聽朋友推薦單縣羊肉湯,便專程趕來品嘗正宗的單縣羊肉湯味道。「原來喝過的清湯多、羊雜湯多,這個湯,濃厚!喝了那叫一個舒坦。」他用正宗的東北話形容著正宗的單縣羊肉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