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養土雞的養殖特點就是:選擇的品種普遍具有較強的抗病能力,活動範圍廣。雞群生活的環境複雜,以果園,林地,荒山,草地等為主。這些環境為雞群提供了豐富的飼料,大大的節約了成本,但也恰恰是因為這個天然的飼料倉庫,給我們的養雞過程中帶來了一個很多人忽視的問題,那就是寄生蟲。
養雞戶特別重視傳染病的防治,但是在寄生蟲方面僅僅重視1~2月齡雞的預防和治療,而忽視其他寄生蟲的危害。遇到這種情況應定期驅蟲,這樣能有效預防雞的各種腸道寄生蟲病,減少飼料浪費,提高飼料轉化率。
體內蟲
包括球蟲,絛蟲,蛔蟲,住白細胞原蟲病,組織滴蟲這麼幾個類型。其中球蟲病,又分為小腸球蟲跟盲腸球蟲;住白細胞原蟲病,又稱之為白冠病或白血病;組織滴蟲,又稱之為黑頭病或盲腸肝炎。這幾個類型,以球蟲最為多見,養殖戶了解最多,組織滴蟲與住白細胞原蟲在日常的飼養過程種較為少見。在此主要和大家說說這個雞蛔蟲,以及雞絛蟲這兩個疾病。散養土雞,脫溫外放之後,最快半個月內可感染這兩個病的種的一種或兩種。
雞蛔蟲: 常寄生於小腸內,又稱之為線蟲,短的兩公分,長的十多公分。形狀細長條如粉絲,黃白色,少的幾根,多的數十根。蟲卵呈灰色橢圓。
雞絛蟲:最為常見的是賴利絛蟲,常寄生於小腸內, 短的兩三公分,長的二十多公分。形狀細長扁平如麵條,白色一節一節,少的一兩根,多則七八根,較蛔蟲相比較出現較少。蟲卵呈白色芝麻樣。
對雞的影響:
常寄生於雞群的腸道部位, 多的時候堵塞了整個腸道,在腸道壁表面造成出血,潰瘍,從而影響腸道了消化吸收功能。雞群經常拉稀,糞便不成形,過料,很多時候,在沒有剖解的前提下,經常誤診為腸炎,或是腸毒,誤導我們投入大量的腸炎藥物。造成的雞群整體消瘦,雞冠發白,生長緩慢,發育不良,成年散養土雞中後期,嚴重影響雞群的產蛋。蛔蟲,絛蟲,嚴重時可直接導致雞群消瘦死亡。診斷時我們可以依靠糞便,來觀察,經驗不足者,我建議養殖戶進行剖解。解剖時,外觀腸道壁腫大,充氣,細看,有出血,剪開之後,腸道內發現有氣泡時,通常會有蛔蟲或是絛蟲,同時腸道表面還會有結節。
預防以及治療:
其實,了解了這兩種寄生蟲的傳播方式,我們可以適當的做一些預防,例如,針對雞蛔蟲我們可以及時的清掃糞便,保證水源,飼料的乾淨是根本。針對絛蟲,效果就不太理想了,只能依靠藥物了。治療,目前治療的常見的藥物有:左旋咪唑,伊維菌素,阿維菌素,阿苯達唑等等。在這裡分享一個我個人觀察到的治療經驗:其實用左旋咪唑,伊維菌素,阿維菌素治療雞蛔蟲的效果,還是不錯,但是治療雞絛蟲時效果就不理想了,因此我建議大家,治療時還是需對症下藥。雞蛔蟲用左旋咪唑,伊維菌素,阿維菌素。雞絛蟲建議用奎砒酮
體外蟲
一,雞蝨病
臨床症狀羽蝨咬食羽毛使羽毛受損、脫落,病禽出現瘙癢、不安等,有時還可見皮膚上形成痂皮、出血、寢食難安、甚至引起貧血,消瘦、生長發育停止,產蛋下降啄羽、啄肛等。
預防經常清掃洗刷地面用具等, 及時清理糞便,加強飼養管理,保持雞舍內清潔衛生,乾燥和通風。
治療用0.5%的敵百蟲、2%~3%的殺蟲菊酯或5%硫黃粉等均勻撒在病雞全身羽毛上。隔10天左右重複一次。同時對圈舍、環境和所有用具噴灑滅蝨藥。
二,禽刺皮蟎
臨床症狀 雞群不穩定,焦躁、採食量下降,日漸消瘦、貧血、生產性能下降。可使產蛋率下降10%~50%。使蛋殼顏色變淡,肛門和腹部皮膚上形成小紅疹。
預防加強雞舍內外環境的衛生消毒,在飼養過程中,隨時觀察籠舍,雞群的情況,要經常檢查雞隻體表,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減少禽刺蟎病的發生。
治療 用氯氰菊酯,在夜間對雞群及雞刺蟎棲息處噴灑,間隔1周再噴灑1次,連續3次。雞身上的刺皮蟎可用禽蟎靈直接噴霧殺蟲。嚴重的也可用棉籤蘸禽蟎靈溶液,擦拭雞的尾部和刺皮蟎密集的部位。
不同時期,雞發病情況不同。總之平常做好保健,減少發病
若還有養雞方面的問題,請諮詢 東東集團-劉子川15595745711 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