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學校性格開朗,敢於表現。受老師同學的喜愛。
但孩子存在個體差異。孩子性格不同,上課不愛舉手發言的原因也自然不同。家長要找到真正的原因,再想辦法解決。
有的孩子性格外向,不在乎別人看法,不害怕批評。上課也總是爭先恐後的回答問題。也不管回答的對還是錯。這是一個很好的表現。老師家長都應支持。
但有些同學在課堂上沒有積極性,從不參與老師的問題。這讓老師也很困惑。
如果老師告訴家長,孩子最近不愛舉手。家長不要著急。要現弄清楚不舉手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如果老師告訴家長,孩子最近不愛舉手。家長不要著急。要現弄清楚不舉手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孩子不舉手一般有這幾種情況:
1、膽小。性格內向。不愛表現。這也是大多數孩子不愛舉手的原因。
2、害怕出錯。這類孩子對自己要求過高,太過完美主義。害怕回答錯誤。
3、回答問題曾經被老師否定或被同學嘲笑過。
4、老師講的沒意思 不精彩。沒有回答的欲望。
5、上課分神。根本不知道老師講的啥。
6、學習成績好,老師講的內容都會。懶得再去思考。
如果孩子是因為性格內向,比較膽小不回答問題。這是家長應該多鼓勵不要職責。
如果孩子是因為性格內向,比較膽小不回答問題。這是家長應該多鼓勵不要職責。
柔柔有段時間也上課不怎麼回答問題。老師告訴我,上課也很認真,就是不怎麼舉手。回家後我跟女兒聊了聊。
女兒的回答是這樣的:「我最近兩次考試都沒有考好,我感覺老師不喜歡我了。」
我聽了之後說:「喜歡一個人不會僅僅是因為成績。有很多因素。你們班最後一名的學生也有他自己的閃光點。偶爾沒考好說明不了什麼。相信自己明天舉手。」孩子答應了。
過了幾天,我對柔柔說:「老師給我打電話了,說你回答問題很好。」老師說她很喜歡你。」
女兒聽了特別高興,那天心情格外好。孩子都是喜歡表揚的。
讚美是一切努力的源泉。之後孩子就變得不在膽小了。
小麗是個文靜學習又好的女生。但又是個特別在乎別人看法的人。她怕回答錯誤不敢舉手。
家長和老師商量了一個妙計:老師找小麗談話,給她說了一個秘密。課堂上對老師的問題,要第一時間舉手。
會就舉右手,不會就舉左手。小麗一開始總是舉左手,果真老師沒有叫她。
一次課堂上老師表揚小麗積極舉手,很棒。小麗感覺很不好意思。下個問題小麗舉起了右手。
老師趕緊叫小麗回答。慢慢的小麗舉右手的次數多了。
有的家長還會用獎勵的方式來刺激孩子舉手。物資獎勵的方式也可以,但要注意獎勵的內容。儘量不要以金錢去獎勵。
我女兒有幾個要好的小閨蜜,我給她的獎勵是表現好獎勵她們聚會玩耍一次。這樣的獎勵不僅刺激女兒好好表現,連她的小夥伴都變得積極了。
任何獎勵都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是孩子變優秀的催化劑。家長應該採取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相結合的方式來鼓勵孩子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