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7日,
12時07分54秒,
葉沾露水,大雁南飛,白露至。
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中
第十五個節氣,
秋天的第三個節氣。
寓意天氣漸涼,
秋意漸濃,露重溼衣。
氣候特點
白露前後,暑氣漸收,天氣轉涼,清晨露水日厚,在草葉面上凝結成一層白白的水滴,晶瑩剔透,「白露」之名由此得來。
「白露秋風夜,一夜涼一夜」形容白露節氣後氣溫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
所以,白露實際上是表徵天氣已經轉涼。
這時,人們就會明顯地感覺到
炎熱的夏天已過,
而涼爽的秋天已經到來了。
因為白天的溫度雖然仍達三十幾度,
可是夜晚之後,
就下降到二十幾度,
兩者之間的溫度差達十多度。
諺語有
「白露節氣勿露身,早晚要叮嚀」,
意在提醒人們此時白天雖然溫和,
但早晚已涼,
打赤膊容易著涼。
「喝了白露水,蚊子閉了嘴。」
說明到了這個時候,蚊蟲活動也少了。
白露割穀子,霜降摘柿子。
仲秋時節,天高地闊,秋高氣爽。
秋天是最富有詩意的季節,
一聲梧葉一聲秋,
一點芭蕉一點歡。
碧雲天,黃葉飄,
雲山有意,流水有情。
白露三候
一侯鴻雁來。
北居的大雁始南飛,聲聲哀鳴,使人愁腸百結。
二侯玄鳥歸。
玄鳥解見春分,此時自南而往北也,燕乃北方之鳥,故曰歸。
三侯群鳥養羞。
三人以上為眾,三獸以上為群,群者,眾也。《禮記》注曰:「羞者,所美之食。」養羞」,是指諸鳥感知到肅殺之氣,紛紛儲食以備冬,如藏珍饌。
白露習俗
禹王是傳說中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漁民稱為「水路之神」。每年白露時節,都要舉辦祭禹王的香會,歷時一周。
白露時節恰逢龍眼佳期,晶瑩透白的龍眼肉厚核細,還有養血安神的奇效,最適合對付失眠多夢的秋夜。
民間有「春茶苦,夏茶澀,要喝茶,秋白露」的說法,此時的茶樹經過夏季的酷熱,白露前後正是它生長的極好時期。
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樣鮮嫩,不經泡,也不像夏茶那樣乾澀味苦,而是有一種獨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愛。
白露,
是冷熱的凝聚,秋天是盛衰的交融。
白玉微瑕也許恰到好處,
哀傷的秋景是為了讓我們
更好地記得生命綻放時的蓬勃與光彩。
一串露珠,滋潤秋燥的清晨,
春去秋來,四季循環有致。
感知白露,感知秋天!
來源:北京石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