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朋友應該是願意為對方兩肋插刀的。能夠為對方兩肋插刀,說明關係非比尋常,是彼此十分重要的人,兩肋插刀這個成語出自隋唐時期的秦瓊秦叔寶。
然而這其實是一個誤會,如果秦瓊真的兩肋插刀了的話,就不會有後面的瓦崗起義了,他早都一命嗚呼了~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隋煬帝為修理京杭大運河,肆無忌憚的搜刮民脂民膏,導致百姓民不聊生,怨聲載道,此時江湖中湧現了一批綠林好漢,他們劫富濟貧。因為打劫前會先放響箭,又被稱為響馬。彼時的秦瓊在隋朝當官,是當地的一名捕快,同時他還"兼職"江湖中人,行俠仗義。
一次他的兩位江湖中的朋友劫持了一批數目不小的皇糧,在自己眼皮底下出現這種是,有辱官威,靠山王楊林下令務必找出罪魁禍首,將這幾位膽大包天的"好漢"緝拿歸案。
身為小捕快的秦瓊也在追捕逃犯的隊伍之中,自己身為"警察",要緝拿自己的朋友,這讓秦瓊陷入了兩難的境地,然而這種尷尬的情況沒有持續太久,在了解到這批皇糧的來源之後,秦瓊果斷的選擇了幫助自己的朋友,也就是站在了正義的一方。
在追捕過程中,故意帶一眾捕快走了岔道,讓綠林好漢們從另一條路溜之大吉,為此秦瓊將自己置身在了危險之中,楊林對他產生了懷疑,說不上什麼時候就會小命不保。後來在"好漢"們的幫助下,秦瓊逃了出來,大家一起齊聚瓦崗共謀大事。
所以說秦瓊不沒有真的"兩肋插刀",這個成語是由"岔道"的故事衍生而來,秦瓊為了兄弟不僅丟了仕途,還差點丟了小命,由此可見其為人義薄雲天,歷史上的忠義的典故無數,兩肋插刀的故事流傳至今,也說明了人們對於秦瓊本人的喜愛。
現實社會騙局很多,各位讀者還是要慎重一些,不要輕易為朋友"兩肋插刀"噢!特別是當你年輕的時候,更容易遇人不淑,切記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