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在公共場合舉手發言,怕被人嘲笑,是什麼心理?

2020-12-23 田螺女生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從不舉手在公共場合講話的人,他們只是耳語自己的想法,總是呆在角落裡不參與討論。

這類人一般在群體中存在感較低,容易被貼上內向、不合群、高寒、社交恐懼症的標籤,他們也深感悲痛。

很多人其實很優秀,但他們不敢表現自己,他們就像茶壺裡的餃子,他們不能倒出任何貨物,所以他們錯過了各種機會。當我想到說話的時候,我想我會被嘲笑,所以我經常感到很矛盾。

接下來,我將運用心理學知識,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不在公共場合舉手的心理,並提出解決這個問題的措施!

01過度自我意識,過度關注自我

《天堂電影院》中有一行非常經典:

「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會以為這就是全世界。」

那些不敢在公共場合講話的人,他們的世界其實與普通人不同,他們會過分關注自己,覺得周圍的人都在看自己,會觀察自己的一舉一動。

如果有人說一句話,就會讓他們思考很久,他們認為這是對他們自己的暗示,但事實上這可能是無意的抱怨。似乎我什麼都不在乎,但只要聽到別人在評價我,我就會立刻放下手頭的工作,認真傾聽,我像刺蝟一樣敏感。

因此他們經常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認為別人在關注自己。

我記得在高中的時候,老師讓我們寫周記,寫下我們的心理感受,他會把評語寫在他交上來的周記上,他給我最多的評語就是「走出去」。

事實上回想起來,我的周記並不是充滿了同情心,但我常常想像我是一個大俠,或者說從古至今,總之,我很少寫現實生活中的事情。

我的一個同學對我說:「我覺得你和我們不是活在一個世界。」

當我在高中的時候,我真的很害怕在公共場合講話,特別是被嘲笑,但是我經常生活在我的世界生活中,我覺得每個人都在關注我,走著在路上,有人在看著我,所以我經常把臉轉向沒有人的一邊。

因為過度關注自己,我覺得時時刻刻被人盯著看,所以一直不開心。直到我上了大學,讀了許多心理學書籍,我才逐漸接受人們不再關注你的現實,也不再害怕在公共場合講話。

只要你認為沒有人會記得你每次你做某事,你就會感到放鬆許多。如果你太在意自己,你只會把自己鎖在一個小籠子裡,如果你把自己置身於人海中,你只能看到海闊天空。

02不接受

我不知道哪一年的高考作文題目是這樣的:以前有一個孩子得了100分,現在他得了98分,挨揍;另外一個孩子以前得了55分,現在他得了60分,挨吻。

事實上這種現象在現實生活中非常普遍,不同的父母有不同的要求,但我真的很感激有60個孩子的父母。

每個人不可能都是完美的,孩子們進步是有好處的,如果他們太嚴格,就會適得其反,不利於孩子正確的自我意識,容易成為玻璃心。

不能接受自己是許多人煩惱的根源,因為他們看不到自己的價值,就否定自己,覺得自己一文不值,別人什麼都擅長。

我不喜歡在課堂上舉手發言,因為我害怕犯錯誤,我認為我沒有很強的能力,我不能回答好的問題,我不能組織我自己的語言,我生活在一個消極和消極的觀點。

高中數學很差,150分題只能考60分,所以我特別怕別人看到我的數學試卷,深怕被人看不起,但現在來看,卻是一個簡單的微笑,又有多少人能不自卑!

過了這座山,你面前有無數座山等著你,也有無數的人走在你的前面或後面,接受自己就是承認自己的地位。因為無論如何,總會有人在我們面前,我們要做的是,別擔心,一步一步向前走。

03過分重視他人的認可

《無聲告白》中有一個非常經典的句子:

「我們終其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不敢在公眾場合舉手發言的人,只是因為他們太在意別人的意見,希望自己所做的事能讓別人滿意期待,並得到他們的認可,他們害怕被人憎恨,不敢拒絕。

你現在的生活也許不是你想要的,但你要按照父母的計劃去做,為了取悅你的父母和周圍的人,你選擇了一份體面的工作,找到了一個體面的妻子,過著別人羨慕的生活,但你並不快樂。

我看到一個《後浪》的B電視臺的視頻,他的播放量已經達到驚人的1000萬,據說老一代羨慕年輕人他們有權選擇自己喜歡做什麼。

這段視頻是對的,這個時代確實是一個最好的時代,我們有選擇的權利,但許多人為了承認別人而忽視了這一權利。

你不敢輕舉妄動,不敢在公共場合舉手發言,不敢說自己想說的話,把一切都藏在心裡,表面上很平靜,但心裡卻淚流滿面。

在《被討厭的勇氣》中,我看到了奇特的觀點:自由是可恨的,當你被憎恨時,意味著你在尋求自由。

聽起來像是不可思議,但這樣激進的字眼會催生被討厭的勇氣,重新審視自己的內心,其實,別人的期待的明白並不重要。

就像劫後餘生的餘歡水,當他不再是取悅他人的好老頭時,整個世界都在為他讓路,因為被討厭的勇氣和重獲新生是可用的。

那麼,如何解決三大心理隱患中不敢當眾舉手的現象呢?阿德勒有一個相對簡單的實現方法:

首先,學會接受自己,在心裡背誦「存在即有價值」,也就是說,生活是有用的,這會增加你的信心。

然後,在人際交往中,你將學會為他人做出貢獻,想想「我能為他人帶來什麼?」,如果你能幫助別人,你的自我認同感就會增強。

這兩項措施旨在增加你的信心,使你不再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只有這樣,你才能真正做到自己,不再害怕當眾舉手,不再害怕外界的傳言。

好吧,的內容就在這裡,喜歡的小夥伴記得要喜歡,多加一份關心哦!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行為可以刪除)

相關焦點

  • 從不愛舉手發言發現孩子心理變化……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手心裡的寶,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每個父母都希望有一個健康聰明的孩子,孩子的幸福快樂是父母最大的慰藉。每當聽到別人誇獎自己的孩子,心裡都樂不思蜀。每當聽到別人說自己孩子這不行那不好的時候,心裡自然也不是滋味。
  • 不敢發言的孩子,學習能力也不足,家長引導方式要得當
    只有小天不但不敢舉手,還迴避著老師的視線。媽媽的希望一下子變成了失望,我的孩子為什麼就是不敢舉手回答問題呢?是呀,在家裡都是嘰嘰喳喳說個不停的孩子,到了學校或者是公共場合,怎麼就不敢說話了呢?一、孩子不敢舉手發言的原因有哪些1.好面子 孩子們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年級的升高,他們的心理也在悄悄地發生著變化,自尊心變得越來越強,非常希望得到老師和家長的鼓勵和認可,更加在意周圍同學對自己的看法。
  • 孩子上課不舉手發言,怎麼辦?不用擔心這裡有妙計
    孩子性格不同,上課不愛舉手發言的原因也自然不同。家長要找到真正的原因,再想辦法解決。有的孩子性格外向,不在乎別人看法,不害怕批評。上課也總是爭先恐後的回答問題。也不管回答的對還是錯。這是一個很好的表現。老師家長都應支持。但有些同學在課堂上沒有積極性,從不參與老師的問題。這讓老師也很困惑。
  • 孩子不愛舉手發言,教你幾招,幫他成為發言標兵
    上課積極踴躍地發言,不僅可以鍛鍊膽量,還可以提高孩子的瞬間反應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同時也會因參與課堂教學而鞏固對新知的認識與記憶,可謂好處多多。可是有些孩子就是不敢或者不願舉手發言,這該怎麼辦呢?這樣的演練能幫助孩子增強舉手的決心和發言的能力。三、尋求配合當你決定要改變孩子不愛發言的現狀時,一定不要忘了尋求老師的幫助與配合。正常情況下,老師是不會拒絕這樣的配合的,畢竟家校雙方的願望是一致的。
  • 《阿衰》:從來不愛舉手發言的阿衰,首次舉手,都是有了它的幫助
    今天小萌新想要要提問一個問題哦,大家在上學期間都帶過什麼寵物或者動物去學校,哈哈,小萌新曾經就覺得家裡的小貓實在太可愛了,想帶給我的同桌看一看,就偷偷把小貓塞在書包裡,給帶班裡去了,你們有沒有誤帶過什麼自己的寵物去學校吶?今天阿衰就帶了一件他的寵物去學校,讓我們來看看是什麼吧!
  • 在重要場合發言總是怯場發抖,手心冒汗怎麼辦?
    01作為一個性格偏內向的人,我非常害怕公共場合被點到起來發言,整個中學時代從來不主動在課上舉手。高一時和其他幾位同學代表班級參加朗誦比賽,場館內密密麻麻坐滿了人。我上場前在後臺瑟瑟發抖,朗誦中途漏掉一截都沒有發現。同時,由於太緊張,誦著誦著我們的詞就跟背景音樂漸漸脫節了。恰巧被我漏掉一段詞後,正好結束時又跟音樂完美搭上。
  • 孩子課堂上不肯舉手回答問題?是缺少自信嗎?家長要弄清楚這三點
    有時候孩子自尊心強,怕回答錯了遭受批評或者被同學笑話,為避免這種尷尬的情況,孩子就會直接不舉手。其次,孩子本身的性格就偏內向,膽小,上課不敢舉手。孩子不肯動腦筋或者開小差了也不高興舉手。最後一種情況就是孩子根本聽不懂老師的問題。
  • 孩子膽小,上課不願舉手回答問題,怎麼辦?
    作者:寶寶知道 親子陪伴有家長遇到這樣的煩惱,孩子上課時,明明知道老師提問的答案,可就是不敢回答,做事時也縮手縮腳,怎麼辦?還有家長提問:孩子總是沒有自信心,我們應該怎麼幫他?其實,孩子不敢回答老師的提問,是缺乏自信的表現。孩子怕回答得不對,受到大家的嘲笑,與其答錯,不如不答。
  • 教學反思,學生課堂積極發言狀況,意味著什麼
    要做到落落大方地說,就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課堂發言訓練,它對學生的發展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課堂發言為提高學生思維能力、表達能力、應變能力、心理素質,增強學生參與意識,提供了很好的平臺。從心理學角度上說,每個人都有顯示其存在價值的基本需要和自我表現的動機,而課堂發言可以使同學們的學習成果得以及時顯現。
  • 從不敢說變成演說家,他用了半年:擺脫當眾發言恐懼,記住八個字
    還有很多人在發言前會咳嗽清嗓子,結果越咳嗓子越啞。結巴的人連話都說不出來。這都是緊張的表現。如果放在平時非正式場合,大家說話都很利索,什麼玩笑都敢開。為什麼當眾發言時都成了這個樣子?人們的內心發生了什麼?
  • 女兒上課不愛舉手發言怎麼辦?教師媽媽無意間一招搞定
    女兒叫妞妞,上小學,學習、紀律、品德等各方面都很優秀,就是有一樣,上課從不愛舉手發言。每次家長會上班主任都會重複著相同的評價,向老師也很苦惱。「妞妞,上課老師提問時要積極發言喲。」向老師諄諄教導,效果幾乎沒有。有一次,向老師和女兒一起逛超市時看到了一個精緻的小黑板。母女兩個一下子就相中了,興致勃勃地提回家。
  •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某些國人總喜歡在公共場合大聲喧譁?
    幸好他沒在電話裡透露出什麼秘密,不然恐怕整個大廳裡上百號人就全知道了。類似於這種情況多半是故意而為之,好讓別人知道自己是個大老闆,訓斥起下屬來好不威風。但是他可能不知道這樣的行為非但不會引來別人的羨慕與尊重,反而會令人極為厭惡,他把公共場所當作了自家的辦公室了,拍著椅子扶手大喊大叫,一個連最起碼的公共秩序都不遵守的人有什麼資格教育別人?
  • 多鼓勵 讓孩子愛發言
    膽子小、不自信、老師關注不到、怕同學笑話……上課不敢發言,可能大多數學生多多少少都遇到過。怎樣才能打消孩子的顧慮,讓孩子喜歡上課發言呢?    一縷陽光:孩子們在課堂上發言積極嗎?  如雪:上課膽小,不怎麼發言。  橄欖夢:我孩子上課積極發言,觀點有趣。  一縷陽光:我家的孩子有點內向,發言不是太積極。
  • 大學生困惑:總擔心別人嘲笑自己,怎麼辦?
    那幾天去吃飯的時候,都是夾著尾巴,總感覺周圍人笑的時候,好像都在嘲笑自己似的,特別害怕和一些同學搭話。一直到過了半個月,忐忑的心情才算稍微安靜下來。」另一位同學告訴我,有一次參加一個活動,臨時被主持人喊上臺,但是自己卻完全搞不清楚要做什麼,怎麼樣去配合,顯得特別傻,當時就忍不住想鑽進一個地縫藏起來,特別尷尬,最後灰溜溜地離場了。
  • 瑜伽褲到底適不適合在公共場合穿!
    另一個估計很多人會吐槽,最近網傳很多瑜伽褲的街拍圖片。很多人說這瑜伽褲不適合在公共場合穿,顯得很不禮貌也沒品。完美的身體線條加上貼身的瑜伽褲,不僅讓人眼前一亮。撿圖菌最近也在社交媒體上發了不少瑜伽褲街拍圖片,評論區大家發言也比較積極,好的不好的評論都有。
  • 孩子睡覺怕鬼,不敢一個人睡,怎麼辦?
    「我家孩子今年7歲了,特別怕黑怕鬼,不敢一個人睡,怎麼安慰都不行,睡覺不讓關燈關門,一丁點聲音就害怕的不行,怎麼辦呢?我都快愁死了」這是一位7歲孩子的媽媽近日來的困擾。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有特別害怕鬼或者怪物的經歷,怕的一到晚上睡覺就把自己捂在被窩裡,即使是滿頭大汗,也不敢將頭露在外面,生怕有什麼東西在被子外面。有時候迫不得已要去上個廁所,也會緊張兮兮的過去開燈,然後再用百米衝刺的速度跑回被窩!如何讓孩子克服恐懼呢?跟著喜孩子嬰兒車一起來看看吧。
  • 男子在公共場合光膀子很不文明,讓人受不了,早該整治了
    (7月3日《北京青年報》)在炎熱的夏季,在街頭巷尾、健身房裡、燒烤攤前,甚至在公園裡、超市裡、公交車上,總是能看到一些男性赤膊光膀、脫鞋晾腳,這群人被人們稱為「膀爺」。而且,現實生活中,不少人將男性在公共場合的光膀子行為視為一種正常行為,很少有人會當場直接批評男性光膀子行為,甚至還有不少人把男性光膀子與英雄氣概、硬漢本色、男性魅力等劃等號,追捧光膀子行為,把光膀子當成一種時尚。
  • 孩子變得愛舉手了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正文孩子變得愛舉手了   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比較重視在養成孩子具有初步的良好生活習慣的同時,培養孩子在參加集體教學活動時有積極參與
  • 孩子上一年級,上課就是不愛舉手?這些問題家長要知道
    有一個媽媽,很發愁:孩子上一年級了,老師來反映,你家孩子上課幾乎不舉手。有時候點到名,也是摳著衣角,不知道怎麼辦才好?一年級的孩子,大多活潑好動,普遍來講,比高段學生更能在課堂上踴躍舉手。如果該階段的孩子上課不愛舉手,那麼主要就是缺乏自信的表現,不敢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表達自己的觀點。如何培養一個充滿自信、樂觀的孩子,需要家長仔細了解孩子不舉手背後的原因,有針對性地對孩子進行自信心重塑,有的放矢,幫助孩子快速成長。孩子不愛舉手,細分原因有多種,從孩子自身角度去尋找,大概有這樣三個可能:1、不知道。
  • 期末複習小貼士(二)——如何讓孩子愛上發言?
    聖誕節快樂 Merry Christmas 2020 12 . 25 上一期快樂魔方作文為大家講的是關於學生如何整理試卷,今天魔方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關於學生上課舉手發言類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