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與陰麗華
「執金吾」的「吾」到底怎麼讀
—— 從古詩中尋找「吾」的讀音
毛羽翼
劉秀有言: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
不論「執金吾」是什麼官職, 為何讓劉秀有如此感慨,單說這「執金吾」的讀音,也是很讓人慨嘆茫然。
新華字典上關於「吾」字讀音有二:
1、wú 我,我的。
2、yù 姓。
[ yù ] 古同「御」,抵禦
皇帝出巡時,執金吾有時留守帝都,有時隨行護衛,從這一官職性質看,「防禦」確實是執金吾的主要工作。漢畫像石磚上「執金吾」漢畫圖,也是一名男子,手持大棒。冷兵器時代,鈍器比利器更具殺傷力。
百度百科:執金吾[zhí jīn yù]
執金吾,古代保衛京城的官員,公元前104年由中尉更名而來。
前兩年有部電視劇,對「yu」的讀音推波助瀾,電視劇中讀的就是「執金yu」,
文化名人楊瀾女士策劃在中國漢城上演的以東漢開國皇帝漢光武帝劉秀的一生為主線的大型多媒體秀《尋夢大漢•漢頌》一劇,也為「執金吾」的「吾」選擇了「yu」的讀音。
似乎 「執金吾」「吾」字讀做「yu」 才是正確讀音。果真如此麼?
古代沒有拼音,語言文字的發展,也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化,但是漢字的讀音,並沒有太大的變化,當然,方言和誤讀除外。
在心為志,發言為詩。
在我們這個詩的國度,幾千年來,詩歌一直是文學史的主流。從上古的《詩經》、《楚辭》,到定型的唐詩,一直到今天的詩歌,都是要講押韻的。
朱光潛先生在他的《詩論》裡強調:「中國自有詩即有韻」;王力先生也說:「漢族人民的詩歌從一開始就是有韻的。」
一般說來,古詩是要求押韻。
劉勰在《文心雕龍》云:「同聲相應謂之韻」。易言之,「韻」即是「同一收音」之謂。
好的詩歌一般都要求有音韻美。因此,我們可以從古詩詞的 「韻」中,來尋找「執金吾」的「吾」的最為正確的讀音。
沒有找到漢、魏晉時期關於「執金吾」的詩歌,所以只能從南北朝開始。
南北朝時期(420年-589年)
南北朝時期的新體詩,在對偶押韻方面有了很大的表現,在韻律方面所取得的藝術成就,深刻地影響了唐詩的發展。
《城上烏》
南朝• 吳均
嗚嗚城上烏,翩翩尾畢逋。
凡生八九子,夜夜啼相呼。
質微知慮少,體賤毛衣粗。
陛下三萬歲,臣至執金吾。
《日出東南隅行》
北朝• 王褒
曉星西北沒。朝日東南隅。
陽窗臨玉女。蓮帳照金鋪。
鳳樓稱獨立。絕世良所無。
鏡懸四龍網。枕畫七星圖。
銀鏤明光帶。金地織成襦。
調弦大垂手。歌曲鳳將雛。
採桑三市路。賣酒七條衢。
道逢五馬客。夾轂來相趨。
將軍多事勢。夫婿好形模。
高箱照雲母。壯馬飾當顱。
單衣火浣布。利劍水精珠。
自知心所愛。仕宦執金吾。
飛甍凋翡翠。繡桷畫屠蘇。
韻似乎都壓在「 U」上。
唐代(618年—907年)
從唐到清,每個朝代,我們找出兩首不同詩人寫的與「執金吾」有關的古詩來看一看,這「吾」音到底為何?!
詩歌創作發展到唐朝時,對詩句數、字數和平仄、用韻等都有嚴格的規定。在唐朝這個以詩取士的朝代,限韻賦詩之風盛行。可以說「韻」,是唐詩的標配。
《玉門關蓋將軍歌》
唐•岑參
蓋將軍,真丈夫。
行年三十執金吾,身長七尺頗有須。
玉門關城迥且孤,黃沙萬裏白草枯。
南鄰犬戎北接胡,將軍到來備不虞。
五千甲兵膽力粗,軍中無事但歡娛。
暖屋繡簾紅地爐,織成壁衣花氍毹。
燈前侍婢瀉玉壺,金鐺亂點野酡酥。
紫紱金章左右趨,問著只是蒼頭奴。
美人一雙閒且都,朱唇翠眉映明矑。
清歌一曲世所無,今日喜聞鳳將雛。
可憐絕勝秦羅敷,使君五馬謾踟躕。
野草繡窠紫羅襦,紅牙縷馬對樗蒱。
玉盤縴手撒作盧,眾中誇道不曾輸。
櫪上昂昂皆駿駒,桃花叱撥價最殊。
騎將獵向城南隅,臘日射殺千年狐。
我來塞外按邊儲,為君取醉酒剩沽。
醉爭酒盞相喧呼,忽憶鹹陽舊酒徒。
此詩句句押韻,或三句一頓,既富有音韻美。
古風詩是允許中途換韻 。如果岑參的這首古風詩,「行年三十執金吾」,讀著「執金yu」,還勉強說得過去,那麼,唐代 詩人王翰《相和歌辭 飲馬長城窟行》一詩中,讀「wu」無疑。
《相和歌辭 飲馬長城窟行》
唐 •王翰
長安少年無遠圖,一生惟羨執金吾。
騏驎前殿拜天子,走馬為君西擊胡。
胡沙獵獵吹人面,漢虜相逢不相見。
遙聞鼙鼓動地來,傳道單于夜猶戰。
此時顧恩寧顧身,為君一行摧萬人。
壯士揮戈回白日,單于濺血染朱輪。
回來飲馬長城窟,長安道傍多白骨。
問之耆老何代人,雲是秦王築城卒。
黃昏塞北無人煙,鬼哭啾啾聲沸天。
無罪見誅功不賞,孤魂流落此城邊。
當昔秦王按劍起,諸侯膝行不敢視。
富國強兵二十年,築怨興徭九千裡。
秦王築城何太愚,天實亡秦非北胡。
一朝禍起蕭牆內,渭水鹹陽不復都。
「韻」的發展到就宋代成為了藝術作品的最高審美標準。雖然韻書在不斷的修韻與更新,但並沒有實質性改變。
宋 代 (960年—1279年)
《題王金吾園亭》
北宋• 劉攽
烏衣裡巷接城隅,東第名園冠上都。
家事從前貴公子,宦遊當世執金吾。
舊蹊桃李春相續,滿地芝蘭德不孤。
故有鼎彝傳盛烈,況聞圖史自為娛。
《贈鷹獵提領劉主簿》
南宋 •何夢桂
平生壯志執金吾,俛首鸞棲豈丈夫。
韝上有鷹韜有犬,上林政要打於菟。
元、明、清(1271年—1912年)
無韻不成詩,無論是元代,還是明代清代,詩歌發展,都沒有把「韻腳」去掉。那麼,從韻腳入手,可以發現多音字的正確讀音。
《城東宴》
元 • 楊維楨
青驄轡,金牛車,一時賓從高陽徒。
城東邸第三四區,天氣淡蕩春三初,主人愛客傾中廚。
卜歡不知清夜徂,絹纓絕燭歡有餘,卷波令格兵法誅。
客狂起舞作旋胡,主亦擊缶呼嗚嗚,人生浮草無根株。
齒發日悴顏日枯,含珠烏能潤黃壚,今日不樂將何如?
君不見城南相國斫棺殺枯顱,身名只共葅醢俱,仕宦何用執金吾!
《無題效李商隱》
元 • 宋無
妝淺顰深憑綺疏,小郎新拜執金吾。
弦中言語分明怨,裀上腰肢準擬扶。
翠履鴛寒慵鬥草,紅牙馬暖罷樗蒱。
無人商略心頭事,潛向花間卜紫姑。
《臨安訪古•將軍樹 》
元 • 張昱
將軍官重執金吾,
不比秦朝列大夫。
王為錦衣歸故裡,
遂令老樹有稱呼。
《與諸生三到徐氏園得兵曹郎簡而始入》
明 • 徐渭
王家支庶執金吾,詔賜園池絕上都。
一水盡含飛閣動,百花半映古槎枯。
紛華子夏猶難免,賓客平原近亦無。
不有銅魚能折簡,白衣夥限立春鋤。
《戲柬張刺史仲立》
—明 • 胡應麟
咫尺刀州近帝都,為官何事執金吾。
青袍懶逐唐先輩,墨綬爭迎漢大夫。
越賈三千饒泛宅,齊姜十萬盡當壚。
騷人一借循良傳,莫訝南皮舊興孤。
《寄贈史金吾》
明 • 王世貞
看君真作韞川珠,襲坐春風況不孤。
家世舊傳南史氏,禁廷新拜執金吾。
門無下客歌彈鋏,詔為名儒掌唾壺。
最是將臺尋禮樂,未須終夜讀陰符。
《明季詠史十三首 其七》
清• 張篤慶
同文黑獄少完膚,
妖焰燻天萬事誣。
酷吏憑添沉命法,
奇刑盡隸執金吾。
勾陳天遠浮雲蔽,
貫索星明正氣孤。
翻借封疆成鐵案,
誰憐道濟血模糊!
《示學中諸同志》
清代• 金朝覲
山繞孤村樹繞廬,依稀風景似鵝湖
關頭猛省登先岸,彈指流光逝隙駒。
覺路還須庸玉汝,官階何必執金吾。
古來憎命文章甚,不信知心一世無。
從南北朝到清朝,一千多年的時間裡,諸多詩人寫下了諸多詩篇。這些詩詞中,「執金吾」的「吾」似乎只有一個讀音,那就是wu。如果說一兩個詩人讀錯還能讓人相信,但時一千多年來,歷朝歷代詩人都讀錯,那是絕無可能的。
「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
此句來源於《漢書》,《漢書》是繼《史記》之後又一部重要史學名著,行文古樸典雅,深旨奧義難讀難懂。
由於漢字本身不表音,自漢朝至今漢字在數量上、寫法上雖有變遷,但無法看出發音的變化。
唐初顏師古撰《漢書注》,徵引
東漢學者應劭撰《集解漢書音義》解釋,「吾」同「御」,應只是釋義,並非注音
文化的傳承,文字讀音也是傳承的一部分,不能望文生義自圓其說。「吾」雖通「御」,但「執金吾」中的「吾」,讀音絕非yu。讀音「wu」,從千年詩文可窺見一斑。
註:
《後漢書》記載,「執金吾緹騎二百人,持戟五百二十人,輿服導從,光滿道路,群僚之中,斯最壯矣。」
(作者:毛羽翼,知名文化學者,供職於武漢某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