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每年八月中(西曆9月7日到9日)太陽到達黃經165度時為白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八月節……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 天氣漸轉涼,會在清晨時分發現地面和葉子上有許多露珠,這是因夜晚水汽凝結在上面,故名。古人以四時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進入「白露」之後,在晚上會感到一絲絲的涼意。
露是由於溫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體上凝結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實際上是表徵天氣已經轉涼。這時,人們就會明顯地感覺到炎熱的夏天已過,而涼爽的秋天已經到來了。因為白天的溫度雖然仍達三十幾度,但是夜晚之後,就下降到二十幾度,兩者之間的溫度差達十多度。
白露由來
每年9月7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65度時,交「白露」節氣。「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化的節令。露是「白露」節氣後特有的一種自然現象。此時的天氣,正如《禮記》中所云的:「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
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對「白露」的詮釋——「水土溼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古人在《孝緯經》中也云:「處暑後十五日為白露」,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
白露氣候
進入白露節氣後,夏季風逐步被冬季風所代替,冷空氣轉守為攻,暖空氣逐漸退避三舍。冷空氣分批南下,往往帶來一定範圍的降溫幅度。人們愛用「白露秋風夜,一夜涼一夜」的諺語來形容氣溫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
白露三候
一侯鴻雁來:鴻大雁小,自北而來南也,不謂南鄉,非其居耳。
二侯玄鳥歸:此時自南而往北也,燕乃北方之鳥,故曰歸。
三侯群鳥養羞:三人以上為眾,三獸以上為群,群者,眾也,《禮記》注曰:「羞者,所美之食。」養羞者,藏之以備冬月之養也。
梨具有潤燥消風,鎮咳止喘,清心降火的作用,可以緩解「秋燥」,醒酒解毒。生梨性涼,老年人不宜一次吃得過多。脾胃較弱的人,也可以做成冰糖燉梨水,亦是一種很好的食用方法。
大棗:寧心安神抗過敏
大棗具有寧心安神、益智健腦、增強食慾、除腥祛味,抗過敏,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亦可防治高血壓、骨質疏鬆和貧血,是老年人秋季的補養佳品。
菊花:祛燥潤喉防感冒
菊花可疏風平肝,清心除煩,祛燥潤喉,生津明目,解酒毒,對感冒、頭痛都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老年人秋季可適當飲用菊花茶,達到祛火潤肺的保養目的。
紅薯:預防癌症助排毒
紅薯被評價為餐桌上的最佳食物,它具有預防癌症、防止便秘、減肥的功效,常吃紅薯可以延年益壽。
小米:優秀的健胃食品
中醫學認為,小米味甘鹹性涼,有補虛損、健脾胃之功。《本草綱目》中說小米「治反胃熱痢,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小米芽(谷芽)和麥芽一樣,是一味中藥,有健胃消食的作用。有清熱解渴、健胃除溼、和胃安眠等功效,內熱者及脾胃虛弱者更適合食用。
白露節氣的起居應因時調整,此時氣候開始轉涼,夜間及早晚的氣溫低,正午時的天氣仍很熱,是秋天日溫差最大的時候。古人云:「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嚀」,便是提醒人們在白露時節天氣轉涼,不要再把身體裸露在外,在一早一晚要注意及時添加衣服。
白露時支氣管哮喘病發病率很高,因此要做好預防工作。本病的預防主要是通過體育鍛鍊,許多支氣管哮喘的病人,由於擔心受涼、感寒後哮喘發作,心理上處於緊張狀態,而對體育鍛鍊有所顧慮,結果體質下降,反而發病增多。其實,體育鍛鍊對本病患者大有好處,病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體質情況適當選擇運動方式,例如每天堅持慢跑、打太極拳、練氣功等。
經常唱歌也會對此疾病有所控制及預防,因為人在唱歌時,只能採用腹式呼吸。腹式呼吸能增大肺活量,減輕肺部壓力。並且,唱歌還能振奮精神,激發體內潛力,使人從靜止狀態轉入活動狀態,同時心跳加快,肌肉緊張,有利於控制咳嗽。另外每天堅持用冷水洗臉、洗腳甚至洗擦全身,對此病也有極好的預防作用。其次是排除誘發因素。支氣管哮喘的發作,往往與致敏原有密切關係,發作過後,應細心尋找和分析誘發因素,儘可能加以避免。
一忌貪涼秋涼之後,晝夜溫差變化大,是脾胃病高發季節,特別是潰瘍患者更易復發,因此這個時節應格外注意調停脾胃。尤其是患有慢性胃炎或十二指腸潰瘍的人,要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適時增添衣服,夜晚睡覺蓋好被褥,以防腹部著涼而引發胃痛或加重舊病。
在飲食方面,立秋後人們不宜多吃寒涼食物或生冷不潔的瓜果。所謂「秋瓜壞肚」的民諺就是指立秋以後繼續生食大量瓜類水果容易引發腹瀉、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因此,專家提醒人們,立秋之後應慎食瓜類水果,脾胃虛寒者尤應禁忌。患有消化道疾病的人在秋季一般應當少食多餐,多吃熟軟開胃易消化的食物,減少進食油膩食物。
除此以外,為了增強身體各組織器官的免疫功能和抗寒能力,很多人都習慣在秋季進行戶外鍛鍊,並根據「春捂秋凍」的原則,在秋季儘量少添衣物。專家認為,「秋凍」自有一番道理,但人們切不可過於貪涼,秋天的早晚氣溫較低,應根據戶外的氣溫變化來增減衣服。鍛鍊時應在身體發熱後,才能脫下過多的衣服;鍛鍊後切忌穿著汗溼的衣服在冷風中逗留,以防身體著涼。
二忌過燥
秋季氣候日漸乾燥,會使人皮膚和口角乾裂,口乾咽燥,聲音嘶啞。有些人還會出現毛髮脫落增多,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症狀,俗稱「秋燥症」。如果人體抵抗力下降,那麼很容易導致呼吸道黏膜不斷受到乍暖乍寒的刺激,從而使人傷風感冒,還會引起扁桃體炎、氣管炎和肺炎等呼吸道疾病。此外,患有慢性氣管炎和哮喘的病人,在這一時節往往會症狀加重。
在秋季要特別注意養陰潤肺。從中醫角度來看,除了應注意保持室內一定的溫度和溼度以外,人們可以選用一些具有養陰潤燥功能的保健品和中藥來調養身體,比如西洋參、燕窩、哈士蟆油、沙參、麥冬、石斛、玉竹等。西洋參性味苦、微甘,有補氣養陰、清虛火、生津液的作用,適用於氣陰不足、津少口渴、肺虛咳嗽、虛熱煩躁等症。燕窩性味甘平,有益虛補損、滋陰潤燥、化痰止嗽之功,常用於肺腎不足、虛損癆瘵、咳嗽氣急等症。
三忌亂補
秋季是進補的季節,但進補並非「亂補」,因此應注意不要無病進補,更不要虛實不分就濫補一氣。運用一位老中醫的話,「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症病人則不宜用補藥。」同時,虛病還有陰虛、陽虛、氣虛、氣血虛之分,因此只有對症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就會適得其反。進補時還忌諱多多益善,因為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有害。
「物以稀為貴,人們在選擇補品的時候一般崇尚『越貴越補』,那些高貴的傳統食品,比如燕窩、魚翅之類,其實並沒有什麼奇特的食療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蔥之類的食品,卻有值得重視的食療價值。」專家提示,凡食療均有一定的對象和適應症,因此應根據需要來確定藥膳,「缺什麼,補什麼」,切勿憑貴賤來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體,更應以實用和價格低廉為滋補原則。
國風·秦風·蒹葭
《詩經》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
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採採,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
溯遊從之,宛在水中沚。
南湖晚秋
唐五代·白居易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
旦夕秋風多,衰荷半傾倒。
手攀青楓樹,足蹋黃蘆草。
慘澹老容顏,冷落秋懷抱。
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
萬裡何時來,煙波白浩浩。
雜 詩
魏晉·左思
秋風何冽冽,白露為朝霜。
柔條旦夕勁,綠葉日夜黃。
明月出雲崖,皦皦流素光。
披軒臨前庭,嗷嗷晨雁翔。
高志局四海,塊然守空堂。
壯齒不恆居,歲暮常慨慷。
情 詩
魏晉·曹植
微陰翳陽景,清風飄我衣。
遊魚潛淥水,翔鳥薄天飛。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歸。
始出嚴霜結,今來白露晞。
遊者嘆黍離,處者歌式微。
慷慨對嘉賓,悽愴內傷悲。
白 露
唐:杜甫
白露團甘子,清晨散馬蹄。
圃開連石樹,船渡入江溪。
憑几看魚樂,回鞭急鳥棲。
漸知秋實美,幽徑恐多蹊。
新 秋
唐 白居易
西風飄一葉,庭前颯已涼。
風池明月水,衰蓮白露房。
其奈江南夜,綿綿自此長。
秋題牡丹叢
唐: 白居易
晚叢白露夕,衰葉涼風朝。
紅豔久已歇,碧芳今亦銷。
幽人坐相對,心事共蕭條。
相和歌辭·玉階怨
唐 李白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精簾,玲瓏望秋月。
秋 露
唐 雍陶
白露曖秋色,月明清漏中。
痕沾珠箔重,點落玉盤空。
竹動時驚鳥,莎寒暗滴蟲。
滿園生永夜,漸欲與霜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