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全世界僅有獵鷹9號可復用?火箭創業者們聚在一起聊了聊

2021-01-12 澎湃新聞

2015年,SpaceX獵鷹9號首次實現火箭回收。為什麼至今全世界僅有這一款可重複使用的運載火箭?一群造火箭的創業者們聚在一起聊了聊。9月19日,在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商業航天產業(國際)論壇上,星河動力(北京)空間科技有限公司CEO劉百奇認為,認知是原因之一。俄羅斯、歐空局雖然也開始探索可重複使用火箭,但並未將重複使用作為其主要發展方向。「資本認為重複使用不是方向就不會支持,創業者認為不是方向就不會出來創業,這對整個行業來說是嚴峻的挑戰。」

北京星際榮耀空間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霍甲認為,時間是最不可逾越的因素。中國民營航天企業大多成立於2015年及以後,發展階段不同,「美國衛星產業很早就開始商業化了,我們是衛星和火箭同步商業化,大家還在路上。」

火箭可重複使用、整流罩可回收,在藍箭航天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葛明和看來,這更多是SpaceX對於技術的極致追求。一個企業「做得有多好就可以在市場上佔多大的市場份額」,「如果這方面做得不夠強,自然而然就會拉開差距。」

時間是最不可逾越的因素,認知是挑戰

2015年,獵鷹9號首次實現火箭回收。馬斯克曾表示,最新的獵鷹9號在幾乎不需要翻新的條件下可以完成10次發射任務,在可翻新的條件下能完成100次發射任務。而現在獵鷹9號可重複使用次數的最高記錄是6次。為什麼目前全世界真正意義上能夠重複使用的運載火箭只有一款獵鷹9號?

火箭可重複使用、整流罩可回收,在藍箭航天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葛明和看來,這更多是SpaceX對於技術的極致追求。一個企業「做得有多好就可以在市場上佔多大的市場份額」,「如果這方面做得不夠強,自然而然就會拉開差距。」

葛明和表示,兩極分化取決於商業火箭公司對於產品的可靠性、性價比以及運力的綜合把握程度。當然,除了技術積累,商業公司的創始團隊對於市場的理解、風險的識別和判斷都會影響相應的決策。

2002年,在洛杉磯郊區埃爾塞貢多格蘭大道東1310號,馬斯克租了一間舊倉庫用於開展太空事業,毫不起眼的SpaceX成立了。

「時間是最不可逾越的因素。」北京星際榮耀空間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霍甲認為,中國民營航天企業大多成立於2015年及以後,「成立時間差距十幾年,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由於發展階段不同,「美國商業衛星產業鏈比國內先進了不止20年,他們的需求一直在發展。美國衛星產業很早就開始商業化了,我們是衛星和火箭同步商業化,大家還在路上。」至於商業氛圍,霍甲表示,「SpaceX的融資非常順利,美國融資資金配置非常高效。」

除了技術問題、發展階段、商業環境,星河動力(北京)空間科技有限公司CEO劉百奇認為,認知也是原因之一。俄羅斯、歐空局雖然也開始探索可重複使用火箭,但並未將重複使用作為其主要發展方向。「資本認為重複使用不是方向就不會支持,創業者認為不是方向就不會出來創業,這對整個行業來說是嚴峻的挑戰。」

在重複使用火箭上,雖然世界都晚於馬斯克,「但我們勤奮,跑得很快,成立了中國民營火箭公司,去年民營火箭已經入軌了。」劉百奇表示,商業航天使用的技術並非航天產業中最高端的技術,中國在大規模製造方面也有一定基礎,只要認準方向,持續努力,中國很快就會迎頭趕上。

第一性原理攻克難點,面向市場需求創新

「SpaceX為什麼要做回收?核心就是為了降成本。」嘗試過各種各樣降低成本的方案後,「大家發現還是垂直把它回收回來是最省成本的。」霍甲表示,馬斯克通過這種第一性原理挖掘到事物本質,發現垂直回收遇到哪些難點直接攻克就可以了。

在北京天兵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羅毅看來,這是一種底層思維邏輯,從需求出發,而非技術思維。「所謂技術思維,就是你手上有個錘子,你看什麼都是釘子。」

火箭回收是為了降成本,鑽孔公司挖隧道是滿足長途運輸,特斯拉電動車是為了滿足地面運輸需求,「一切都是為了幹成這件事找相應的解決途徑,只要這個技術在物理層面是可行的。」

思維之上是創新。「在商業航天,創新是科技型企業的生命力。在航天領域,沒有創新的企業沒有生存力。」但這種創新究竟是什麼?劉百奇說,是面向市場需求的創新,是面向商業閉環的創新,而不是為了創新而創新。

獵鷹9號梅林發動機剛做出來時被外界瞧不起,「因為馬斯克做這麼一個開式循環的這麼差的發動機,推力又小,性能又差,但現在大家認為這個發動機是神機。」

獵鷹9號和獵鷹重型的技術都非馬斯克原創,「但他結合到他的商業場景,在別人的基礎上做了細節技術創新,並且做了商業閉環。」劉百奇說,這一點值得中國企業學習。

決定SpaceX頭部企業地位的一個原因是拿得出手的產品。商業火箭公司必須邁過3個門檻,霍甲認為,第一是火箭發射入軌,「不入軌就沒有產品」,但很多公司以及國家還掙扎在這一步。

第二是重複使用,「不重複使用無法大幅度降低成本。」「人家有現成方案你不去走,那是你想不開。」

第三是能否像特斯拉汽車一樣量產,「SpaceX也在量產的路上,當然現在還沒有達到非常大規模的量產,但它正在和特斯拉的生產流程磨合。」

讓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市場部部長曹夢更關注和認可的是SpaceX的扁平式管理,並且更尊重行業發展特性,將近80%的零部件全部由自己配套生產,整合產業鏈,「這對技術實現以及質量控制都有好處。」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對標獵鷹9號的長徵八號可回收復用火箭準備發射了!
    只有SpaceX公司有非常成熟穩定的一級火箭回收復用技術和整流罩回收復用技術。獵鷹九號一箭60星,重型獵鷹一箭360星,極大地提高了發射效率,並將生產發射成本壓縮到極致。但是要到競爭對手手上買服務顯然不是明智的選擇。據了解,長徵八號將與獵鷹9號性能相近。
  • 國產獵鷹長徵八號首飛有哪些看點?為什麼回收復用火箭如此關鍵?
    對比運力,長八相形見絀,但它的亮點不是運載能力,而是可回收復用。長徵八號的任務亮點獵鷹1號火箭為可部分重複使用的發射系統,獵鷹5號也是不完全回收的火箭,獵鷹9號火箭則是世界上第一個完全回收的火箭。與獵鷹對比,長徵八號首飛版本,大概率不會嘗試可回收復用,而在後期將實現芯一級、助推器的整體垂直回收與重複使用,將是中國首個實現一級回收的中型火箭。長徵八號芯級是基於長徵七號運載火箭和長徵三號甲系列設計的,用的都是核心,長七和長三甲的優秀部分都用在了長八上面,缺點則被摒棄。
  • 獵鷹9號火箭再次升空,重複使用屢次破紀錄,給全世界樹立了榜樣
    在12月13日美國太空叉公司研製的獵鷹9號運載火箭再次發射升空,當天獵鷹9號運載火箭實施的是商業通訊衛星發射活動。太空叉公司實現了獵鷹9號運載火箭的101次成功發射,在2020年有25次發射活動,今年美國太空叉公司已經做到了世界第二多的發射總數的位置。12月13日是在卡納維納爾角的甘迺迪航天發射中心實施,採用的發射場地也是太空叉公司傳統發射平臺。
  • 被譽為「國產獵鷹9號」,長徵八號火箭首飛,有哪些精彩看點?
    長徵八號有哪些亮點  獵鷹1號為可部分重複使用的發射系統,獵鷹5號也是不完全回收的火箭,獵鷹9號則是世界上第一個完全回收的火箭。與獵鷹對比,長徵八號首飛版本,大概率不會嘗試可回收復用,而在後期將實現芯一級、助推器的整體垂直回收與重複使用,將是中國首個實現一級回收的火箭。
  • SpaceX七手火箭回港!有望繼續刷新人類火箭復用紀錄
    前幾天,北京時間2020年11月25日10:13,SpaceX用一枚獵鷹9號火箭成功將第16批60顆星鏈衛星送上太空,持續快速推進星鏈計劃的發展。不過,本次發射最大亮度莫過於首次使用七手火箭,刷新人類火箭復用紀錄。
  • 再進一步:明年獵鷹9號24小時內即可重複利用
    5月12日凌晨4點14分,SpaceX在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成功發射了獵鷹9號Block 5型火箭,將孟加拉國的第一顆衛星Bangabandhu Satellite-1送入太空。對於SpaceX來說,這次成功發射意義非凡,因為這是「獵鷹-9號」火箭最新升級版的首秀,兩級設計的「獵鷹9號」 Block 5版本火箭設計目是將可復用火箭技術推向一個新高度。按照該公司的宣稱,獵鷹9號Block 5型火箭可以反覆發射10次才需要進行必要的檢查和部件更換,火箭本身則最高可以復用100次。「唯一需要改變的就是,你需要重新加注推進劑,然後就可以再次發射了。」
  • 原來載物龍飛船的復用壽命才是個位數,甚至都比不過獵鷹9號
    昨天SpaceX向國際空間站又發射了一枚載物龍飛船,這次是其新版本或可稱為2.0版本的載物龍飛船,相較於1.0版本核心升級有兩點,第一,載物量提高50%,第二,復用次數從三次提高到了5次。第一點看著挺正常的,因為載物龍飛船的目標就是載物,提高單次載物量是核心升級訴求,第二點看著就有點意想不到了,因為獵鷹9的一級現在復飛5次已是常態,創造7次記錄的那枚一級火箭依然處於壯年,而一代載物龍飛船只能永三次,二代只能用5次,貌似真的有點低。仔細想想什麼原因呢?
  • 美「獵鷹9號」Blcok5運載火箭首發成功
    【文/觀察者網 堵開源】美國CBS電視臺網站5月11日報導,「太空探索」公司(SpaceX)公司的「獵鷹9號」運載火箭當天成功將孟加拉國的通信衛星送入軌道,隨後該火箭回收成功。這是此系列火箭第25次成功發射。
  • 詳解獵鷹9號火箭技術,可回收技術只是冰山一角
    據報導,2020年1月17日,埃隆馬斯克創辦的SpaceX用一枚第四次重複使用芯級的獵鷹9號火箭,成功將第三批星鏈(Starlink)計劃的60顆寬帶通信衛星送進了太空,加上此前兩次發射的120顆星鏈衛星,馬斯克名下的在軌衛星數量已經約有180顆,成為在太空中擁有最大星座的人。
  • 重重抗議聲中再創歷史,獵鷹9號秒殺所有火箭!
    馬斯克的獵鷹9號火箭今天將第7批星60顆衛星送上太空。目前SpaceX公司在太空的衛星已達到了422顆,在越來越多天文學家們的抗議聲中,超越了任何國家和衛星公司,成為世界上擁有衛星最多的組織。但這已不是馬斯克主要關心的了,獵鷹9號這次發射,最重要的意義在於,它已超越阿特拉斯五號火箭,成為美國現役發射次數最多的火箭,而所用的時間,還不到阿特拉斯五號火箭的一半。阿特拉斯五號已經有過83次發射,平均2.7個月發射一次;而獵鷹9號火箭這是第84次發射,平均1.3個月發射一次。
  • 國產復用火箭時間表公開,多支研發隊伍齊頭並進!獨創集束回收
    運載火箭一月六飛也不再是奇蹟,說明我們已經適應高密度發射需求,尤其是長徵八號發射周期僅為10天,與之對比獵鷹-9號火箭發射周期則是30天,前者快速發射優勢顯而易見。一個事實是早在獵鷹-9號火箭一子級2015年實現陸地回收之前我國YF-100液氧煤油發動機就進行了變推力熱試車,可實現滿功率的68%最低推力調節,與獵鷹-9號梅林-1D的40%最低推力調節能力是接近的。
  • 解讀 | 重型獵鷹火箭的第三次成功
    北京時間下午2:30分,美國SpaceX公司的重型獵鷹火箭成功進行了第三次發射。常言道事不過三,又有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但重型獵鷹的本次發射依然熱度不減,因為任務具有空前的技術挑戰性,仍吸引了全世界航天相關人士關注的目光。火箭發射升空後雖然芯一級回收失敗,不過其他任務圓滿完成,尤為可喜的是整流罩首次回收成功,算是一個意外的驚喜了。
  • 馬斯克的SpaceX「獵鷹9號」本周將嘗試第三次陸地著陸回收(附歷次...
    繼 馬斯克的SpaceX第100次發射星鏈衛星,第6次復用回收「滴水不沾」剛剛過去一周,又傳來SpaceX 「獵鷹9號」將在本周嘗試陸地著陸的消息。前面6次復用回收均為海上著陸,能夠利用海水天然的浮力對火箭進行緩衝,在陸地的回收著陸將會更加複雜,難度也更大,也因此,過去一年,獵鷹9號只嘗試過一次陸地著陸,這周將是第二次。
  • 一箭八飛八回收,特殊日SpaceX再破復用火箭新紀錄
    這次任務採用最高復用一級火箭B1051.8(B1表示第一級,051表示出品的第51枚獵鷹9號火箭,8表示第八次飛行),但沒有執行發射前的靜態點火測試。靜態點火測試是2010年6月首次發射獵鷹9號以來,SpaceX通常都要執行的常規動作:除了保持發而不射的狀態,發射流程全部跑一遍,持續點燃幾秒鐘9臺梅林發動機,以便檢驗火箭健康狀況,從而最大程度規避發射風險。
  • 載人龍飛船別飄 獵鷹9號火箭才是SpaceX最大功臣
    獵鷹火箭助推器已經創造了許多行業第一,從垂直著陸到可重複使用,再到用第一級上9臺發動機進入軌道。再聊聊獵鷹火箭的成本問題。在10年前首次亮相時,SpaceX提供的獵鷹9號火箭基本發射成本為5000萬美元。經過幾次增量上調,自2016年以來,該公司將獵鷹9號火箭基本發射價格定為6200萬美元,這給衛星發射行業的競爭對手們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 中國版獵鷹9號!我國首個可回收版本火箭長徵八號發射成功,首飛沒有...
    長徵八號之所以受到這麼多的關注,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它是對標美國Spacex的「獵鷹9號」,也就是世界唯一一個入軌且能垂直回收的火箭。 就在剛剛,長徵八號成功地完成了它的首飛,不過有點讓人遺憾的是,長徵八號首飛型號並非可回收版本。
  • SpaceX迎來了首次獵鷹9號火箭成功回收五周年!
    該公司研發獵鷹(參數丨圖片)9號火箭(Falcon 9)而聞名,這是第一款能夠將有效載荷發射到軌道上並從太空返回以便重新利用的軌道級火箭。2015年12月21日,獵鷹9號火箭將11顆Orbcomm-OG2人造衛星送入近地軌道,首次嘗試軌道級火箭的垂直著陸。該任務被命名為Falcon 9 Flight 20。  當天,SpaceX成功的將獵鷹9號火箭的第一級從太空帶回,完美地降落在位於佛羅裡達州發射場附近的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1號著陸區。
  • 中國版獵鷹9號成功飛天,這是我國傳聞已久的首個可回收火箭!
    長徵八號之所以受到這麼多的關注,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它是對標美國Spacex的「獵鷹9號」,也就是世界唯一一個入軌且能垂直回收的火箭。就在剛剛,長徵八號成功地完成了它的首飛,不過有點讓人遺憾的是,長徵八號首飛型號並非可回收版本。
  • 俄總設計師:世界上最好的火箭是「安加拉」,僅局部次於獵鷹9號
    「獵鷹9」火箭,但其在其他技術性能上超越了世界上所有其他運載工具(包括獵鷹9號)。雖然俄羅斯的火箭也非常不錯,並且也認為自己火箭性能最佳,但是對於這一點也沒辦嘴硬。涅斯捷羅夫表示他從事火箭工作近50年,對世界上主要國家如中國、印度、日本、以色列、伊朗、歐洲和美國火箭都了解的人,他覺得『安加拉』是世界最佳火箭航天綜合體,性能上比上述國家的火箭都要好。只因為「安加拉-A5」一級不可以返回利用,馬斯克的「獵鷹9號」火箭正是憑藉一級可回收這一技術超越了「安加拉」。
  • 獵鷹9號最終版首飛,舊時代的結束還是新紀元的開端?
    現在,該公司終於要朝這一目標邁出最後一步,似乎要真正實現一級火箭的回收復用能力了。北京時間5月11日凌晨,SpaceX獵鷹9號火箭的Block 5構型將首次發射。馬斯克曾經表示,獵鷹9號火箭的這次改進,將是這款火箭的最後一次重大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