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書畫解讀/文
美了千年的小楷《靈飛經》,男女老少都通吃,到底美在哪裡
大家都知道學行草書繞不開「二王」,而學小楷書也繞不開千年經典《靈飛經》,一幅美了千年的書法作品,男女老少通吃,寫小楷的人都喜歡。《靈飛經》也是小楷中的蘭亭,被稱為「天下第一小楷」。
《靈飛經》是無名款。當年,寫完這卷經書的大神扔下筆墨,瀟灑的轉身離去,深藏功與名,從此,書法學史上多了一個不解之謎。
鍾紹京《靈飛經墨跡四十三行》,紙本冊頁,共9頁。每頁縱20.8釐米,橫8.9釐米,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是著名的小楷法帖之一。元袁桷,明董其昌皆以為唐鍾紹京所書。
關於《靈飛經》的作者,最早的記載是元代人袁桷,他在著作《清容居士集卷47》的《題唐玉貞公主六甲經》中認為該帖是鍾紹京所書。
其文如下:「靈飛六甲經一卷,唐開元間書。當時名能書者,莫若李泰和、徐季海,然皆變習行體,獨鍾紹京守鐘王舊法。餘嘗見《愛州刺史碑》、《黃庭經》,無毫髮違越。至開元間,從貶所入朝,一時字畫,皆出其手。此卷沉著遒正,知非經生輩可到,審定為紹京無疑。
從中可見,袁桷對鍾紹京所書也僅僅是一種推測。只因《靈飛經》工整秀麗,守鐘王舊法,在當時的名書家中唯獨鍾紹京有這樣的風格。
到了明代,董其昌得了靈飛經,在後跋中也認為靈飛經作者就是鍾紹京。
這一說法直到清代,才有部分學者提出質疑。如錢泳在其《履園叢話》卷十《收藏》篇中通過與當時所傳的唐人寫經相比對認為乃唐經生所作。所謂經生。就是抄寫員。在唐朝以前的書籍傳播基本靠手工傳抄,一種稱為「經生」的職業應運而生。當時宮廷用書多由「弘文館」等處的經生抄寫,經生並非官職位,類似於工匠,地位比較卑微。
一說當時佛道經卷多出經生之手,所以《靈飛經》也應該出自某經生之手。一說堂堂中書令怎麼會屈身去做一個經生所做的行當呢?古人裝得一手好逼,所言不虛。又有說法,靈飛經的筆跡和鍾紹京其他字跡不盡相同,實在難以歸其名下。
現在到底是不是鍾紹京書寫的,已經很難全面準確考證。當今學界普遍傾向於《靈飛經》為唐經生所作。但我們要看到,回望小楷書法史,《靈飛經》正因為冠名為鍾紹京書寫,更好地使《靈飛經》發揚光大、傳承創新。
還有說法《靈飛經》是元代趙孟所寫,因為趙孟研究晉唐書風最為精準,所存墨本是他所為,而且書法筆法為他一脈相承。所以說《靈飛經》的版本很多。但這些都妨礙《靈飛經》成為千年小楷經典。
在書法碑帖中,墨跡為上,碑拓次之。而在《靈飛經》的傳承中,始終有一些人認為渤海刻本要優於墨跡,這在其他經典作品中很少見。之所以這樣認為,與寫經性質有關,墨跡固然鮮活生動,但其中的牽絲映帶,偶爾可見一定習氣,渤海本刻工並未完全忠於原帖,而在刻制中做了一定減省,抹去習氣,這個碑刻反倒顯得古樸清秀了。
很多人喜歡渤海本,還有一原因是字數多,現存墨跡本,只剩下43行了。據記載,《靈飛經》墨跡全本曾入宋內府,到明朝落入董其昌之手,董其昌將其抵押在海寧陳家,渤海本即在此時由陳家刻成,後來董其昌將墨本贖回,陳家做了手腳,從中抽出43行,陳家這樣做也不太地道,但也為墨跡本流傳下來,這也就後來墨跡本不齊全,墨跡本回到董其昌手裡後,居然又不知去向。
現存的《靈飛經》,至今有5個版本,從左到右為:望雲樓本,哈佛燕京學社藏本,滋蕙堂本,渤海刻本以及原帖墨跡。四種刻本,一種本為墨跡,不同的是望雲樓本為清朝嘉慶年間直接從墨跡刻成,渤海本為明末從墨跡刻成,而哈佛燕京本和滋惠堂本均為翻刻。一般認為,由於刻工關係,望雲樓本最接近墨跡,渤海本差別較大,而另外翻刻的兩種別有滋味了。
關於《靈飛經》到底誰寫的,到底哪個版本為最好,我們通過五個版本進行對照。
所以,我們今天學習《靈飛經》,是不是鍾紹京寫的已經不太重要,更重要的是學習其中精湛的書寫技藝。《靈飛經》的美,她是傳承了晉唐書風,下面把王羲之書法以及稱為楷書蘭亭的褚遂良《大字陰符經》等書體做比較,會發現很多秘密。
左邊為《靈飛經》墨本,右邊為《蘭亭序》
左邊為《靈飛經》墨本,右邊為《大字陰符經》
用晉朝經典名帖和靈飛經對照。靈飛經是和晉唐書風一脈相承,筆法結構都有相似之處,但靈飛經是小楷,寫得更為生動,清逸,精彩。
鍾紹京《靈飛經墨跡四十三行》,紙本冊頁,共9頁。每頁縱20.8釐米,橫8.9釐米,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是著名的小楷法帖之一。被稱為天下第一小楷。下面為局部。
《靈飛經》是無名款。當年,寫完這卷經書的大神扔下筆墨,瀟灑的轉身離去,深藏功與名,從此,書法學史上多了一個不解之謎。但都影響它的美傳承千年,也是因為美,所以歷代會很多版本,歷代書家也是有眼光的,不然沒那麼好的話,哪裡會留存至今,早都在那個朝代的垃圾桶也找不到。經典就需要傳承。
以上為蘭亭書畫解讀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圖片的真偽不作收藏,商業參考。只供學習借鑑。
【更多精彩文章】
國展獲獎專業戶就是牛,6屆蘭亭2屆獲獎,看龍開勝作品不得不服
他的書法是「孩兒體」,但有人花5億元請他寫壽文,網友:看不懂
許可馨後又出梁豔萍,身為大學教授,但她不配中國文化人
國展是否有回歸傳統書法的跡象?柳體首次入選,網友:這是好事
書畫家最忌諱送字畫,聽到說最近忙,我會記得,你還是別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