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楷精品《靈飛經》墨跡本四十三行高清圖

2020-12-12 硬筆書法之旅

前言

楷書,創始於漢末至三國曹魏時期著名政治家、書法家鍾繇。按照字的大小分類,可分為大楷、中楷、小楷。而小楷作為其中的一個分支,在書寫方法上有其與眾不同的特點。

目前,小楷的書寫風格多種多樣,有的環肥燕瘦,有的濃妝淡抹。而《靈飛經》就屬於秀美一族的。《靈飛經》是著名的小楷法帖之一,其字結體俊美,筆意瀟灑,被譽為「天下第一小楷」。

有關於《靈飛經》的書寫者,大家剛開始普遍都認為是鍾紹京。隨著後來敦煌大量經卷的出土,才發現目前存世的《靈飛經》都是唐人的寫本,並不能確定就是鍾紹京所書。

鍾紹京

雖不能確定所屬權,但不妨礙其成為小楷經典之作。《靈飛經》整篇字的大小、長短、參差錯落,疏密有致,變化自然,且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顧盼照應,通篇渾然一體,雖為楷書,卻有行書的流暢與飄逸之氣韻,變化多端,妙趣橫生。

董其昌《畫禪室隨筆》云:「紹京書遁甲神經,筆法精妙,回腕藏鋒,得子敬神髓,趙文敏正書實祖之。」這句話中的趙文敏就是「趙體」的掌門人趙子昂。其小楷傳世作品《漢汲黯傳》中就有《靈飛經》的影子。由此可知,《靈飛經》對後世的影響之大。

不同版本

據傳,《靈飛經》墨跡全本曾入宋內府,到了明朝落入董其昌之手。董曾將其抵押在海寧陳家,渤海本即在此時由陳家刻成。後來董將墨跡本贖回,陳家做了手腳,從中抽出四十三行。然而這不怎麼光彩的舉動卻「搶救」了《靈飛經》,因為墨跡本回到董其昌手裡後,居然不知去向了。所以,到目前為止,《靈飛經》的墨跡本只剩下了四十三行。現藏於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被影印之後,大家才有幸目睹其真面目。

《渤海本》局部

其實,《靈飛經》還有多個刻本流傳於世,例如《渤海本》、《望雲本》等,各有特色。其中《渤海本》因為字數比較多,且比原本多了一份古樸清秀之氣,所以深受大家推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從網上了解下。

《靈飛經》墨跡本

PS:感謝大家的閱讀!

相關焦點

  • 美了千年的小楷《靈飛經》,男女老少都通吃,到底美在哪裡
    鍾紹京《靈飛經墨跡四十三行》,紙本冊頁,共9頁。每頁縱20.8釐米,橫8.9釐米,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是著名的小楷法帖之一。元袁桷,明董其昌皆以為唐鍾紹京所書。關於《靈飛經》的作者,最早的記載是元代人袁桷,他在著作《清容居士集卷47》的《題唐玉貞公主六甲經》中認為該帖是鍾紹京所書。
  • 最美不過《靈飛經》!
    高清《靈飛經》高清墨跡本欣賞《靈飛經》是唐代著名小楷之一
  • 《靈飛經墨跡四十三行》放大版,毫髮畢現,珍藏了!
    比如小楷經典《靈飛經》,自誕生起便成為後人學書典範,趙孟頫、文徵明等小楷高手,都從中獲益匪淺。 《靈飛經》放大版大高清單字
  • 高清墨跡版靈飛經
    今天給大家帶來靈飛經的高清墨跡圖片。我們寫小楷,最好不要選擇那種刻本。雖然王羲之的樂毅論非常的有名,但是最好不要選擇去臨摹。為什麼呢?筆法完全是用刀在石頭上面刻出來的,非常的不清晰。我們寫小楷也好,寫中楷也好,主要只要不是搞太抽象的當代藝術,那麼筆法相對於傳統書法藝術而言,還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一定要選擇一些清晰的圖片。我們要仔細的觀察,臨摹靈飛經的字帖,那必須要看清楚筆法。每一個筆畫都有自己的粗細方向以及具體的筆觸形態,這種東西越是細小越是能夠展現出字的神態。是的,神態是從哪裡來的呢?
  • 小楷,最美不過《靈飛經》,獨領風騷1000年!
    《靈飛經小楷43行》長卷另外一種是以王獻之的《玉版十三行》以及鍾紹京的《靈飛經》為代表的「妍美」一路,也是最受大家歡迎的一種。《靈飛經小楷43行》長卷這個就是《渤海本》,也是存世最好的拓本,也是初拓本,所以很清晰。
  • 淺析·硬筆如何學習《靈飛經》墨跡版
    唐人寫經生所作小楷-《靈飛六甲經》在書壇的地位不言而喻,被譽為「天下第一小楷」。她是諸多毛筆書法、硬筆書法愛好者狂熱追逐的名帖,自古至今源遠流長。鋼筆·臨習《靈飛經》墨跡版單字今天,跟大家一起淺析、探討、分享一下硬筆書法愛好者如何臨習這本名帖,還望各位書友多多斧正!
  • 風騷千年《靈飛經》
    宋曾鞏《元豐類稿》云:「紹京字畫妍媚,遒勁有法,誠少與為比。」宋米芾《書史》稱鍾紹京書「筆勢圓勁」。明董其昌說:「紹京筆法精妙,回腕藏鋒,得子敬神髓。趙文敏正書實祖之。」有《靈飛經》等作品傳世。儘管原帖尚存人世,能一睹原帖面貌者,千年來可謂寥寥無幾,人們只是從《磁蕙堂帖》和《渤海藏真》叢帖的翻刻中得窺一豹。明清時由於影印技術尚未出現或未成熟,人們用刻石的方法把《靈飛經》鐫刻在石版上,《靈飛經》的翻刻拓本廣泛傳播,供人們欣賞和學習。
  • 靈飛經(四十三行本)臨摹字卡
    一部《靈飛經》,隱藏了太多的故事。《靈飛經》又名《六甲靈飛經》是道教經典,主要闡述存思之法。
  • 《靈飛經》可以作為標準小楷字帖嗎?
    小楷字帖甚多,傳世的墨拓中,要以晉唐小楷的聲名最為顯赫。其中通常包括了魏時鐘繇的《宣示帖》、《薦季直表》,東晉王羲之的《樂毅論》、《曹娥碑》、《黃庭經》、王獻之的《洛神賦十三行》、唐鍾紹京的《靈飛經》(見下圖)等。還有元趙孟、明王寵、祝允明等小楷作品的墨跡影印本也是非常好的範本。
  • 唐朝寫經體中的「精品」,不輸《靈飛經》,掌握此作些將大受裨益
    其中《靈飛經》被稱為「天下第一小楷」,筆勢靈動綽約,富有節奏感,充滿靈氣。抄經體《轉輪王經》而《轉輪王經》雖然名氣不如《靈飛經》大,論書法造詣和實力卻不輸《靈飛經》,與之不相上下,被稱為唐朝寫經體中的「精品」。
  • 小楷《靈飛經》雖好,千萬別在版本上摔跤
    小楷《靈飛經》,是很多人的大愛。它不僅是毛筆小楷的經典,即使練硬筆,這也是個相當好的範本。 可是,《靈飛經》版本眾多,一不小心就被搞暈了。古人收藏一種版本即可當寶,我們比古人幸福多了,有了發達的印刷術,想看哪種版本都不叫事兒。
  • 唐小楷《靈飛經》:柔美中顯勁健,綺麗下含風骨
    《靈飛經》,全稱《靈飛六甲經》,唐開元26年(738)小楷墨跡本,傳為鍾紹京所書。該本由卷裝改成冊頁,共10頁,43行,行17字左右,每頁20.8×8.9釐米,每字大小約1-1.3釐米,現藏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 四個特點,註定《靈飛經》成為根正苗紅的小楷經典
    《靈飛經》又名《六甲靈飛經》,是唐代著名小楷之一,43行墨跡,未署書者姓名。不管真跡還是臨作,《靈飛經》本身的書法,在唐人寫經中,允推精品。雖然歷代優秀書法法帖數不勝數,但《靈飛經》法度森然、秀麗清勁、神採飛動、技法純熟的特點,即使對當今小楷練習者也還是有很大吸引力的,尤其在學生習字應用方面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
  • 清代最美的小楷,字體精妙,可比《靈飛經》!300多年,無人超越
    抄經生,在書法史,就像掃地僧,留下很多絕世精品,留下名字聊聊無幾,像鍾紹京一樣流芳百世的很少很少。鍾紹京的《靈飛經》和《轉輪王經》,在小楷領域裡,引流潮流1000多年,包括趙子昂、董其昌等人,都深受其影響。
  • 《靈飛經》放大20倍,毫髮顯現,珍藏了!
    關於《靈飛經》靈飛經是道教經名,主要闡述存思之法。今道藏有《上清瓊宮靈飛六甲左右上符》一卷。《漢武內傳》謂此經用於請命延算、長生久視、驅策眾靈、役使鬼神。《靈飛經》是唐代流傳下來最著名的小楷,無名款。元代袁桷、明代董其昌皆以為唐代鍾紹京書寫。《靈飛經》筆勢圓勁,字體精妙。後人初習小楷多以此為範本。《靈飛經》傳世刻本不少,其中有《渤海藏真本》、《滋蕙堂本》,此卷系《渤海藏真本》,共9頁,43行,歷史上公認為《靈飛經》最佳版本。
  • 《靈飛經》不愧為天下第一小楷,楷書寫出行書的味道
    鍾紹京《靈飛經》是書法家公認的天下第一小楷,因姿態優美,筆意瀟灑而著稱於世。《靈飛經》不但是小楷中的王者,也是學習行書之前的最佳範本。雖然是楷書,但脫離了楷書的千篇一律,把靈動飄逸發揮得淋漓盡致,很適合初學者攻行書之前最佳入門之選。
  • 館閣體中的極品小楷,這功力不輸《靈飛經》,清秀妍美,難得一見
    小楷《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大書法家蘇東坡這樣形容唐朝的書法法度:楷如立,行如走,草如奔。小楷《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到了清朝時期,康熙賞識董其昌書法;乾隆賞識趙子昂書法,故董、趙書法被大肆發揚。
  • 武則天為母親祝壽寫的小楷,這字真是絕了,比《靈飛經》寫得好!
    劉弘珪小楷長卷《金剛經》到了唐代氣象有為之一變,在詩歌領域,啟功先生說先秦的詩歌是長出來的,唐朝的詩歌是喊出來的,宋代的詩歌是想出來的,後來的詩歌都是做出來的,從書法上講也是如此,劉弘珪小楷長卷《金剛經》這個時代在小楷領域,大家都知道「天下第一小楷」——《靈飛經》,但是自1900年,敦煌藏經洞開啟之後,唐朝大量的手抄經卷問世,這裡面就有著名的武則天時期的一卷
  • 想練好小楷?先臨好十種小楷經典字帖
    王羲之小楷《黃庭經》相傳寫於東晉穆帝永和十二年(356)五月,60行,計1200餘字。陶隱居《上梁武帝書啟》,以此為王羲之的有名的書跡。褚遂良「右軍書目」列為第二,開元中徐洪《古蹟記》列為第一。隋智永、唐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吳通徵等皆有臨本傳世。
  • 這8本小楷字帖太漂亮了,這才是真正的書法,珍藏!
    3.洛神賦十三行/王獻之王獻之所書《洛神賦》(十三行)體勢秀逸,筆致灑脫,清楊賓《鐵函齋書號》認為「字之秀勁園潤,行世小楷無出其右」。從《洛神賦》(十三行)中可看出,王獻之的楷書筆法不再帶有隸意,字形也由橫勢變為縱勢,已是完全成熟的楷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