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了千年的小楷《靈飛經》,男女老少都通吃,到底美在哪裡

2020-12-12 蘭亭書畫專業解讀

蘭亭書畫解讀/文

美了千年的小楷《靈飛經》,男女老少都通吃,到底美在哪裡

大家都知道學行草書繞不開「二王」,而學小楷書也繞不開千年經典《靈飛經》,一幅美了千年的書法作品,男女老少通吃,寫小楷的人都喜歡。《靈飛經》也是小楷中的蘭亭,被稱為「天下第一小楷」。

《靈飛經》墨跡局部放大1

《靈飛經》是無名款。當年,寫完這卷經書的大神扔下筆墨,瀟灑的轉身離去,深藏功與名,從此,書法學史上多了一個不解之謎。

鍾紹京《靈飛經墨跡四十三行》,紙本冊頁,共9頁。每頁縱20.8釐米,橫8.9釐米,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是著名的小楷法帖之一。元袁桷,明董其昌皆以為唐鍾紹京所書。

關於《靈飛經》的作者,最早的記載是元代人袁桷,他在著作《清容居士集卷47》的《題唐玉貞公主六甲經》中認為該帖是鍾紹京所書。

其文如下:「靈飛六甲經一卷,唐開元間書。當時名能書者,莫若李泰和、徐季海,然皆變習行體,獨鍾紹京守鐘王舊法。餘嘗見《愛州刺史碑》、《黃庭經》,無毫髮違越。至開元間,從貶所入朝,一時字畫,皆出其手。此卷沉著遒正,知非經生輩可到,審定為紹京無疑。

從中可見,袁桷對鍾紹京所書也僅僅是一種推測。只因《靈飛經》工整秀麗,守鐘王舊法,在當時的名書家中唯獨鍾紹京有這樣的風格。

到了明代,董其昌得了靈飛經,在後跋中也認為靈飛經作者就是鍾紹京。

這一說法直到清代,才有部分學者提出質疑。如錢泳在其《履園叢話》卷十《收藏》篇中通過與當時所傳的唐人寫經相比對認為乃唐經生所作。所謂經生。就是抄寫員。在唐朝以前的書籍傳播基本靠手工傳抄,一種稱為「經生」的職業應運而生。當時宮廷用書多由「弘文館」等處的經生抄寫,經生並非官職位,類似於工匠,地位比較卑微。

《靈飛經》墨跡局部放大2

一說當時佛道經卷多出經生之手,所以《靈飛經》也應該出自某經生之手。一說堂堂中書令怎麼會屈身去做一個經生所做的行當呢?古人裝得一手好逼,所言不虛。又有說法,靈飛經的筆跡和鍾紹京其他字跡不盡相同,實在難以歸其名下。

現在到底是不是鍾紹京書寫的,已經很難全面準確考證。當今學界普遍傾向於《靈飛經》為唐經生所作。但我們要看到,回望小楷書法史,《靈飛經》正因為冠名為鍾紹京書寫,更好地使《靈飛經》發揚光大、傳承創新。

《靈飛經》墨跡局部放大3

還有說法《靈飛經》是元代趙孟所寫,因為趙孟研究晉唐書風最為精準,所存墨本是他所為,而且書法筆法為他一脈相承。所以說《靈飛經》的版本很多。但這些都妨礙《靈飛經》成為千年小楷經典。

在書法碑帖中,墨跡為上,碑拓次之。而在《靈飛經》的傳承中,始終有一些人認為渤海刻本要優於墨跡,這在其他經典作品中很少見。之所以這樣認為,與寫經性質有關,墨跡固然鮮活生動,但其中的牽絲映帶,偶爾可見一定習氣,渤海本刻工並未完全忠於原帖,而在刻制中做了一定減省,抹去習氣,這個碑刻反倒顯得古樸清秀了。

很多人喜歡渤海本,還有一原因是字數多,現存墨跡本,只剩下43行了。據記載,《靈飛經》墨跡全本曾入宋內府,到明朝落入董其昌之手,董其昌將其抵押在海寧陳家,渤海本即在此時由陳家刻成,後來董其昌將墨本贖回,陳家做了手腳,從中抽出43行,陳家這樣做也不太地道,但也為墨跡本流傳下來,這也就後來墨跡本不齊全,墨跡本回到董其昌手裡後,居然又不知去向。

現存的《靈飛經》,至今有5個版本,從左到右為:望雲樓本,哈佛燕京學社藏本,滋蕙堂本,渤海刻本以及原帖墨跡。四種刻本,一種本為墨跡,不同的是望雲樓本為清朝嘉慶年間直接從墨跡刻成,渤海本為明末從墨跡刻成,而哈佛燕京本和滋惠堂本均為翻刻。一般認為,由於刻工關係,望雲樓本最接近墨跡,渤海本差別較大,而另外翻刻的兩種別有滋味了。

關於《靈飛經》到底誰寫的,到底哪個版本為最好,我們通過五個版本進行對照。

所以,我們今天學習《靈飛經》,是不是鍾紹京寫的已經不太重要,更重要的是學習其中精湛的書寫技藝。《靈飛經》的美,她是傳承了晉唐書風,下面把王羲之書法以及稱為楷書蘭亭的褚遂良《大字陰符經》等書體做比較,會發現很多秘密。

對照圖1

左邊為《靈飛經》墨本,右邊為《蘭亭序》

對照圖2

左邊為《靈飛經》墨本,右邊為《大字陰符經》

用晉朝經典名帖和靈飛經對照。靈飛經是和晉唐書風一脈相承,筆法結構都有相似之處,但靈飛經是小楷,寫得更為生動,清逸,精彩。

鍾紹京《靈飛經墨跡四十三行》,紙本冊頁,共9頁。每頁縱20.8釐米,橫8.9釐米,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是著名的小楷法帖之一。被稱為天下第一小楷。下面為局部。

靈飛經墨跡局部1
靈飛經墨跡局部2
靈飛經墨跡局部3
靈飛經墨跡局部4
靈飛經墨跡局部5
靈飛經墨跡局部6
靈飛經墨跡局部7
靈飛經墨跡局部8

《靈飛經》是無名款。當年,寫完這卷經書的大神扔下筆墨,瀟灑的轉身離去,深藏功與名,從此,書法學史上多了一個不解之謎。但都影響它的美傳承千年,也是因為美,所以歷代會很多版本,歷代書家也是有眼光的,不然沒那麼好的話,哪裡會留存至今,早都在那個朝代的垃圾桶也找不到。經典就需要傳承。

以上為蘭亭書畫解讀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圖片的真偽不作收藏,商業參考。只供學習借鑑。

【更多精彩文章】

國展獲獎專業戶就是牛,6屆蘭亭2屆獲獎,看龍開勝作品不得不服

他的書法是「孩兒體」,但有人花5億元請他寫壽文,網友:看不懂

許可馨後又出梁豔萍,身為大學教授,但她不配中國文化人

國展是否有回歸傳統書法的跡象?柳體首次入選,網友:這是好事

書畫家最忌諱送字畫,聽到說最近忙,我會記得,你還是別求了

相關焦點

  • 這位高官的小楷,有渾雄剛健的陽剛之美,可比《靈飛經》
    小楷,創始於三國魏時的鐘繇,傳世墨拓比較多,經典之作包括鍾繇的《宣示帖》、王羲之的《黃庭經》、王獻之的《洛神賦十三行》、鍾紹京的《靈飛經》等等。最受大家喜歡的,當屬鍾紹京的《靈飛經》,筆勢圓勁,字體精妙。後人初習小楷多以此為範本。
  • 小楷,最美不過《靈飛經》,獨領風騷1000年!
    《靈飛經小楷43行》長卷小楷在書法史上一般有兩種風格,一種是「質樸」的風格,一種是「妍美」的風格。看你喜歡哪一種了。鍾繇的《宣示表》、《薦季直表》還有顏真卿的小楷以及明朝的王崇之類的小楷屬於「質樸」一類,體現的是一種「大橋若拙」之美。
  • 風騷千年《靈飛經》
    宋曾鞏《元豐類稿》云:「紹京字畫妍媚,遒勁有法,誠少與為比。」宋米芾《書史》稱鍾紹京書「筆勢圓勁」。明董其昌說:「紹京筆法精妙,回腕藏鋒,得子敬神髓。趙文敏正書實祖之。」有《靈飛經》等作品傳世。由於四十三行的真跡為私人所藏,從沒影印和出版過,人們所能見到的是石刻拓本,久而久之人們忘記了原帖的存在,更無法知道原帖的墨韻和神採,今人有幸,通過影印和出版物,可以得窺密藏。
  • 《靈飛經》不愧為天下第一小楷,楷書寫出行書的味道
    鍾紹京《靈飛經》是書法家公認的天下第一小楷,因姿態優美,筆意瀟灑而著稱於世。《靈飛經》不但是小楷中的王者,也是學習行書之前的最佳範本。雖然是楷書,但脫離了楷書的千篇一律,把靈動飄逸發揮得淋漓盡致,很適合初學者攻行書之前最佳入門之選。
  • 塵封千年的「小楷神品」,這字完勝《靈飛經》,令人拍案叫絕!
    對於隋唐抄經作品,如果你只知道一個《靈飛經》,那你就弱爆了,《靈飛經》乃是唐代大書法家鍾紹京為玉真公主所寫的道家經卷,目前真跡之留存下了43行,並且有著「天下第一小楷」的美譽。之所以有這樣的美譽,乃是因為在敦煌藏經洞打開之前,人們見到的敦煌經卷如鳳毛麟角,若是論書寫技巧與藝術水平高於《靈飛經》的實在是不勝枚舉。
  • 館閣體中的極品小楷,這功力不輸《靈飛經》,清秀妍美,難得一見
    小楷《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大書法家蘇東坡這樣形容唐朝的書法法度:楷如立,行如走,草如奔。小楷《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臺閣體的創立,始於明朝時期的大學士沈度,沈度的書法正雅圓融,清秀妍美,深得明成祖朱棣的賞識,後朝廷眾人開始追捧其書,千金以求之。
  • 小楷《靈飛經》雖好,千萬別在版本上摔跤
    小楷《靈飛經》,是很多人的大愛。它不僅是毛筆小楷的經典,即使練硬筆,這也是個相當好的範本。 可是,《靈飛經》版本眾多,一不小心就被搞暈了。古人收藏一種版本即可當寶,我們比古人幸福多了,有了發達的印刷術,想看哪種版本都不叫事兒。
  • 四個特點,註定《靈飛經》成為根正苗紅的小楷經典
    《靈飛經》又名《六甲靈飛經》,是唐代著名小楷之一,43行墨跡,未署書者姓名。不管真跡還是臨作,《靈飛經》本身的書法,在唐人寫經中,允推精品。雖然歷代優秀書法法帖數不勝數,但《靈飛經》法度森然、秀麗清勁、神採飛動、技法純熟的特點,即使對當今小楷練習者也還是有很大吸引力的,尤其在學生習字應用方面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
  • 《靈飛經》可以作為標準小楷字帖嗎?
    小楷字帖甚多,傳世的墨拓中,要以晉唐小楷的聲名最為顯赫。其中通常包括了魏時鐘繇的《宣示帖》、《薦季直表》,東晉王羲之的《樂毅論》、《曹娥碑》、《黃庭經》、王獻之的《洛神賦十三行》、唐鍾紹京的《靈飛經》(見下圖)等。還有元趙孟、明王寵、祝允明等小楷作品的墨跡影印本也是非常好的範本。
  • 武則天為母親祝壽寫的小楷,這字真是絕了,比《靈飛經》寫得好!
    劉弘珪小楷長卷《金剛經》這個時代在小楷領域,大家都知道「天下第一小楷」——《靈飛經》,但是自1900年,敦煌藏經洞開啟之後,唐朝大量的手抄經卷問世,這裡面就有著名的武則天時期的一卷在沒有見到這件作品之前,《靈飛經》可謂唐人小楷之魁首,但是將《靈飛經》與這件作品對比看來,《靈飛經》還有有些板滯和生硬,且溫厚、醇和以及筆勢往來的連貫程度,包括字間氣息所呈現出來的華貴面目,也是《靈飛經》多有不及的。
  • 清代最美的小楷,字體精妙,可比《靈飛經》!300多年,無人超越
    鍾紹京的《靈飛經》和《轉輪王經》,在小楷領域裡,引流潮流1000多年,包括趙子昂、董其昌等人,都深受其影響。書法發展到清代,風靡一時的以歐體為正宗的小楷,兼有柳體的風貌,代表人物有林則徐、郭尚先等等,他們的書法所追求的是一種方勁峻峭,渾雄剛健的陽剛之美。
  • 唐朝小楷精品《靈飛經》墨跡本四十三行高清圖
    按照字的大小分類,可分為大楷、中楷、小楷。而小楷作為其中的一個分支,在書寫方法上有其與眾不同的特點。目前,小楷的書寫風格多種多樣,有的環肥燕瘦,有的濃妝淡抹。而《靈飛經》就屬於秀美一族的。《靈飛經》是著名的小楷法帖之一,其字結體俊美,筆意瀟灑,被譽為「天下第一小楷」。
  • 唐代排名第一的小楷,令武則天痴迷一生,這字比《靈飛經》還強!
    在很多人書法初學者的眼中,往往將小楷與楷書混為一談,其實這個兩個不同的筆法體系,在用筆方法與整體的精神氣格上亦有所不同。所以小楷並不是簡單將大楷縮小,而大楷也不是簡單得將小楷放大,所以在學習的時候需要區別對待。
  • 江南第一宰相鍾紹京,為科考而作《靈飛經》,成為著名的小楷範本
    明人董其昌認定有天下第一楷書之稱的靈飛經便是鍾紹京的真跡。贊其字筆法精妙,守鐘王之風。並且認為元朝書畫雙絕的 「楷書四大家」之一趙孟學的便是鍾紹京的小楷,因此,可以從趙孟的楷書中看到鍾紹京的楷書風範——字畫妍媚、遒勁有法。鍾紹京還擅長寫榜書。榜書又稱「署書」,原指宮闕門額上的大字,後來把招牌一類的大字統稱榜書。榜書字麼通常30釐米以上,書寫難度很大。
  • 淺析·硬筆如何學習《靈飛經》墨跡版
    唐人寫經生所作小楷-《靈飛六甲經》在書壇的地位不言而喻,被譽為「天下第一小楷」。她是諸多毛筆書法、硬筆書法愛好者狂熱追逐的名帖,自古至今源遠流長。首先:我認為,臨習《靈飛經》需要有一定的書法基本功,不建議作為初學者一上來就學習書法的帖,尤其是43行墨跡版。為什麼這麼說呢?《靈飛經》的字體書寫風格雖被稱為小楷,但臨習過的人都知道:要想學好靈飛經體,得有一定的書法功底。因為其用筆有著豐富的行書筆意,結構灑脫而又不失嚴謹,可以說是一本最活潑瀟灑的小楷帖。
  • 《靈飛經》筆法與藝術賞析
    鋪毫一法,在書寫《靈飛經》之類的小楷時尤其顯得重要。許多人以為小諧筆畫細,僅用筆尖描畫就能奏效。事實上,這樣寫出來的小楷常會幹枯而無血肉,骨氣蕩然無存。正確的寫法應該力求筆鋒著紙的每一根毫芒都能起到作用,逆澀而行,不但較粗的點畫一如「不、子」要這樣,較細的點畫如「券」的前五筆也要豐滿圓潤。五、遲速節奏,生動活潑。
  • 一高手用硬筆臨《靈飛經》,寫出了毛筆的質感,佩服
    對於愛好小楷的朋友都清楚,唐朝鐘紹京的小楷經典之作《靈飛經》,可謂是小楷的典範之作,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自從唐朝以後,歷朝歷代凡是練習小楷者,無不以此為範,對後世的影響很是深遠,同時,在當今書壇,也有不少擅長小楷者,但是很多人不得其精髓,而今天要走進我們視野的卻是一位民間高手
  • 中國古代最美的小楷,如今藏於美國,想見一面都難!
    鍾紹京《靈飛經》小楷長卷寫得極為精妙。當然這些抄經生所抄寫的小楷一般都是給普通的權貴階層,而皇家需要這種作品的話,會請一些舉足輕重的大書法家來抄寫。鍾紹京《靈飛經》小楷長卷抄寫《靈飛經》的人是大書法家鍾紹京,這個人是那個時代的「小楷王」,一手精美的小楷書法冠絕天下。
  • 唐小楷《靈飛經》:柔美中顯勁健,綺麗下含風骨
    《靈飛經》,全稱《靈飛六甲經》,唐開元26年(738)小楷墨跡本,傳為鍾紹京所書。該本由卷裝改成冊頁,共10頁,43行,行17字左右,每頁20.8×8.9釐米,每字大小約1-1.3釐米,現藏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 唐代小楷「第一名品」,據說練會了這幅字,你就能「飛升」了!
    在唐代的小楷領域,有這樣一件作品,被譽為「天下第一小楷」,這幅字代表作了唐代小楷的最高水平,此作乃是武則天的御用書法家鍾紹京所寫。這就是著名的《靈飛經》! 鍾紹京《靈飛經》小楷長卷《靈飛經》乃是道家經典,此作通篇講述的是道家修行的法門,有人說,將這幅字臨摹百遍,你就能「飛升」了,這裡的「飛升」乃是道家修行的一種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