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永安建制:一次封王「鬧劇」,沒有誰是贏家

2021-01-09 巖巖說史

1851年農曆10月25日,天王洪秀全發布「五王詔令」,封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雲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所封之王,均受東王節制,此為永安建制,是太平天國建立政權之最初開始。

永安建制,史學家評價很高:明確職責,增強凝聚力,為起義之勝利進軍提供了保障。然而,筆者認為,永安封王是一次「鬧劇」,沒有誰是贏家;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是太平天國走向滅亡之第一步。

封王時間特殊,其中暗藏玄機

農曆10月25日,冊封「首義五王」,看似很平常,卻暗藏玄機。那麼,10月25日有什麼特殊性嗎?有,還非常特殊,因為23日,前軍主將蕭朝貴在城南戰鬥中身受重傷,命懸一線,不能處理軍政事務。兩天後,也就是25日,洪秀全得到「天父」楊秀清暗示,下令封王。

蕭朝貴受傷,與封王時間有必然性關係嗎?有,是決定性關係,因為楊秀清可以乘此機會奪取軍政實權,將蕭朝貴排擠出局。可以說,永安封王,很大程度上是衝著蕭朝貴,是楊秀清打擊蕭朝貴之表現。

楊秀清為何要打擊蕭朝貴呢?道理很簡單,蕭朝貴可以「代天兄下凡」,是耶穌在人間的代表;紫荊山期間,「天父」楊秀清身體不適,實際軍政事務,全部由蕭朝貴處理,自己就是個擺設。

蕭朝貴掌握實權,可以從「陳來事件」中看出。蕭朝貴為爭取悍將羅大綱,不惜玩「天兄下凡」,處死偷偷拿羅大綱妻子遺物的楊秀清嶽父陳來。對此,楊秀清無話可說,只能忍氣吞聲。

洪秀全、馮雲山之抗爭與妥協

蕭朝貴受重傷後,楊秀清乘機發難,玩「天父下凡」,暗示洪秀全要封王。此時,蕭朝貴傷勢太重,自顧不暇,壓根就沒有能力抗爭,他只能接受既成事實,不但屈居楊秀清之下,還受他節制。那麼,洪秀全、馮雲山是如何應對呢?

洪、馮是戰略同盟,是拜上帝教創始人,但半路殺出會「跳大神」的楊秀清、蕭朝貴。為了避免信仰崩潰,洪秀全、馮雲山只能承認他倆「跳大神」之權力,從而退居二線,太平天國實權掌握在楊秀清、蕭朝貴之手。

蕭朝貴是洪秀全妹夫,此時受傷,自然不能再與楊秀清抗衡。對此,洪秀全必須要找出良策制衡楊秀清,即是冊封韋昌輝為王,並設四位軍師,從而分割楊秀清是權力。軍師,太平天國行政首腦,掌握實權;天王是虛位元首,臨朝不理政,沒有實際權力。此時,楊、蕭、馮、韋,都是軍師。

秦日綱被擠出局,石達開順利封王

設置四大軍師,還冊封韋昌輝為北王,這對楊秀清而言實在不是啥好事。為何如此說呢?四大軍師,一起處理政務,明顯是分割左輔正軍師楊秀清權力,不想讓自己一家獨大。此外,韋昌輝是蕭朝貴親信,蕭朝貴是洪秀全妹夫,韋昌輝自然支持天王。

韋昌輝財大氣粗,作戰勇猛,還帶來2000族人入夥,楊秀清根本就沒理由反對他封王。那麼,楊秀清該如何做呢?很簡單,就是將秦日綱排擠出局,拉攏石達開,給他封王。秦日綱是洪秀全親信,作戰勇猛,多有戰功;石達開帶來兵馬比較多,因與蕭朝貴不好,沒啥表現機會。

石達開能冊封翼王,楊秀清是關鍵,否則他也沒戲。事實證明了這點,蕭朝貴陣亡後,石達開可以獨自帶兵,渡過湘江,取得「橘子洲大捷」,一戰成名。楊秀清經常玩「天父下凡」杖責韋昌輝、秦日綱,甚至威脅打洪秀全,卻沒有杖責石達開。

永安建制後,各方權力博弈不斷,最終釀成天京事變

上述分析可知,永安封王就是一場「鬧劇」,是沒有硝煙的戰爭,各方都在進行博弈。此時,內部矛盾相當尖銳,只是暫時被殘酷的戰爭環境所掩蓋罷了,一旦環境有所改變,就會大動幹戈,甚至是火拼。

1852年8月,西王蕭朝貴為重新樹立威望,率2000兵馬千裡奔襲長沙。東王楊秀清延遲發兵,間接導致蕭朝貴陣亡。蕭陣亡後,楊秀清提拔石達開,讓他獨自領兵作戰,渡過湘江,大展拳腳。

1853年3月,定都天京後,楊秀清經常玩「天父下凡」,杖責韋昌輝、秦日綱等實力派,甚至還威脅杖責洪秀全,試圖奪取最高權力。

1856年9月,矛盾達到白熱化階段,「天京事變」爆發,楊秀清、韋昌輝、秦日綱等實力派被殺,2萬精兵死於內鬥,石達開率兵外出單幹。從此,太平天國開始走下坡路,由盛轉衰,直至滅亡。

綜上所述,永安封王是一場「鬧劇」,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楊秀清乘著蕭朝貴重傷之際,讓洪秀全發布「五王詔」;洪秀全、馮雲山既抗爭,也妥協,儘量維持平衡局面,卻沒多大效果。可以這麼說,1856年9月的天京事變,始於永安封王。

參考書目:《太平天國戰爭全史》

相關焦點

  • 太平天國永安封王:石達開戰功赫赫,為何就他沒有封地?
    根據太平天國制度,楊、蕭、馮、韋、石都是上帝的兒子、女婿,與洪秀全是一家人,都是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親王。有意思的是,永安封王時,戰功赫赫的翼王石達開並沒得到「軍師」頭銜,也沒有封地,就是個打工仔。太平天國實行「軍師負責」制,軍師相當於秦漢時期的丞相,天王是「虛位」元首,臨朝不理政,沒有實際權力。
  • 太平天國永安封王簡況
    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稱為「太平軍」。1851年秋,太平軍攻佔廣西永安州(今蒙山縣)。為了便於組織,統一軍政,12月在永安城洪秀全稱天王,稱萬歲。天王洪秀全分封諸王:封原中軍主將楊秀清為「左輔正軍師」東王,稱九千歲(沒錯,就是和明朝著名宦官魏忠賢一樣的歲數);
  • 王的盛宴——瘋狂封王的太平天國
    大城市當然要有大手筆,於是,洪秀全在永安大封功臣,當時拜上帝教的五位高層,光明左右使者,護教法王之類的,全部封王,他們就是太平天國初期的五王。護教法王們搖身一變,成了太平天國常委。這就是「永安建制」。雖說都是王,但五常委是有明確排序的:萬歲當然是天王洪教主,東王楊秀清稱九千歲,節制諸王,類似於宰相,是明確的二號人物。
  • 永安冊封「首義五王」,洪秀全對楊秀清權力制衡的一次嘗試
    先鋒大將羅大綱1851年9月率兩千兵馬,採用聲東擊西的戰術,攻破永安(蒙山縣),這是太平天國興盛以來攻下的第一座城。十二月,洪秀全在永安分封,冊封「首義五王」,東王九千歲,西王八千歲,蕭朝貴八歲,南王七千歲,馮雲山七歲,北王六千歲,韋昌輝五歲。
  • 永安冊封「首義五王」,洪秀全制衡楊秀清權力的嘗試
    1851年9月,先鋒大將羅大綱率兩千兵馬,採取聲東擊西戰術,攻破永安(蒙山縣),是太平天國軍興以來攻佔的第一座城市。12月,洪秀全在永安分封建制,冊封「首義五王」,東王九千歲楊秀清、西王八千歲蕭朝貴、南王七千歲馮雲山、北王六千歲韋昌輝、翼王五千歲石達開。所封之王,悉受東王節制,也就是受楊秀清節制。
  • 太平天國封王的依據是什麼
    太平天國封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東王主政期間.太平天國金田起義後,理所當然地遭到清軍的圍剿。太平軍出道即巔峰,雖然陷入清軍重圍,但1951年9月,羅大綱攻下永安,奪取了起軍後的第一座城市,實力進一步擴大.為了方便指揮軍隊作戰,進一步完善軍政架構,也為了提高大家的造反積極性,洪秀全天王發布封王詔書,分封諸王,東王楊秀清管治東方諸國,西王蕭朝貴管治西方諸國,南王馮雲山管治南方諸國,北王韋昌輝管治北方諸國,翼王石達開,使翼羽天朝。
  • 太平天國永安六王各有各的死法,其中南王馮雲山之死充滿了詭異
    太平天國與歷次農民運動相比,有許多與眾不同的地方,這裡我就不一一說明了。下面我要講的是太平天國永安封王后,除了天王洪秀全一人獨善其身外,其餘五王命運坎坷,各有各自不幸的遭遇,以及他們最後令人扼腕嘆息的結局。歷史上的許多造反者在沒有定都建立政權前,一般都不會舉行封王晉爵儀式。比如漢高祖劉邦在定都長安建立大漢王朝後,才論功行賞,大封功臣。
  • 太平天國 燕王 秦日綱 五兄弟的封王之路及悲劇人生
    太平天國「濫封王」的事情一直為後人詬病,網絡上也隨處可見,很多網友大肆吐槽太平天國封了兩千多個王...... 那麼,太平天國到底封了多少個王?兩千多個王是有考證的嗎?永宣告訴你,查閱史料可知,真實可信的封王者只有兩百多人。
  • 太平天國為何僅14年就走向滅亡?封了2700個王,民心早已失
    現在來看,這種封王,具有很強的隨意性,就好比劉備帶著關羽、張飛創業,然後也給他們封王,但是劉備沒有這樣做,而太平天國就這樣做了,這也顯示了太平天國農民的屬性,缺乏群主思想和權利分配思維。這樣一來,這些王就沒有任何意義,不能無法提升領導的威信,反而只會讓大家覺得,誰都可以做王,王有何用?這為後來的太平天國走向分裂已經埋下了「地雷」。
  • 太平天國西徵:楊秀清與石達開權力博弈,沒有誰是贏家
    但是,西徵是太平天國內部一場權力博弈,楊秀清、石達開相互較量,最終葬送了西徵大好前途,讓湘軍逆襲成功。太平天國西徵:內部一場權力博弈,沒有誰是贏家,楊秀清、石達開都因此而付出代價。太平天國權力分配格局熟悉太平天國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洪秀全只是「虛位」元首,臨朝不理政,軍國大事都是「首義五王」決定。「首義五王」,即是東王九千歲楊秀清、西王八千歲蕭朝貴、南王七千歲馮雲山、北王六千歲韋昌輝、翼王五千歲石達開。
  • 太平天國:韋昌輝稱「六千歲」,楊秀清稱「九千歲」,其他人呢?
    太平天國運動之初,洪秀全冊封了六個王,既「天國六王」,分別是天王、東王、西王、南王、北王、翼王。天王一聽就知道最大,不用說,這是洪秀全給自己封的,其他五個王分別是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這樣問題就來了,除了天王洪秀全,其他幾個王是地位平等的,還是說也有高低之分?有的話,誰大誰小呢?且聽筆者慢慢道來。
  •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東王楊秀清大權在握,為什麼還鬥不過天王洪秀全?
    洪秀全 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金田發動起義後,立國號太平天國洪秀全自稱天王,同年12月攻下永安,在永安建立了太平天國的官制、禮制、軍制等基本制度;分封諸王;又頒行太平天國天曆
  • 太平天國封王數千 唯獨東王楊秀清可以挑戰天王權威
    1856年8月,太平天國東王楊秀清強行要求天王洪秀全加封自己為「萬歲」,9月,北王韋昌輝奉天王密詔誅殺楊秀清一家及其部屬。1851年,太平天國在廣西永安建制封王:天王洪秀全、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
  • 孤膽英雄石達開,20歲封王,32歲被凌遲處死時不吭一聲
    《蜀海叢談》太平天國是世界歷史上規模空前的一次農民戰爭,在南方興起後波及全中國,轟轟烈烈歷時14年。太平天國曾經建都天京,也提了一整套綱領、制度和政策等,沉重打擊了晚清的腐朽統治,加劇了晚清的滅亡速度,在歷史上是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的,不過太平天國還是失敗了。太平天國失敗後,領導者的結局就很悲哀了。
  • 太平天國的首領居然是一個西洋人?清軍當年的情報搜集有多糊塗!
    太平天國的領導人是誰?這個問題,只要上過小學歷史課的中國人都知道,是洪秀全! 但回到當年,從洪秀全金田起義算起,一直到天京內訌,這段期間,到底誰是太平天國首領?到底有沒有洪秀全這個人?
  • 太平天國裡最厲害的王,除了翼王石達開,您最佩服哪位?
    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持續了14年之久,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在太平天國歷史中湧現出不少有才能、有魄力的領袖,他們都先後封王,其中翼王石達開最讓我們扼腕嘆息,他的失敗也成為太平天國最悲壯的史詩! 如果給太平天國各王按照歷史功績排個序的話,第一位當然是天王洪秀全,其次,翼王石達開。
  • 太平天國中諸王的實力如何,為何東王楊秀清被稱為天國第一名將?
    由於太平天國後期封了太多的王,我們就重點說說最初封的五王,以此做個比較,這樣這個問題的答案自然也能知曉了。東王楊秀清。如果說洪秀全是太平天國的精神領袖,那麼楊秀清在率領軍隊攻破清軍的江南大營之後就成為了這個政權中的實際領導人,此時的楊秀清已經集所有的權力於一身。
  • 天國疑案:金寶鄉這幾個村是否埋藏有太平天國南王馮雲山的墓葬?
    1851年1月,洪秀全在廣西桂平舉行金田起義,建號太平天國。同年9月,攻克永安後進行了永安建制,制訂了天朝的各種典章制度,並於12月由天王洪秀全頒布封王詔令,封楊秀清為東王,肖朝貴為西王,馮雲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
  • 太平天國建立初期的六位核心領導,各自的結局如何?沒有一個善終
    太平天國歷來都是後世熱議的話題,後世對其的評價是兩極化的,有人讚揚其反抗精神,反抗腐敗無能的大清王朝,反抗侵略中國的西方列強,但也有人對其嚴厲批判,因為沒有正確科學的指導思想
  • 歷史上,太平天國的5位開國將領,為什麼沒有一人能活到40歲呢?
    歷史上,太平天國的5位開國將領,為什麼沒有一人能活到40歲呢? 太平軍五位開國將領分別為:「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正如題主所說,這五個人沒有一個能活過40歲,那麼這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