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時,長安香積寺有一位法號行端的和尚,夜間上山砍柴回到寺廟後卻突然成了啞巴,寺內之人皆以為中邪魔,方丈聽說後忙領眾僧在佛前做道場,讓佛祖為行端驅魔驅邪可無濟於事。於是行端到長安城拜見名醫劉韜。劉韜對行端察言望診號脈後說師傅先回待我明日上山一觀再行處方。
次日凌晨劉韜來到山上,仔細觀察後胸有成竹地來到了香積寺,從藥袋裡取出一塊生薑,對方丈說將此煎服三日內定能藥到病除。行端連服六劑薑湯,咽喉輕鬆爽利,竟開口說話,眾僧驚訝不止。方丈詢問行端病因,劉韜說行端誤食了山中半夏所導致,用生薑一解,自然藥到病除。寺裡眾僧也解除了疑惑照舊上山砍柴做活。
世間未有邪魔在,只因不知半夏毒,人間若有一病在,世間便有一藥存。
在這一次驚心動魄的中醫藥抗疫中,所使用的三方三藥中有兩方用到了半夏。可見半夏是一味非常重要的良藥。
半夏之所以名半夏,是因為其長與夏至日前後,這一段時間裡,天地間陽氣盛極而衰,陰氣逐漸滋生,夏天已經過半因此稱其為半夏。五月半夏生,蓋當夏之半而得名。
本品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乾燥塊莖。夏、秋二季採挖,洗淨,除去外皮及鬚根,曬乾。
常見半夏的炮製品有:
法半夏 取淨半夏,用涼水浸漂,避免日曬,根據其產地質量及其顆粒大小,斟酌調整浸泡日數。泡至10日後如起白沫時,每半夏100斤加白礬2斤,泡1日後再進行換水,至口嘗稍有麻辣感為度,取出略晾。另取甘草碾成粗塊,加水煎湯,用甘草湯泡石灰塊,再加水混合,除去石灰渣,倒入半夏,缸中浸泡,每日攪拌,使其顏色均勻,至黃色己浸透,內無白心為度。撈出,陰乾。
姜半夏 取揀淨的半夏,照法半夏方法浸泡,至口嘗稍有麻辣感後另取生薑切片煎湯,加白礬與半夏共煮透,取出,晾至六成幹,悶潤後切片,晾乾。
清半夏 取揀淨的半夏,照法半夏方法浸泡,至口嘗稍有麻辣感後,加白礬與水共煮透,取出,晾至六成幹,悶潤後切片,晾乾。
半夏味辛性溫,有毒。歸脾、胃、肺經。功於燥溼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主用於咳喘痰多;嘔吐反胃;胸脘痞滿頭痛眩暈;夜臥不安;癭瘤痰核;癰疽腫毒。臨床使用上,法半夏長於祛痰止咳,除溼去濁;清半夏長於清化風痰,化飲散痞;姜半夏長於和胃止嘔,祛痰鎮咳。
半夏性燥而功能化痰,其所化之痰以脾不化溼聚而成痰者為主,為治溼痰之要藥,適用於痰溼壅滯、咳嗽氣逆等症,常與陳皮、茯苓等配伍;治痰多咳嗽,又常與貝母配伍應用。因其性溫,故又可用治寒痰,宜與白芥子、生薑等同用;因其化痰力佳,故亦可治熱痰與風痰,治熱痰可與瓜蔞、黃芩等配伍;致風痰宜與天南星等同用。
半夏功能辛散溫通、化痰、燥溼,故可用於痰內阻、胸脘痞悶病症,可配陳皮、茯苓等同用;如寒熱互結,有可配黃芩、黃連、乾薑等同用,可收辛開苦降、散結除痞的功效。半夏又能化痰散結,可用以治療痰溼結聚所致的癭瘤、瘰歷痰核、陰疽腫痛,或痰氣互結的梅核氣等病症。用治癭瘤瘰歷痰核,可與海藻、黃獨、貝母等配用。半夏有良好的降逆止嘔功效,可用於多種嘔吐症候,治胃寒嘔吐可配合生薑或藿香、丁香等品;治胃熱嘔吐可配合黃連、竹茹等藥;治妊娠嘔吐,可配合灶心土等品;治胃虛嘔吐,可配人參、白蜜同用。
生活中常見朋友的咽喉疼痛經常犯,屢用清熱瀉火之藥反而更加頻繁,若以咽痛伴有口淡或不欲飲水,舌質淡、苔薄白則病變證機應是寒結於咽,脈絡為寒所阻而滯澀。寒結於咽,經氣不通,則咽痛;痰阻於咽,則咽痛如有物阻,或咯白痰;寒痰壅滯脈絡,則咽部紅腫不明顯;寒凝津不行,又因寒不傷津,則咽幹不欲飲水;舌淡,苔白,脈緊均為寒結之徵。其治當散寒通陽,滌痰開結。
《傷寒論》第313條,少陰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湯主之。可用半夏、桂枝、炙甘草之半夏散。方中半夏通陽散結,燥溼開結,利咽散結,散寒降逆,宣洩止痛。桂枝通陽化氣,開結化飲,散除風寒。甘草祛痰利咽喉,緩急止痛。
在治療失眠的眾多方子中,半夏秫米湯出現最早,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記載,被譽為中醫失眠第一方。這個方子僅僅兩味藥,組成為半夏10克、秫米15克。上二味以流水600毫升煮取360毫升,每次服180毫升,日2次分服。主治痰飲內阻,胃氣不和,夜不得臥,舌苔白膩,脈弦滑。
本方用於溼痰內盛、胃不和則臥不安之失眠症,有祛痰和胃,化濁寧神之功。方中半夏交陰陽,燥脾溼,順脾性以益脾和中;秫米甘溫入脾,益中和胃,顧護中氣,遏制半夏毒性。兩藥相合同奏調中焦和陰陽之功。中焦和則氣血盛,其肌肉滑,氣道通,營衛之行,不失其常,故晝精而夜瞑。半夏秫米治失眠,若無秫米苡仁添,若暫無秫米可用薏苡仁代替。
本品乾燥塊莖呈圓球形、半圓球形或偏斜狀,直徑0.8-2釐米。表面白色,或淺黃色,未去淨的外皮呈黃色斑點。上端多圓平,中心有凹陷的黃棕色的莖痕,周圍密布棕色凹點狀鬚根痕,下面鈍圓而光滑。質堅實,緻密。縱切面呈腎臟形,潔白,粉性充足。粉末嗅之嗆鼻,味辛辣,嚼之發粘,麻舌而刺喉。
以個大、皮淨、色白、質堅實、粉性足者為佳。以每千克800粒以內;無包殼、雜質、蟲蛀、黴變者為一等品。市場上旱半夏銷售主要以甘肅與河北貨為主,其中甘肅產區貨源粉性佳,價格高於河北貨,野生生半夏價高,山西家種貨價低。
偽品水半夏在價格上是半夏的1/10,故許多不法商販為了謀取暴利以水半夏代半夏用,使治病達不到預期效果。水半夏的原植物為天南星科犁頭尖屬鞭簷犁頭尖的乾燥塊莖,略呈橢圓形、圓錐形或半圓形,直徑0.5-1.5cm,高0.3-3cm。有偏斜而凸起的葉痕或芽痕,下端略尖。半夏屬於南星科與南星性狀相近,市場常有不良商家將低價南星混入半夏中。
半夏凹點常不規則分布,形狀圓厚。南星凹點常常於中心,形狀較半夏扁平薄。同屬植物掌葉半夏的塊莖在江蘇、河南、河北、山西等地亦作半夏使用。與半夏的主要區別點為掌葉半夏的塊莖較大,通常直徑3-4釐米。其它還有以天南星科植物獨角蓮(白附子),小芋兒,滴水珠等混作半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