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裡名家講名畫:33位藝術評論人帶你穿越時空,讀懂名畫之美

2021-01-09 櫻汐筆談

陳丹青一檔藝術節目中,談到關於「觀看」藝術作品的方式時說:「觀看是不講道理的。看畫最重要的,不是道理,而是驚喜。有眼,有珠,再加上一顆心。」

創作是藝術家在靈感和技巧的驅動下,將所觀、所思呈現於畫布之上的過程。觀看同樣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每個觀者所看到的細節、情緒的觸發點都不盡相同,因此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

這種觀看過程的「不講道理」,也正是藝術評論的魅力所在,評論者的知識背景、個人經歷、所處時代等方面的差異,往往會碰撞出無數精彩的思想火花。

美國作家埃絲特·辛格爾頓的《博物館裡名家講名畫》,是一本初版於1889年的書,收集了來自不同國家的33位作者、對49幅世界名畫的評論文章。

《博物館裡名家講名畫》書封

他們中有專業的藝術評論家,如約翰·羅斯金、歐仁·弗羅芒坦,有文學大師歌德、大仲馬、雪萊,還有一些不知名的作者。他們從自己的觀畫體驗出發,闡述對於名畫的見解,並衍生出更多豐富的主題。

在此次重版過程中,編者對所有的畫作和文章進行系統的整理和分類,還邀請到著名的博物館人、歷史學者美柔汀撰寫導讀,大大增加了書籍的可讀性。

透過這本120年前的書籍,我們可以循著他人的眼光,從畫家、時代和作品三個維度出發,重新審視那些偉大的藝術傑作,來一次充滿驚喜的藝術穿越之旅。

01 畫家亦詩人:讀懂畫中的詩意與溫情

中國古代文人畫素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傳統,強調詩詞、詩意與畫面的融合。在西方藝術史上,也有類似的觀點,古希臘詩人西摩尼得斯曾經說過:「畫是無聲的詩,詩是有聲的畫。」

和中國文人畫不同的是,歐洲藝術家很少在畫面上留下詩句,而是通過巧妙的細節安排、人物形象的勾勒、色彩與構圖的搭配等,讓觀者感受到其中流淌的詩意與溫情。

在《博物館裡名家看名畫》中,編者將西方藝術作品的主題分為三大類:神話傳說、宗教故事和歷史風情,每一個類別中都有代表性的「畫家詩人」。

「神話之詩人」提香以繪製古希臘羅馬神話題材見長,他的名作《酒神與阿里阿德涅》花費了3年時間才完成。

這幅畫的主角一邊是奔跑中的酒神巴克斯,他的身邊圍繞著狂歡的薩提與狂女,另一邊是剛剛被愛人拋棄的阿里阿德涅。歡樂與悲傷、喧囂與孤獨,在藍色、紅色的對比中鋪陳開來。

提香,《酒神與阿里阿德涅》

遠處是純淨的藍色天空、閃爍的皇冠狀白色星辰,地面上的耬鬥菜和鳶尾花,無數的細節與背景讓整個畫面擁有了和諧的美感,在真實與虛幻中找到了平衡。

「神聖之詩人」拉斐爾是位虔誠的基督徒,繪製過無數的聖母形象,其中以《西斯廷聖母》為最顯著的代表。

畫中聖母神情優雅嫻靜,中和了幼年基督稍顯凌厲的動感,左右兩側的聖西斯克特和聖芭芭拉分別用目光和手勢,牽引著觀者的目光,將關注點聚焦於畫面正中的聖母子。

在拉斐爾的筆下,女性的溫柔被表現得淋漓盡致,同時又不失莊重,令人油然而生一種謙卑敬畏之感。無怪乎,法國藝術評論家F.A.格呂耶感慨道:「他(拉斐爾)不僅熱愛生活,也在畫家生涯中至始至終地尊重和喜愛永恆之美。」

拉斐爾,《西斯廷聖母》

「自然之詩人」康斯太勃爾則走向另一個方向。

康斯太勃爾生活在18-19世紀的英國,工業革命為城市生活帶來巨大變革,人們開始享受技術進步的諸多便利。康斯太勃爾卻沉醉在博高爾特村的自然風光之中,描摹藍天、白雲、乾草車、穀物堆、磨坊、遠處的教堂、身邊的小木屋。

他認為是從小陪伴他長大的斯陶爾河,把他打造成了一個畫家,他所能做的,是用顏料和畫筆留住這一方純淨,這種真誠的初心是他一生進行藝術創作的最大動力。

康斯太勃爾,《乾草車》

02 名畫與時代:藝術大師筆下的時光印跡

不同時期的藝術作品,都不可避免會沾染上時代的痕跡,正如陳丹青所言:「美術館裡所收藏的,是重重疊疊的時間。」

藝術家們截取現實生活的某些片段,將其凝固於畫布之上,我們可以通過畫作,回望某個時代的真實風貌。

18世紀英國畫家荷加斯,是一個喜歡用畫筆針砭時弊的人,他的系列作品《時髦婚姻》《浪子生涯》《選舉》等,演繹了一出出個人與群體的悲喜劇:貴族子弟因為揮霍無度和奢靡浪費走向沒落,唯利是圖的商人用金錢換取地位和名聲,玩世不恭的年輕男子最終被送往瘋人院,成了參觀者眼中的玩物。

荷加斯,《選舉》

在情節之外,荷加斯還是一個「細節控」,事無巨細地描繪人物的服飾、房間內的裝潢和家具,家庭中常用的鼻煙壺、菸斗、酒碗等器物,這些是比文字記載更為鮮活和直觀的生活史。

在一些人物肖像畫中,畫中主角往往是重大歷史事件的親歷者。數百年後,當觀者與他們目光相接時,感受到的則是一段段沉甸甸的歷史。

委拉斯凱茲的《布雷達投降式》即是一例,它講述的場景是1625年7月,西班牙攻克荷蘭要塞布雷達之後,接受對方交出的城門鑰匙。

委拉斯凱茲,《布雷達投降式》

委拉斯凱茲繪製這幅畫時,此次軍事勝利已經過去了整整10年,但腓力四世仍然要求委拉斯凱茲以此為主題,以彰顯自己的武力和才幹。其實,彼時的西班牙已開始陷入與法國30年戰爭的泥潭,國力逐漸衰退,這種方式的「秀肌肉」不過更凸顯內在的虛弱。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歷史人物的評價經常會發生改變,一些藝術評論就以「人物畫」為引子,來闡述自己對於畫中人物的新觀點。

在法國歷史上,國王的情婦們常常被視為「紅顏禍水」,如路易十五的情婦、著名的蓬巴杜夫人。但法國藝術評論家夏爾-奧古斯坦·聖伯夫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認為蓬巴杜夫人「對藝術和知識分子的熱愛,遠遠勝過任何一位有身份有地位的女性」。

之所以有這麼高的評價,除了對史料的解讀,德·拉圖爾為蓬巴杜夫人繪製的肖像畫也被當作有力的佐證。

畫中的蓬巴杜夫人手中拿著攤開的樂譜,身邊的桌子上擺放著《論法的精神》《百科全書》等大部頭作品,這似乎暗示著在她優雅美豔的外表下,有一顆熱衷於文化和藝術的心。

雖然這種觀看方式有幾分「借題發揮」之嫌,但不失為一種頗有意趣的解讀。

德·拉圖爾,《蓬巴杜夫人》

03 傑作與「瑕疵」:雖不完美,但另有深意

每個美術館都有自己的鎮館之寶,羅浮宮「三寶」中,有達·文西的《蒙娜麗莎》,荷蘭阿姆斯特丹國立美術館有倫勃朗的《夜巡》,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則有保羅·波特的《公牛》。它們被奉為一流的藝術作品,加以小心翼翼的保管,輕易不會外借展出。

但是,對於非專業藝術人士來說,看到這些畫作的第一感覺並不總是「哇,這個畫作太美了」,而可能是心中疑竇叢生:「這些畫作好像並不完美,為何會被捧到這樣高的地位呢?」

在法國藝術評論家歐仁·弗羅芒坦看來,這樣的想法太正常不過了,因為所謂的藝術傑作,並不一定代表著視覺上的毫無缺點,而是在其他層面上另有深意。

他以《夜巡》為例進行解釋,畫作中的確有很多的「瑕疵」:色調偏暗,看起來黑乎乎的;人物擠成一團,有些身體比例明顯失衡;構圖缺乏古典的均衡感,光亮處的女子似乎是個虛構的角色,她為什麼要出現在畫面中呢?

誠然,這些都是事實,但這幅作品的偉大之處並不在於此,而是因為這是倫勃朗一次具有冒險精神的嘗試。

一方面,他突破了傳統的「均等式」群像繪製方法,用戲劇化的構圖安排人物,增加了畫面的動感和張力。另一方面,明暗對比法從此成為他的「拿手絕技」,用顯著的色彩對比強調光線與陰影。

歐仁·弗羅芒坦感慨道:「有時,畫家的靈魂比作品更有價值,他感覺的方式比結果重要得多。」

在這裡,他給出的是觀看的「高階法則」:所謂觀看,表面是看「畫」,更深層次的,則是與畫家的靈魂進行交流。

除了藝術作品在內容或表現手法上的「瑕疵」,還有一種隱蔽的「不完美」形式,即因材質、時間、保管失當等造成的影響。

達·文西的《最後的晚餐》是一幅繪製在修道院餐室內的溼壁畫,在繪製完成後的數百年時間裡,被溼氣、戰爭、「破壞性翻新」等不斷侵蝕,雖然後來經過了數次悉心修復,但顏色的磨損已經無可挽回。

雖然有些無緣見到最初模樣的遺憾,但經歷時間洗禮後的色彩,反而透露出別樣美感,法國詩人泰奧菲勒·戈蒂埃甚至稱之為「理想的詩意」。

藝術家就是造物主,只有身為人類的藝術家才能夠起死回生。

藝術,關乎創造,關乎美,關乎真誠與人性。

《博物館裡名家講名畫》是一本「私人觀畫感悟集」,它不傳授看畫的準則,而是教我們用眼、用心,去感受「創造」的過程,讓我們穿越時空,在方寸之間體會「美」的存在。

相關焦點

  • 藝術紀錄片玩兒反向穿越 古代名畫成「網紅」
    ——系列紀錄片《此畫怎講》第一集《搗練圖:傳世名畫C位之爭》,採用真人演繹的形式,再現唐代張萱畫作中的一個個勞動婦女形象和動作。動人的古風旋律中,穿插妙趣橫生的對話,讓這幅經典名畫「活了」。  曲高和寡的傳統藝術如何更好地走進觀眾的視野?名畫背後的點滴故事如何通過紀錄片的形式來傳遞?
  • 張敢:看懂文藝復興——達文西時代的名家與名畫
    米開朗基羅是如何將「基督之死」表現得如此之好?花草、青蛙和蛇,在西方文化和繪畫中的特定意義是什麼?為什麼那個時期的作品中聖母都很美,而聖子都很醜?藝術家的金主爸爸「美第奇家族」的人都是行走的「偉人探測器」?
  • 中國名畫《寒林平野圖》李成
    中國名畫《寒林平野圖》李成 全畫芯展寒林平野圖 能入選中國名畫理由:⊙李成傳世的代表精品;⊙此圖給人以一種秀潤淡雅的享受寒林本是北方平遠的產物,主旨重在表現「荒寒蕭瑟,煙蕪悽惻之情」,李成的寒林圖,松石幽深,鳴泉流濺,藉以表現的是樹石茂密之美,與宋人「松泉磐石」相似,也有「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更有木葉盡脫、寒林蕭瑟之意。《寒林平野圖》就是他這方面的代表作品。
  • 《看畫:如何欣賞世界名畫》:世界名畫背後的秘密,都藏在細節裡
    《吶喊》由挪威畫家愛德華·蒙克創作,主體內容是一個絕望的人在橋上痛苦地吶喊,揭示了人類「世紀末」的憂慮和恐懼,被公認為「藝術史上的經典」。那麼我們到底該如何欣賞世界名畫呢?這本由英格蘭裔美國作家、藝術評論家查爾斯·亨利·卡芬撰寫的《看畫:如何欣賞世界名畫》,或許可以幫助你。本書使用簡潔通俗的語言,帶你輕鬆了解不同畫派、不同作品的技法與風格,讓你在名畫細節中感受生活中的美感與樂趣。
  • 華為主題在手機裡開起了博物館,這十大世界名畫哪幅是你的最愛?
    當科技讓人類實現了許多過去夢寐以求的事情時,藝術也擁有了更多空間,去滿足人們對美的需求。華為主題為慶祝HUAWEI P30系列全球發布,獨家首發充滿藝術感與歷史感的十大歐洲名畫主題,匯聚寫實派、印象派等多個藝術風格,囊括10位大師級藝術家的經典畫作,供HUAWEI P30系列用戶在即日起6個月內免費下載*(具體開始時間將根據各個國家上市時間而定),給用戶帶來鑑賞真跡般的高清視覺體驗,盡享時尚與藝術的完美融合。快來一睹為快!
  •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賞析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是中國美術史的豐碑,華夏文明的巨著,是流動的歷史、無聲的樂章;承載著古老東方民族獨特的藝術氣質;用色彩記錄了中華綿延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和橫亙萬裡的錦繡河山。涵義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皆為歷代不二至寶,高頭巨帙,歷經磨難流傳有序。至清乾嘉時期,陸續收入內府,遂與世隔絕。隨後歷經戰火紛繁,流散四海,如今皆為各大博物館鎮館之寶被束之高閣。
  • 全世界最懂藝術的貓,霸道闖入世界名畫,把所有人逗樂了!
    它不僅能闖進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世界名畫裡,還能給你講解藝術發展史,並且還會一臉傲嬌的告訴你:它肆無忌憚地跑到梵谷的畫裡,撓向日葵、咬著鳶尾花、還爬上盛開杏花的樹幹,似乎在一臉威脅地告訴你:還不趕快給我小魚乾
  • 這個「六一」,帶孩子欣賞世界名畫,和藝術大師一起過節!
    有這樣一幅畫,它給所有的觀者帶來力量,畫中那個爬行的背影,讓人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四十多年前,藝術家莫爾在學生時代從同學的明信片上看到這幅畫,就被深深打動;如今,他親手手繪複製出這幅影響他一生的世界名畫,並將和他其他不少手繪複製的世界經典名畫一同來到成都,與愛好藝術的孩子們見面。▲展出作品 雷諾瓦《夏龐蒂埃太太及子女像》6月2日上午9點至下午5點,一場「和藝術大師世界名畫一起過節」的特別活動將在成都梁家巷收藏品市場舉行。
  • 《藝術的歷史:名畫背後的世界史》:破譯名畫背後的「摩斯密碼」
    蔣勳先生在《寫給大家的西方美術史》中曾寫到過這樣一句話:「美是人類一路走來艱難的記憶」,這種美在很多時候就是體現在藝術上的,藝術背後的那些記憶,有艱難困苦,有矛盾和割裂,也有走向和諧統一的時候。藝術,也是歷史的一種載體,也是人類發展軌跡的見證。
  • 2020熱門收藏:《世界名畫整版珍郵大全》
    說到郵票,大家都不陌生,它從誕生之初就一直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中國臺灣詩人余光中先生的那句「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讓作為寄信憑證的郵票成了極富詩意的化身。進入新世紀之後,隨著現代通訊的蓬勃發展,郵票的實際功能漸漸淡化,似乎在一段時間裡從我們的生活中退出了。而實際上,郵票從未遠離,它正在以另一種更為引人注目的方式陪伴著人們。沒錯,這就是郵票收藏。
  • 陳丹青:當代年輕人欣賞世界名畫,真正讀懂的根本就沒有幾個人
    尤其是關於陳丹青的一些論調,太多年輕人喜歡了,而且他對於當代繪畫界那一種獨特看法與建議也是受人喜歡。陳丹青:世界上的名畫太多了,但真正懂得欣賞的卻沒有幾個人,太多人都教條了,寧願相信書本上的東西,其他的東西,也不相信自己眼睛所看到的東西。
  • 藏在名畫裡的唐詩與古文:詩情畫韻的舍筏登岸
    最近,中國畫報出版社出版了《藏在名畫裡的唐詩》與《藏在名畫裡的古文》,其中《藏在名畫裡的唐詩》取頗具典範意義的詩人的代表詩作配以66幅與詩作意韻、內容相關的歷代名家的畫作,並附有點評。《藏在名畫裡的古文》則是選取《古文觀止》中最精要者,並同樣配上古畫,詩、文、畫,雅致合宜,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妙境。
  • 客廳掛什麼名畫好?精美的當代名人名畫作品欣賞
    客廳掛畫,往往是咱們中國家庭最愛的裝飾品,想要客廳足夠有檔次,一幅格調優雅的名家字畫是必不可少的。客廳掛什麼名畫好?最常見的客廳裝飾畫選擇靜雅自然山水畫作為合適,山水畫總是能給我們一種鄉村田園生活的自然靈感氣息,也更是現在我們追求的簡約生活的最佳裝飾選擇。水賦予山靈感,山又激起水的靈性,能配得上你的家居的名,當數山水畫了。
  • 西安人真會玩!讓唐代名畫「動」起來
    大唐盛世的繁華景象與恢弘氣度如今西安有一群人讓這些場景在現實裡「重生」了!西安發布讓名畫「動」起來!一起來看360度唐代全景古畫西安快閃視頻號近日,陝西省美術博物館上演了一場唐代名畫動起來的快閃活動。來自西安美術學院美術史論系和影視動畫系的七十多名師生們歷經一個多月的排練,將唐代閻立本的名畫《步輦圖》和唐代韓休墓葬出土的壁畫《樂舞圖》,用劇場式的快閃生動鮮活立體地呈現出來,讓名畫從畫裡走到了畫外。為此,小布專程拜訪了主創團隊的四位老師。
  • 適合掛在家裡的名畫 選名家真跡花鳥畫就來易從網
    今天易從網為大家講「適合掛在家裡的名畫」的主題,是秉承「讓大眾親近名家名畫」的理念,讓名家名畫也能掛在尋常百姓家。  一般,我們都喜歡在家中掛字畫,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室內裝飾風格也呈現出多樣性。家居掛畫,講究的的是藝術,追求的則是自我品位,更是對自我品位修養的一種提升,那麼家裡掛什麼名家字畫好呢?
  •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欣賞
    她們承載著這個古老的東方民族獨特的藝術氣質;她們用色彩記錄了中華綿延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和橫亙萬裡的錦繡河山;她們流傳的歷史就是中華民族榮辱興衰的歷史;《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是一部流動的歷史、無聲的樂章,是華夏文明的永久標鑑。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皆為歷代不二至寶,高頭巨帙,歷經磨難流傳有序。至清乾嘉時期,陸續收入內府,遂與世隔絕。
  • 知名博物館推出《動物之森》版館藏名畫,不出門也能感受藝術氣息
    今次也有兩間博物館將部分館藏化作《動森》畫作並免費推出,讓玩家在遊戲中也能感受到藝術氣息。圖:蓋蒂博物館這兩間分別是,歷史悠久的英國牛津阿什莫林博物館(Ashmolean Museum)以及知名的美國洛杉磯蓋蒂博物館(Getty Museum)。
  • 這本書帶你看懂340位藝術大師的605幅不朽名畫
    書中帶領我們將作品放在畫家的成長曆程和生活軌跡中去認識,這樣才會真正地了解作品裡的圖像和藝術技巧背後的觀念及創作機緣,生活軌跡、成長經歷、師承交際、藝術特點、作品收藏地等等,正是這些促成了畫面的整體感覺和細節安排。
  • 書單|13本精選藝術類繪本,世界大師們給孩子的藝術啟蒙
    進入博物館,我們可以穿越時空、了解科技、人文、藝術、自然……博物館帶給孩子的不僅是開闊的眼界,更有深遠的知識薰陶與文化與藝術啟蒙,足夠讓孩子在日後慢慢地消化吸收。用這套繪本激發孩子對博物館的興趣,去感受獨特的館藏文化吧!這種用故事講知識的形式很新穎,孩子絕對愛不釋手。
  • 圖說| 世界名畫變身防疫宣傳名畫,「拉斐爾」教你洗手
    圖說 | 世界名畫變身防疫宣傳名畫,「拉斐爾」教你洗手 2020-04-16 11: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