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藝術家。——德國藝術家約瑟夫·博伊斯
近期比較瘋狂的消息是,切爾西老闆阿布花1.2億美元(約合8.5億元人民幣)拍下了世界級名畫《吶喊》,真的是有錢任性!
可更多人的關注點在於,真的看懂了這幅世界名畫嗎?
《吶喊》由挪威畫家愛德華·蒙克創作,主體內容是一個絕望的人在橋上痛苦地吶喊,揭示了人類「世紀末」的憂慮和恐懼,被公認為「藝術史上的經典」。
那麼我們到底該如何欣賞世界名畫呢?
這本由英格蘭裔美國作家、藝術評論家查爾斯·亨利·卡芬撰寫的《看畫:如何欣賞世界名畫》,或許可以幫助你。本書使用簡潔通俗的語言,帶你輕鬆了解不同畫派、不同作品的技法與風格,讓你在名畫細節中感受生活中的美感與樂趣。
01《阿諾菲尼的婚禮》
揚·凡·艾克
揚·凡·艾克是早期尼德蘭畫派的代表人,率先採用更具色彩表現力、更能捕捉光線層次感的油彩,被譽為「油畫之父」。
這幅《阿諾菲尼的婚禮》尺寸不大,但細節非常豐富。無論是地上的木拖鞋、窗臺上的橘子、牆上的圓形鏡面、吊燈上的蠟燭,還是人物佩戴的首飾和站立的方位等,都有特殊的寓意。
例如:在圓鏡上方的牆壁上,特別標註了拉丁文:揚·凡·艾克在場,1434。環繞圓鏡的十個圓形鏡面繪中,隱藏著耶穌受難的故事。
02《耶穌受洗》
皮耶羅·德拉·弗朗切斯卡
皮耶羅·德拉·弗朗切斯卡,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早期的代表藝術家。他的作品雖然看上去非常質樸,實際上都是經過黃金比例的幾何結構和精細計算的,所以我們才會感受到那種神聖的和諧感。
這幅《耶穌受洗》最突出的表現就在於結構性與色彩感。例如:畫中的鴿子、碗和耶穌的身體,構成了整個畫面的中軸;鴿子與浮雲、白楊樹與耶穌的皮膚、天使與遠處人物的衣服顏色形成呼應。
03《三王來朝》
約翰·戈塞特
約翰·戈賽特是尼德蘭繪畫大師,被視為北方文藝復興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家之一,常以宗教為創作題材。
《三王來朝》的故事來源於《聖經》:
東方三博士跟隨一顆明亮的星來到了耶穌誕生地,獻上了三件禮物:黃金、乳香和歿藥。黃金代表高貴和信念,乳香代表聖潔,歿藥預示耶穌未來將受難。
抱著耶穌的聖母是整幅畫的核心,她頭上方、聖誕星下面的鴿子代表了聖靈,與聖母和耶穌構成「三位一體」。
當你走進一所博物館或美術館的時候,面對琳琅滿目的精妙作品,是否有過這樣的苦惱?
「這幅畫為什麼能成為世界名畫?「
「我很喜歡這幅畫,但我不知道它好在哪裡?」
……
或許,你缺少的是對美的感知能力,也就是我們強調的審美教育。
法國思想家蒙田在《人生隨筆》裡提到:「絕大多數哲人,以及最偉大的人物都通過對美的欣賞和沉思來補償學校教育,並獲得智慧。」
審美教育對每個人都很重要,而審美教育又離不開欣賞「真正的藝術作品」,比如文中提到的世界名畫。
從以上三幅名畫的分析中,我們不難看出:世界名畫的秘密,都藏在細節裡。當我們深入了解名畫的細節的時候,會更進一步地領略到名畫的藝術內涵。
《看畫:如何欣賞世界名畫》為你揭開欣賞世界名畫的正確方式,更好地拓展感知能力,更好地感受自然與生活中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