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軍是一支訓練有素,格外兇悍的敵軍。
他們的武器裝備雖然不能和西方國家相比,但在亞洲那也是相當優良,日軍更善於創造性的發明一些史上獨一無二的戰術,充分顯示出他們是一支有著鮮明特色的法西斯軍隊。
日軍從古至今,就不是以大規模兵團戰術見長,而是越是小單位的部隊,煥發出來的戰鬥力,已經戰鬥智慧,越是天下無雙。
反倒是大規模兵團戰役,日本人那種天然「近視眼」的弊端就顯現備至,所以日軍「長於戰術而短於戰略」是千古一如的。
抗戰中,我軍官兵也發現,小股日軍格外兇悍出色,他們三五成群,戰術分工明確,有負責機槍掩護,有負責擲彈筒消滅敵方火力點,而衝鋒時日軍也從不蜂擁而上,而是三人一組,三組為鼎型陣型,相互掩映,輪番發去進攻。
所以儘管人少,但進攻範圍非常大,竟敢以少攻多,而且屢屢成功!
從古至今,軍事行動都需要明確的指揮信號,所以自古以來就有一系列以金鼓旗幟為信號的指令。
旗子是其中最有力的信號方式,它無聲無息,但萬眾矚目,指向哪裡,就會有千軍萬馬跟隨。
信奉千百年武士道的日軍也深諳此道,甚至將它發揮到最細微的單位中,即使只有三五個鬼子,他們也會將旗語運用的爐火純青。
中國觀眾從各種影視作品中都會看到這樣的情景:一群日寇中,總有幾個傢伙的步槍上,綁著一面小「膏藥旗」。那可不是哪個日本兵興趣愛好綁著好玩的。凡事綁著這樣小旗子的鬼子,其實就是一個引到引導作用的小旗手,戰鬥中,他們身邊會聚集幾個同伴。這個鬼子往往就是核心,他一般都是戰鬥經驗豐富的老兵,或者軍曹士官。
他用這種簡陋的旗子,指揮幾個日本兵,形成一個雖小但非常兇悍的戰鬥小集體。往往幾個人就攻克中國軍隊連排一級的陣地!
能量不容小覷,所以,抗戰時期,我軍都知道,看見這樣的鬼子,首先就要給他致命一槍!參考文章:抗戰時期日軍小兵隊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