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著名瑜伽運動服零售商Lululemon(露露檸檬)執行長Calvin McDonald近期公布了最新的五年增長計劃,並表示Lululemon將進軍鞋類市場。
由於運動鞋類市場一直被耐克和阿迪達斯長期壟斷,Lululemon如何從鞋類紅海當中尋找藍海市場成為關注的焦點。Calvin McDonald稱,Lululemon已經找到了市場的「空白地帶」。
歐睿數據顯示,以Lululemon和UA為代表的新興運動品牌,服裝類佔主要優勢,而傳統服裝巨頭耐克和阿迪達斯則是以鞋類為主。
Calvin McDonald表示,「我們對鞋類產品進行了測試,消費者支持我們銷售鞋子。我們相信,對Lululemon和整個市場來說,我們都找到了一個獨一無二的機會。」
目前Lululemon暫未透露即將推出的鞋子類型,但可以肯定的是,新推出的鞋子會面向更加細分的體育市場領域,Calvin McDonald拒絕透露更多細節,但表示年底前會公布更多消息。他說:「我們希望親自實現這項計劃,之後再分享給大家。」
實際上,Lululemon目前有少量的運動鞋在出售。2017年8月,Lululemon開始在美國的一些門店推出與洛杉磯運動鞋製造商Athletic Propulsion Labs合作的運動鞋,每雙售價從140美元到200美元不等,且目前正在Lululemon官網上打折促銷。這是Lululemon首次推出鞋類產品,也是對鞋類市場的測試,目前該產品或許即將被放棄。
Lululemon以爆款瑜伽褲起家,定位中高端運動休閒,成立以來,憑藉其出色的產品創新、獨特的社區運營、行業領先的門店坪效,在運動休閒領域後來居上。截至4月27日,Lululemon總市值高達245億美元,位列美股紡織品、服裝及奢侈品板塊第三。2017年Lululemon調整戰略,瞄準「男裝+電商+市場國際化」,進一步促進業績增長。
今年3月,Lululemon發布的2018財年四季度財報顯示,營收同比增長26%至11.7億美元,強勁的假日季銷售,幫助品牌提前實現10億美元的季度營收目標。整個2018財年,營收首次突破30億美元大關,同比增長了24%至32.9億美元。
但Lululemon的野心似乎沒有那麼簡單,Lululemon不僅在市場上積極擴張,在產品品類上也在不斷拓寬產品邊界,不僅涉足運動類日化產品,在鞋履產品上也有涉獵。
本月上旬Lululemon推出了美容和身體護理系列,包括專為運動人群設計的保溼霜、香膏和乾洗香波等。
此番布局鞋類產品,是Lululemon為了向股東們兌現2023年的業績增長計劃。
在股東大會上,Lululemon表示在未來三年,希望其男裝和線上業務的銷售收入能增長一倍,線上業務銷售收入增長一倍,並實現國際銷售收入增長三倍。
Lululemon的海外擴張將集中在中國及亞太市場和歐洲市場。此前其公布計劃表示今年將在海外增設25~30家門店。同時該公司表示,北美市場仍有增長潛力。
為了迎合中國市場,從來不邀請明星代言人的Lululemon邀請了一位男性代言人,打破了其營銷傳統。Calvin McDonald曾在股東大會上多次強調中國市場的重要性,僅2018年一年就在中國增開了14家門店,主要分布在上海、北京、重慶、成都等消費型城市,四季度在雙十一等購物節的助推下,Lululemon在中國的電商銷售猛增超140%。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時期成立的Under Armour,2018年曾在男性青少年選擇「放棄」的品牌榜單中高居第一位。
有分析人士稱,Lululemon和Under Armour形成巨大落差最重要的原因是前者是直營,更加注重門店的精細化運營,而後者的分銷模式,使得公司對品牌的把控力有限。
如果從產品類別上來看,Lululemon的產品線比較單一,核心仍聚焦於瑜伽及綜訓,尚未涉足鞋類,並在2017年關閉了40多家的旗下少女休閒品牌ivivva的實體門店,對產品線進行收縮。
而Under Armour的產品線則相對更長,在熱門的跑步、籃球、綜訓等產品線上均有布局,與巨頭耐克和阿迪達斯直接正面競爭。其市場策略上幾乎與兩大巨頭公司亦步亦趨,例如,為應對運動時尚潮流,Under Armour還在2016年推出了時尚系列UAS。
對於一個新品牌而言,如果沒有像耐克、阿迪達斯這種老牌體育用品的管控能力,而是作為一個跟隨者,很容易被巨頭甩開。
相對較長的產品線及業務布局,對公司的品牌、管理運營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顯然,Under Armour尚不具備全線出擊的能力。
從2016年10月開始,Under Armour聯合創始人、首席營銷官、女性業務負責人、青少年業務負責人、運動時尚總裁、主管鞋類的高級副總裁等多名核心高管相繼離職,進一步印證公司內部的管理混亂。
如今Lululemon延長產品線,與當年的Under Armour的決策有著相似之處,但從CEO Calvin McDonald的表述來看,這款鞋類產品很有可能區別於目前市面上大多數運動鞋的類型。
有了Under Armour的前車之鑑,Lululemon在開發新品類上或許更加謹慎,始終堅持著在垂直領域做新產品的探索,這對於大多數新創品牌來說,是一個極富意義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