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界網站
在2020年大選正在次第展開的當下,川普總統也許該去研究一下1929年發生在那個時代最卓越的經濟學家費雪(Irving Fisher)身上的警世故事。美國企業研究所常駐研究員、前國際貨幣基金政策制定與評估部門副主管和所羅門美邦首席新興市場經濟學家拉赫曼(Desmond Lachman)在《國會山報》發文指出,這是因為,如果川普真的了解了那個故事,恐怕就不會再將股市在自己任內的表現當作是競爭連任的首要經濟賣點了。
1929年10月22日,即股市大崩盤爆發前兩天的時候,費雪還對股市的走勢極度樂觀。在他看來,美國經濟基本面強勢,股市依然被低估,而且股價現在已經躍上了不會再下跌的「永恆的高地」。
然而事實無情地否定了費雪的判斷,到1929年11月底,美股已經暴跌了30%。接下來的三年時間裡,股市還在不斷下滑,而費雪作為一位經濟學家的名譽在這過程當中徹底跌入了塵埃,「永恆的高地」論說也成為了學界流傳至今的笑柄。
時光流轉,轉眼到了2020年,現在川普總統一方面不斷向國人強調他已經讓美國經濟變得如何偉大,一方面還在不斷吹噓自己任內股市已經上漲了40%。在他看來,這些重大的進展正是自己成功連任的保障。
然而,這些進展到底有多了不起呢?答案是,在柯林頓總統和歐巴馬總統第一任期的同期之內,美股的漲幅都超過了50%。至於經濟增長速度,川普任期的具體表現其實基本上與歐巴馬任期大同小異,而只及柯林頓任期的一半左右。或許,川普任期唯一的真正「亮點」,就在於2017年的減稅,後者未能找到相應的收入來填補由此造成的聯邦資金缺口,導致預算赤字飛漲,美國的公共債務已經走上了大爆炸的道路。
更加不必說,如果非要找出這幾年股市上漲的最大功臣,那答案也不會是川普的經濟政策,而是聯儲超級寬鬆的貨幣政策。再考慮到川普在國際經貿關係當中四處樹敵的政策已經拖累了全球協同增長的速度,讓全球金融市場都籠罩在濃重的陰影之下,他的作為到底該如何判斷,其實大有商榷的餘地。
對於川普的連任前景而言,更麻煩的是一個要命的事實,即美股牛市現在從歷史標準看已經是「古稀之年」了。目前,牛市已經進入了第十一個年頭,市場的水位較之2009年3月的谷底已經翻升了大約四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席勒(Robert Shiller)指出,美股估值現在已經達到了罕見的高度,事實上,類似的價位在最近百多年來的歷史上也不過只出現了三次——除了眼下這次之外,另兩次分別是在前面提到的1929年大崩盤,以及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破滅前夜。
那些綿延日久的美股牛市都是如何結束的?這方面的歷史經驗怕是會讓川普難以安枕。1970年代早期至今,美國先後經歷了三次股價下跌大約50%的熊市,以及兩次跌幅30%左右的熊市。不難想見,若是這樣的跌幅出現在2020年11月之前,川普為連任付出的任何努力恐怕都將付諸東流。
當然,眼下的牛市到底何時結束,誰也沒有能力準確預見到。同樣,也沒有人能夠未卜先知,判斷出牛市結束的導火索到底會是什麼。
然而,無論如何,只要不是極端樂觀主義者,任何人都有能力發現,那些造就一場嚴酷熊市的因素其實已經一一就位了。這個世界正在被債務洪水淹沒,全球信貸配置不當的問題已經很嚴重了。與此同時,各種其他的重大利空因素也都開始指向美國股市在投票日前開始下跌的方向。
全球經濟的狀況令人擔心。歐洲已經滑到了衰退的邊緣,其他各大經濟體的增長都在減速,美國的製造業已經陷入了緊縮,國際形勢依然讓人難以安心,更不必說,不少國家還正在發生社會動蕩。
這樣的大背景下,如果再發生一些地緣政治變故,比如美國和伊朗緊張關係的迅速升級,或者其他可能打破全球石油供應鏈條的中東問題,則全球投資者的心態就可能發生重大改變,開始對風險退避三舍。
雖然美國股市盛極而衰的日子到底會在哪一天到來沒有人能夠預料,但是大家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一旦牛市真的在2020年11月前結束,川普肯定會宣稱這結局和他的對外政策毫無關係,一切都該怪鮑威爾和他聯儲的同事們不肯降低利率,不肯啟動新一輪量化寬鬆。當然,公眾是否相信,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