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鋒大將羅大綱1851年9月率兩千兵馬,採用聲東擊西的戰術,攻破永安(蒙山縣),這是太平天國興盛以來攻下的第一座城。十二月,洪秀全在永安分封,冊封「首義五王」,東王九千歲,西王八千歲,蕭朝貴八歲,南王七千歲,馮雲山七歲,北王六千歲,韋昌輝五歲。被封的國王,悉受東王的節制,即楊秀清的節制。
從表面看,永安封王,東王是人生的贏家,「東王節制諸王」,楊秀清獲得了太平天國的軍權。永安封王,洪秀全給楊秀清很大的權力。但洪秀全也借永安封王之機,精心布局,力圖制衡楊秀清,維護自己的地位。
第一,楊秀清獲得「天父傳」的權力,關鍵時刻的地位高於洪秀全
1848年,馮雲山被官府拘捕入獄,洪秀全解救不利,拜神教人心驚膽戰。作為紫荊山區拜上帝教的實際創始人,馮雲山聲望很高。平時傳教時,洪秀全宣傳上帝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可現在馮雲山被捕入獄,洪秀全卻無能為力,教徒們也不免懷疑上帝。因此,拜神的教會裡的所有人都心灰意冷,不知所措。
在紫荊山區拜上帝教陷入混亂,人心惶惶的情況下,楊秀清乘機表演了「跳大神」,用上帝的口吻訓斥會眾,安撫人心,從而獲得了「天父傳話」的權力。然後,楊秀清要求這些幫派到官府去,把馮雲山從監獄裡救出來。因此,這群人對楊秀清的「天父之言」深信不疑。
「天父流言」,明眼人都能看出是假的,洪秀全、馮雲山等自然不信,但不得不承認楊秀清「天父流言」的地位。理由很簡單,洪秀全以神的名義,否定楊秀清的信仰,否定自己,太平天國就註定了滅亡。洪秀全稱自己為神的第二子,楊秀清關鍵時刻是神,地位比洪秀全高。
二、永安封王,明確天王地位不可侵犯
取得「天父之言」之權,這在太平天國政教合一的情況下,楊秀清無疑是當之無愧的最高領袖,地位十分顯赫。洪秀全性格剛烈如火,並沒有放棄對權力的訴求,他一直在想方設法制衡楊秀清。比如太平軍佔領武宣後,洪秀全稱自己為天王,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等五人為「五將」;洪秀全稱自己為天王,其餘五人為臣子。
永安封王時,洪秀全也竭力限制楊秀清的權勢,他明確表示天王不可侵犯。「父皇下旨說:」今日父皇上帝開大恩,差我主降凡,天下太平主,真的太平天日平平圓滿,沒有一點虧缺。」可見,天王洪秀全是凡間唯一的真主,地位不可侵犯。另外,楊秀清處理政務的時候,最後都要經過洪秀全的同意,否則就沒有法律效力。
封五王詔書中說:「非天之父,不能僭越稱上稱下。洪秀全是「天王」,楊秀清是「東王」,楊秀清如果想超越洪秀全,只能稱帝,但五王詔書中已經明確規定,不能稱帝。楊秀清只是臣子,洪秀全只是君主。
五王詔中所規定的「所封之王,皆為東王所制」,是不是說楊秀清能夠真正節制諸侯王?作者認為,名存實亡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情。西王八千歲的蕭朝貴,右弼正軍師長洪秀全的妹夫,手下兵力最多,韋昌輝、羅大綱、林鳳祥、李開芳、吉文元等悍將都是蕭朝貴的鐵桿親信。另外,蕭朝貴有「天人代言」的權力,曾處死楊秀清的公公陳來。地位顯赫的蕭朝貴,自然不願受制於楊秀清,而是起到了制衡的作用。
作為拜上帝教的實際創建者,馮雲山,包括楊秀清、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胡以晃等人,都是他引入金田起義元勳參加拜上帝教的。三千五百名信徒的金田總部,基本上都是被馮雲山拉著入夥,故而聲名顯赫。另外,馮雲山對洪秀全忠心耿耿,在傳道的時候都打著「洪先生」的旗號,到處維護天王的尊嚴。對於洪秀全來說,馮雲山就是蕭何、諸葛亮、李善長等輔佐大臣,是楊秀清制衡的重要力量。
「首義五王」中,蕭朝貴是洪秀全的妹夫,馮雲山是洪秀全的鐵桿親信,沒有什麼忠誠度,也沒有什麼制衡楊秀清的重要力量。韋昌輝,石達開,到底支持哪一個?回答很明顯,韋昌輝,石達開,洪秀全。早些時候,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六人貢獻最大,地位最高。洪秀全、馮雲山提倡創立拜神教;楊秀清、蕭朝貴半路出家,以「跳大神」的身份獲得權力;韋昌輝、石達開以出身名門、經濟實力擠入核心領導。
永安封王前,相對於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三人,韋昌輝、石達開地位並不高,在太平天國沒有多少話語權,儘管他們的貢獻很大。比如石達開,因為得罪了蕭朝貴,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無法單獨帶兵作戰,沒有單獨行動的機會,韋昌輝就是蕭朝貴的部下。現在,韋昌輝、石達開都擠進了「首義五王」的行列,他們必然對洪秀全感恩戴德,擁護天王,構成了對楊秀清的潛在制衡。1856年9月,如果沒有韋昌輝、石達開的支持,洪秀全也無法確定楊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