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西徵:楊秀清與石達開權力博弈,沒有誰是贏家

2020-12-22 巖巖說史

定都天京後,太平天國最大軍事行動是什麼?西徵長江中上遊,奪取湖南、湖北、安徽、江西等產糧區,解決天京城內糧食供應問題;佔據沿江城市,為首都天京提供屏障,阻止清軍東徵,確保大本營安全。

西徵,持續時間久,作戰規模大,出動兵力多,也佔領了不少城市,取得階段性勝利。但是,西徵是太平天國內部一場權力博弈,楊秀清、石達開相互較量,最終葬送了西徵大好前途,讓湘軍逆襲成功。

太平天國西徵:內部一場權力博弈,沒有誰是贏家,楊秀清、石達開都因此而付出代價。

太平天國權力分配格局

熟悉太平天國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洪秀全只是「虛位」元首,臨朝不理政,軍國大事都是「首義五王」決定。「首義五王」,即是東王九千歲楊秀清、西王八千歲蕭朝貴、南王七千歲馮雲山、北王六千歲韋昌輝、翼王五千歲石達開。

進軍途中,南王、西王相繼陣亡,「首義五王」中僅存楊秀清、韋昌輝、石達開等三人。那麼,誰的權力最大呢?理論上看,楊秀清最大,「東王節制諸王」,掌握政權、軍權、教權;實際則是石達開最大,楊秀清很忌憚他。

楊秀清為何不是實際第一強呢?很簡單,楊秀清直屬部隊很少,親信、黨羽還需要培養,軍事上不如韋昌輝、石達開。石達開強大,原因有二:家族悍將多,還帶來5000兵馬。5000兵馬是啥概念?佔據金田起義總人數四分之一。

西徵決策,掛帥人選「看點十足」

韋昌輝、石達開實力強大,楊秀清為了控制大權,必須要想辦法打壓他們,否則所謂的「東王節制」諸王,只能是一句空話而已。對於韋昌輝,北王職責是確保天京安全,理論上不外出帶兵,對楊秀清構不成大威脅,楊秀清可以暫時不用考慮他。

石達開則不一樣,家族中能打之人太多,若是給他掛帥西徵,立下赫赫戰功,還能有楊秀清啥事嗎?所以,西徵掛帥人選上,石達開第一個被排擠出局,不能參與此次軍事行動。那麼,掛帥西徵的是誰呢?

主帥胡以晃、副帥賴漢英,倆人身份大有講究。胡以晃,大地主出身,金田起義最大讚助者,因家族沒人參加起義,故而地位不是很高。此時,楊秀清讓其掛帥出徵,明顯是在拉人,培養親信勢力。賴漢英,洪秀全小舅子,鍍金罷了。

石達開「安慶易制」,秦日綱隨即取代

1853年6月,胡以晃、賴漢英率萬餘太平軍西徵,奪取安慶,開了個好局。接著,賴漢英繼續西徵,胡以晃則駐守安慶,後率兵徵討廬州,滅了湘軍鼻祖江忠源,奪取進入中原之橋頭堡,太平軍士氣旺盛。

胡以晃徵討廬州,楊秀清派石達開去安慶治理民政,建設根據地。在安慶,石達開進行了改革,對工商業、農業、基層政權等做了根本性調整,事實上廢除了《天朝田畝制度》,史稱「安慶易制」,影響巨大。

「安慶易制」成功實施,石達開威望高漲。此時,楊秀清將其調回天京,改派石達開勁敵秦日綱去安慶,用意明顯。要知道,秦日綱與石達開在貴縣老家時,就矛盾不斷。此時,秦日綱地位僅次於石達開。

湘軍反擊,局勢危急,石達開督師

胡以晃徵討廬州,湖北、湖南前線兵力不足,更缺乏優秀統帥。此時,石達開在京城沒事幹,楊秀清就是不派他去。那麼,楊秀清派誰呢?林紹璋,典型的「戰五渣」,統籌全局能力很弱。當然,掛帥西徵之前,林紹璋並未暴露弱點。

林紹璋督師湖南、湖北,結果大夥都知道,若不是他在湘潭戰敗,湘軍估計就胎死腹中了。忠王李秀成在《自述書》中,把「湘潭慘敗」列為太平天國滅亡之原因。林紹璋戰敗,引起連鎖反應,嶽州、武昌等重鎮相繼丟失。

前線局勢危急,楊秀清還是不讓石達開出馬,而是派秦日綱督師。結果呢?秦日綱作戰保守,田家鎮、半壁山之戰,10萬太平軍潰敗,湘軍直逼九江,西徵第一階段成果喪失殆盡。如此,楊秀清別無選擇,只能讓石達開督師。

湖口之戰、經略江西之戰,楊秀清、石達開各有打算

石達開督師九江、湖口,結果大夥都知道:曾國藩戰敗,投水自盡未遂;江北太平軍反攻湖北、三克武昌,一舉扭轉了西徵戰局。九江、湖口大捷,石達開不是最大贏家,他只有「名」,而沒得到「利」。很簡單,九江、湖口、南康等江西僅有基地,守將都是楊秀清的人:林啟榮、黃文金、胡鼎文。反攻武昌,守將是韋昌輝弟弟韋俊,石達開什麼都沒有。

九江、湖口大捷後,石達開立刻回京,不再主持前線軍務。1855年11月,迫於形勢需要,楊秀清再次派石達開西徵,救援武昌,與胡林翼作戰。石達開認為武昌不好解圍,直接率兵進入江西,攻擊清朝防禦薄弱之初,此為「經略江西」之戰。此時,石達開身邊將領,黃玉昆、傅忠信、賴裕新、餘忠扶、曾錦謙等,都是翼王親信。

1856年3月,楊秀清調石達開回京參戰,派弟弟楊輔清去江西,試圖奪取勝利果實。石達開也很聰明,將軍務交給黃玉昆主持,佔領各大城市,不給楊輔清可乘之機。

石達開「經略江西」,戰無不勝,曾國藩被圍困在南昌孤城,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楊秀清不調石達開回京,曾國藩難逃一死,沒了曾國藩,湘軍也就群龍無首,太平天國大有可為。

1856年9月,天京事變爆發,韋昌輝、石達開聯手行動,殺了楊秀清。其中之原因,自然與權力爭奪有關。

1857年5月,石達開外出單幹,屯兵10萬在安慶,與九江近在咫尺;楊秀清親信林啟榮兩次向他「血書求援」,石達開都見死不救。結果,九江陷落,17000餘將士被屠殺,湘軍直逼安慶,太平天國危在旦夕。

石達開不救援林啟榮,寒了廣大將士之心。1860年7月,彭大順等70餘位將領帶20萬雜牌軍脫離石達開,揭開了翼王敗亡之序幕。

參考書目:《太平天國戰爭全史》

相關焦點

  • 石達開是「戰神」,為何東徵、北伐、西徵,都不能掛帥?
    從金田起義到定都南京,太平天國用了2年2月,這速度也是沒誰了。定都之後,太平天國高層開始東徵、北伐、西徵,全面出擊,試圖統一中原。 北伐:目標是攻入北京,推翻清朝統治,將鹹豐趕回關外老家。 西徵:奪取長江中遊產糧區,解決京師糧食問題,建立戰略屏障。
  • 太平天國戰爭:楊秀清三次北伐,為何都不讓石達開掛帥?
    此後,西徵、天京戰場同時告急,楊秀清再也沒能組建援軍,林鳳祥軍團覆沒不可避免。定都天京後,石達開主要任務是管理民政無論是資歷,還是軍事經驗角度看,林鳳祥、李開芳、吉文元、曾立昌、秦日綱等都要比石達開遜色一點。但是,楊秀清三次出兵北上,林鳳祥、曾立昌、秦日綱等分別擔任主將,掛帥出徵,而石達開卻沒有機會。
  • 太平天國永安建制:一次封王「鬧劇」,沒有誰是贏家
    然而,筆者認為,永安封王是一次「鬧劇」,沒有誰是贏家;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是太平天國走向滅亡之第一步。封王時間特殊,其中暗藏玄機農曆10月25日,冊封「首義五王」,看似很平常,卻暗藏玄機。那麼,10月25日有什麼特殊性嗎?有,還非常特殊,因為23日,前軍主將蕭朝貴在城南戰鬥中身受重傷,命懸一線,不能處理軍政事務。
  • 1851年金田起義:太平天國權力博弈,蕭朝貴是最大贏家
    金田起義,拉開了晚清大規模農民起義之序幕,也是太平天國內部一次權力博弈之表現,蕭朝貴是最大贏家。但是,清軍半路突然襲擊花洲,打亂了蕭朝貴戰略部署,其目標並未完全實現。在此,筆者談談1851年金田起義:太平天國權力博弈,蕭朝貴是最大贏家,歡迎各位點評。
  • 作為天生的軍事家,楊秀清如果不死,太平天國能推翻清朝統治嗎?
    當時,絕大多數太平軍將領都希望回到兩廣發展(石達開建議往貴州、四川發展),唯有楊秀清主張「專意金陵」。如果沒有楊秀清,太平天國可能始終只在廣西一帶打轉,是不可能鬧出後來這麼大動靜的。除此之外,楊秀清非常善於總結經驗。他將太平軍作戰的經驗彙編成《行軍總要》,使缺乏軍事經驗的農民軍行軍作戰頗有章法。
  • 永安冊封「首義五王」,洪秀全制衡楊秀清權力的嘗試
    12月,洪秀全在永安分封建制,冊封「首義五王」,東王九千歲楊秀清、西王八千歲蕭朝貴、南王七千歲馮雲山、北王六千歲韋昌輝、翼王五千歲石達開。所封之王,悉受東王節制,也就是受楊秀清節制。 表面上看,永安封王,東王是人生贏家,「東王節制諸王」,楊秀清取得太平天國軍事領導權。確實,永安封王,洪秀全授予楊秀清很大權力。
  • 楊秀清無師自通,石達開是武林高手,他們兩位誰的軍事能力更強
    楊秀清是戰略家,而石達開是戰術家。 對具體某一場戰爭來說,石達開的應對能力,要強於楊秀清。 但是對整個戰局的把控來說,楊秀清的能力,要遠勝石達開。
  • 楊秀清和石達開都是優秀的人才,他們誰的軍事水平更高?層次不同
    楊秀清是戰略家,而石達開是戰術家。對具體某一場戰爭來說,石達開的應對能力,要強於楊秀清。但是對整個戰局的把控來說,楊秀清的能力,要遠勝石達開。其實從這兩個人後來的表現,也可以看得出來。楊秀清在太平軍迷茫的時候,果斷採取了放棄攻打長沙,東進攻佔南京的計劃。也正是因為這一計劃,才讓太平天國延續了13年之久。
  • 飛揚跋扈的楊秀清為何百般折辱群臣卻對石達開禮遇有加?
    然而就是在這種高壓狀態下,天國領導核心卻有一人得以倖免,他就是鼎鼎有名的翼王石達開。石達開不僅沒有遭受過楊秀清的責罰,相反權力炙手可熱的東王對他是格外地敬重;究竟是何原因導致楊秀清對待群臣和石達開持以截然相反的態度呢?
  • 石達開:太平天國悲情英雄
    1851年,太平天國在永安建制,石達開被晉封為「翼王五千歲」,意為「羽翼天朝」(註:當時,在天王洪秀全之下,還封有「五王」,即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這時,石達開年僅20歲。  在從廣西向金陵(今南京)進軍的途中,石達開與西王蕭朝貴一起,被委任為「開通前路」的先鋒。
  • 太平天國「首義八王」:5位死於內鬥,只有豫王是善終
    在「軍師負責制」下,天王洪秀全沒有實際權力,形同「虛君」,是天國的象徵;東王楊秀清因佔據「軍師」一職,而且還取得「代天父傳言」之權力,儼然就是天國的實際領導人。此外,楊秀清為人囂張跋扈,經常無故杖責天王(威脅杖責)、北王、燕王等領導人,試圖以此來達到強化個人威信之目的。所以,楊秀清與天王、北王、燕王之間的矛盾十分尖銳,最終釀成「天京事變」,先是北王殺東王,後則是天王殺北王。
  •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東王楊秀清大權在握,為什麼還鬥不過天王洪秀全?
    太平天國自天王洪秀全以下有東王楊秀清(一等王),西王蕭朝貴(一等王),南王馮雲山(二等王),北王韋昌輝(二等王),翼王石達開(三等王),西王以下皆受東王楊秀清節制。1852年12月,西王蕭朝貴在指揮太平軍與清軍的戰鬥中被炮彈擊中,不治身亡。從此太平天國軍政大權就落在東王楊秀清一個人身上。
  • 永安冊封「首義五王」,洪秀全對楊秀清權力制衡的一次嘗試
    被封的國王,悉受東王的節制,即楊秀清的節制。從表面看,永安封王,東王是人生的贏家,「東王節制諸王」,楊秀清獲得了太平天國的軍權。永安封王,洪秀全給楊秀清很大的權力。但洪秀全也借永安封王之機,精心布局,力圖制衡楊秀清,維護自己的地位。
  • 石達開能容忍全家被屠殺,為何卻不能忍受洪秀全掣肘?兩個字
    楊秀清一紙軍令下來,石達開只好放棄圍攻南昌孤城,親率四萬翼殿將士東徵「江南大營」,與燕王秦日綱、陳玉成合力對付向榮、張國梁,並獲得勝利。天京解圍之戰完成後,秦日綱、陳玉成繼續揮師東進,準備開闢蘇南根據地,與清軍在丹陽、金壇一帶對峙,並佔據上風。石達開則率翼殿將士西徵,與胡林翼、羅澤南、李續賓等作戰,解救韋俊駐守的武昌。
  • 天京事變造成東王楊秀清慘死,導致了太平天國的衰敗與滅亡?
    一場天京事變,太平天國同室操戈,令天平天國最具軍事才華的東王楊秀清慘死,北王韋昌輝和燕王秦日綱也相繼被處死,太平天國內部開始走向分裂,開始了衰敗與滅亡的過程。
  • 太平天國中諸王的實力如何,為何東王楊秀清被稱為天國第一名將?
    由於太平天國後期封了太多的王,我們就重點說說最初封的五王,以此做個比較,這樣這個問題的答案自然也能知曉了。東王楊秀清。如果說洪秀全是太平天國的精神領袖,那麼楊秀清在率領軍隊攻破清軍的江南大營之後就成為了這個政權中的實際領導人,此時的楊秀清已經集所有的權力於一身。
  • 太平天國永安封王:石達開戰功赫赫,為何就他沒有封地?
    根據太平天國制度,楊、蕭、馮、韋、石都是上帝的兒子、女婿,與洪秀全是一家人,都是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親王。有意思的是,永安封王時,戰功赫赫的翼王石達開並沒得到「軍師」頭銜,也沒有封地,就是個打工仔。太平天國實行「軍師負責」制,軍師相當於秦漢時期的丞相,天王是「虛位」元首,臨朝不理政,沒有實際權力。
  • 楊秀清和石達開誰更勝一籌?網友:將相不和,國之將亡
    楊秀清和石達開誰更勝一籌?網友:將相不和,國之將亡楊秀清是太平天國中當之無愧的統帥,楊秀清執掌軍政大權,統帥調度有方,攻城略地,開疆拓土,所向無敵,連破江南江北大營,使太平天國進入鼎盛時期。而在此期間,石達開作為楊秀清手下屢立戰功,功勳卓著。
  • 石達開16歲,洪秀全為何「三顧茅廬」請他?不是驍勇善戰
    石達開年僅16歲,還是未成年人,為何洪秀全親自登門拜訪呢?與石達開驍勇善戰沒有關係。 03、石達開與團練械鬥,沒有血戰之勇氣 從兩次「械鬥」來看,石達開並非驍勇善戰,他沒有血戰到底之勇氣,也沒有以少打多之底氣。
  • 太平天國的軍事奇才楊秀清:上帝要滅亡你,會先讓你瘋狂一回
    這話用在晚清時期的太平天國東王楊秀清身上是最適合不過了;草根出身的他,在取得太平天國實際領導權後,權力、欲望不斷膨脹,理性一步步喪失,最終落得身首異處,全府上下幾千人被屠殺之下場,實乃可悲、可嘆。 楊秀清,太平天國東王,廣西桂平人,童年時父母相繼死亡,靠燒炭耕山謀生,十分貧苦。