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今天12時08分,我們在秋風習習中,迎來一個充滿詩意的節氣:白露。
「水土溼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二十四節氣名稱中,以白露最有詩意。很多人看到這兩個字,就想起了《詩經》中那首「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的名篇。
「颯颯秋風至,嫋嫋炊煙香。」白露之際,進入了仲秋時節,正是秋遊賞景好時節。
白露三候
古代,人們將白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二候玄鳥歸,三候群鳥養饈。
一候鴻雁來,秋意漸濃,鴻雁自北方飛至南國,長途遷徙,只為溫暖過冬。
二候玄鳥歸,玄鳥是燕子的別稱,燕子本是南方的一種小鳥,春暖花開之時遷往北方,初秋時節回歸南鄉。
三候群鳥養羞,「羞」是「饈」的本字,天氣由熱轉涼,百鳥也開始貯存乾果糧食,以備過冬。
白露是秋天的第三個節氣,表示孟秋時節的結束和仲秋時節的開始。「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喝了白露水,蚊子閉了嘴。」這些民間俗語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了白露這個節氣的氣候特點。
白露之際,正值仲秋,不僅花木依然錦簇繁盛,而且有的花的顏色較春天更豔、更麗,可謂是金桂飄香,秋色宜人。
白露習俗
習俗一:祭禹王
白露時節,太湖人祭禹王。
禹王,是傳說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漁民稱他為「水路菩薩」。
每年白露時節,將舉行祭禹王的香會。
習俗二:打棗
白露前後,農家開始收棗,會用竹竿打棗。大棗,要輕輕用力,以減輕對棗樹的傷害,這種情況,老人家形象地稱之為「打聾」。
習俗三:吃龍眼
福州"白露必吃龍眼"。白露吃龍眼,有益氣補脾,養血安神,潤膚美容等功效。白露時節,龍眼個個大顆,核小味甜。
習俗四:釀白露酒
舊時蘇浙一帶,鄉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釀酒,用以待客。
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穀釀成,略帶甜味,故稱「白露米酒」。白露米酒中的精品是「程酒」,是因取程江水釀製而得名。程酒,古為貢酒,盛名久遠。
白露飲食
白露飲食, 少「二瓜」,多「三白」。
「秋瓜壞肚」,白露過後,天氣轉涼,此時,要少吃「瓜」字食物,尤其是西瓜和香瓜。
白露時節,不妨多吃「三白,山藥、百合和蓮藕。
白露詩詞
《玉階怨》
唐·李白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白露》
唐·杜甫
白露團甘子,清晨散馬蹄。
圃開連石樹,船渡入江溪。
憑几看魚樂,回鞭急鳥棲。
漸知秋實美,幽徑恐多蹊。
《涼夜有懷》
唐·白居易
清風吹枕席,白露溼衣裳。
好是相親夜,漏遲天氣涼。
《南湖晚秋》
唐·白居易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
旦夕秋風多,衰荷半傾倒。
手攀青楓樹,足蹋黃蘆草。
慘澹老容顏,冷落秋懷抱。
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
萬裡何時來,煙波白浩浩。
秋夜長,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清風明月、夜涼如水。
早晚涼意漸濃,要注意及時增添衣物,入睡前蓋好被子,別被深夜的涼氣侵擾!
來源掌中聊城APP綜合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