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成點評「首義五王」:除了南王,其餘都不是做大事的料

2021-02-23 歷史樹1

請點上方↑↑↑藍字   一鍵免費關注!

【免責聲明】文章來源為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侵權請聯繫責編;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參考、交流之目的。

1851年12月,天王洪秀全在永安頒布《五王詔》,封楊秀清為東王九千歲,轄東方各國;封蕭朝貴為西王八千歲,轄西方各國;封馮雲山為南王七千歲,轄南方各國;封韋昌輝為北王六千歲,轄北方各國;封石達開為翼王五千歲,沒有轄區,寓意「羽翼天朝」。以上所封之王,俱受「東王節制」,此為後人常說的太平天國「首義五王」,其含金量之高,可想而知。那麼,這些王爺實際能力如何呢?是否具備開創王朝之能了呢,可否是做大事的料。在此,不妨來看看忠王李秀成是如何評價他們。李秀成在《自述書》中點評了「首義五王」,並採用「春秋筆法」、「微言大義」之寫作方式,表達了自己對東、西、南、北、翼等五王之實際看法。在李秀成眼裡,除了南王,其餘四位都不是做大事的料。

評價東王楊秀清:軍政能力超強,可「情商」堪憂,純粹作死李秀成《自述書》談起東王之第一句是:「在家燒炭為業,並不知機。自拜上帝之後,件件可悉,不知天意如何化作此人?其實不知,天王頂而信用,一國之事,概交予他,軍令嚴整,賞罰分明。」後又說:「東王輔政,立法安民,事事嚴整,民心佩服。」可知,李秀成對楊秀清之政治、軍事能力還是十分肯定,是他帶領天國軍民走向南京,走向了輝煌。但是,這並不能證明東王楊秀清就是做大事的料,李秀成接下來則是要說說東王的缺點了:情商不高,純粹作死。「東王自己威風張揚,不知自忌,一朝之大,是首一人;欲望太強,要天王逼封萬歲;東欲專尊,北王、翼王不服,計議誅殺東王。」在李秀成眼裡,東王楊秀清情商十分低下,將天王、北王、翼王等人得罪一遍,其人際關係堪憂啊。如此之人,怎會是做大事的料呢?後來,天王、北王、翼王、燕王聯手,發動「天京事變」,幹掉東王,結束了他性命。評價西王蕭朝貴:赳赳武夫一枚,不懂得自我保護,還靠關係上臺由於過早陣亡疆場,今人對西王蕭朝貴之關注自然不多,一般只知道他是洪秀全的妹夫,娶了洪宣嬌而已;西王蕭朝貴,無形之中被邊緣化了。李秀成在《自述書》中對其評價:「在家種田耕山燒炭為業,天王妹子嫁其為妻,故而受重用;勇敢剛強,衝鋒第一。」李秀成眼中的西王,從小在家種田種地,是位比較樸實憨厚的農夫,力氣有的是,卻沒啥學歷,算是赳赳武夫一枚了。西王受重用,是因為他娶了天王洪秀全妹妹洪宣嬌,也就是靠女人上位,是關係戶,吃軟飯。「勇猛剛強,衝鋒第一」,西王打硬仗之能力、勇氣自然沒得說,是敢於親自操刀上陣,與對手進行肉搏戰的主。不過,蕭朝貴只是勇猛,卻不夠精明,不懂得自我保護之重要性。攻打長沙時,為鼓舞士氣,身穿鮮豔衣服上前線督師,結果被小兵一炮打死,「天兄歸西」,真乃遺憾。一個不懂得自我保護的人,又怎會是做大事的料呢?

評價北王韋昌輝:處世圓滑,卻缺乏政治智慧,被盟友玩死了說起北王韋昌輝,大夥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夠陰險毒辣,發動「天京事變」,屠殺2萬精銳,導致天國元氣大傷,他就是歷史罪人。李秀成在《自述書》中對其評價是:「此人在家是出入衙門辦事,監生出身,見機靈變之急才足有。」從這評論可知,北王韋昌輝文化水準比較高,頭腦很精明,能隨機應變,靈活應對各種複雜事情,算是牛人一枚。不過,韋昌輝只是小聰明,談不上大智慧。李秀成自述中說:「北、翼計議誅殺東王,及其兄弟三,其餘皆不得多殺;後北王濫殺,翼王返京勸阻;合朝同心將北王殺之。」天王、北王、翼王是戰略同盟,一起對付東王楊秀清,可為何北王要濫殺呢?濫殺對其有何好處呢?北王濫殺無辜,還是自己缺乏政治智慧所致,他過於相信洪秀全、石達開,認為他倆肯定會按計劃行事。可惜,這是政治鬥爭,洪、石在觀看,韋當槍手,做了事變的替罪羊,他只能擴大事態,結果「合朝誅之」。韋昌輝政治智慧不行,難以做大事。評價翼王石達開:表面文武雙全,實則無大智慧,格局不行提起翼王石達開,眾多「石粉」來勁了:16歲受訪出山,19歲封王,24歲統帥千軍萬馬殺得中興名臣曾國藩投水自盡,26歲顧全大局離京出走,32歲為保全部下性命,自願「請降」受凌遲處死,此乃真英雄,大丈夫是也。李秀成《自述書》對其評價:「家富讀書,文武足備」,說翼王石達開文化水平高,帶兵打仗也非常厲害,算是文武全才。然而,李秀成真實看法並非如此,他認為翼王表面文武雙全,實則無大智慧,格局不行。「後翼王在湖北武昌洪山,聞知天京殺戮太多,與張遂謀、曾錦謙等三人狼狽回京,計及免殺之事。」說好一起行動,石達開卻在武昌觀看楊、韋內鬥,這是啥意思?「狼狽回京」,「狼狽」一詞,道出了李秀成對石達開之真實看法:沒有大智慧,大格局,讓北王單獨行動,結果一發不可收拾。道理簡單,石達開不回來,韋昌輝如何震懾得了東殿勢力呢?李秀成被俘虜時,石達開已經被凌遲1年了,李卻說:「翼王遠徵,至今未歸」,說明他壓根就不再關注石達開。評價南王馮雲山:真正的創業者,是絕對的「王佐之才」從忠王李秀成《自述書》中可知,東王、西王、北王、翼王等都不是做大事的料,他們缺點太多,不能算是全才。那麼,南王馮雲山是全才嗎?李秀成又是如何評價他呢?對於馮雲山,李秀成評價非常高,認為他才是太平天國真正的締造者,是唯一能帶領大夥走向勝利的「首義五大王」;馮雲山,真乃王佐之才也。李秀成《自述書》評價:「其人才幹明白,前六人之中,謀立創國者出南王之謀,前做事者皆南王也。」事實的確如此,沒有南王馮雲山之努力,就不會有縱橫大江南北14年,一度將大清推向滅亡邊緣的太平天國運動。馮雲山,意志堅定,戰略眼光高,處事靈活,人際關係好,權力欲望不強,大局觀一流。此外,馮雲山還是唯一能將拜上帝教轉型,將其融入儒家思想,乃至拋棄之的人物,從而爭取知識分子擁戴。如此之人,堪比諸葛亮、劉伯溫,是王佐之才。可惜,馮雲山在蓑衣渡陣亡,太平天國註定沒得救。綜上所述,在李秀成看來,「首義五王」:除了南王馮雲山,其餘四位王爺也很厲害但缺點也不少,並非做大事的料。對此,各位又是如何看待?歡迎點評。

 中國官場有哪三大定律?點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李秀成暢談2700位王爺:除了2人,其餘都做不了大事
    1864年7月,忠王李秀成被俘虜,囚禁在兩江總督府。應曾國藩之請,李秀成寫下數萬言《自述書》,講述自己參加革命之具體經過,談論太平天國事業之成敗得失,還對2700多位諸侯王進行點評,是研究太平天國史的珍貴資料。冊封2700位王爺,且還是世襲罔替(鐵帽子王),也不知道洪秀全是怎麼想。
  • 李秀成評價楊秀清:政治、軍事奇才,卻不是做大事的料
    李秀成,太平天國忠王,後期絕對頂梁柱,其《自述書》一文對首義諸王進行了一一點評。那麼,他是如何評價楊秀清呢?在李秀成眼中,東王楊秀清具有突出的政治、軍事才能,堪稱是其才;可人際關係上,楊秀清處理得一團糟,最終慘死在隊友刀下。自述云:「東王楊秀清,住在桂平縣,住山名叫做平隘山,在家種山燒炭為業,並不知機。
  • 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忠王李秀成,誰的軍事才能更厲害?
    1851年9月太平軍攻克廣西永安(今蒙山)後,確定官制,天平天國天王洪秀全封了五個王,分別是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所封諸王,皆受東王節制。
  • 永安冊封「首義五王」,洪秀全制衡楊秀清權力的嘗試
    12月,洪秀全在永安分封建制,冊封「首義五王」,東王九千歲楊秀清、西王八千歲蕭朝貴、南王七千歲馮雲山、北王六千歲韋昌輝、翼王五千歲石達開。所封之王,悉受東王節制,也就是受楊秀清節制。 表面上看,永安封王,東王是人生贏家,「東王節制諸王」,楊秀清取得太平天國軍事領導權。確實,永安封王,洪秀全授予楊秀清很大權力。
  • 翼王單飛打不贏土匪,為何在「首義五王」中名氣最高?
    相信絕大多人都會選擇翼王五千歲石達開,說他在「首義五大王」中名氣最大;晚清戰神,號稱千古第一完人的曾國藩都被他吊打,屢次三番要投水自盡。此外,石達開是太平天國運動的「靈魂」,是一顆最耀眼的星。單純從名氣上看,「首義五王」中翼王石達開最高。
  • 李秀成自我評價:仁慈善良,忠君護主,憂國憂民
    1864年7月,一代名將忠王李秀成淪為清軍階下囚。應曾國藩之請,他洋洋灑灑寫下數萬言《自述書》,對太平天國成敗之得失進行總結,對自己參加革命之經過做了詳細描述,還對各諸侯王之能力、素質做一一點評。對此,許多人都說忠王不忠,關鍵時刻變節,有愧於太平天國;有些則極力辯護,說李秀成只是想效防姜維之故事,玩緩兵之計而已。
  • 永安冊封「首義五王」,洪秀全對楊秀清權力制衡的一次嘗試
    十二月,洪秀全在永安分封,冊封「首義五王」,東王九千歲,西王八千歲,蕭朝貴八歲,南王七千歲,馮雲山七歲,北王六千歲,韋昌輝五歲。被封的國王,悉受東王的節制,即楊秀清的節制。從表面看,永安封王,東王是人生的贏家,「東王節制諸王」,楊秀清獲得了太平天國的軍權。永安封王,洪秀全給楊秀清很大的權力。但洪秀全也借永安封王之機,精心布局,力圖制衡楊秀清,維護自己的地位。
  • 石達開單飛打不贏土匪,為何在「首義五王」中名氣最高?
    相信絕大多人都會選擇翼王五千歲石達開,說他在「首義五大王」中名氣最大;晚清戰神,號稱千古第一完人的曾國藩都被他吊打,屢次三番要投水自盡。此外,石達開是太平天國運動的「靈魂」,是一顆最耀眼的星。 單純從名氣上看,「首義五王」中翼王石達開最高。
  • 太平天國國運之戰:首義五大王被800壯士伏擊,南王陣亡
    1852年6月,太平天國首義五大王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等帶著大部隊來到桂北全州,打算順著湘江而下直抵長沙,給清王朝一個「驚喜」。由於太平軍攻擊全州過於順利,尾隨清軍只敢觀望而不敢發起進攻,所以此時洪秀全等人對賽尚阿、向榮、和春等綠營兵統帥十分藐視。為此,太平軍全體將士及其家屬均登船走水路,湘江兩岸則未派一兵一卒做掩護,災難就此發生。
  • 忠王李秀成其實是被迫加入太平軍,根本不是心甘情願
    洪秀全要維持太平天國事業,就不得不提拔其他人進入高層,陳玉成和李秀成便是其中非常有名的兩個人。很多人都知道李秀成在太平天國後期起到的作用特別大,他做事也算拼命、努力,但是,小佛估計很少人會注意到李秀成當初加入太平天國完全不是出於本心,不是心甘情願跟著洪秀全等人反抗清政府,他的加入其實是在當時的情況下,不得已被迫加入的。
  • 太平天國永安封王:石達開戰功赫赫,為何就他沒有封地?
    1851年12月,洪秀全在永安發布詔書,冊封「首義五大王」:左輔正軍師東王九千歲楊秀清,治理東方各國;右弼右正軍師西王八千歲蕭朝貴,治理西方各國;前導副軍師南王七千歲馮雲山,治理南方各國;後護又副軍師北王六千歲韋昌輝,治理北方各國;後軍主將翼王五千歲石達開,羽翼天朝。
  • 都知道李秀成和陳玉成雙雄並立,卻未必知李秀成將陳玉成迫害致死
    太平天國「天京事變」後,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身死,翼王石達開出走,再加上南王馮雲山、西王蕭朝貴早已陣亡,則首義六人之中,只剩下天王洪秀全一人了。而洪秀全身藏深宮之內,沉溺於婦人酒色之中,太平天國的局勢,已岌岌可危。所幸滄海橫流,又有英雄挺身而出,支撐著了危局,使太平天國出現了起死回生的跡象。
  • 「忠王」李秀成的忠與不忠
    李秀成一生業績,主要在太平天國後期。天京內訌後,封合天侯,任副掌率、後軍主將,與陳玉成主持軍務。1859年,繼洪仁玕、陳玉成之後,封忠王,成為獨當一面掌管太平天國軍政大權的重要領導人之一。太平天國的忠王李秀成是歷史上的一個「問題人物」。圍繞他在被俘後到底有沒有投降湘軍的疑問,一百多年來始終存在著極大爭議。
  • 忠王不忠?李秀成真的是投降變節的叛徒嗎?
    除了流露出乞降求撫之意,李秀成還詳細分析了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寫下了所謂的「天朝十誤」,「十誤」當中,前四條是他認為的太平軍在戰略及作戰方向上所犯大錯,第五至十條,則是國家從勝利走向敗亡的六大主因,計有丙辰之變、翼王出走、天王倚宗親不信外臣、天王倦勤、立政無章和株守天京。
  • 蘇州忠王府與忠王李秀成
    蘇州拙政園旁矗立著忠王府,至今忠字匾高懸,訴說著蘇州百姓對忠王李秀成深深的緬懷之情。這年前後,李秀成領導太平軍獲得空前成功,克服蘇州、杭州、常州、無錫、丹陽、松江等地,殺死清軍名將張國粱,欽差大臣和春自殺。忠王李秀成在此建立了蘇福區。李秀成愛民如子,在蘇福區給百姓發糧,發錢,給窮人施粥,甚至為死人發棺木,稅收亦減至清政府的三分之一。
  • 太平天國「首義八王」:5位死於內鬥,只有豫王是善終
    這與其熱衷搞「內鬥」有關,首義八大王中,有五位死於內鬥,只有一位善終,這實在是有意思。 太平天國創業之初,有八位人物貢獻最大,被後世稱為「首義八大王」,即是天王洪秀全、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燕王秦日綱、豫王胡以晃。八大王中,只有一位正常死亡。
  • 太平天國的忠王李秀成被俘真相
    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 李秀成,廣西藤縣人,太平天國金田起義時參加了太平軍,是太平天國後期的兩大軍事支柱之一,被封為忠王,但這位忠王卻因後來的變節投降,被史學界稱為「
  • 此人原是忠王李秀成的少東家,後為忠王八悍將之一,死法讓人淚崩
    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是太平天國後期百萬大軍的統帥,但他在廣西加入太平軍時只是一名小兵。李秀成的人生轉折主要在1856年天京事變後,因天朝骨幹損失嚴重,其才幹得以脫穎,升地官副丞相,隨後駐軍在安徽相城、江蘇浦口一帶,百戰沙場,封侯、封王。李秀成走上人生顛峰是在佔領蘇州以後。
  • 李秀成談論翼王石達開:表面文武雙全,實則無大智慧
    對曾國藩,李秀成貌似硬氣不起來,還答應曾氏要求,洋洋灑灑寫下數萬字的《自述書》,闡述自己參加革命之經過,太平天國之成敗得失,並對諸侯王進行一一點評。李秀成這份自述,被後世認為是「變節」之表現,不過羅爾綱先生不承認,並撰寫論文反駁。李秀成在《自述書》中對諸侯王之評價非常精彩,貌似除了他自己,別人都是缺點多多,不足以承擔大任。就拿他評價翼王石達開一事來說吧。
  • 李秀成眼中的洪秀全:關鍵時候掉鏈子,將太平天國帶上毀滅之路
    天京事變之前,李秀成和洪秀全必然是不熟悉的,他一個中層軍官去天王府的機會是極少的,如果不是天京事變讓太平天國高層紛紛殞命或者出走,李秀成斷然沒有太大的機會成為太平天國後期的頂梁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